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測評】建置桌上Hi-End系統不錯的選擇--KECES IA-191耳擴/綜合擴大器

2021-02-24 潤豐名線坊

先前在XX論壇的討論區上,看到了2013 CES的報導中,赫然出現了道地臺灣品牌KECES,其中有一部小巧可愛的綜合擴大機引起了國外買家的高度注意,NTD8,800的臺灣定價,加上令人驚豔的表現,讓許多參觀者大呼超值,據說已有多個國外代理商表示高度興趣,因個人適逢建構小系統的需求,便馬上聯絡了KECES。

先來看看規格,220 x 220 x 80mm的小型化體積,明顯的是針對桌上系統來的,體積雖小但拿在手上仍然感覺得到3.5公斤的沉甸重量,20W+20W恰恰好的實用功率,卻具有超過100dB的S/N比,即使是用耳擴的標準來看也屬是高規格的。

外型維持KECES產品一貫的低調高質感,全鋁髮絲紋的黑色外殼,顯露出在此價位帶難得的高級氣息,正面有耳機孔、音量調整旋鈕、增益切換開關及輸入切換開關,左下方有一個藍色LED來表示電源狀態,右下方則有一個綠色LED來表示輸出狀態,當音量左轉到底時會熄滅,代表靜音狀態。

機器背面有二組RCA輸入端子,以及一組喇叭輸出端子,端子都用上了鍍金高級製品,連耳機座都用上了Neutrik製品,絲毫沒有因為售價而妥協,電源輸入部分為標準IEC插座,用家可以隨心所欲的更換發燒線材,並有110V/220V的切換開關,以及一個電源開關,簡單實用而不累贅。

打開機器內部更是精彩,環形變壓器及整流濾波電容佔據了一半空間,前級電源部分捨棄了一般的三端子穩壓,改用分砌的電晶體穩壓,機器架構採用運算放大IC為主,前級部分使用了頗有管味的J-FET輸入型BB OPA604,原廠也配置了OP座,用家日後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更換OP。

後級功率放大使用美國國家半導體的LM675,這是一顆頻寬廣,輸出電流大的功率OP,具有音色細緻、高密度的特性,電路設計上捨棄交連電容與迴授電容的設計,改用DC Servo直流伺服電路來控制中點直流,以得到更好的頻寬與相位特性。最令人驚訝的是音量控制的配置,幾乎佔據了大半的電路板空間,本機捨棄一般常用的可變電阻、數位音控IC的形式,改用了成本高,單晶片控制的繼電器級進音量控制,具有128段的調整,可以很輕易的調出自己想要的音量,尤其聲音訊號只會經過2顆無感電阻,因此可以把音量控制的幹擾降到最低,這種作法通常只出現在數十萬進口銘機上,如今竟然在一部不到萬元的綜擴出現,令人相當期待它的實際表現。

在我的系統上實際試聽時搭配DIVINI Classical 10落地喇叭,訊源為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網路播放機加上PureAudio Lotus DAC2數位類比轉換器,參考機為AURA VA-50綜擴,開機後就馬上體會大於100dB訊噪比的威力,即使耳朵貼近喇叭單體也聽不到雜音,接著轉動音量旋鈕後,可以聽到級進音量繼電器的作動聲響,聲音不大但可以聽到繼電器的切換動作,頗為有趣的手感。音樂出來後初聞是線條較為強烈的音色,但在RUN-IN半小時後機器熱了,音色轉為中低頻密度高的表現,有點像是喝一杯香味濃純的奶茶那種細緻綿密的口感,20W的功率雖然無法撼天動地,在我的小落地喇叭上低頻動態雖沒有參考機的力道,但延伸性仍然具有一定的水準,高頻相當華麗,有高傳真的特性,然而細緻度不若參考機,尚有進步的空間,可能個人習慣了高端系統而嚴苛了標準,整體來看萬元內算是表現不俗的小綜擴,已擁有不少Hi-End才具備的條件與聽覺感受,但搭配上建議還是以書架喇叭為主,落地喇叭感覺上比較不夠全面。

最後我掏出了手邊現有的audio-technica ATH-A7X耳罩耳機測試一下耳擴部分的能耐,這耳機阻抗60Ω,效率102dB SPL/mW,背景不夠乾淨的耳擴馬上現原形,IA-191絲毫沒有露出半點雜音,背景純度令人讚賞。在推力部分也毫無問題,畢竟這是臺20W核心的綜擴,對付耳機得心應手,動態、細節毫不讓步,以耳擴的角度來看非常不錯,即使買來當純耳擴用也OK。

KECES IA-191是一臺小巧好玩的綜合擴大機,加上不高的售價,是建置桌上Hi-End系統不錯的選擇,但也小小抱怨一下此機插上耳機後喇叭不會靜音的缺點,希望在後續機種中可以有所改善。

