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亞當墮落後,不計前嫌的呼喚亞當你在哪裡。在以色列拒絕神的遵守神的律法後,差遣先知給以色列人,呼喚他們悔改,何必滅亡呢?在耶路撒冷拒絕基督後,神仍舊給他們機會,叫他們在承認基督是當稱頌的時候得到救恩。這是神單方面的良善。神的良善是不受環境幹涉的善良,就是超越環境的良善,獨立性的良善,穩定的良善,而不是見異思遷的良善,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良善。因為他的善良是出自自己,不受外界的幹擾。
神的善良表現在神是萬靈的父。1他是萬民的來源。2也在萬民的護理賜福上體現為善良的父親,神在自然界的護理中也顯明自己是父親。用陽光照所有人,給所有人豐收吃喝喜樂,在風浪中保護海中行船的。3在神的外在呼召上也體現神是萬靈的父親。在人類犯罪後,神給人普遍的外在呼召,呼喚他們的悔改。神對人類具有持久的忍耐和普遍的善意,原先的時候任憑他們,如今呼召全地的人呢都要悔改。4除了外在客觀的普遍呼召之外,而在對以色列上尤其表明為神是父親。神是賜給以色列律法的外在呼召的父親。5在這幾個層次的父親的含義之外,神是信徒的父親,則是屬心靈的,屬真實的雙向關係的,屬天的,屬於永恆的父親。因為他們是在子裡面得到兒子的名號。這個意義上的父親,是不朽壞的名號,也是最具有屬靈豐富含義的名號。
神一直用父親的善良來對待管理這個世界的人類。對待自己的護理,神期待人類對他的互動,就是感謝和稱頌。對待自己對萬民的護理,神期待他們的回應。對待自己對以色列的呼喚,神呼召他們迴轉。在神的呼召面前,人類被賦予了必須回應的責任。對善良之神的回應,就成為自己的良善。人對於善良的責任就是存謙卑的心與你的心同行。我們對神的善良採取對應的善良回應,就是我們的公義了。而且神期待著人對神的善待要有相對應的回應,聖經敘事中神一直在責備罪人和罪人團體,一切也在期待他們迴轉歸正,「你們要自造一個新心。」
神對人賦予了回應的責任,而且神對此充滿期待。他不是任憑他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活的像無神論者一樣。他對無神論者,也賦予了他們要回應神的責任。他們不可以徒受神的各個層次的恩典和善待。他們是神的形象,他們享受了神的各個層面的恩典和呼召,他們就有責任對神的話像撒母耳一樣迅速做出回應。而不是說有一頭牛要去地裡試一試或者有一個妻子,要去娶。或者有父母要去贍養直到埋葬。他們的責任像馬太和彼得一樣,在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他們立刻響應了呼召,跟隨了耶穌。雖然他們是罪人,他們也被賦予了響應呼召的責任,就像他們是一個無罪的人一樣被賦予了回應的責任。
神在尋求一種互動,與人的互動。如果互動的起來,就是有效的互動。如果對方不理,或者找理由推辭,或者拒絕,都是失敗的互動。神和人的互動中,有太多失敗的互動。這是因為人的罪。雖然如此,雖然神和人的互動很失敗,但是神還是對於那些不回應者賦予回應的使命和責任。神一直的在尋求互動,儘管人一直都拒絕互動,第一次與亞當的互動就是失敗的,「亞當你在哪裡?」「我懼怕你,我藏起來了,因為我懼怕見你的面。」這裡面有亞當的罪導致的對神威嚴和懲罰的懼怕,也有對神給予饒恕的憐憫屬性的誤讀和誤解。所以,亞當的懼怕有理由,也沒有理由。總之,神在與亞當的第一次互動中,亞當猶豫了,懷疑了,逃避自己的回應責任了。亞當在回應上帝上是失敗的。人在犯罪以後,仍舊被期待要回應上帝,這是我們作為受造物這一方的責任。受造物這一方是與神相對的另一方,也就有另一方的責任和義務。
當我們對神的善良的勸告充耳不聞的時候,當我們對神展示給我們的恩典視而不見的時候,我們就是在以忘恩負義的心來對待善良對待我們的上帝。我們辜負了善良,以背而不是以面來面對上帝的時候,我們就是不善良的回應。實際上,我們對神的呼召是不良善的回應,不迎接也不感恩。全人類被父親般的陽光和豐收養護,人類因為自己的需要接受了這個禮物,全人類也不感謝他,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神餵養以色列,以色列不認識他們的主人。在神呼召以色列歸來,而且應許歸來就得赦免的時候,以色列拒絕眾多先知和基督對他們悔改的呼喚,不迎接神赦免的機會,從而拒絕了自己逃出災難的機會。
