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臺好聽的耳擴-NuPrime DAC-10H耳擴試聽篇

2021-02-14 音特網

U-Headphone 耳機共和國   

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2017/06/02

我在幾個月前試聽了NuPrime DAC-10H搭配ST-10後級,經過不同喇叭、不同環境、不同訊源、多樣音樂類型的搭配和測試,我認為這個組合細緻與力道兼備,在臺幣20萬元下堪稱翹楚,甚至連20萬元等級的擴大機,有它這麼全面表現的器材都不多。然而,那次試聽,主要是將DAC-10H當作前級使用,與後級ST-10搭配成為一個擴大機組合,為了行文順暢,並未在同篇文章裡記下DAC-10H當作耳擴使用時的心得。事實上,DAC-10H當耳擴使用時,聲音表現依然傑出,足與任何同價位的產品相較,並無遜色。為補前文之不足,特撰此文,以表其殊優。

NuPrime旗下現有3臺耳機擴大機,最小的是μDAC,這是一臺隨身DAC耳擴,輸入僅靠一個USB type-B端子,接受來自計算機的音樂訊號,供電也由USB提供,巴掌大的體積,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另一臺是HPA-9,這也是一臺耳擴兼前級,但特別的是,它不像一般耳擴常附加DAC功能,HPA-9沒有內建DAC,卻附上MM/ MC唱頭放大,這似有向經典前級看齊的味道。過去前級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唱頭放大,現在多的是高電平輸出訊源,有的前級就乾脆取消了唱頭放大,由此觀之,HPA-9確實在今天同類、同級產品中是為異數。並且HPA-9共有3組耳機輸出—2組6.3mm的,1組3.5mm的,對耳機族相當實用,可以拋開所有的大轉小或小轉大的轉接頭。

 

內建高質量DAC,豐富輸入端子,應用多元方便


NuPrime的第三臺耳擴就是DAC-10H,選用了ESS Technology的SABRE32 Reference ES9018K2M晶片,在ESS的32bit Hyperstream架構下工作,可以有效解決時基誤差問題(Time Domain Jitter Eliminator),其動態範圍可達127dB,總諧波失真則為-120dB。支持的取樣率最高達PCM 384KHz以及DSD 256,雖非業界最高,實際使用已綽綽有餘。它支持透過ASIO 2.1(最高可傳輸11.2MHz,也就是Quad DSD,即DSD 256)和DoP(最高可傳輸5.6MHz,也就是Double DSD,即DSD 128)方式播放原生DSD檔案,方便用家享受高解析音樂。

為什麼強調DAC一定要能對應高解析音樂規格呢?追求更高規格向來是工業所遵循的價值和規則,僅能對應16bit/ 44.1KHz紅皮書規格的訊源,幾乎已經在當前音響市場中絕跡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幾乎不見),因此,音響製造商當然要擁抱最新的規格。這個命題當然沒錯,但NuPrime自己也有解釋。NuPrime認為其實錄音室使用的數字規格從來就不是16bit/ 44.1KHz,至少也是24bit/ 48KHz或24bit/ 96KHz,又或者是更高的取樣規格,也有少數錄音室採用DSD格式錄製,換句話說,我們在CD上聽到的音樂都是被「降頻」後的產物。在數字串流播放尚未興起前,我們只能聽CD的16bit/ 44.1KHz音樂,當SACD與DVD-Audio出現後,就出現了取樣率更高的音樂,在數字串流成為可能之後,聽音樂不一定非得要一臺如CD唱盤或SACD唱盤那樣的唱片播放機,透過硬碟儲存音樂檔案,比起過去出現過的任何載體都要方便並省空間。而且,硬碟價格越來越便宜,未來也只會更便宜,儲存音樂檔案的成本也就會更低。消費者不再需要屈就於CD,屈就於16bit/ 44.1KHz的格式,數字串流播放可以讓人聽見更貼近錄音室母帶的音樂。因此,NuPrime出的每一款DAC或內建DAC的產品,都要能支持到384KHz與DSD256的水平。

