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食品的現在與未來

2020-12-23 騰訊網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世界各國的慢性病及患者數量在急劇上升,全球範圍內疾病患者因營養得不到充足的補充而「餓死」的也不在少數。如何保障某些疾病患者或者特殊健康狀況人群的營養需求成為全球範圍內探討和研究的共同話題,由此,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特醫食品)應運而生。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中國市場對於特醫食品的消費需求巨大。然而中國目前特醫食品消費規模僅佔全球市場的1%,約6億元人民幣,遠未滿足市場需求。

01

國外特醫食品的現狀

市場龐大,前景廣闊

1957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特醫食品」,該產品是由美國FDA批准的針對具有先天性胺基酸代謝缺陷的苯丙酮尿症的嬰兒研發的「膳食治療藥物」。可以說,特醫食品是從嬰幼兒開始的。1973年,第一個成人全營養配方食品問世。20世紀70年代初,特醫食品開始在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得到普遍應用。進入21世紀以後,特醫食品在醫學界的被關注程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產業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目前,特醫食品的歐美市場大約400億~500億美元,年增長速率約4.5%,日韓市場約150億~220億美元,年增長速率約4.8%。相比之下,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特醫市場僅為6億元,年增長率速率約為37%,足可見市場潛力巨大。

產品形式多樣,專業細分程度高

隨著特醫食品在歐美市場六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國際市場上的特醫食品種類豐富,針對病人的不同需求,各種細分的專業產品也十分完善:國際市場產品形態有粉劑(40.4%)、液體(49.6%)、半固體(2.5%)、固體(7.4%),總產品數量約為710個。針對服務病人類型,可分為整蛋白全營養型、疾病特異性、特殊疾病型、遺傳疾病及營養組件和其他。按照年齡來分,0~1歲39款,1~10歲170款,10歲以上469款,老年人17款。

銷售模式靈活

作為新興產品,特醫食品能夠迅速佔領市場,主要依靠知識與實體店兩種相結合模式,以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目前最大的研發特醫食品的國家-美國為例,其銷售模式就是通過知識的宣傳,加之專賣店,藥店的結合進行銷售。日本的特醫食品銷售模式還有一種就是通過非店鋪的營銷模式,其55%的特醫食品是通過非實體店鋪的模式進行的,而剩下的45%是通過專賣店或者藥店銷售一些功能性的特醫食品。

02

國內特醫食品的挑戰

準入門檻高

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特醫食品以腸內營養製劑的形式進入我國,經藥品註冊後進行上市銷售;直到2016年出臺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與管理辦法》,隨後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配套性文件,特醫食品開始回歸食品的屬性進行註冊管理。這一系列文件對我國特醫食品的生產、研發單位設定了極為嚴苛的準入門檻。截至目前,通過註冊審批的「特醫食品」僅有52個,可謂是「百裡挑一」。

同樣,國內對於註冊產品的原料來源也做了嚴格的限制。部分原料由於不在我國特醫食品原料目錄中,因此其成品只能走海淘渠道或者用同類原料替換,例如具有刺激腸道免疫應答功效的益生菌與可以協同藥物治療的活性多肽等。

企業研發上缺乏創新

國內特醫食品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的基礎數據多數參考國外數據,產品大多以仿製國外為主,自主智慧財產權少,而遺傳差異、飲食文化不同決定了國外的配方不完全適合國人體質和飲食習慣,以技術創新開發出適合中國人群的特醫食品作出應有的貢獻,任重而道遠。以腸內營養劑為例,液體製劑較粉劑使用更為便捷、效果更好,是未來腸內營養的發展趨勢。由於液體製劑穩定性差,技術難度高,對產品配方設計、生產工藝具有很高要求,國外企業發展成熟並已形成專利池保護。國內企業目前還無法突破國外的技術壁壘,產品多為粉劑,與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

特醫食品科普教育不足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厲梁秋表示,在美國營養不良的人群中,有65%會選擇特醫食品,英國會達到27%,而中國大陸的比例只有1.6%。所以,目前中國特醫食品產業的發展的道路還很艱巨,一邊看到臨床對營養支持的渴求和對特醫食品的需求,另一邊又發現市場和消費者對特醫食品存在陌生感,甚至存在疑問。新華網完成的《特醫食品公眾認知現狀問卷調查》表明,有近五成的網民不知道什麼是特醫食品,因此,開展特醫品類教育和公眾科普刻不容緩。

03

國內特醫食品的發展趨勢

完善特醫食品相關政策

我國借鑑國外的成熟經驗,在特醫食品的管理方面相繼出臺了近10項政策法規,但在配套政策及可實施性方面仍存在較多的不足。如產品檢測方面,相關檢測項目沿用了針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國家標準檢測方法,但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醫食品由於在產品基質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而國家又對檢測的準確度及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導致相關的生產企業在具體操作層面遇到了很大困難。同時,當前註冊管理辦法要求標準高、費用大,許多創新產品因為形式不同,審批流程過長,導致國產特醫食品註冊難度大。隨著對特醫食品概念的理解加深,居民特定營養訴求將進一步提高,這需要我國相關法規標準的建立健全作為基礎支撐。

