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演好孤獨症患者,他在馬來西亞等了八年「光」

2020-11-12 新京報

《光》海報。

聚焦孤獨症患者的馬來西亞電影《光》11月6日在全國院線上映,這是馬來西亞導演郭修篆歷經5年籌備、2年精心製作的一部劇情長片,片中男主角文光的扮演者莊仲維精準的演繹出孤獨症患者的喜怒哀樂。莊仲維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在馬來西亞參演電影長片的機會並不多,這部電影也等了快10年。拍攝期間莊仲維的母親患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用這部電影來鼓勵母親積極治療,但無奈母親卻沒有趕上電影上映,這也是他最大的遺憾。除此之外,他還分享了很多這部電影幕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主演的患病母親沒能等到《光》上映

片中,莊仲維飾演的哥哥文光是一名孤獨症患者,在他的母親過世後弟弟(張順源飾)履行了自己對母親的承諾,18年來一直都不曾離棄文光。由於文光無法集中注意力和正常社交,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弟弟便一個人扛起了兩人生活的重擔。大城市的生活壓力逐漸讓弟弟喘不過氣,他決定用盡所有辦法訓練哥哥面試的技巧,設法幫文光應徵工作,共同分擔生活開銷。然而文光面試屢次失敗,甚至因為收集玻璃杯的怪癖惹了許多麻煩,弟弟既氣憤又無奈。偶然一天,弟弟推開房門才發現,原來哥哥的怪癖背影后閃耀的音樂天賦,他終於理解了哥哥的堅持。

《光》劇照。

影片《光》的前身是一支短片,從那個時候開始,導演郭修篆就告訴莊仲維這部電影會拍成院線電影,他聽到這個消息就開始等待,一等就是8年。他至今也會嘆著氣感嘆「這個角色我等了很久了」,是因為這是他母親最期待的作品。「這部電影還在拍攝的時候,母親就已經患癌了,我一直想用這個電影來鼓勵她,讓她儘快好起來,也約定好了等我拍完以後一起去大銀幕上看,但我剛拍完她就走了,後來我每次看到《光》,就會想起和母親的很多曾經。」

導演的哥哥曾是一位孤獨症患者

面對這個患有孤獨症的角色,如何演繹成為所有人都好奇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郭修篆的哥哥曾是一位孤獨症患者,他也是文光的原型,經常到片場來參觀拍攝。他也成為莊仲維的觀察對象,「導演做了一個架構,我的工作就是在架構上展現更大的靈活度,給角色賦予靈魂。在拍短片的時候我和導演哥哥就有很多交流,他給我看自己做的遊戲,我非常佩服他的聰明才智。在一些戲劇橋段表達上,偶爾他也會提出一些不同意見,比如我的演法會更有戲劇衝突一些,他會揪著我問哪有這樣,後來我們不斷溝通,把文光在音樂方面的執著加大了一些。」

莊仲維在《光》中飾演孤獨症患者文光。

對於主演莊仲維來說,《光》中的表演最大難度是如何呈現真實感,「文光這個角色不能用去演繹的方式演,他給觀眾的感覺一定要是非常真實,需要儘可能在有限的鏡頭前表達他的內心,我在角色上進行了一次調整,比起短片中的文光,現在的角色會有一些可愛、開朗的性格特定,不再是以往的沉重。」他說,這樣的呈現讓觀眾可以用更平視的眼光去看待孤獨症這個群體,因為他們內心也有喜樂,也有可愛,也有自己的堅持。扮演文光弟弟的張順源也是馬來西亞電視劇演員,莊仲維說他們相識多年,早已經沒有了距離感,「他對我的角色塑造幫助很大,雖然片中我是哥哥,但其實生活中他是我的哥哥,一直都很照顧我,所以拍戲時候我們不用刻意去演,看了劇本都不用背臺詞,不需要過多準備,直接拍攝就是了。」

