「 頭腦是我的一切,身體只是一個附件。「
--- 歇洛克·福爾摩斯
參與時間:周五晚七點,10/2
參與地點:川美南門 洛克青年咖啡館
有咖啡、電影,涼意相伴。今年秋天來的早,熱咖啡或一杯傑克丹尼入肚,抖擻掉身上的溼冷 。
導演: 巴 斯特·基頓
編劇: 讓·C·阿韋 / Joseph A. Mitchell / 克萊德·布魯克曼
主演: 巴斯特·基頓 / 凱薩琳·麥奎爾 / 喬·基頓 / Erwin Connelly / Ward Crane / Jane Connelly / George Davis / Doris Deane / Christine Francis / Betsy Ann Hisle / 丘比·摩根 / Steve Murphy / John Patrick / Ford West
類型: 喜劇 / 動作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無對白
上映日期: 1924-04-21(美國)
片長: 45分鐘
又名: 小私家偵探
IMDb連結: tt0015324
劇情簡介:
影片的男主角基頓(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 飾)是一名鄉村影院電影放映師,他喜歡閱讀偵探類的書籍,經常幻想自己就是一名像福爾摩斯一樣的大偵探。一天,他把價值一元的巧克力糖謊稱四元送給女友凱莎琳(Kathryn McGuire 飾),不料被情敵趁機陷害,說基 頓偷了別人的手錶拿去當才有錢買巧克力。凱莎琳相信了讒言,遂將基頓趕出門外,並取消了二人之間的婚約。基頓查訪之後,發現情敵才是偷表典當的傢伙,但卻苦無證據洗清冤情。某日,基頓在放映電影時,發現銀幕上的故事竟和他的遭遇同出一轍,而且人物也雷同,唯一不同的是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上流家庭而已。基頓邊放映電影邊沉溺在電影之中,於是走出放映室,從觀眾席走入銀幕之中逮捕情敵罪犯。可是進入銀幕後的基頓卻四處碰壁,一籌莫展.隨著場景的變化,銀幕上的映象不斷從幻想變成事實……
巴斯特·基頓代表作,也是他最短的一部電影。45分鐘時間裡創意十足的場景和動作喜劇橋段數不勝數。很難想像1924年的動作設計、無縫剪輯和奇幻特技竟能達到如此高度。戲中戲、基頓「夢境分身」自由出入電影的場景極為先鋒,如影跟蹤、雜耍摩託車、撞球達人、模仿告白等段落令人大呼過癮。怎NB二字了得……Kino做的碟,5條配樂軌+2個花絮紀錄短片。典型的基頓電影(跟福爾摩斯P關係都木有),撞球和摩託兩段已是傳世經典,當然最電影化的還是進入銀幕那個時刻:就是簡單的不同場景的動作匹配剪輯,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是現實模仿電影還是電影模仿現實? 半夜爬起來,拿起筆,在失眠的始作俑者——炸雞的屍骸上,我又要寫基頓。 我真想給他畫一張像貼在我的影評中,這樣觀眾看到他這張臉,就能省我許多麻煩。 楊德昌在大陸應該還是有人認識,如果你有些「文青」屬性的話。當然,文青不是罵您。楊說電影延長人類三倍的生命。哈哈哈,我覺著只延長了一點五倍。20年代的基頓就在做著這份偉大的工作,以他超凡的智慧。影片只有四十五分鐘,長了眼睛和腦袋的人都能理解 故事已經講的很好,在近百年前。關於其中橋段的妙絕之處,恕我只能說出一個「好」字。因為我既比不上業內人士的專業性,又懶惰,自視甚高,不願做這些個機器人能做的活兒。所以我不妨借用某種論調:這電影有趣,但不必問我為什麼,有趣兒就完事兒。我們看喜劇電影就是追求有趣兒。原諒我這與本片無關的拙劣諷刺。但這並不妨礙巴斯特·基頓的偉大。對於國人對他偉大的認知,我相信我們這樣的放映多一些,大伙兒也就能認識到了。不需要什麼分析,苦口婆心地告訴大家:「他很牛逼!」觀眾是很聰明的 。而這份聰明,是電影與其互相選擇的結果。1895年電影第一次在巴黎的咖啡館放映
而今,來洛克就能體驗電影最初的觀影
「我想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想給他們看他們看不見的東西,這樣每天應該都會過的很好玩吧。"
聯繫我們 | Contact us
電話 | 18983626393
微信 | rockyouthspace
郵箱 | rockyouth@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