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石塘:海上漂泊的印記

2020-12-23 世界一天世界

浙江省溫嶺市的石塘鎮,曾以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的首照地」聞名於世。不但如此,這座濱海小鎮還有著與周圍迥異的獨特石制建築群,將數百年的海上族群的漂泊歷史永遠定格於此。

東方的「巴黎聖母院」

大體而言,中土與西方傳統建築用料有一個顯著的差別:中國傳統的建築以承重的木結構和多種形式的圍護結構建造為主,反觀西方的傳統建築則是以磚石結構為主。但石塘全然不是如此。這是一個地處浙江省溫嶺市東南隅之松(門)石(塘)半島南端,東、南、西三面瀕海,方圓四五平方公裡的小鎮。石塘古代為一海島,光緒版《太平志續》記載:「石塘離松門十餘裡,孤懸海中」。島內群山起伏,因地處沿海,風雨侵襲,土壤流失,群山悉由巖石構成,故名石塘山。後來因為灘涂不斷淤積,才在清朝末年與大陸逐漸相連而成為半島。

石塘的傳統民居恰恰是石屋。舊時,無論是港灣還是山岙漫山遍野的都是石屋,清代陳策山曾以「層層房屋魚鱗疊,半依山腰半海濱」的詩句來描繪石塘石屋的秀美景色。即使在今天,整個石塘路邊鱗次櫛比的民居老宅赫然都為灰色的巨石構成,數層高的石堡樓,用長方石料銜接拼合而成,造型猶如一座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

石屋最大的特色就是外牆,在建築時,以大小不一、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規則石頭,通過錯落有致的壘砌形成堅固的牆體,創造出獨特簡潔的幾何圖形。講究的牆體則由厚度約為 60釐米左右的條石錯縫砌就,用石灰漿粘結,並勾出很細的縫。古樸的石牆內側用小塊石和黃泥砌成,外抹白灰,有條件的外飾木裙板。門框和窗欞都習慣用石料製作。屋內木頭的柱、梁、椽等都掩藏在牆體和屋頂裡面,所以從頭到腳看上去就是純粹的石頭房子。依山傍海,疏密相間的石屋、石街、石巷、石級、石路高低錯落有致,色彩協調一致,構成了富有節奏感的石頭城鎮,被人們譽為「東方的巴黎聖母院」

值得玩味的是,雖然溫嶺向來以產石著稱——距離石塘不遠的著名景點「長嶼硐天」就是自南北朝以來人工開採石板後留下來的景觀,但類似這樣的石制傳統建築群卻僅見於石塘一地。在溫嶺的其他地方,傳統民居與浙東寧波、紹興一帶大同小異,正屋、橫樓均為梁架式木結構,即使是山區貧戶也用毛竹(而不是石頭)做梁柱,編稻稈蓋頂,俗稱「茅廠」。反而是數百裡的外的閩南泉州一帶(尤其是惠安),由於當地多石山,盛產石材,用石材建築房屋的成本比磚、瓦要低,故而當地傳統民居「石厝」多以雜石夯實奠基,外牆採用條石或者方石砌築,樓板和屋頂則蓋以板石,包括梁、柱、拱、懸臂樓梯、門窗框、欄杆等建築物構件,也全用石料,與石塘的石屋的樣式儼然是一脈相承。

媽祖的信仰

其實,閩南風情在石塘的體現不惟石屋一處。與溫嶺方言屬於吳語系統,與上海話、寧波話可以勉強部分通話大相逕庭,石塘一帶的居民彼此交談所用的「福建話」甚至連其他地方的溫嶺人聽來都如墜五裡雲中。這種「福建話」將「人」讀如「lang」,把「什麼」叫做「xia mi」,都與廈門方言相近,無疑揭示了石塘居民的閩南起源。

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的,是沿著石塘老街依山坡起伏而築的道路走到麒麟山東南麓所見的桂岙「天后宮」,這也是溫嶺最古老的一座媽祖廟。

