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推新,翻紅也可以成為一種選秀邏輯的切入口

2021-02-08 冷眼看電視

從去年開始,隨著「Produce」系列在韓國掀起的國民製作人熱潮,成功打造出I.O.I和Wanna One兩大人氣團體後,以偶像選秀為題材的音樂綜藝便開始風靡。

後續,韓國相繼推出各類偶像選拔節目,比如強調素人偶像養成的《偶像學校》,以男女混合PK展開競技的《MIX NINE》,還有讓過氣偶像翻紅的《THE UNIT》等。今年繼續深挖,推出了推進團體內Vocal、Dancer、Rapper位置分類的《Under Nineteen 》,以及讓明星變身推薦人,向觀眾介紹「準預備明星」的《THE FAN》。

 

應該說,韓國的娛樂產業向來以高壓著稱,所有同僚都是競爭者,急劇飽和的韓流市場營造了像「飢餓遊戲」一樣的職業環境,出道的現實困境使練習生們急需各類選秀綜藝作為跳板,來實現事業上的提升。

梳理韓國市面上一些偶像選拔節目的邏輯動機,冷眼君發現可概括為兩大維度,一是推新,二是翻紅。

「推新」很好理解,除去傳統選秀模式,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操作,是將選手「從練習生到出道」的整個養成過程由幕後搬到臺前。「翻紅」比較有新意,韓國有數以百計的經紀公司,有成熟且工業化的造星體系,但供給大於需求的市場環境導致偶像過剩,大多數團體及個人無法被大眾認識,於是,製作方抓住了「過氣」偶像的心理訴求,專門創作了為這一群體服務的選秀節目。

推新,將練習生養成過程搬到臺前

應該說,由電視臺主辦的音樂類選秀節目在韓國十分常見,《Super Star K》和《Kpop star》都是主打生存戰的傳統選秀模式,對夢想的追求、對逆境的抵抗都是剪輯的情感落點。

 

隨著「Produce」系列創新的選秀模式,讓偶像推新迎來了新高潮。回顧《Produce 101》,第一季是想打破以娛樂公司為界限的女團選拔現狀,第二季加入了話題和流量都更高的男性練習生,至此國民男女團正式挑選完畢。

 

前兩季中,邏輯敘事與人物衝突多發生在行業殘酷性和現實困境之間,第三季更名為《Produce 48》,選手方面聯合日韓兩國造星模式,96位選手一半是韓國各大公司練習生,一半來自日本AKB48組合,主打「全球化」概念,將養成系日本偶像與體系化韓國練習生放到一起,兩國偶像文化的差異與碰撞是最大看點。

總體來說,「Produce」系列有著清晰的選拔邏輯,一切以用戶點讚確定順位為核心賽制,分級評定對應實力,選手投票對應人氣,兩條軌道互不幹涉,生存戰的殘酷將觀眾置於拯救者的位置,可以說緊扣「民選」精髓。

 

《MIX NINE》是面向已出道的偶像和未出道的練習生舉行的男女混合PK選秀節目,YG社長梁鉉錫親自前往韓國70多家經紀公司選拔近170名參賽選手進行出道競爭,最終選出的9人男團和9人女團中只有一組能以「MIX NINE」隊名出道。

 

海選環節梁社長帶著兩輛大型巴士前往各地的經紀公司進行甄選,走訪選拔的創意增加了很多看點,節目重點放在中小企劃社上,從經紀公司的單位視角反映了韓國出道的艱難現狀,而「有限的巴士座位」營造了競爭的緊張感。

《Under Nineteen》是近期上線的一檔推進團體內Vocal、Dancer、Rapper位置分類的男團選秀節目,按照參賽者擅長的領域分組,經過海選篩查出唱歌、舞蹈、Rap組共19名19歲以下的青少年進入節目錄製,後續經過多輪演出展示,依據「導師投票+觀眾人氣」選出9人組成男團出道。

 

完成偶像推新是這類節目重要的邏輯內核,可以肯定的是,國民製作人票選自己心儀偶像的這股熱潮在短時間內不會散去。

翻紅,將偶像回爐重造挖掘潛質

節目中,有關「翻紅」的邏輯創意,冷眼君想到2011年MBC推出的競演真人秀《我是歌手》,目的就是讓已經淡出觀眾視野的老牌歌手再度翻紅。

還有2014年《無限挑戰》「特別企劃特輯」裡,由樸明秀和鄭俊河組商討的策劃提案《六六歌》。內容是邀請20世紀90年代的流行歌手再次同臺,表演自己當年的金曲作品,接受新一代90後的評價檢驗。