有了強力的數字解碼心臟,當然無懼來者。DAC-10H共有5組數字輸入,1組USB type-B,可供連接計算機,另有同軸和光纖輸入各2組。可惜的是DAC-10H沒有配備AES數字輸入,在價位較低的DAC-9上都配有一組,作為更高階的DAC,它竟然少了,有點說不過去。除了數字輸入以外,還有2組RCA模擬輸入,想要使用其它訊源也沒問題。

堆砌式音控,增益四段可調,搭配耳機廣泛


除了數字解碼部分性能卓越外,在模擬線路上DAC-10H也同樣講究。它在輸入級採用了超低噪訊的JEFTs,在音控部分使用了薄膜可變電阻,以堆砌方式(ladder)架構而成,再由數字晶片控制級進,每一級為0.5dB,在前面板上顯示數字,從0到99,共99級。更特別的是,DAC-10H的每一個輸入端的音量皆可獨立控制,它會記憶先前的設定。這部分的線路乃是取材自他們過去的旗艦前級P-20。

在耳機放大部分,DAC-10H採用平衡線路,一組6.3mm的插孔在左,一組4 pin XLR的平衡插孔在右,原廠建議用家使用平衡輸出,以求取更好的分離度。DAC-10H有著充沛的輸出功率,以6.3mm的非平衡輸出為例,對應32奧姆耳機為2000mW輸出,對應50奧姆耳機時為2000mW,對應100奧姆耳機為800mW,對應300奧姆耳機為310mW,對應600奧姆時為160mW輸出;若使用平衡線,輸出功率倍增。這是在最低增益輸出狀態下的數據,如果調高增益,輸出還要提高。DAC-10H有四段增益可調,L表示低(Low),H表示高(High),可切為LL、LH、HL、HH四段,前一個字母表示前級增益,後一個字母表示耳擴增益。以非平衡的6.3mm耳機輸出為例,四段增益輸出分別為3V、5V、6V、10V;平衡輸出則為兩倍。這樣一來,再難推的耳機也不怕。

DAC-10H的外觀設計相當簡潔大方,前面板由實心鋁切出,做了簡單的幾何切角,在兩側還刻有細紋,在一片簡約中平添變化。兩個耳機插孔處鑿出一個有深度的孔洞,因為前面板的立體造型,這是不得不為的設計。在前面板的中央有一條成帶狀排列的按鍵,左右最外側的2個按鍵分別是增益調整,左邊的是前級增益,右邊的是耳擴增益。往內看共有6個按鍵,左邊三個分別是訊源切換和電源開關,右邊三個則是音量控制和靜音按鍵。其中,靜音按鍵短按是靜音,常按3秒是切換前級模式或耳擴模式。如果要聽耳機,就常按靜音鍵3秒,即可切入耳擴模式,上頭的燈號會顯示HP字樣,隨即改以顯示音量,每次關機後,器材的狀態會被記憶,在您關機前是耳擴模式,下次開機還是耳擴模式,若關機前是前級模式,下次開機使用時仍是前級模式。

在這些按鍵之上則是狀態顯示燈。有的器材顯示燈是在訊息字樣旁以LED燈表示,這類設計古樸直覺,但缺少設計感;也有器材是以顯示屏表示狀態,這也一目了然,顯示屏可以呈現不同的信息,一個屏幕說出了所有的事。但NuPrime的設計更有意思,他們很有巧思的以挖孔方式呈現信息,左半部一排字母和數字,表示輸入的訊源——切到U表示使用USB輸入,切到O表示使用光纖,C表示同軸,至於1和2則分別表示2組模擬輸入。右半部的四個「日」字形孔位,則用以顯示當前的音量與增益狀態,以及當前DAC所接收到的訊號取樣率為多少。缺點是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燈號訊息看不清楚

