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年輕之時,率領五十萬大軍徵討瓦剌。皇帝御駕親徵本來就冒很大的風險,在戰爭開始之前,很多大臣都勸阻皇帝不要這麼做,但是英宗皇帝朱祁鎮喜歡強出頭,最終被瓦剌人所俘,由皇帝成為階下囚。當然瓦剌人自然俘虜了朱祁鎮之後,並沒有讓他吃什麼苦頭,而是好吃好喝招待著,日子過得倒也舒坦。大明皇帝成了人質,朝堂之上不可一日無君,在諸位大臣的支持下,朱祁鈺做了皇帝。
瓦剌的目的很明顯,他們想用皇帝做人質,想從大明獲取一些好處。朱祁鈺做了皇帝之後,後來在于謙等人的支持舉全國之力抵抗瓦剌人的進攻,瓦剌的陰謀沒有得逞。此時原來的皇帝朱祁鎮還在瓦剌人手中,朱祁鈺知道,朱祁鎮只有在瓦剌人手中,他的皇位才坐的安穩,可就在這個時候,很多大臣要求迎接明英宗朱祁鎮。大臣這麼做不是明擺著讓他下臺,把皇位還給皇帝嗎?朱祁鈺自然不同意,他想瓦剌人也不會放了朱祁鎮。殊不知瓦剌人神助攻,居然把朱祁鎮放回來了!
朱祁鈺的皇位原本就是哥哥朱祁鎮的,現在哥哥回來了,他到底要不要把皇位還給朱祁鎮呢?答案是否定的,朱祁鎮回國後被軟禁了起來,朱祁鈺繼續做皇帝,在其軟禁這幾年,朱祁鎮生活很苦,經常忍飢挨餓。幾年之後,朱祁鈺的患病,身體很差,朱祁鎮復闢,重新把皇位奪了回來。這天早晨,躺在病榻上的朱祁鈺聽到登基的鐘聲,心裡很疑惑,詢問手下人「于謙耶?」當得知不是于謙登基之後,朱祁鈺連聲說:「哥哥做,好!」為何朱祁鈺聽到哥哥復闢了,還連聲說好呢?
有所醒悟,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當年朱祁鎮率兵徵討瓦剌,後來被俘,朱祁鈺做皇帝史稱代宗,意為是代理的皇帝,當時太子朱見深年紀比較小,在眾人的支持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按到大臣們的意思,如果英宗皇帝朱祁鎮回到大明之後,朱祁鈺理應將皇位還給哥哥朱祁鎮。可是朱祁鎮做了皇帝之後,做了更過分的舉動,把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大臣們雖然反對,但是他此時是皇帝,眾人不敢說什麼。
朱祁鎮復位的時候,朱祁鈺的身體不好,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祁鈺知道哥哥復位之後,連說了幾聲好,很可能是發自內心的,畢竟這個皇位本身就是哥哥的,他作為弟弟一直霸佔著皇位,如今哥哥重新登基,作為弟弟,朱祁鈺可能有所醒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病重的朱祁鈺也許想起了哥哥朱祁鎮的好,他這麼做確實挺對不起哥哥的,在病重之際的朱祁鈺也許看淡了,所以會連聲說好。
知道不是于謙登基,內心很欣慰。當年朱祁鈺做皇帝,于謙可是使了不小了力氣。當然于謙是一位很有政治遠見的忠臣,他根本不會作出僭越的事情。在大明王朝中,于謙的號召力比較大,對於這樣一位大臣,皇帝朱祁鈺也忌憚三分,他必須防著于謙。朱祁鈺聽到登基鐘聲的時候,第一份那應稅于謙登基了,由此可見朱祁鈺一直不放心于謙,他怕大明王朝落到了于謙手裡。當得知做皇帝的不是于謙是朱祁鎮的時候,內心很欣慰,一方面,于謙確實是個忠臣,另一方面朱祁鎮做皇帝,天下還是朱家的,並沒有落入外人手中。
朱祁鈺認命,接受了現實。古人比較迷信,在病重之際,朱祁鈺可能認命了,這個皇位就是英宗朱祁鎮一脈的,自己做什麼也無法改變。當年朱祁鈺登基之後,想讓皇位留在自己這一脈,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可是兒子做了太子沒多久就夭折了。當時朱祁鈺可能覺得自己比較年輕,日後還會有子嗣,殊不知他的身體漸漸變差,朱祁鎮奪回皇位,在病榻之上的朱祁鈺也許認命了,皇位本來就不屬於他,重新哥哥手中也是應該的,所以朱祁鈺會連聲說好。
最後,朱祁鈺知道哥哥朱祁鎮登基之後,他的好日子到頭了,這幾聲好表示無奈。朱祁鈺此前一直軟禁哥哥朱祁鎮,現在哥哥登基之後,意味著他的好日子到頭了,這幾聲好表達出朱祁鈺內心的無奈。按照常理,朱祁鈺難逃一死,事實上確實如此,朱祁鎮登基不久之後,弟弟朱祁鈺就「病重」死了。朱祁鈺這幾句好道出了無奈,他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也有幾分討饒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