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 Jr.
導演: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羅斯科·阿巴克爾Roscoe 'Fatty' Arbuckle
主演: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凱薩琳•麥奎爾Kathryn McGuire/喬·基頓Joe Keaton
類型:喜劇/奇幻
出品:美國
年代:1924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默片喜劇愛好者
關於本片:[福爾摩斯二世]不僅喜果出色,更首次打破銀幕上下的疆界,讓角色自由進出於電影和真實之中,豐富的幻想和流暢的敘事均彌足珍貴。
965年,巴斯特·基頓去世前,曾有記者採訪他:「你怎麼會做出[福爾摩斯二世]那樣的超現實主義電影?」基頓回答:「我並不認為那是超現實的,它看起來更像是夢。」一個電影放映員現實中被情敵嫁禍戀愛受挫,在夢境中進入所放映電影變身偵探揭示真相懲治壞人拯救愛人。▼喜劇與夢境
早在1923 年的[三個時代]中,基頓就利用愛情此主題將分處三個獨立時空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次年,基頓靈光再次閃現,[福爾摩斯二世]橫空出世,同樣是多線索敘事、平行剪輯、交替表現,藉助二三十年代的福爾摩斯熱,把偵探情節巧妙融入動作喜劇中,實現了影片現實、夢境、劇中劇三重套層的空間結構,這種多層非線性空間的敘事方式,即使放在現在,也只有[感官遊戲]、[盜夢空間]、[穆黑蘭道]等少數電影能夠做到。
影片首先以定場鏡頭向觀眾展示出一個影片現實——空無一人的電影院,以及展板上即將放映的影片[心與珠],由此暗示了即將在此發生的一切。而後情場失意的放映員回到影院,開動放映機、睡了過去,此時此刻通過兩次曝光,他的虛影從實體中走了出來,進入了自己的夢境——正在播放著影片的電影院。與此同時,[心與珠]中的人物也已一一對應地變作現實小放映員的情敵、女友等角色,由此實現了夢境與電影的同構。緊接著,這位做夢者站在銀幕一側,最終衝入畫面,像是落入蒙太奇的陷阱,隨著鏡頭的切換在各種不相關的場景中被牽來帶去。在此段落中,畫面展示出一個包括銀幕、幕前的樂師和觀眾的電影院,而攝影機位和本片實際的觀者則是處於電影院後部中央的視角,這正是從放映室裡所看到的情景,而銀幕上的影像是小放映員的夢境。隨著影像圈出,攝影機前推,「假」的銀幕充滿「真」的銀幕,做夢者的形象消失了,劇中劇完全取代了現實。
就觀眾如何按照自己的生活解讀(認同)電影而言,基頓這樣的處理方式令人信服。基頓為他的夢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即進入影片懲治壞人贏取姑娘。因此,他不能再是夢境中所放影片前一個被矇騙的觀者,他必須徹底融入劇中劇,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角色。夢就如同電影,予人以暫時的自由,一次觀影體驗等同於做了一場夢。於是夢境常被創作成為電影,正如本片中電影也變成夢。對觀眾而言,沉浸於一個夢境,與接收另一個夢境具備同樣效力。因而本片的觀眾可以順理成章地將夢境中的劇中劇等同於「這部電影」徹底接受下來,並自然而然地把主人公的夢當作自己的夢一併接受。
▼融入與間離