 

因為這一期節目,Turbo重新出了單曲,JINUSEAN再出江湖發表EP,蘇燦輝的《Tears》逆襲榜單,金建模、曹誠模、嚴正花這些老牌歌手齊聚一堂。第二季六六歌,沒有再搞過往國民歌手的熱門曲目大聯唱,玩起了偶像情懷,復原「遊擊演唱會」的挑戰形式,展示了水晶男孩的重組舞臺。

而有關韓流界相當一部分偶像團體及個人的尷尬處境,韓國KBS電視臺以這一人群為主體視角,順勢推出了「偶像回爐重造秀」《THE UNIT》,即「Reboot」企劃。節目由RAIN、黃致列、San E、泫雅、泰民、趙賢雅擔任評委,針對正在活動的偶像以及曾在樂壇活動過的前職偶像,重新挖掘他們的價值和潛力,推出一個新的小分隊團體。

 

演播廳舞臺被設計成「Reboot」按鈕形式,共有六等份,現場觀眾在選手表演時投票,獲得15%的票數可點亮一個boot按鈕,獲得90%以上的投票點亮super boot按鈕即可直接晉級。在第一階段選出男女選手共126人正式開始角逐出道資格。

比如因流言退隊的T-ARA前成員韓雅凜,女團SPICA門面擔當卻去打散工補貼生計的楊智媛,與泰民是同期好友的HOT SHOT成員金文奎等都出現在了節目裡。

還有近期上線的《THE FAN》,在架構設計上從某種層面也屬於偶像翻紅邏輯。節目是SBS與法國公司「Banijay International」的合作作品,是一檔讓明星成為選手的個體推薦人,然後由觀眾決定最終優勝者的音樂選秀節目。設定了四位以BOA為首的粉絲大師,每期會有不同大牌明星推薦人向粉絲大師和現場300位觀眾推介自己關注的潛力偶像。

 

 

比如首期有一位叫樸容主的選手曾到中國參加《星動亞洲》,在第二季時與蔡徐坤等七人一起獲得了終極夢想卡,但由於當時正好碰上限韓令不得不終止在中國的活動。節目在2016年結束,到現在兩年的時間幾乎處於空白狀態,這次因為韓彩英的推薦才再次有了新平臺。

 

 

共有15組選手經過4個回合的競演,獲得粉絲數最多的Top 5可進入最後的直播階段,獲勝者和其粉絲會將獲得一億韓元的獎金。

舞美視效上設計了六條藍色道路通向舞臺,明星推薦人會在推薦語上交代和選手的緣分、推薦理由,環節具有儀式感,剪輯節奏則延續了韓國選秀節目一貫的慢敘事。

 

冷眼君認為,偶像重造、翻紅的節目創意機制會比全素人選秀更具有話題性和關注度,這群選手因多年練習生涯和舞臺經驗會帶來與純素人不同級別的舞臺表演,讓節目在內容質量上更具可看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解決了偶像過剩的行業環境,因機遇等原因被埋藏的實力偶像。

還記得國內《我是歌手》第一季的首發名單,極大程度遵循了韓國原版的主旨,讓老牌歌手翻紅,黃綺珊、彭佳慧等人在節目播出後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但第一季之後,《歌手》並沒有再按照原版路數走,在國內綜藝、音樂市場的作用下所承載的功能性越來越多。