在馬來西亞能演長片機會不多

《光》的最後,是兄弟和解後充滿希望的背影,這樣的結局設定,也讓一些觀眾對影片有些詬病,認為這樣有過於渲染和打造希望的感覺,從而削弱影片的現實力量。莊仲維卻認為整部的基調就是簡單、樸素,沒有浮誇的成功,沒有感天動地的傾述,表達的就是最日常、最簡單的兄弟情感:「結尾看起來是回到兄弟倆的生活,但這時候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弟弟對於哥哥的了解已經不同,他更懂得了文光的世界。」採訪的最後,莊仲維告訴記者,「演員很被動,我們還在等更多的機會」,自己拍了很多年電視劇才等到這樣一部電影,在馬來西亞能演電影長片的機會並不多,一旦遇上了就非常珍惜,也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參演電影。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電影《光》:讓關愛如陽光,流動吧
    與此同時,最近新上映的馬來西亞電影《光》,則也是一道明媚陽光,照亮世人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而繼續好好生活。 這不就是青春勵志電影嗎?其實不盡然,這是關於一部關愛自閉症患者的馬來西亞電影。但它又不是全都以沉重的紀錄片的形式彰顯這種特殊人群自閉症人的心理和活動情況,而是從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去書寫這部關於成人童話的好電影。
  • ​馬來西亞電影《光》:讓關愛如陽光,流動吧
    與此同時,最近新上映的馬來西亞電影《光》,則也是一道明媚陽光,照亮世人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而繼續好好生活。這不就是青春勵志電影嗎?其實不盡然,這是關於一部關愛自閉症患者的馬來西亞電影。但它又不是全都以沉重的紀錄片的形式彰顯這種特殊人群自閉症人的心理和活動情況,而是從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去書寫這部關於成人童話的好電影。
  • 《光》感人而治癒的故事,近期熱播電影中的一匹黑馬
    《光》是一部馬來西亞導演的作品,在最近的院線電影中不得不說是一匹黑馬,因為是小眾題材而且在國內宣傳並不到位,雖然它的票房並不多但是影片的評分卻很高。這是一部反映孤獨症少年題材的電影,單拍某一類人群的影片在我國還是比較少見的。
  • 郭修篆導演處女作《光》,家人陪伴的溫暖,與自閉症無關
    #電影《光》,一個馬來西亞導演講述兄弟親情的故事,改編自導演郭修篆與他大哥郭修鍇的真實經歷,像是跳水溝、垃圾堆裡撿東西和離家出走。馬來西亞電影《光》電影全片圍繞著兄弟倆的生活展開,兩個人都在底層掙扎。哥哥是孤獨症,但是卻堅持尋求著自己的光「夢想」,四處收集聲音合適的玻璃杯和碗,但他的社交障礙使得他做了一些非常沒有常識的事。導演的設計、演員的演出很好的表現了一個孤獨症患者是怎麼樣的,迴避他人的目光、與別人肢體接觸的身體僵硬、興趣狹窄、對他人漠不關心。
  • 這部八年前僅有30集的電視劇,道盡了命運的不公,每集都讓人落淚
    >3、孤獨症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會迴避與他人的目光接觸,別人叫他們的時候,也經常沒有反應。可能是她很適合演反面角色,演得非常自然,非常好,所以這個角色剛出來的時候,彈幕都是罵他們的(袁衛國和墨慧雅)。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很多人開始停止罵這些角色了。袁衛國和墨慧雅,不過是相愛了而已,不過是處於自己的地位和承擔的責任考慮而已,別人,又有什麼資格指責他們呢?
  • 他是身高189的音樂天才,亦是「孤獨症患者」,粉絲難見真容
    他是身高189的音樂天才,亦是「孤獨症患者」,粉絲難見真容日劇《非自然死亡》是一部醫學懸疑劇,講述了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任職的法醫三澄美琴與同事們一起探查非正常死亡者的真正死因,從而改變現實世界的故事。這部劇一共十集,每集都是一起案件。情節撲朔迷離,闡發的問題引人深思。它不僅情節精彩,主題曲也十分好聽。
  • 孤獨症和自閉症的區別?
    孤獨症就是自閉症,孤獨症即為自閉症學名兒童發展性精神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 「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你患有這種「孤獨症」嗎
    但其實,她們得的是一種病,一種叫做「社交恐懼症」的病,也可稱之為「孤獨患者」。「孤獨患者」有哪些明顯的特徵呢?1.深交的朋友少,甚至沒有。她們很難對一個人產生依賴,害怕被人拋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不僅是友情,在尋找另一半時,也不敢主動出擊,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 孤獨症患者如何與人對視?| Paper Alert #18
    而如果用光遺傳技術激活這類神經膠質細胞,AuV處的HO-MG突觸扣結的鈣活性就大大減弱了。最後,HO-MG-AuV是否也會參加自下而上的調控呢?,Molecular Autism在有關研究中,大量文獻報告了孤獨症患者對他人面部(尤其是眼部)的社交注意(social attention)缺乏。這方面的異常可能與孤獨症患者的社交、語言發育相關。然而,在對成年孤獨症患者的研究中,有三個問題的答案尚不清晰:1)成年孤獨症患者對他人眼部的注意力缺乏,是因為他們更傾向於觀察他人的嘴嗎?
  • 近期最不該錯過的華語片,居然來自馬來西亞