研發適合我國國民的特醫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特醫食品企業需要結合我國國民體質、飲食習慣等特點,建立營養健康產品研發基礎資料庫,從全產業鏈的角度構建完整的技術體系,研發覆蓋所有病種需要的產品,進而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競爭中佔據地緣優勢。探索營養素在特醫食品製備過程中的營養和安全品質動態變化規律,建立營養針對性強、感官品質符合我國居民飲食習慣、穩定性好的特醫食品規模化生產技術及配套裝備。針對國內高發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病種,企業可以開發基於科學的個性化營養解決方案及相關標準,以滿足我國特定人群的營養健康需求。

創立特醫食品創新平臺

針對國內企業科研創新不足的現狀,企業可以依託特醫食品領域高校院所、創新型企業,建立或完善布局特醫食品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目前國內已有魯東大學特醫食品研究院、特醫食品加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專門的研發平臺,精準利用校企聯合研發,將打造一批科技創新水平高、競爭力強的特醫企業,促進特醫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特醫食品是多學科交叉產業,涉及育種、食品加工、機械製造、臨床營養、食品安全、產業開發、市場營銷、科普宣傳等多個方面,需要多學科多元主體協同創新。

企業需要加強特醫食品研究和開發所需要的食品、臨床營養、公共衛生、檢測、裝備等領域高素質、高能力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同時行業下遊需要打破傳統的藥品或保健品銷售思維,強化銷售人員的特醫思維,以促進特醫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的人才團隊建設。

小結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背景下,我國特醫產業亟需借鑑發達國家特醫食品產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先進生產技術與臨床應用實踐經驗,並結合我國自身產業特點和中華民族傳統飲食文化,大力推進特醫食品產業發展,推動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提升國民營養素質與健康水平。

參考資料: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0-09/09/c_1126471891.htm