最大特色—鮮活生動的音樂表情


試聽時所使用的參考耳機主要是Sennheiser HD700;還加上一副低效率、不容易推好的HifiMan HE-560,來測試看看DAC-10H的驅動能耐;此外,也以Sennheiser HD598作為低阻抗、高靈敏度耳機的代表,看看這樣接手機就能聽的耳機接上它的表現。訊源則以Audio Aero Prime MK2為轉盤來播放CD,也用MacBook Pro做訊源,以Audirvana播放音樂檔案;數字訊號都交給DAC-10H解碼。

DAC-10H作為耳擴的表現就像作前級時一樣精彩。它的聲音清澈透明,高頻延伸自然,中頻清晰有密度,低音域的解析優異,音樂層次分明,細節繁多,音場開闊,聽感輕鬆不壓迫。推起150奧姆的HD700輕鬆自在,在LL增益模式下,能獲得相當細膩的聲音,帶著一股甜味的尾韻,聲音有密度,低頻快速結實,又不失量感。更讓我感到他與其它耳擴不同的是,DAC-10H給我一種聆聽的現場感,每個發聲都鮮活生動,音樂不是只是音樂,音樂更有生命。

聽起流行、搖滾,鼓聲和電貝斯鏗鏘有勁,吉他演奏的撥弦聲飄然有光澤,琴箱的共鳴感自然,人聲演唱的發聲細節以及歌唱表情分明。聽起爵士樂,貝斯的撥奏柔韌有彈性,而且小編制的爵士樂,由能顯出它表現音場的好處,非但定位清楚,舞臺又開放,宛如樂手就在身邊嘻遊唱和一般。聽古典音樂,細膩的聲音表現力使弦樂聽來尤有韻味,而且聲音不緊繃,聽室內樂可見其精巧,聽管弦樂團演奏又得開闔氣勢,其音樂層次表現更在管弦樂播放中可見其不凡實力。

 

層次清晰透明,細節信息豐富,音色純正乾淨


 

以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例,樂曲開頭的定音鼓的連續強奏,配合樂團沉重綿延的語調,聆聽時往往不見其所以然,好像身歷暴風雨之景,又好像霧裡看花,但在DAC-10H的解碼和推動下,HD700呈現出相當清晰的畫面,翻湧的弦樂,低吟的管樂,還有那在樂團後方一陣一陣襲來的定音鼓,這些層次均可見得。在經過一陣驚動情緒之後,鋼琴進來開始說故事,鋼琴的密度甚好,音粒收的精實,音符後頭揮灑著光澤,和弦的豐富共鳴亦是震撼人心,鋼琴就該這樣有亮麗感和恢弘感。我聽的是Rudolf Buchbinder鋼琴演奏,Nikolaus Harnoncourt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的版本,Teldec的錄音本就傑出,在DAC-10H驅動HD700之下,更見得這音樂中情緒的細微變化。

 

聽老鷹合唱團的Hell Freezes Over專輯,當中的Hotel California是他們所有錄音當中,效果最傑出的版本。開頭的吉他演奏實在活生,那撥奏的質感真好,好的像是有畫面有動作。鼓聲下來之後,HD700並不算是低頻豐厚十足的耳機,但是低頻量感覺對夠,這時我聽到的鼓聲是收束紮實,不臃腫不肥胖,不散漫不拖遲。DAC-10H的低頻就是這樣,不但健康而且陽光,讓低頻聽起來是有細節的。事實上,豐富的細節信息,以及透明清澈的畫面,開揚寬闊的音場,正是DAC-10H的特色。