應該說,針對「過氣」偶像的翻紅邏輯展開創意架構的選秀節目是一個可探尋的視角,國內選秀由來已久,積累了大量人才資源,業內人士不妨轉換創作方向,重視起來。

相關焦點

  • 華晨宇選秀出道,蕭敬騰綜藝翻紅?那些年、綜藝節目捧紅的歌手
    這個正是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創造的神話,開啟了內地音樂選秀綜藝的風潮,成為華語音樂產業逆轉的分水嶺。2012年,《中國好聲音》開創音樂選秀綜藝神話過後。後面《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中國之星》、《蒙面歌手》等等。
  • 「新」搜狐,正翻紅
    翻紅,不出意外將是2020年的熱詞之一。逆齡女團選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召集一隊曾經紅極一時的姐姐們PK成團。氣場強大的寧靜,敢說敢做的張雨綺,顏值在線的白冰......姐姐們乘風破浪,觀眾重新get到了她們各自獨特的人格魅力。
  • 「青春探險真人秀」《橫衝直撞20歲》成為綜藝的創新切入口
    與此同時,也說明「紀錄式」的真人秀綜藝,也逐漸成為行業創新的切入口,同樣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青春探險真人秀」《橫衝直撞20歲》,繼續保持了「紀錄式」的敘事方式,結合具體的創作路徑,給行業和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感。
  • 「壞女人專業戶」溫崢嶸:演顧憶羅成觀眾童年陰影,今靠選秀翻紅
    頂替韓雪身份成為富家千金,為了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壞女人專業戶」溫崢嶸:演顧憶羅成觀眾童年陰影,今靠選秀翻紅因此一直都是戲紅人不紅的角色,出道多年還沒有被觀眾記住她的真實姓名。既可以靠實力也可以靠顏值走紅,可她偏偏低調內斂,讓自身光芒沒有綻放的機會。
  • 他是曾經的大牌歌手,過氣後重回選秀想翻紅,卻慘遭後輩淘汰
    或許在娛樂圈來說,除了資本的力量比較厲害外,就是流量了。有了流量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比如如今的選秀、電視劇、電影為了潮流都加入了不少的流量。有不少曾經爆紅的明星為了翻紅也鼓起勇氣再度回到舞臺,甘願讓那些後輩提點。在《明日之子》中就有一對曾經爆紅的組合by2選擇了重新出發,帶著一腔孤勇踏上了舞臺,希望時隔多年的她們依舊能被大家看到。
  • 「回鍋肉」By2可以靠《明日之子》翻紅嗎?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她們想要在節目裡有突破有多難。如今她們想借《明日之子》再度翻紅,但是新人太多了,翻身難度可比上青天。宋丹丹講述自己的經歷的時候就表達了這種被選擇的無奈,她想演戲,會演戲,但十五六歲以後就沒人會找她了,只找她演小品。
  • 靠油膩的表演出圈,真能成為中年男星的翻紅之路嗎?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遍大江南北,令眾多中年女星成功轉紅,節目雖已告一段落數月,但帶有姐姐標籤的女明星仍活躍在各大平臺,公告不斷。就這樣,有了姐姐們成功的翻紅案例,觀眾對21位哥哥的舞臺表演也是非常期待的。準備了許久之後,《追光吧!哥哥》成功地推出後,一眾中年男星帶著各自的才藝和目標,來到哥哥的競技舞臺。
  • 《處處吻》翻紅背後,老歌正成為流行文化的「爆款製造機」
    在網際網路流行文化的影響下,老歌翻紅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最近大火的「黑人抬棺」梗火遍亞文化圈後,同時也翻紅了作為BGM的外國電音單曲《astronomia》,截止到目前,這首歌在TME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累計評論已經突破6萬+,收藏數突破100萬+。
  • 從《浪姐》到《追哥》,遺珠和十八線同臺,選秀「翻紅」有用嗎?
    1 到底為成團還是為「翻紅」不一定代表所有藝人,但是「想紅」絕對是大部分藝人渴望的事情。之前金莎就在個人訪談中談到很糊的藝人想要事業時很灰心痛苦,但是有屬於他們的自由;當紅藝人有眾多資源也伴隨著緊張焦慮。無論是否變紅都有一定的壓力所在,看怎麼去定義自己。
  • 曾經的選秀冠軍卻紅不過季軍,顏值的保質期太短,想要翻紅太難!
    看到張含韻再次翻紅真是令人感慨,縱然當年「超女」選秀中她只獲得了季軍,但她卻是當時人氣最高的選手,而安又琪贏得了冠軍卻紅不過季軍著實讓人唏噓,一直處於「查無此人」的狀態,尤其是最近看了她曬的現狀,發現她的顏值保質期太短了,要想和張含韻一樣翻紅著實太難了!
  • 爆紅綜藝的運營邏輯--乘風破浪的姐姐