基頓七歲時,與父親同臺演出,他戴上滑稽面具,好讓觀眾以為他在被粗暴對待時始終輕鬆自若,永遠不會受傷。這個面具後來成了他終生不變的、標誌性的「Stone Face」。幼年的基頓便已明白,「只要我一笑,觀眾就不笑了。」而且只要他一露笑臉,便會受到更重的敲打。他用控制笑容的方式,抵消著現實的痛楚、苦難,傳達出對喜劇藝術最為崇高的認知:生活是嚴峻的,幽默本身也是嚴肅的!在他的作品中,總存在著一絲讓人心緒不寧的觸感,有時這種若隱若現的感覺甚至超越了逗樂,使人覺得他的影片中始終有一雙冷峻的眼眸不僅注視著劇中人,也注視著觀眾。即使是飾演底層小人物,基頓也絲毫沒有悲苦、憐憫的情態。他從來不向苦難悲慘的生活提供答案和解決方式,也不以悽婉的故事情節博得同情,而是全靠肢體語言挑動觀者的神經。觀眾們看不到他的喜怒哀樂,只有一種冷漠的暗示,它不是來自社會視角的憐憫,而是只具個人性的憂鬱和傷感。他將電影美學運用到了極致,卻始終只作銀幕上的觀察者,他不需要觀眾的感同身受,因而他的影片總是被「間離效果「所包圍。
在[福爾摩斯二世]中,對觀眾的「間離」更是再三出現。當影片結束了現實場景進入至夢境裡的劇中劇後,有一段衣著打扮的特寫,讓觀眾順利接受了小放映員已然變成了大偵探的身份轉換。然後緊接著,偵探就從一個鏡子似得物件裡穿了過去,打開了一個保險柜門、進而走到了街上,鏡頭又透過門框,對人物背影進行了長久凝視,這個橋段堪稱是個虛與實的分界面,清楚地向觀眾提示出只是場夢境中的劇中劇。
▼剪輯與轉場
20世紀初的默片在場景轉換和跳切上常常十分生硬,而[福爾摩斯二世]的剪輯卻不著痕跡,場景的無縫切換也很到位。該片很好地運用了一個對稱結構,先是現實中的主人公在鐵路沿線跟蹤情敵被不斷戲弄。而後進入劇中劇後的他也不斷被踢踹、在不同的場景裡轉換。此兩段前後對稱的動作場景,完成了影片結構上的前後呼應,實現了觀眾觀影體驗的連貫。
如果說影片前半段還僅是依靠常規的鏡頭轉場將車廂、儲水桶等場景展開的話,自中段始,基頓就以疊畫和動作接口等手段將情節性轉場連接切換得堪稱完美!首先,基頓使用特效將[心與珠]中的起居室布景重新建造在舞臺上,在全景鏡頭下,當放映員衝上舞臺時,給觀眾一種衝進屏幕的錯覺。接著利用人物動作匹配剪接,完美地實現了公路、懸崖、森林、沙漠等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場景切換。此五分鐘的片段無論是視角、還是邏輯都很到位,絲毫看不出串場痕跡。畫面中做夢者從礁石跳入海中,結果卻落在雪地上;又一次,他「意外地」從樹林跌落,卻落在有圍牆的花園裡。基頓後來回憶說,攝影師用測量儀器來定位他與攝影機之間的準確距離和位置,以確保呈現出連續性的錯覺場景變化。
基頓尊重時間上的連續性,卻對空間連貫性置若閣聞。意外跌落,正是因為空間上的變化(做夢者背靠的大樹通過剪輯消失了,所以就滑倒了)。就是在這種一氣呵成、天衣無縫的的切換下,影片製造出了一系列的驚奇效果。不僅很好地展現了基頓的喜劇表演功力,更是順利地實現了人物從影片現實向劇中劇裡的過渡。下一個鏡頭,狼狽不堪的放映員儼然成為衣冠楚楚的偵探推門而入。基頓用簡單的手法將蒙太奇藝術展現到了極致,澤被了[開羅紫玫瑰]等同類型的「戲中戲」影片。
-華麗麗的分割線---
★溫情片
[米其林情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 (2014)
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
演員:海倫·米倫/歐姆·普瑞
夠美也夠味。
★動作片
[不速之客]The Guest (2014)
導演:亞當·溫加德
演員:丹·史蒂文斯/布雷丹·梅耶爾
黑暗表哥駕到。
★驚悚片
[舉報者] (2014)
導演:任順禮
演員:樸海日/李璟榮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歌舞片
[舞力假期]Walking on Sunshine (2014)
導演:馬科斯·吉瓦/丹尼亞·帕斯奎尼
演員:格雷·懷斯/吉歐裡奧·貝魯蒂
跟著演員動起來,才是歌舞片的正解。
★犯罪片
[好朋友們] (2014)
導演:李道允
演員:朱智勳/池城
三個男人友情的悲歌。
文_檻上人;編:w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