適當增益選擇,可讓耳機發揮到極致


如果把增益開到LH,也就是耳機高增益的檔位,這時耳擴的輸出電壓較高,音量要關小聲3格,才能獲致相同的音量。增益調高后,HD700的細膩度還是很好,但是音樂的表現力卻更出色,低頻更是飽滿,但依舊維持快速結實的特性。音樂整體的對比幅度似乎更大,Hotel California聽起來就更過癮了,至於其它流行、搖滾音樂也是如此。增益開大之後,感覺每個發聲體都變得更豐滿壯碩一些,好處是更有實體感,但缺點是聲音變得比較集中,沒有低增益檔位那樣開放。這個現象在HH檔位時特別明顯,聲音雄壯龐大,但感覺音場變小了,發聲體彼此間的分離度變差了,甚至有些重迭的感覺。此外,增益開到HH時,細節和高頻的飄逸延伸感都有明顯折損,跟LL檔位以及LH檔位比起來,讓HD700沒有那樣文質彬彬。不過,這樣高增益也不是全無用處。

如果用上HifiMan HE-560,DAC-10H的高輸出就很能顯出價值。以往試聽HE-560總覺得耳擴好像壞了,怎麼這麼沒力呢?HE-560既有平面振膜耳機該有的通透感,又具備討喜的溫暖音色以及偏軟質地。不過,它雖然標稱阻抗僅有32奧姆,靈敏度卻只有90dB,一定要開大音量,才能有和其它耳機相同的音壓。不過,接上DAC-10H,讓我聽見了不一樣的HE-560,這時我感覺音場特別開放,樂器的分離度更好,而且是我在聽過最活潑的HE-560。HH增益檔位用在HD700上減損了音樂的細膩氣韻,但用在HE-560上卻叫我驚喜。驚喜的是,我從未在這副耳機上聽見龐大飽滿的鼓聲,這副平面振膜耳機竟在DAC-10H的HH檔位下,推出了猶如動圈耳機才有的兇悍低頻。

換用HD598這副50歐姆的耳機,這耳機不難推動,甚至接手機都有不錯的效果。接上DAC-10H,增益檔位開在LL檔效果最佳,HD598原本較為溫暖,但是這時好像燈光換了W數更高的燈泡,音樂更為明亮精神,音樂也就更為鮮活。不過,如果開到LH文件位,音樂就沒有LL文件位下那般自然,那多加了的味精,讓人聽起來不舒服。感覺低頻沒有那樣有層次,聲音略顯粗礫,細節好像也變少了。果然有這多樣的增益調整,真是好用,可以顧及各種耳機的驅動需求。

 

與HPA-9相較,設計不同,走向不同


若與自家的HPA-9相比呢?單就耳擴表現而論,兩者在設計上有先天的差異,聲音表現自是不同。HPA-9在第一級採用JEFT場效應晶體做單端放大,以電壓推動,在設計上近似單端三極體的架構,營造出二次諧波失真,以使聲音顯的溫暖耐聽。輸出級部分採A類放大,並以總容值多達30,400μF的電容數組提供充足的供電餘裕。聽感上,HPA-9顯得比較豐厚溫暖,DAC-10H則更細膩自然;聽起人聲,HPA-9會讓人聲聽起來更有韻味感情,DAC-10H則叫人聲益發活生靈動;聽起小提琴,HPA-9播放起來聲線比較滑順,琴音比較厚實一些,DAC-10H則纖細秀麗,琴音的光澤感更好;聽起吉他,HPA-9甚能表現琴箱的豐富和鳴,DAC-10H則更顯撥弦彈奏時的鮮活生動。如果用咖啡來比喻,HPA-9像是一杯中烘焙的耶加雪非日曬,用91度水衝出,口感比較濃鬱,body厚實而且尾韻綿長;DAC-10H則比較像是淺烘焙的耶加雪非水洗,用89度水衝出,入口感覺明亮活潑,清新透明,絲滑柔順,入喉的餘韻比較清雅。哪一枝豆子好呢?日曬水洗我都喝,因為各有各的好,誰也無法取代誰。