「天后宮」供奉的「天后」,即「媽祖」(福建人對媽媽的尊稱)。往往是哪裡有福建人(特別是閩南人),那裡就有祭祀媽祖的廟宇。譬如作為中國「八大天后宮」之一和浙江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后宮,坐落在寧波市中心的「慶安會館」原來就是在甬「福建同鄉會」所在;而上海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座祭祀媽祖的「順濟廟」也是在南宋時期上海市舶司陳珩(福建人)主持下,由一些從事沿海經營、常到上海的閩商集資修建的,陳珩還親筆為其主建築天后殿題匾曰「丹鳳樓」。於是,雖然如今的石塘可以見到基督教堂、佛寺與道觀在一座山上共存的場景,象徵閩人信仰的「天后宮」的存在仍然毫無疑問地確認了石塘居民的來源——福建。

就這樣,石塘一帶的閩南移民後裔操著與閩南話同宗的「福建話」,住著石頭砌成的民居,穿戴著富有閩南特色的服飾,敲打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奏鼓」,信仰著保佑福建漁民們出入平安的媽祖文化這一切都使得石塘就如同來自閩南的一塊「飛地」,鑲嵌在溫嶺的東南一隅。

「遷海」的印痕

那麼,石塘居民的祖先為何從遙遠的福建南部來到浙東的呢?閩南地區山多田小,地狹人稠,很久以前這裡的居民就有從海路沿著海岸線向南北兩翼遷徙的傾向。向南,他們甚至真的到達了「天涯海角」——海南島。民國時期的《海南島志》就說,環繞全島的「瓊山、文昌、安定、瓊東、陵水、萬寧、感恩各縣語,謂之『瓊州語』,略似閩之漳、泉音(即閩南話)。」往北,根據《溫嶺縣誌》的記載,明正統二年(1437年),福建泉州府惠安陳氏族人迫於福建地少人多隻得外遷,他們看到石塘三面環海,是天然的避風良港,地形和故鄉惠安海邊很相似,遂在此定居。

不過,現存的石塘石屋的歷史,最多卻只能追溯到清代。這顯然與明清鼎革之際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沿海遷界」有關。清初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即明代的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瀕海地方逼近賊(指鄭成功抗清勢力)巢,海逆不時侵犯,以致生民不獲寧宇,故盡令遷移內地」,「片板不許下海」!雖說清廷上諭中冠冕堂皇地聲稱遷界「實為保全民生」,但在遷界過程中,清政府的手段極端強硬:限期三日內搬遷,「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資,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鬥米,挾束稿,望門依棲……」怎一個慘字了得。

在這場浩劫裡,溫嶺(時稱太平縣)原有六十六裡,遷界後只存四十四裡,包括石塘在內的大片沿海土地淪為無人地帶,當地的原住民幾近搬空。這個政策既不得人心,也沒有達到困死鄭成功勢力的初衷,實在是清初一大弊政。連清緬戰爭的失敗都敢吹噓成「十全武功」的清朝統治者事後亦自知失策,故而諱莫如深,甚至《清實錄》當中也只是寥寥數語帶過,足見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軍平定臺灣的「海寇」(鄭氏集團)以後,方才全面解除海禁,「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田地,可給民耕種。」此時,許多外遷的福建惠安陳氏族人回到故土時已無屋可居,於是結伴出海大規模遷來他們曾經熟悉的溫嶺石塘。《琅玝陳氏族譜》中記載 :「還鄉無屋可居之,族人相率往台州石塘。」與陳氏移民一同從海路而來的還有郭、莊、胡、黃等姓漁民,他們主要來自福建的惠安、泉州、廈門等地,而以惠安最多。自此,才形成了閩人聚居石塘的局面,複製了閩南風格的石屋遂開始大量地建成而留存至今。

海盜與海商

但石塘實在算不上是一片樂土。這裡在清代尚是一個孤島,與大陸上的太平縣松門鎮隔海相望。作為一個「人家住在潮煙裡,萬裡濤聲到枕邊」的漁村集鎮,石塘當地不產柴米油鹽,人們不得不到三十多裡外的松門鎮集市上用漁貨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不唯如此,石塘的閩人出海打漁時,每年冬出春歸,「歲以為常。亦有自春祖冬,常年漂泊者」之餘,往往還要遭遇另一個風險——海盜。