相關焦點

  • 【器材測評】絕對值得每一分錢! KECES EPhono 唱頭放大器
    Red MC 隔離 - isoACOUSTICS Orea Indigo isolation pucks唱放 - Keces Audio Ephono 帶內置接地點的DIY接線盒線性電源 - Keces Audio Ephono Power前置放大器/耳機放大器 - Schiit Jotunheim 功率放大器 - Rega Mira 揚聲器
  • 【國外測評】整個參考系統的中流砥柱:凱樂KECES P8 Linear Power Supply線性電源
    然而,在許多方面,它是我整個參考系統的中流砥柱。當然還是不錯的,但是P8帶來了非常明顯的改進。我特別喜歡它生產的漆黑背景,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為我已經為整個鑽機運行高端功率調節。當直接從牆插上的電源跑出來時,改進更加突出。
  • 【器材測評】不買會後悔:華克Ray 6922真空管耳機擴大機
    這就要從耳擴的驅動方式談起。目前市面上耳擴最多的是晶體放大機種,少部分則採用真空管放大,而在真空管機種中,又以前管後晶居多,其實就等同於晶體機,只有少部分才是純真空管驅動。連先生告訴我說,晶體耳擴與純真空管驅動耳擴各自有其問題,什麼問題?那就是和耳機之間的阻抗匹配。大家都知道,不同耳機因其設計的不同,阻抗差異非常大,低者32Ω,高者可達600Ω,對耳擴來說,要做到面面俱到並不容易。
  • 【千指百態-擴耳】 穿刺/手作之美
    因為這樣以後耳擴擴大的話,邊緣的耳垂就不會太薄了。(蝸牛型擴耳器)很多人不喜歡擴耳器巨大的身軀,所以一般情況下每擴好一個尺寸,出門的時候都會改成分體式耳擴。需要擴下一個尺寸的時候,再用擴耳器。(分體式耳擴器)
  • 【數碼便攜】不只是一臺好聽的耳擴:新派NuPrime DAC-10H耳擴試聽篇
    然而,那次試聽,主要是將DAC-10H當作前級使用,與後級ST-10搭配成為一個擴大機組合,為了行文順暢,並未在同篇文章裡記下DAC-10H當作耳擴使用時的心得。事實上,DAC-10H當耳擴使用時,聲音表現依然傑出,足與任何同價位的產品相較,並無遜色。為補前文之不足,特撰此文,以表其殊優。
  • 【黑膠回潮】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凱樂KECES Ephono唱頭放大器
    我懷疑波蘭很多讀者直到現在都還未聽過KECES這個品牌,像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名字就不超過兩個周(在我收到第一款器材的時候)。
  • KECES S3解碼前級+耳擴|Sl25功率放大器
    ESS Sabre己經成為音響界的iPhone,由Hi End音響廠以至僅一萬元的AV擴音機,還有便攜耳擴,也爭相購入ESS解碼晶片作為解碼工具。KECES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她來自臺灣,不折不扣的臺灣製造,在臺灣音悅音響的網站內,已可見到KECES有一共21款型號的器材選擇 。筆者面前,是一臺KECES出品的S3解碼兼耳擴及一臺說得上精巧的兩聲道後級S125,屬入門級產品。不錯,S3的心臟部分,即解碼部分,選用的便是ESS ES9026PR0解碼晶片,一共兩枚,每聲道只用一枚。
  • 展現飽和音樂色彩:Audio-Technica AT-HA90USB耳擴
    AT-HA90USB的背板擁有三個端子,分別是USB端子、光纖訊號端子、模擬訊號端子,讓用家可針對不同用途而替換使用。 小體積又輕巧,居家使用不佔空間本次我拿到了這臺鐵三角audio-technica的耳擴產品AT-HA90USB,或許對於居家空間較小的朋友們會是個不錯的耳擴選擇。
  • 【廠商資訊】首次涉足耳擴:音樂第一dCS發布Bartók 訊源/DAC/耳擴一體機
    ,製作模擬電路對dCS來說並非難事,也不向外採購客製成品,而是由自家工程師逐步建構新的耳擴電路,並在自家工廠自行製作。Bartók在耳擴上提供了實用的功能,除了數字電路有升頻及濾波可以使用以外,耳擴還提供增益選擇,Bartók使用的是數字音控,因此當音量接近0dB(最大音量)會是聲音最好的,當用家首次拿到Bartók搭配自己耳機時,可以透過增益調整讓適合聆聽音量越靠近0dB越好。另外還提供Crossfeed的模擬運算,讓聲音聽起來更接近開放式音響的效果。
  • 【器材測評】厚度是決勝關鍵:芬蘭之聲 Amphion Argon 多聲道系統
