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嬰期刊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猛然間回眸望去,今年的路已經走了一半。而前面的一半走的有點如履薄冰了,什麼也沒有收穫到,但幸好人還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所有的行業依然在不斷地發展,摸索著前進的道路.在某一個會議上,一位女士提出了父母「持證上崗」的觀點,就是說父母也像小孩那樣經歷學習考試,然後被評為「合格父母」之後,這些內容就被寫進小孩的檔案中,跟隨小孩共同成長。
這個觀點好像是第一次聽說,大家都有些納悶,很多網友認為,這種想法的初衷非常好,還不就是為了祖國的花朵們都茁壯健康成長嘛;可是要真正實施起來,應該說是阻力很大,很有難度的。
只有頭腦風暴的理論還不行,還得需要實際有力的攙扶
這幾個月的時間裡面,校外培訓機構舉步維艱,很多培訓機構由於要支付高額的房租,不得不辭掉一部分員工,或者員工主動離職去做其他行業,也有很多機構選擇「退出」。
在另外的一些行業,比如KTV、酒吧、電影院、旅遊景點等放了一個長假。網上看到的很多,房東免房租幾個月的例子,那都只是個別現象。身邊有做攝影工作的人,平時是給模特拍攝的,但幾個月之後轉行了,也聯繫不上了,沒辦法大家都要生活嘛!
一個在著名景點開民宿的女孩子,幾個月的時間,僅房租就虧損了十幾萬,一分收入也沒有。可是這樣又有誰會去同情她,替她分擔那些哀愁,給她一些生活中的希望。
其實說上面的這些,並不是言過其實,只是想說很多好的措施,即使想要真正的施行,那就需要大量了解各個父母的基本情況,實事求是地去改變,才可能會是適合的。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是否能夠跟他們的生活協調一致,是否可以在不給他們,增加更大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進行。
很多父母都是有「七十二般變化的」
我們看到的很多名人,比如演員、歌手等,他們可能收入水平是很高的,會遠遠超出普通家庭的多少倍,經濟對他們來說不能算是問題。但是多樣化的社會中,普通人才是最多的那一類,甚至於說是生活水平更低的也很多。
雖然我還沒有成為小孩的家長,但我也知道作為父母,有很多都在為了娃付出超能力。家長們有的是公職人員,有的是個體戶,有的是自己有公司,有的是在私有單位上班,也有的是農民工、清潔工、保姆等等。
人分善惡,同樣的是父母們,也分著合格的和不合格的,或者說是有責任感和沒責任感的。那位女士希望殘害兒童,或者少兒犯罪的事情能夠被遏制,邪惡的勢力能被碾壓,社會上的傷害能減少,所以提出這種「持證上崗」的觀點,可以理解。
說實話人在成為父母這個角色以後,很多都有了「七十二般變化」。把工作搞好,把自己照顧好,遇見了突發事件要處理,小孩所有的問題需要解決,小孩上學的問題、生活的問題要提前安排,要跟各種老師去溝通,還有自己的父母也需要照顧。
就先說工作吧,公司會安排各種任務,有高難度的有低難度的,自己做的公司承擔的風險非常大。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上課,但是偶爾一次應該是行的,這種事情是沒辦法強制執行的。
建議每個學校能夠,注重小孩的心理教育,以及跟家長的及時溝通,分享一些心理知識給家長,用點滴的行動督促他們成長。(作者:ryh26)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