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報。
聚焦孤獨症患者的馬來西亞電影《光》11月6日在全國院線上映,這是馬來西亞導演郭修篆歷經5年籌備、2年精心製作的一部劇情長片,片中男主角文光的扮演者莊仲維精準的演繹出孤獨症患者的喜怒哀樂。莊仲維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在馬來西亞參演電影長片的機會並不多,這部電影也等了快10年。拍攝期間莊仲維的母親患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用這部電影來鼓勵母親積極治療,但無奈母親卻沒有趕上電影上映,這也是他最大的遺憾。除此之外,他還分享了很多這部電影幕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主演的患病母親沒能等到《光》上映
片中,莊仲維飾演的哥哥文光是一名孤獨症患者,在他的母親過世後弟弟(張順源飾)履行了自己對母親的承諾,18年來一直都不曾離棄文光。由於文光無法集中注意力和正常社交,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弟弟便一個人扛起了兩人生活的重擔。大城市的生活壓力逐漸讓弟弟喘不過氣,他決定用盡所有辦法訓練哥哥面試的技巧,設法幫文光應徵工作,共同分擔生活開銷。然而文光面試屢次失敗,甚至因為收集玻璃杯的怪癖惹了許多麻煩,弟弟既氣憤又無奈。偶然一天,弟弟推開房門才發現,原來哥哥的怪癖背影后閃耀的音樂天賦,他終於理解了哥哥的堅持。
《光》劇照。
影片《光》的前身是一支短片,從那個時候開始,導演郭修篆就告訴莊仲維這部電影會拍成院線電影,他聽到這個消息就開始等待,一等就是8年。他至今也會嘆著氣感嘆「這個角色我等了很久了」,是因為這是他母親最期待的作品。「這部電影還在拍攝的時候,母親就已經患癌了,我一直想用這個電影來鼓勵她,讓她儘快好起來,也約定好了等我拍完以後一起去大銀幕上看,但我剛拍完她就走了,後來我每次看到《光》,就會想起和母親的很多曾經。」
導演的哥哥曾是一位孤獨症患者
面對這個患有孤獨症的角色,如何演繹成為所有人都好奇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郭修篆的哥哥曾是一位孤獨症患者,他也是文光的原型,經常到片場來參觀拍攝。他也成為莊仲維的觀察對象,「導演做了一個架構,我的工作就是在架構上展現更大的靈活度,給角色賦予靈魂。在拍短片的時候我和導演哥哥就有很多交流,他給我看自己做的遊戲,我非常佩服他的聰明才智。在一些戲劇橋段表達上,偶爾他也會提出一些不同意見,比如我的演法會更有戲劇衝突一些,他會揪著我問哪有這樣,後來我們不斷溝通,把文光在音樂方面的執著加大了一些。」
莊仲維在《光》中飾演孤獨症患者文光。
對於主演莊仲維來說,《光》中的表演最大難度是如何呈現真實感,「文光這個角色不能用去演繹的方式演,他給觀眾的感覺一定要是非常真實,需要儘可能在有限的鏡頭前表達他的內心,我在角色上進行了一次調整,比起短片中的文光,現在的角色會有一些可愛、開朗的性格特定,不再是以往的沉重。」他說,這樣的呈現讓觀眾可以用更平視的眼光去看待孤獨症這個群體,因為他們內心也有喜樂,也有可愛,也有自己的堅持。扮演文光弟弟的張順源也是馬來西亞電視劇演員,莊仲維說他們相識多年,早已經沒有了距離感,「他對我的角色塑造幫助很大,雖然片中我是哥哥,但其實生活中他是我的哥哥,一直都很照顧我,所以拍戲時候我們不用刻意去演,看了劇本都不用背臺詞,不需要過多準備,直接拍攝就是了。」
在馬來西亞能演長片機會不多
《光》的最後,是兄弟和解後充滿希望的背影,這樣的結局設定,也讓一些觀眾對影片有些詬病,認為這樣有過於渲染和打造希望的感覺,從而削弱影片的現實力量。莊仲維卻認為整部的基調就是簡單、樸素,沒有浮誇的成功,沒有感天動地的傾述,表達的就是最日常、最簡單的兄弟情感:「結尾看起來是回到兄弟倆的生活,但這時候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弟弟對於哥哥的了解已經不同,他更懂得了文光的世界。」採訪的最後,莊仲維告訴記者,「演員很被動,我們還在等更多的機會」,自己拍了很多年電視劇才等到這樣一部電影,在馬來西亞能演電影長片的機會並不多,一旦遇上了就非常珍惜,也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參演電影。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