NuPrime DAC-10H的聲音無論在當耳擴或是DAC前級,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原廠將之稱為Reference LE Class,也就是「接近參考級」的器材,一點都不為過。如果您手上有一副三萬元以上的耳機,在耳擴選擇上請不要吝嗇,這是必要的投資,有了一臺好耳擴,您在耳機上花的錢才不會白花。DAC-10H值得任何「嚴肅聆聽」的耳機用家考慮,它給您的不只是一臺好聲音的耳擴,它更是您探索音樂、進入音樂、感受音樂的管道。

 

器材規格

NuPrime DAC-10H

型式:DAC耳擴兼前級

頻率響應:10Hz – 80kHz

總諧波失真:< 0.0003%

動態範圍:>115dB(@ 600 ohm load)

USB取樣率:最高PCM 384KHz、DSD256 (11.2MHz)

S/PDIF取樣率:最高24 bit/192 kHz

數字輸入:USB×1;Coaxial ×2;Optical×1

模擬輸入:RCA×2

模擬輸出:RCA×1;XLR×1

耳機輸出:6.3mm×1;4 pin XLR×1

耳機輸出功率:6.3mm(2000mW@32Ω;1300mW@50Ω;800mW@100Ω;310mW@300Ω;160mW@600Ω);4 pin XLR(4000mW@32Ω;2600mW@50Ω;1600mW@100Ω;620mW@300Ω;320mW@600Ω)

尺寸:59×215.4×382.6 mm(H×W×D)