    從之前火出圈的《青春有你2》,到今天全民都在追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讓我們從運營的角度來看看爆紅綜藝背後的邏輯吧~有討論度的節目話題綜藝炒熱除了用有名的嘉賓作為籌碼,還有就是用選手製造強有力的話題助力。
  • 《牧馬人》等影視經典「翻紅」 是巧合還是必然?
    當老電影《牧馬人》在今天憑藉一句「老許,你要老婆不要」被推上熱搜——  影視經典「翻紅」,是巧合還是必然?  何天平  抗疫期間,響應「少出門、多宅家」的防護號召,一段「特殊」的家庭生活催生出空前的影視文化需求。
  • 影視經典「翻紅」,是巧合還是必然?
    更重要的是,這種底色常談常新。如同曾經流行過的喇叭褲、回力鞋在近些年重回社會生活,國潮崛起之下的「復古」本身就代表了一種頗具後現代狀況的流行文化。時尚界很早洞察到了這一點:奶奶輩的潮流今天也可以很時尚,這種時尚復古風潮被稱作Granny Chic。就像是老式開衫、燈籠褲等成為T臺新寵那般,那些活躍在數十年前的影視文化,今天看來也同樣有不落於時代的光芒。
  • 選秀歌手那麼多,為什麼只有李宇春,可以做到長紅不衰?
    看到李宇春最近頗為風光的表現,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15年前紅起來的選秀女歌手,而不管是與她同屆還是其後的音樂選秀歌手,誰都沒有辦法和她目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比。作為第一次成功選秀節目的總冠軍,李宇春的位置自然就擺在那裡。其二,李宇春不斷突破自己大部分選秀歌手都只是紅火一時,卻不能持續走紅。而李宇春卻將這種勢頭延續,十多年來的人氣從來沒有特別低落下去。
  • 女團選秀第三年,到底什麼樣的偶像可以破圈?
    沒有曝光,沒有資源,沒有新作品,粉絲會迅速拋棄,投入下一個偶像懷抱。被稱為「偶像元年」的2018年,曾短暫觸發偶像市場的投融資事件,卻在2019年恢復平靜。儘管選秀綜藝爆款頻出,中國偶像產業仍然處於發展的蠻荒階段,這也標誌著每一個入局者都有機會攪動現有局面。2020年,選秀綜藝依然在強調「重新定義偶像」。
  • 31歲同00後參加選秀,淪為《新說唱》背景板,今憑藉演戲翻身
    31歲還同00後參加選秀,淪為《新說唱》背景板,如今憑藉演戲翻身!,除了一些新人希望藉助這樣的平臺被大眾所認識以外,還有很多已經出過道的藝人,他們更希望可以重拾舞臺找回初心,讓更多的觀眾看到他們的實力,但是卻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翻紅,反而讓那些新人成為了大家所追捧的對象,就拿高瀚宇來說,31歲的他此前還參加了選秀節目創造營2019,雖然說遺憾被淘汰,但是他還不放棄,
  • 藏族小夥丁真躥紅背後:一名「正規網紅」的底層邏輯
    不過,丁真的決定十分貼合主流價值觀: 首先,他沒有接受綜藝選秀邀約,而選擇繼續上學,表明他暫時不會受到娛樂圈的浮誇影響因為,丁真背後很可能藏著一支網紅孵化正規軍。至於丁真的「出道」,則經歷過一番「規劃」。 近兩年,大家對於「網紅」已基本達成這樣的共識:網紅是最快聚集人氣的手段,可以依託龐大的粉絲群體宣傳,將粉絲轉化為收益。不過,與知名網紅合作費用太高,而且知名網紅的「生命周期」無規律可言,很可能在合作期內就被網友「拋棄」。
  • 在翻車簡單翻紅難的娛樂圈,過氣藝人怎麼才能翻紅?
    難怪有藝人感嘆「翻車比翻紅簡單」!說到翻紅,知名演員王珞丹曾半夜發微博詢問「有尊嚴的翻紅方法」,於是小編就整理了近年來成功翻紅的藝人,或許他們的經驗可以借鑑一下!不過與其說是《甄嬛傳》翻紅了兩位娘娘,不如說是互相成就。華妃的傲慢與「白眼」、皇后的陰險與「面癱」,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演技。還有臺詞「賤人就是矯情」、「臣妾做不到啊」等都被網友拿來做表情包,非常出圈!翻紅後蔣欣又主演了爆款劇《歡樂頌》以及其他一些好作品。
  • 讀懂習近平陝西之行,有這7個「切入口」
    原標題:讀懂習近平陝西之行,有這7個「切入口」新華網金佳緒【學習進行時】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這次考察,行程安排別具深意,成為讀懂總書記此行的重要「切入口」。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解讀。
  • 翻紅演員,真能迎來事業第二春嗎?
    時間再往前推幾天,張一山參演的電視劇《重耳傳奇》開播,他與潘粵明主演的諜戰劇《局中人》發布首支預告片。從郭京飛到張一山,再到潘粵明,會發現一個「巧合」——都是因爆款劇翻紅的演員。 這是應驗徐崢那句「好演員的春天來了」,還是光鮮背後暗藏危機?沉寂後重返觀眾視野的翻紅演員們,真的迎來事業第二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