石塘一帶海域正是海盜活動的重災區。清代中期實力最強的海盜大幫,林彩、莊有美為首的鳳尾幫——鼎盛時期擁有海盜船70多隻——就經常遊弋在石塘與附近的大陳島周遭海域。而實力僅次於「鳳尾幫」的箬黃幫擁有海盜船近20隻,也主要活動在石塘附近的狗洞門(一個狹窄的海峽水道,今地名雅化為「九洞門」)至松門一帶。嘉慶五年(1800)六月二十一日,海盜聯軍甚至一度進據台州松門山下,準備次日搶灘登陸(幸而船隊為颱風摧毀)。這樣的險惡環境最終也體現在了石塘石屋的構造上:窗高而小,一些窗戶上還有石板遮陽與窗臺。這不但是為防止颱風侵襲,更是為了在海盜登陸搶劫時不易遭敵人攻破。

石塘石屋的興建,從清代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的80年代。隨著石料價格上漲,工匠人工費的提高,建造石屋的成本變得遠遠高於鋼筋混凝土,兼之在石塘幾條隧道的開通後,石塘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更便宜的建材。於是在20世紀90年代,推倒石屋蓋新樓儼然成為潮流,幸而尚有大量石屋(大約111座)至今尚存,成為閩南先民從海上漂泊而至石塘的歷史見證。