* 本文由美食科技和科技康養整理撰寫發布,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果任何地方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我們刪除。如需轉載授權,請給本公眾號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本科專業中的「潛力股」和金礦:特醫食品,未來老年社會的王者!
    如下圖所示2019年南昌大學與美廬股份,成立特醫食品研究院,這所大學的食品類專業,著力研究特醫領域,兼之學校又有醫學院的學科背景和實力,特醫方向的發展前景,真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一、什麼是特醫食品?特醫食品,是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簡單分類,如下圖。二、為什麼說特醫食品是「潛力股」和金礦?原因有二1、中國老年化進程,決定了特醫食品未來廣闊前景。
  • 專訪|老齡化浪潮下,特醫食品迎來新機遇
    相信腸內營養供給方式的比例會逐步提高,未來將更好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Q3 我們注意到國內銷售的特醫食品研發部門多在國外,而國內的研發企業數量不多。隨著國內特醫食品相關規定出臺,想要在尋求發展的特醫食品研發企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 李文軍:22分鐘剖析中國特醫食品前景
    此外,我們還邀請了多位未參加本次線上演講的產業大咖特別錄製視頻,共繪腸道產業未來發展。 今天我們特別整理並發布雀巢健康科學首席醫學官李文軍的演講視頻及圖文實錄,以饗讀者。 而我們國家是 2015 年才把特醫食品納入到食品安全法,也就是說在我們國家,特醫食品也就只有 5 年的歷史。
  • 助力細分品類,奶粉智庫發布特醫食品行業首個熱搜榜
    、乳糖不耐受、早產兒等特殊寶寶的重要營養來源,隨著市場的發展,特醫食品的研發和生產也在不斷升級,品類的發展正在加速,但消費者的認知還有待提升。目前消費者對特醫食品了解多少,最關注的特配粉有哪些?收錄了1400多個產品,56個特醫食品的奶粉查詢神器——奶粉智庫網,在匯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後,結合用戶對奶粉品牌的搜索和點擊量,發布了行業首個特醫食品熱搜榜,助力細分品類發展!
  • 起步晚 轉型慢 配方少 我國特醫食品如何追趕國際步伐?
    2013年,我國有關部門頒布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標誌著我國「醫用食品」(在我國稱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發展進入正軌。特醫食品的研發和使用非常嚴格,因此全面系統的產品信息分析格外重要。目前國外市場的特醫產品品類有哪些,起步較晚的我國特醫產業與其相比存在哪些不足,產業未來如何發力?
  • 「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幕後:利潤高、追責難、剛需強
    永興縣母嬰店將普通食品冒充特醫食品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其背後與特醫食品行業發展、政策監管等直接相關。(東方IC/圖)時隔一周,湖南郴州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迎來調查通報。2020年5月18日晚,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聯合調查組通報稱,涉事母嬰店將「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宣稱為特醫食品銷售,涉嫌虛假宣傳,目前已暫停營業。
  • 美廬研發戰略再創新高 旗下2款特醫食品獲得國家註冊
    特醫食品的關鍵在於配方和研發,這足以證明美廬強大的研發能力和企業實力。這兩款特醫食品科學的配方設計,既可滿足適用人群的膳食營養需求,作為單一營養來源,也可作為日常飲食的營養補充。據美廬股份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兩款特醫食品由強大的專家團隊研發,為特定人群提供專業的營養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美廬將加快2款特配粉的上市工作,以滿足特殊群體的營養所需。
  • 加強特醫食品研發和應用 助力新冠肺炎疫情科學防控
    三、特醫食品與機體免疫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FSMP),簡稱特醫食品,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特醫食品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中資...
    特醫食品未在中國明確定義前,是以腸內營養製劑的藥品身份在中國市場流通。201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將特醫食品從藥品劃出,並將其歸為食品。2016年,《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註冊辦法》)正式出臺並實施,從此,中國特醫食品的生產及市場準入有法可依。
  • 大頭娃娃罪魁禍首是假冒特醫食品,與所有奶粉品牌無關!你所關心的...
    切記:合法特醫嬰兒食品只有達能、雀巢、雅培、美贊臣、聖元、貝因美等品牌!》、《五問大頭娃娃假奶粉》後,後臺寶爸寶媽留言爆棚,而通過留言,胡說有理才真正了解到,無論是購買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還是購買普通嬰幼兒奶粉,我們很多消費者是多麼的無助。
  • 固體飲料堪比特醫食品版「仿製藥」?實為偷換概念
    由於PKU患兒需要終身服用特製食品(包括特醫食品和其他特製非特醫食品),因此,納入醫保體系的產品對於緩解家庭負擔來說非常重要。而眼下部分可以憑醫保報銷的幾款PKU奶粉並沒有取得特醫食品資質。長期以來,非特醫產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PKU特醫食品數量少、價格貴、難購買的問題,從而導致有人將固體飲料比作「我不是藥神」裡的仿製藥。
  • 國食注字YP和國食注字TY是什麼意思,特醫食品有沒有營養?
    特醫食品是針對患有特殊紊亂、疾病或醫療狀況等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而設計製成的粉狀或液態配方食品,其能量和營養成分就是為了滿足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生長發育的,比如過敏寶寶,乳糖不耐受、早產兒等,是好東西,有營養。再次,要看長期和非長期怎麼界定。
  • 12萬個孩子的斷糧陰影:特醫食品廠被關停 特醫證為何難產?
    此事的影響迅速擴大,「火」很快燒到了這些以固體飲料資質為PKU群體供應特醫奶粉的食品廠。即便他們此前從未出現過質量問題,30年來一直深受家長們的信賴,卻無一例外在6月下旬陸續關停。「全國只有四、五家在做這個事,現在基本上都處於關停狀態。所以後續我們也不準備繼續生產了。現在這種狀況,我何必去弄呢?」彭博士說。
  • 湖南「假奶粉」事件背後 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該如何區分
    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應如何區分據悉,特醫奶粉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的一種。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其中,特醫奶粉指的是適用於0至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
  • 湖南郴州「特醫奶粉」事件發酵 澳優緊急退出美優高?
    經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據企查查信息,該款產品的生產廠家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經營範圍為預包裝食品、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銷售;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的生產;特殊膳食食品、生物製品、保健食品、保健品、食品的研發等。
  • 廣州又曝冒充特醫奶粉事件!固體飲料的「坑」遠不止這些
    特醫食品亟需加強監管近年來,「固體飲料假冒特醫食品」事件屢禁不止,尤其是在三四線甚至更低線的市場,消費者對特醫產品的認知程度偏低,容易被商家牽著鼻子走,新生兒必須吃本院的高價奶粉成為一些地方醫院的潛規則。
  • 收百萬廣告罰單 雅培特醫食品「踩雷」
    據了解,此次涉事廣告為雅培藉助相關電影及其主演為旗下特醫食品產品小安素在抖音進行相關宣傳的廣告視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第四十六條、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和保健食品廣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進行審查的其他廣告,應當在發布前由有關部門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查;未經審查,不得發布。
  • 挪威國王上海行見證:若堯特醫食品與挪威企業現場籤約
    在國王和王后的見證下,廣州若堯特醫食品與挪威萊恩健康科技進行了現場籤約。   廣州若堯特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科研、生產、銷售集團化企業,也是我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領域的領先企業。
  • 專家解讀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植物蛋白肉生產市場潛力大、商品化程度高,未來開發與真肉更加相似的產品,成為食品行業和科技界發力的一個方向。  「人造肉」在創新發展中要加大科技投入,解決「人造肉」尚存的科學技術問題。比如,開展植物蛋白肉形成機理、原料供應、加工技術的研究,構建新的研發體系。在產業化過程中注重提升產品風味、質構、營養等,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 首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特醫人才大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16日,由特醫聯盟醫學研究中心、民間特醫(北京)認證技術中心、國醫人才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特醫人才大會暨特醫聯盟全國常務理事會第一屆一次會議"在京舉行。世界健康醫療基金組織中國事務協調局局長、特醫聯盟秘書長、國醫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國醫健康聯盟主席張利出席大會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