就算是彼得說,你們殺了義人基督,但是現在還不晚,信基督的死而得救。以色列還是不迎接這個禮物,把這個禮物當作羞恥的。實際上,基督的死,是神給人的最大禮物,而且這個禮物是給萬民的。萬民都有迎接這個禮物的責任,而這個禮物是對你自己是有好處的。而萬民的回應也是只有少數的人來拿禮物。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但是結果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永生,那些不信的人,不迎接領自己得福的呼召。神呼召的每一個層面,都有人充耳不聞 ,這就是對神的善良的付出得不敬。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輕看神的呼召或者說神的話落了空。聖經上說,那些不順從的人都遭到了嚴厲的報應。」以色列人拒絕神的呼召,就一次又一次地被周邊國家懲罰。法利撒人不回應基督的呼召,就遭受比索多瑪人更大的憤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有荒場留給他們。那些藐視神呼召的都會得到嚴厲的報應。至於外邦不信主的人,就是來到宴席面前卻不穿禮服的人,也是如此,會被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哀哭切齒。那些不迎接使自己得福的神兒子之名的人,就會被判定了不配得永生,就被判定了因為不信獨生子的名而罪已經定了的判語。
災難是神的長鳴的警鐘。在神的災難面前未曾被殺的人,雖然看見了這災難,還是不悔改,以為那些災難不是給自己的悔改記號。實際上,神會借著人家的災難對人說話,讓人思考和尋求避難。但是自欺的人,寧願如同鴕鳥,在面臨災難和死亡的時候,把頭放在沙土裡,自欺欺人地以為一切都過去了。人總是用簡陋的方式來避難,其實是用簡陋的方式來掩耳盜鈴式的迴避。在別人或者親朋的死亡和災難面前,我們看不到這是神向我們發出警告,向信徒發出歸家的警告,向不信的人發出悔改罪惡歸向神的警告,不然就會同樣滅亡。
因為神的呼召是神親自的呼召,神差遣先知,又差遣基督,基督又差遣門徒們去傳達神對人類的良善的旨意,「我們是借著基督勸你們與神和好」。而且基督所帶來的呼召是至高無上的呼召,帶來的是福氣是永生。人的拒絕呼召不只是拒絕神自己的心意,而且是拒絕自己永生的福氣,把自己杜絕於福分之外。他們拒絕永生的福氣,就表明自己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就會有永死等候他們。他們對神的呼召的回應和對永生禮物的回應,就決定了他們的永恆走向。接受永生禮物的人,就是配得人。不接受禮物的人,就是自己放棄永生權利的人。在永生永死的路口,他們選擇了放棄永生,結果就有永死報應他們對永生的拒絕。
神對以色列民也是如此,如果以色列民響應神的呼召悔改,罪過就得赦免了,災禍就不再有了,就如約拿呼召的尼尼微悔改了,神就後悔不降禍了。他們是迎接神的恩慈,並且活在神的恩慈裡。如果以色列不響應呼召,神就會治他們原先的罪和抗拒呼召的罪。神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人都需要回應,不然就是後果自負。不只是犯罪本身是罪,藐視呼召、抗拒呼召,也會被算為罪,以至於罪過更加嚴重。藐視以領你悔改為目的的呼召,就是為自己積蓄更多的。一直過程中的寬容、忍耐,領你悔改的恩慈,都是短暫的,不是永恆有效的。如果你因為這恩慈的手段而進入真正的永恆的恩慈,就不需要再在神的寬容和忍耐的階段了。按照人的話說,忍耐久了就會爆發。神對於一直不接受他令人悔改的恩慈的,就會爆發他的怒氣。我們所應該做的是,當趁著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在神發怒的日子,就尋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