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知識: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神靈一直在我們身邊!

2020-12-23 盲點研究社

人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用來告誡世人莫作惡,人在做,天在看,神明會記錄你的一言一行。

其實,這一說法並非是沒有根據的,事實上,在道教傳說中,我們的身邊始終存在著神明。

本文我們就來說一說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神明。

1. 灶王神

灶王神又稱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是玉帝親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神不但有守護的職責,更有監察的職責,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善者賞,惡者罰,可以說掌管著一家人未來一年的禍福兇吉。

2. 遊神

遊神分為日遊神和夜遊神兩種,負責巡邏監察人間。

日遊神又稱日遊巡,是負責在白天四處巡遊,監察人間善惡的神,作獄吏打扮,手持日巡木牌。

夜遊神又稱夜遊巡,是一位公正、善良之神,他巡夜時常將民間百姓的冤屈之事稟報給天帝,使正義得到伸張,惡人得到懲罰。

民間傳說,看見遊神會招致不幸,《桃花女》中的「今日伊出門之時,正與日遊神相遇,雖不至死,也要帶傷上陣。」說的就是衝撞了遊神。

3.門神

門神是守護家宅平安的神靈,最早為神荼、鬱壘二人,後被秦叔寶、尉遲恭二人替代,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闢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4.六神

六神是居住於我們體內的六位神靈,對應著「心、肝、脾、肺、腎、膽」六處,道教將之神格化:「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翳鬱導煙主濁清。腎神玄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曜字威明。六腑五藏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目長生。」

六神是維持身體各功能運轉,守護健康的神靈。

5.三屍

三屍指道教的三屍神,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統稱「三屍」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紀命符》有言:「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拜。每到六甲窮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過小者奪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效,乃成仙」

當人死亡後,三屍則從人的屍體脫離出來,變為游離狀態,其形象為人生前形象,稱之為鬼。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內容,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關注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有的人做了壞事,得到了一時的好處,而且也沒發現有什麼報應,殊不知報應從來都不會缺席,在自身得不到應驗,便會在子孫身上找尋,這樣豈不是更加的不妙?舉頭三尺有神明,裡面的「三尺」其實也就一米多的距離,這樣看來,神明離我們還是很近的。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口口相傳。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往今來,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警示名言、啟示名言,流傳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刻給我們警示,時刻給我們啟示。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善惡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兩句話都是一個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自很多版本,這說明此話很有哲理的,也很現實的,被不少有名望之人所採用。《增廣賢文》中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勸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真實情況,你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
  • 【走進道教】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事實上「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上千年的智慧
    其實,老人家向後生宣傳的思想,很多皆是提煉於古人之言。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而"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蘊含了上千年的智慧。可是,我們從老人家口中聽慣了這句話,卻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看邪淫的人頭頂會有什麼光?
    相信很多朋友的師長都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說到神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敬天敬神的傳統,這不僅是因為祖師修行濟世的風範事跡值得我們尊崇學習,更是因為神明是人類行為對錯的考較者與記錄者,我們通過敬神來約束自己,才不至於行差踏錯,一墮冥途。道教著名的勸善經典《太上感應篇》指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暗地裡做了壞事,瞞得過一時,瞞不過一世,遲早會被公之於眾,人不懲罰你,天會懲罰你。清代的葉存仁,是一個清廉的好官,為官三十餘載仍兩袖清風。當他離任時,下屬堅持要送他。但是他在江邊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直到天黑,下屬才乘舟趕來。
  • 頭上三尺有神靈的驚人真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兩尊神和我們每天在一起,一尊叫同生,一尊叫同名,站在我們的兩肩上。另外還有三屍神,(鬼道的神,神有鬼神和天神之分)一位住在我們的頭部,讓我們多思,一位住在我們腹部,讓我們多食,一位住在我們的腳部,讓我們多淫,所以當我們吃飽喝足,腳上也很暖和的時候就容易做淫穢的夢。離頭三尺有神靈,名曰三臺北鬥神君,這是天上的福德正神分身而來,時刻和我們在一起。
  • 民間故事: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
    對面是一戶富豪人家,樓上不時有漂亮女子走來走去。不久,只見出來一個漂亮的女子,看樣子像個丫環,大約十七八歲年紀,只見她走路慌慌張張,好像從身上掉了什麼東西,她沒有發覺,急匆匆向前走去。範斯文過去查看,見是一個錦緞包袱,裡面有金銀首飾和幾錠銀子。範斯文雖然貧窮,但也不是貪財之人,於是坐等那個丫環回來。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生時,要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考驗。 但是無論怎樣,無論你是小孩還是老人,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做人做事,都必須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做人,都應該有敬畏之心,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線。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善良與邪惡的劃分 善良與邪惡之間有界限嗎?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對於善良和邪惡的區分,是從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沒有違背人心的道理,也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那麼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則是邪惡的。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善良與邪惡的劃分善良與邪惡之間有界限嗎?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對於善良和邪惡的區分,是從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沒有違背人心的道理,也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那麼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則是邪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