相關焦點

  • 溫嶺石塘第一家民宿,帶你開窗見海
    道破多少人嚮往的生活每當我們疲憊時,都想前往一個地方一個歲月無爭,安放心靈的地方在這裡,你能看到什麼———————海山生活是溫嶺石塘的第一家民宿自成一片小天地屋內的裝飾盡顯著時間的分量、海洋的氣息很多早該被遺棄、被忘卻的東西在這裡獲得了第二次的生命經過手藝人的雕琢在海裡漂泊了幾十年的木船成了桌椅
  • 浙江台州溫嶺石塘·慕然海谷預訂-東方好望角漫步探訪神秘山林石屋
    浙江台州溫嶺石塘·慕然海谷民宿山銜石石環山走進「溫嶺石塘·慕然海谷石塘的老街,彎彎曲曲石街路的縫隙裡長滿了野草和青苔。這是時間走過的最好證據。兩旁石砌的房屋錯落有致,為了防禦海風的侵襲,屋頂也用石頭和巖塊構成,古樸蒼茫、雄渾粗獷,給人一種浩然的陽剛之美和悠遠的滄桑之感。
  • 溫嶺石塘:踐行「兩山」理論15年 山海漁村美麗蝶變
    從「千萬工程」到鄉村振興,從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到民宿經濟蓬勃發展,踐行「兩山」理論,溫嶺石塘這個被譽為「畫中鎮」的美麗小鎮也嘗到了發展的紅利和甜頭,一起來看石塘15年滄桑巨變。石夫人、千年曙光碑、大奏鼓、帆船等溫嶺本土文化元素被及防疫英雄人物等搬上沙灘,以沙雕的形式展現給遊客們。「家鄉的變化可真大阿,爸媽年輕的時候都特意跑到舟山那邊看沙雕的,現在在咱們家鄉也能看到沙雕了。」一位在外經商的石塘遊子跟孩子感慨道。據悉,現場除了沙雕展示外,主辦方還為遊客們準備了DIY沙雕互動、沙灘遊樂和石塘特色美食。
  • 溫嶺石塘民宿主動「探春」
    「溫嶺的疫情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除了一線醫務人員,網格員、公安民警、志願者們功不可沒。」連玲玲說,民宿幾個合伙人經過商量,決定開展「守護最美的人,棲衡在行動」活動,拿出520個房間,在3月20日—4月20日,為台州、溫嶺等地500多位醫護人員、基層「網格員」、志願者、公安幹警、媒體記者等一線人員開展客房免費體驗入住活動,並免費提供早晚餐。現在每天都有40位各單位療休養人員免費體驗入住。
  • 央視《回家吃飯》溫嶺篇連續兩天播映,石塘美食再也低調不了嘍!
    咱石塘的美食又一次展現在了全國人民的眼前,話不多說,直接看視頻,就問你饞不饞?!完整視頻戳這裡↓↓↓石塘鎮位於溫嶺市東南瀕海處,是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舊稱石塘山。以前是一個海島,三面環海,具有旖旎的海濱風光。鎮中房屋、道路隨地勢升降而建,兩旁石砌的房屋錯落有致,為了防禦海風的侵襲,屋頂也用石頭和巖塊構成。
  • 取景溫嶺石塘!電影《大魚》今日上線,現實版人魚之戀高能來襲~~
    2017年11月30日,《大魚》(原名為《魚腥少女》)劇組在石塘東巴黎碼頭舉行了電影的開機儀式。在電影拍攝期間,劇組穿梭在整個石塘的街頭巷尾,引來了無數圍觀群眾。一起來看一看當時的部分拍攝花絮吧~電影女主付夢妮的第一視角鏡頭。從背景「呼呼」的風聲中,你能感受到當時有多冷嗎?
  • 只在2019中國(溫嶺)曙光節現場
    在千年曙光園守候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已然成了溫嶺人特有的跨年儀式                    2019中國(溫嶺)曙光節為大家準備了哪些新年大禮呢?!將獲得溫嶺旅遊送出的21家溫嶺精品旅遊民宿的免費體驗券(入住時間:2019年全年,法定節假日不得使用)。
  • 周末去石塘 吹海風住石屋
    溫嶺石塘鎮,58公裡多海岸線蜿蜒曲折,還未到海邊,就能看到一艘艘工藝木船,新世紀第一縷曙光曾在這裡閃耀。  在這個古老的漁村集鎮,一幢幢石屋坐落在山腰,金沙灘、洞下沙灘、珍珠灘,三個沙灘上,遊客享受著陽光與海水,濱海綠道沿線,14家石屋民宿,吸引著大批遊客紛至沓來。
  • 全劇石塘取景,速來圍觀~
    溫嶺石塘又來明星了!
  • 溫嶺有一群「巧女」製作的小吃美食,好吃到念念不忘!為溫嶺...
    溫嶺有一群「巧女」製作的小吃美食,好吃到念念不忘!為溫嶺驕傲!·印象 " 溫嶺石塘,東海之濱的好望角 "三面環海的一個小鎮這麼美的地方 怎麼少得了美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給了石塘很多獨特的食材與美味有一群「巧女」,在這裡世世代代生活創造出了一道又一道的
  • 溫嶺民宿捐出300間客房 療愈抗「疫」戰士疲憊的身心
    近日,溫嶺民宿紛紛響應「白衣天使·鄉野療愈」計劃。截至2月18日,已有15家海景民宿加入,他們為戰「疫」歸來的白衣天使免費提供300間客房,用鄉野之愛療愈他們疲憊的身心。紫螺灣民宿捐贈100間客房給一線醫護人員。
  • 秋·食錄|石塘是什麼風味?