    這次走訪韶韻音響,讓我見識到了一套選擇正確,設定良好的多聲道系統,不僅能帶來豐富的環繞聲劇院享受,還能兼具優質的兩聲道純音樂體驗,可說是「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這套多聲道系統是什麼呢?,環繞擴大機恐怕不能滿足你的需求,而韶韻小馬就是這樣的挑剔用家,為此他在 Marantz SR8012 環繞擴大機和 Argon7LS 之間多加一臺 Electrocompaniet ECI 6 綜合擴大機,並將聽音樂的訊源 — Rockna Wavedream 串流轉盤 + Audiobyte Hydra Vox/Zap DAC 接上 ECI 6,如此一來,不僅聽音樂時的音質絕無妥協,觀看劇院時的主聲道也能受益
  • 不只是一臺好聽的耳擴-NuPrime DAC-10H耳擴試聽篇
    然而,那次試聽,主要是將DAC-10H當作前級使用,與後級ST-10搭配成為一個擴大機組合,為了行文順暢,並未在同篇文章裡記下DAC-10H當作耳擴使用時的心得。事實上,DAC-10H當耳擴使用時,聲音表現依然傑出,足與任何同價位的產品相較,並無遜色。為補前文之不足,特撰此文,以表其殊優。
  • 【器材測評】從中窺見廣袤的音樂世界:名Naim Uniti Atom合併擴大機
    這種產品不是給最嚴苛的音響迷使用,而是給初入兩聲道世界的消費者,或者為家中書房、臥室添購小系統時選擇,如果將來預算提升,進階購買分體式單機,更能深入的享受音樂。而這也映證了Naim的一句slogan — Go Deeper —更進前深入。一面這是在講透過音響升級,可以換取更多音樂聆聽的樂趣,一面也是就音響迷一步步探索Naim器材的價值說的。
  • 【展會巡禮】兩聲道Hi End音響與耳機新勢力:2015臺中音響展17樓
    由上到下分別是K-03 CD/SACD (NT$390,000)、C-02前級 (NT$650,000)、G-01 頻率處理器 (NT$630,000)、S-02後級 (NT$650,000)。 1710 華克
  • 耳擴與前級結合 Audio Dream真空管耳放
    國產品牌Audio Dream旗下的HA5真空管耳機擴大機,內部採全手工搭棚、且線路以歐美發燒線路改良而成。HA5還內建了一組600歐姆的前級輸出,使它不僅可當作耳擴,也可當作一臺前級來搭配家中喇叭使用,可說是一機多用途。
  • 【耳機便攜】令人魂縈夢牽的好聲:Stax SRM-T8000靜電耳擴
    ,一般耳擴不能搭配。 其實Stax自家靜電耳機,可以混搭Stax自家靜電耳擴,像是此前蔡承融主編試聽SR-009S時,用就是SRM-D01 DAC耳擴,除此之外,您也可以選搭SRM-007tII、SRM-727II.等等,只要有配備5-Pin Pro端子的Stax耳擴,都可以拿來搭SR-009S。
  • 【器材測評】純淨透明的不凡氣質: 瑞士Orpheus Absolute合併擴大機
    本體為航鈦鋁所製成,作工很是精細,器材的右側有三個小按鍵,用來選擇輸入來源及一些設定,,因此完整評論一直無法出爐,聽了這麼多,在不同場合、不同搭配,包括到本次試聽的Absolute合併擴大機,我已經可以肯定Orpheus是非常好聲的器材,當然,好東西價位也不便宜,更何況出身於瑞士,High End音響就是這樣,誰叫我們就是喜歡好聲音,追求好聲音呢。
  • 【器材測評】叫人不注意它也難:英國傲立Audiolab M-DAC+ USB DAC
    2015年第三季,Audiolab推出三項新產品,其中兩個,就是先前報導過的8300CD以及8300A,前者是一臺身兼DAC功能的CD播放器,後者是每聲道75瓦且內建唱頭放大的綜合擴大機。另一項新產品正是M-DAC+,加上一個「Plus」,表示這是加強版本,此間代理商更將之稱為「旗艦增強版」,光這中文名頭,聽起來就夠威了。
  • 燒友評測丨音質好到讓耳朵懷孕,RHA黃金搭檔測評!
    其實,他們已經走到了音頻的一個誤區,音頻最重要的不是燒設備,而是玩心情,就像今天我要測評的DACAMP L1耳擴和CL1 陶瓷片單元入耳式耳機,雖然沒有達到他們眼裡聽個響的標準,但是周圍聽過的朋友都感覺已經非常滿足了,不說止燒,至少已經讓耳朵懷孕。
  • 【達藏刺青】手工穿刺更優於機器,針穿會比槍打的耳洞大一點而且位置會更到位.教你如何擴耳~
    外國人稱擴耳為』gauging(解作測量)',雖然這不是正確的說法,不過普遍很多擴耳新人都用這個詞。跟著以下描述的方法做,可以比其他人減少擴耳過程的痛楚。 1 穿耳洞用針穿比用槍好,因為針穿會比槍打的耳洞大一點而且位置會更到位。這文章建議5個月後才開始擴耳,因為要等你耳洞完全康復。
  • 【展會巡禮】模擬數字大小系統應有盡有:2017年TAA音響大展速報2樓
    不妨走一趟瑞澤在202的展間,現場展出了SFX-102與SFX-301真空管合併擴大機,現場有套件版與免焊版供玩家自行選擇。另外,連音箱也有PS-1套件組可以購買喔! 合併擴大機,一旁還有M-One合併擴大機,不僅具備藍牙無線傳輸能力,同時兼具USB DAC和耳擴功能,吸引不少來賓駐足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