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11:53:39 來源:蕪湖新聞網
如果通過我們不懈地努力與培訓,孤獨症青年們在各級相關部門與愛心人士的幫助與支持下,開一個包子店或奶茶店,像普通人一樣地生活,那是我們孤獨...
室外天氣炎熱,室內其樂融融。8月19日下午,在鏡湖新城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數十名被稱作「星星的孩子」的大齡孤獨症青年正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親手製作包子、芋圓和奶茶等食品。
據介紹,「蕪湖市孤獨症協會」18歲以上成年孤獨症青年人有18人,其中最大的26歲。「養老院嫌他小,孤兒院嫌他大,放精神病院孩子害怕。」這是電影《海洋天堂》的一句臺詞,影片中的李連杰,扮演的孤獨症患兒父親說出的這句話,折射出孤獨症患者的尷尬處境。孤獨症孩子長大後該何去何從?是困擾著每個家長的難題,也是引發家長焦慮的事情之一。
一般而言,孤獨症患者會比普通人更能保持長時間的專注、更喜歡重複不變的事情和環境,也就意味著他們會更擅長做一些很快讓人覺得枯燥的事情。針對他們這個特點,同時也出於安全與適合性考慮,蕪湖市孤獨症協會首選了面點製作與奶茶製作這兩門技術嘗試著培訓他們,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再把功能性語言及認知、與生活技能相結合,為打造他們今後在透明廚房操作技能做準備,讓其有製作後的成就感與快樂、增強其溝通能力、助其康復融入社會。「比如通過培訓孤獨症程度好的青年在店面銷售,直接與人打交道,孤獨症程度差的就在後廚房勞動製作食品。」蕪湖市孤獨症協會會長許曉鳴說。
當天數名大齡孤獨症青年,穿著廚師服,戴著口罩與一次性衛生手套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製作點心,從壓榨蔬菜汁、和面、發麵、揉面、擀皮、制餡,包包子,都能按照老師要求自己完成。在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包子出鍋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相互品嘗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指出產品缺陷與不足,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家長也有了巨大的信心。記者看到,有用胡蘿蔔汁和面製作的橙色鮮肉餡包、有用紫菜汁和面製作的紫色梅乾菜蝦仁餡包,有用菠菜汁和面製作的綠色豆沙餡包,麵皮色彩亮麗富有彈性與光澤。蒸好後,香氣撲鼻、色豔面柔,鬆軟可口,看上去很精緻,吃起來味道也很鮮美。除了新鮮出爐的包子,還有美味可口的「珍珠奶茶」和臺灣傳統名吃「芋圓」。
據介紹,這個培訓項目是在蕪湖市民政局創投第五屆項目資金支持下於2020年5月中旬開設的,短短幾個月內,這些孩子學會了製作包子、餃子、芋圓和奶茶等多種點心,也學會了大家在一起共處互助。
許曉鳴也是一名孤獨症患兒的母親,烹飪技術是她的第一專業,為了讓大齡孤獨症青年能學到手藝,她重新拾起自己所學專業,教學員們面點製作技術。授課奶茶製作技術的是一位來自臺灣的愛心人士沈老師,幾個月來,他無償教這些孤獨症青年製作奶茶和臺灣傳統芋圓。沈老師說,自己家也有孤獨症孩子,所以想幫助更多孤獨症青年融入社會走上就業之路。
「如果通過我們不懈地努力與培訓,孤獨症青年們在各級相關部門與愛心人士的幫助與支持下,開一個包子店或奶茶店,像普通人一樣地生活,那是我們孤獨症家長最大的心願。」許曉鳴說。
圖為孤獨症青年製作的各種包子。
大江晚報記者 奚璟 文/攝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