    從動車站接上老楊和嘻嘻之後,就提前預告了接下來兩天的行程(飲食)安排,居家觀光和兩頓石塘風味,嘻嘻聽了愣了一下,問:你們小區「食堂」特色菜?哈哈,其實一頓是小林家常版石塘菜,另一頓選在石塘當地的一家餐館。周六一大早,幾個睡不著的中年人就在群裡PK清醒時間,又出於補償心理不肯起床。
  • 疫情之下,溫嶺民宿狀況如何?
    在溫嶺洞下沙灘附近,紫螺灣民宿的老闆娘黃滿芳做起了海鮮微商生意,現在一天她可以做3—4單生意,溫嶺、台州城區購買一定量海鮮的客戶他們可以直接送貨上門。據了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當地35家民宿成立的石塘半島旅遊民宿聯盟,就針對民宿客房淡季空置率高的現狀就積極對接相關部門,爭取將石塘民宿列入各級工會職工療休養的目的地。疫情發生後,這個方案成為重中之重。這階段,聯盟幾位負責人經常對接政府相關部門。紫螺灣民宿老闆娘黃滿芳另外一個身份是聯盟的秘書長。
  • 鄉村旅遊:去石塘漁港捕魚、看海上日出,最贊的露營基地!
    石塘是中國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地,陽光沙灘、海韻石秀,素有「畫中鎮」之稱。當地石屋依山傍海而建,以塊石壘築,高低錯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級,以融合天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聞名遐邇,特別是中央電視臺在此拍攝《漁村小敘》向全國播放後,畫家、詩人、攝影家更是紛至沓來,被人們譽為「東方巴黎聖母院」。
  • 有人等不及,為了它趕到溫嶺訂了海濱民宿
    李家富是浙嶺漁27815的船老大,在休息了幾個月後,他掐著手指倒計時,就等著8月1日一到,隨後帶領10名船員重返海上,然後大幹一場。用他的話說:「出海是漁民的榮耀與期盼。」出海前的準備工作繁忙而緊張。李家富忙得跟個陀螺一樣,早一周左右,李家富就已經在為8月初的出海做起了準備,招了船員後,立即開始漁船的檢修和清洗,幾天忙下來,喉嚨都已經有些沙啞了。
  • 這裡有你嚮往的大海、沙灘、民宿,溫嶺「濱海綠道珍珠灘度假區」
    溫嶺石塘每當我們疲憊時都想前往一個地方一個歲月無爭安放心靈的地方>「溫嶺石塘」中國大陸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是一個被老天寵壞了的地方。愛情到底是一起慢慢變老的天長地久還是只要曾經擁有的那份心動呢目前這裡是免費的在這裡拍一張紀念照已成為來「石塘
  • 吃台州,不知道溫嶺可不行
    而擁有諸多網紅景點、被諸多綜藝、影視劇青睞的溫嶺是阿球最近的心頭好。如果你正在物色下一個出行目的地,不如來了解一下溫嶺。@何舒倫嵌糕,絕對是溫嶺的美食代表,代表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這幾天剛入職的溫嶺同事,第一次自我介紹以「歡迎大家到溫嶺吃嵌糕」做結語。
  • 告別2019年 擁抱2020年 溫嶺舉行曙光節20周年盛典活動
    1月1日清晨,溫嶺市在石塘千年曙光園舉行主題為「曙光照耀東方」的中國(溫嶺)曙光節20周年盛典活動,載歌載舞,迎接2020年第一縷陽光。徐仁標、王宗明、陳輝、黃海斌、沈雲才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參加活動。 清晨的石塘寒意襲人,千年曙光園裡卻是燈光璀璨,熱鬧非凡。不到6時,徐仁標等市領導和眾多遊客一起來到盛典現場,一同迎接中國大陸新年第一縷陽光。
  • 鱟殼上作畫、石塘漁村做成微觀模型……陳祥來的文化創意無拘無束
    浙江在線12月2日訊(記者 趙靜 共享聯盟溫嶺站 鄭潔)廢棄的老船舨邊角料、扔在路邊的鉚釘、海灘上的貝殼……經他的雙手「化腐朽為神奇」,就成了精美的工藝品。他設計的遊客中心、民宿、餐廳等,頗具漁鄉風情,深受群眾喜愛。他叫陳祥來,57歲,溫嶺石塘鎮漁民後代,是鱟殼畫非遺傳承人、文化部文化產業雙創人才。
  • 新年第一縷曙光 2020中國(溫嶺)曙光節舉辦
    2020中國(溫嶺)曙光節1月1日早上6點在石塘千年曙光園舉行。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等出席活動,和眾多遊客一起迎接2020中國新年第一縷曙光。活動由中共溫嶺市委、溫嶺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石塘鎮人民政府承辦,浙江廣電集團民生資訊廣播執行。  台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向遊客朋友們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並在曙光中作新年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