重量:4.8kg

相關焦點

  • 【數碼便攜】不只是一臺好聽的耳擴:新派NuPrime DAC-10H耳擴試聽篇
    然而,那次試聽,主要是將DAC-10H當作前級使用,與後級ST-10搭配成為一個擴大機組合,為了行文順暢,並未在同篇文章裡記下DAC-10H當作耳擴使用時的心得。事實上,DAC-10H當耳擴使用時,聲音表現依然傑出,足與任何同價位的產品相較,並無遜色。為補前文之不足,特撰此文,以表其殊優。
  • 針對隨身發燒友的 iPhone 用 DAC 耳擴一體機
    圖片來源:Indiegogo早先以方便攜帶的麥克風轉 USB 錄音接口、後來推出被戲稱為雪茄的 Dacport 而被音樂玩家注意的新興數字流品牌 CEntrance 也加入群眾募資平臺,於 Indiegogo 推出一款強調可簡化隨身聆聽高質量音樂的保護殼設計的外接式 DAC 耳擴一體機
  • 【廠商資訊】首次涉足耳擴:音樂第一dCS發布Bartók 訊源/DAC/耳擴一體機
    最後就是Bartók的誕生,取代過去的入門機種Debussy,最特別是針對耳機族群推出從未嘗試過的耳擴電路,格外令人耳目一新。 首次投入耳擴產品因為Bartók的耳擴電路與相關功能是首次推出,因此dCS特別慎重看待這次的突破,數字電路與中高階一脈相承,並沒有特別需要改動的地方,因此Bartók的兩年開發時間多數是放在耳擴電路上的
  • 展現飽和音樂色彩:Audio-Technica AT-HA90USB耳擴
    尤其以年輕的聆聽族群居多,想要用簡單的桌面聆聽設備、或是隨身聆聽裝備獲得好的音質享受,除了在挑選耳機、桌面喇叭的時候要謹慎挑選,還可以倚靠一些法寶,讓音樂變得更好聽,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挑選一臺USB DAC,將計算機、手持裝置中的噪聲過濾掉,讓進入耳朵裡的音樂更加純粹,並發現以前聆聽時沒有注意過的音樂細節之處。
  • 耳擴與前級結合 Audio Dream真空管耳放
    HA5還內建了一組600歐姆的前級輸出,使它不僅可當作耳擴,也可當作一臺前級來搭配家中喇叭使用,可說是一機多用途。,使用真空管部分,Audio Dream皆採用歐美軍規管制成,電源方面HA5採用的是美國軍規整流管6×4,內部的Chock濾波使之不容易受到無線電波幹擾,可保持穩定的電源。輸出功率部分採用兩支英國軍規CV4031功率管,分別獨立裝設在左右聲道,再搭配繞制輸出變壓器,提供不同的阻抗切換以適應不同耳機,而訊號放大部分,則是以美國軍規制的12A×7。
  • 【千指百態-擴耳】 穿刺/手作之美
    前言因為擴耳可以說是不可逆的(雖然醫學上也有方法,但是估計得再挨上幾刀),所以準備擴耳前請考慮好,如果能一直頂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大耳洞過一輩子不後悔,那麼你就可以開始準備擴耳了。因為這樣以後耳擴擴大的話,邊緣的耳垂就不會太薄了。
  • 【耳機便攜】令人魂縈夢牽的好聲:Stax SRM-T8000靜電耳擴
    ,一般耳擴不能搭配。 其實Stax自家靜電耳機,可以混搭Stax自家靜電耳擴,像是此前蔡承融主編試聽SR-009S時,用就是SRM-D01 DAC耳擴,除此之外,您也可以選搭SRM-007tII、SRM-727II.等等,只要有配備5-Pin Pro端子的Stax耳擴,都可以拿來搭SR-009S。
  • 新品丨「用手機也能享受高音質」iFi Audio Hip DAC隨身耳擴
    iFi Audio新推出的Hip DAC隨身DAC耳擴便能滿足你的這個願望。Hip DAC是一款具有USB 3.0 Type A與USB 2.0輸入的隨身DAC耳擴,因此除了可以連接手機或平板等智能型隨身裝置外,也能連接PC或Mac計算機,讓你不論走到何處都能透過耳機享受到最高質量的音樂。
  • 【器材測評】建置桌上Hi-End系統不錯的選擇--KECES IA-191耳擴/綜合擴大器
    先來看看規格,220 x 220 x 80mm的小型化體積,明顯的是針對桌上系統來的,體積雖小但拿在手上仍然感覺得到3.5公斤的沉甸重量,20W+20W恰恰好的實用功率,卻具有超過100dB的S/N比,即使是用耳擴的標準來看也屬是高規格的
  • 擴耳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
    擴耳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時間:2020-02-11 16:1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擴耳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就進來,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 是指在扎耳洞之後,通過一些擴耳工具,或者在耳洞裡塞入較大的物體,將耳洞繼續擴大。
  • 為了「潮」往耳洞裡塞東西擴耳 結果長出巨大「肉球」