    《光》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它有多麼還原現實,能讓更多人放棄用異樣眼光對待自閉症患者,這本身就足夠。這部名叫《光》的馬來西亞電影,根據導演郭修篆的親身經歷改編,講述兩兄弟克服自閉症帶來的重重障礙,重拾親情的故事。
  • 帶你走進兒童孤獨症的世界
    ,我們稱為「Kanner三聯徵」,是孤獨症的基本臨床特徵。(1)社會交往障礙:研究認為,大多數兒童孤獨症3~4歲發病,甚至一些學者認為兒童孤獨症是與生俱來的。在正常嬰幼發育過程中,會與自己的養育者(父母或其他領養者)建立良好的依賴關係。當父母回來時有愉快的表情,當別人抱他時則伸出雙手表現出期待的姿勢。孤獨症患者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眼-眼對視,缺乏面部表情。
  • 情感測試:選一款你最喜歡的窗簾,測一測你是不是孤獨症患者!
    A.你是一個重度的孤獨者症患者,你很害怕一個人做任何事。B.你內心一點都不孤獨,是那種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的人。C.你是一個輕度的孤獨症患者,有時候你會覺得被世界拋棄。D.你是一個間歇性的孤獨症患者,完全看心情。快來測一測你是哪一種,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吧!想了解更多的測試題,就快來關注小編吧!
  • 《在一起》8.8分收官:防疫工作者陸朝陽僅是孤獨症的冰山一角
    而如今反觀就會發現,其實陸朝陽並非「憨」,他說的每句話在他作為防疫工作者的立場上都是正確的,只是他無法理解「正確≠理解」,他沒有找到和老太太溝通的方式。「恰當的方式」正是和孤獨症患者溝通的橋梁。這點也表現在陸朝陽和同事的溝通上,上集開始時陸朝陽闖入會議想要匯報新病例和自己的發現。
  • 暖心電影《光》上映 解讀「孤獨症」的內心世界
    暖心電影《光》於今日(6日)上映,4日影片首映時,現場用心搭建起「光的郵局」主題展,以全新角度解讀了「孤獨症」的內心世界。電影《光》是一段圍繞著兩兄弟的故事,哥哥文光(莊仲維 飾)個性敏感,無法專注集中,更不善與人交際,儘管如此,弟弟(張順源 飾)一直設法幫助文光找到工作。然而,文光屢次搞砸面試,闖禍惹麻煩,弟弟氣憤又無奈。直到有一天,他聽到哥哥房間傳來的音樂聲,才意識到哥哥的音樂天賦一直默默閃耀。
  • 目前孤獨症終生無法治癒 四歲之前是最佳幹預期
    尖叫聲一直持續,循著聲音,可以看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忘我地吼叫,身邊一位略微駝背的中年人一邊安撫著年輕人,一邊儘快地推著他離開會場。會場大門關閉後,還能聽到尖叫聲在樓道裡迴響。這些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孤獨症患者,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外界」的行為規則,「外界」也因為不了解而無法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
  • 西安孤獨症去哪家醫院治療好-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西安孤獨症去哪家醫院治療好 時間:2021-01-12 10:09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對於孤獨症的孩子來講,是灰色的,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跟外界的人和事都沒有感覺的。哪個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不心疼呢?所以,針對這些問題,下面就來介紹西安孤獨症去哪家醫院治療好?
  • 《蝸牛不放棄》解密「孤獨症」
    如果人類有這樣的獨特赫茲,其他人是否能接受他或她?早在1943年,美國醫生首次描述了孤獨症患者的特徵。孤獨症被命名至今已有70多年,病因未有確切解釋,它有可能落入任何一個家庭。  在中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孩子」是個柔軟但帶著僵化規訓意味的詞。當它和「孤獨症」碰撞在一起,母性、社會公義、私人利益以及教育理念隨之交疊,並由此引發孤獨症家長們夾雜艱難與希望、反思與超越的抗爭。
  • 學習製作面點和奶茶 蕪湖孤獨症青年探索鋪就謀生之路
    學習製作面點和奶茶 蕪湖孤獨症青年探索鋪就謀生之路 2020-08-21 11:53:39   來源:蕪湖新聞網
  • 孤獨症早期鑑別:發現來自星星的你
    ., 2020)孤獨症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危害。與此同時,它不僅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對於孤獨症的認識也在逐步的增加。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定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一般簡稱為世界自閉症(孤獨症)日,呼籲人們提高對自閉症的關注。
  • 唐珂/景乃禾/何水金合作研究揭示基因突變引起孤獨症的機制
    其中,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簡稱孤獨症,是一類有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病徵和不同發病時期的異質性神經發育相關疾病。其臨床病徵主要表現為持續的社會交流與語言溝通障礙、重複刻板行為和狹窄興趣。據估計,8周歲以下兒童每68位中就有一位孤獨症患者;至今,75%孤獨症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