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最不好的一點就是首尾兩端化的極致傳播。
他們告訴年輕人如何地懷揣夢想,努力奮鬥就會成功,網絡上一片歌舞昇平,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人物或者他們的故事。同時,網絡上傳播著創業失敗,勞累辛苦,996,361,寧願送外賣都不願意進工廠的另一端。他們很少去講關於普普通通的大多數,像父輩一樣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忍受著職場,社會,生活壓力,但卻平凡,安詳,寧靜的一生。雖然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甘於平凡但實際上又如此過著一生的現實。
編織過的未來生活,絕對不是電視劇寫的王子與公主的那點事。
前不久,因為內衣尺寸不合,新娘堅持不嫁的真實故事,揭示了當下社會家庭關係對於年輕一代的思想轉變和衝擊。彩禮問題幾乎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有房,有車,天價禮金,所謂的未來生活品質統統建立在向另一方索取的基礎之上,這無疑就是一種病態。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當年的婚姻就是兩個人奮鬥的開始,共同的責任,共同的幸福變成了今天這樣的先決條件。電視劇裡演繹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怎麼上班」,可以成天談天說地,卿卿我我,執著於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交往,任性,撒嬌,執拗,偏執,仿佛生活沒有其它事情可做。
編織過的未來工作,絕對不是網絡上成功人士那樣輕鬆寫意。
網絡上都是阿里巴巴,騰訊,鍾睒睒,黃錚等成功的案例,如何地激情創業,如何地吸納大筆投資,如何地成為財富榜的前幾位。他們不會告訴你,創業成功是一種小概率事件,你需要懂得資源,人脈,職場,專業,財務,品牌,產品,渠道,銷售,管理等等諸多的方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上市、IPO、百萬年薪成了一種必須的成功路徑。很容易讓人忘記職場中需要默默耕耘,普普通通的員工,大部分人並沒有機會或者上升通道成為企業高管,創始人,股東。同時他們必須承受付出超長的勞動時間,忍受各種性格迥異的領導風格和同事部門之間的競爭和擠兌。
編織過的職場夢想,絕對不是憑藉能力和激情就可以達到的高度。
工作的專業選擇,崗位設定,薪資待遇,公司紛繁的管理流程,大大小小的會議,KPI績效考核的指標,莫名其妙地職場價值觀灌輸和衝突,不勝其煩地職場規則,遊戲規則和穿高跟鞋的普拉達裡小人物憑藉的真誠和勤奮上位差十萬八千裡。規則的嚴格執行,領導的個人好惡,臨時起意的心態變化,壓力之下的風起雲湧,人情往來帶來的規則變化,對於普通年輕員工來說,都是難以一時掌握的變化,甚至會產生劇烈的衝突。
編織過的勤奮和努力,未見的就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學校教育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工作中的差別本就很明顯,終身學習怎麼看都是正確的引導。但我們知道正確的廢話和無聊的推導一樣,都是職場中年輕人必須要過的一關。就像一些年輕人一方面在不成熟的思考和經驗缺失的情況下,琢磨著自己的崗位和工作應該如何開展,一方面因為說話的直率和「不懂職場的層級和程序」往往因為一句話,一個姿態受到領導和老油條們的擠兌和數落。別人都沒有下班你為什麼下班?怎麼就你家裡事多,不停地請假?你看別人都能完成業績你為什麼完不成?好好幹,你會有前途的等等許諾之下,明眼人一看便知的邏輯,往往讓年輕人不知所措。
這是慢慢被消磨的一代,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掙扎的一代。漸漸地年紀大了,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都匯聚於此。現在的年輕人,必須要看清一個客觀事實,熱情,陽光,真誠,創新是必須要保持的心態,但現實中的故事絕對不是網絡上,電視劇中所呈現的那樣,一切歲月靜好,一切風平浪靜。
努力,奮鬥,學習,上進,無疑都是正確的,但盲目地去相信,超前消費,超前擁有,盲目地努力就會成功這無疑是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