    小張今年20多歲,他耳朵上的這個疙瘩已經折磨了他很長時間了,除了不美觀之外,最重要的是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小張:我這個耳朵做過耳扣,也就是擴耳,擴個很大的洞,後期就長了個疙瘩,慢慢變大了。擴耳,就是在扎耳洞之後,通過一些擴耳工具,或者是在耳洞裡塞入較大物體,將耳洞繼續擴大,有一些民族就有擴耳的習慣,他們以長耳為美。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非主流文化,追求個性,也會選擇擴耳。當時小張並不知道自己是過敏體質,也選擇了擴耳。
  • 歡迎任何20萬級擴大機來挑戰 NuPrime DAC-10H搭ST-10後級
    後來U-Headphone主編派給我一臺耳機擴大機HPA-9,有三個耳機輸出,本身還有兩組前級輸出,又內建了MM/MC唱頭放大,其耳擴性能讓編輯部眾人個個稱好,是一臺不可多得的參考級水平耳擴,這樣一臺多少錢?人民幣6000元。便宜嗎?還有厲害的。因為有了HPA-9,於是我向代理商借了一對同系列的後級STA-9,為何借一對?
  • KECES S3解碼前級+耳擴|Sl25功率放大器
    ESS Sabre己經成為音響界的iPhone,由Hi End音響廠以至僅一萬元的AV擴音機,還有便攜耳擴,也爭相購入ESS解碼晶片作為解碼工具。筆者面前,是一臺KECES出品的S3解碼兼耳擴及一臺說得上精巧的兩聲道後級S125,屬入門級產品。不錯,S3的心臟部分,即解碼部分,選用的便是ESS ES9026PR0解碼晶片,一共兩枚,每聲道只用一枚。這款晶片的解碼能力,包括支援最高32bit/384kHz PCM、 DSD64/DSD128 (DoP) 、DSD64/DSD128/ DSD256 (ASl0)音樂檔案格式 。
  • 【達藏刺青】手工穿刺更優於機器,針穿會比槍打的耳洞大一點而且位置會更到位.教你如何擴耳~
    3 要找個終極目標個人經驗來說很難決定的,擴耳是會上隱的,你晚一點還會想再擴大的。但是現在你應該要找一個大小來成為你的目標,你可以去店鋪或網購買擴耳的用品。>1 and 5/8 inch- 41mm1 and ¾ inch- 44mm1 and 7/8 inch- 47mm2 inch- 50mm
  • 【西班牙BILBAO畢爾巴鄂遊記】探索巴斯克男生愛戴擴耳耳釘的原因
    在西班牙有一種說法,「幾乎95%的巴斯克男生都會在耳朵上戴那種大大的黑色擴耳耳釘,就是把耳洞越撐越大的那種耳圈」,如下圖。不出所料,真的是好多男生都帶這種耳圈,95%可能有些誇張,但30%我認為肯定是有的。有的人是戴普通的耳釘或耳環。西班牙人都說巴斯克地區的男性更有陽剛之氣,更強壯,也許戴耳圈是他們的一個男性文化象徵吧。
  • 【評析】叫人不注意它也難-Audiolab M-DAC+ USB DAC
    內建性能卓越的耳擴線路,驅動HE-560也虎虎生風加強版的M-DAC+背後多了一組USB A-type輸入,這是給iPod/iPhone/iPad用的,用家只要以傳輸線連接您的蘋果裝置到M-DAC+上,即可播放當中的音樂檔案,算是果粉的特別福利。
  • 【器材測評】叫人不注意它也難:英國傲立Audiolab M-DAC+ USB DAC
    內建性能卓越的耳擴線路,驅動HE-560也虎虎生風加強版的M-DAC+背後多了一組USB A-type輸入,這是給iPod/iPhone/iPad用的,用家只要以傳輸線連接您的蘋果裝置到M-DAC+上,即可播放當中的音樂檔案,算是果粉的特別福利。
  • 洗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對耳健康有哪些隱患?
    不僅如此,在擦耳的過程中,還會放一些舒緩的音樂,這能夠起到很好的解壓和享樂的作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偶爾有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人們也是非常樂意去做的。採耳可以放鬆全身經絡,並且能夠提高睡眠的質量。因此,有許多人都在聽說後紛紛去體驗了一次。之前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評論,他在採耳後說自己感覺整個世界都清楚了很多。
  • 【數碼時代】名符其實的戰鬥天使:NuPrime Alita DAC 耳機擴大機
    Alita 除了是 DAC 耳擴,也是一臺短小精悍的前級擴大機,其電路由高階前級精簡而來,提供 XLR 平衡與 RCA 非平衡輸出。,可說是最資深用戶之一,但說來有點慚愧,這是我第一次試聽 NuPrime 耳擴。
  • 【器材測評】不買會後悔:華克Ray 6922真空管耳機擴大機
    這就要從耳擴的驅動方式談起。目前市面上耳擴最多的是晶體放大機種,少部分則採用真空管放大,而在真空管機種中,又以前管後晶居多,其實就等同於晶體機,只有少部分才是純真空管驅動。連先生告訴我說,晶體耳擴與純真空管驅動耳擴各自有其問題,什麼問題?那就是和耳機之間的阻抗匹配。大家都知道,不同耳機因其設計的不同,阻抗差異非常大,低者32Ω,高者可達600Ω,對耳擴來說,要做到面面俱到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