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下的教學(案例分析)
美國的漢語教學,每個州的教學環境都有不同,夏威夷的教學環境更不一樣。夏威夷群島四面離大陸都很遙遠,但是這裡不同的文化卻色彩斑斕。亞洲文化在這裡有深厚的根基, 尤以日本文化、中國文化為代表。學生們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漢語學習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首先,夏威夷這邊有很多學生都是華裔,他們在家和父母說簡單的廣東話或福州話。在漢語課堂上,他們的表現一般很積極,初級漢語的內容對他們來說相對簡單,在漢字認讀上他們也有很大的優勢。對於班裡其他沒有任何漢語背景的學生,初級漢語內容就比較難,特別體現在漢字的認讀和書寫上。這為課堂教學節奏的安排增添了難度。
其次,夏威夷受日本文化影響較大,很多學生都有日語背景。因為日語中有近兩千個常用漢字,有日語背景的學生在成績上要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從一方面講,這是對漢語教學的一種促進;但從另一方面看,由於日語背景影響較深,很多日語知識會影響漢語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這種情況我遇到過很多次。比如在學習漢語數字的時候,學生總是會將 「二」發成「ni」,因為在日語中「二」就讀「ni"。在學一些語言結構的時候,有日語背景的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受到日語的影響。
【分析】
在海外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少類似夏威夷這樣由於人口的多樣性而帶來的文化多元性。這對漢語教學自然也會有一些影響。
華裔和非華裔學生在漢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華裔學生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一般會有一些漢語基礎,甚至有的學生在家就會使用粵語或其他方言,他們在漢語學習上是有優勢的。而非華裔的學生顯然沒有這樣的優勢,尤其是母語是用表音文字記錄的學生.學習用表意文字記錄的漢語時,一般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由於學生是從零開始學起,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防止「石化」現象的產生(石化現象指在第二語言和外語教學中,一個時不時會出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正確的語言特徵成為了一個人說或寫一門語言的方式中一個不變的部分)。而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得非華裔學生對中華文化抱著極大的好奇心,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更高。總體來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種語言背景的差異,讓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因為歷史的緣故,日語和漢語之間有很多借詞,因此非華裔學生中的日本學生有些特殊。據統計,在現代日語中,常用的漢語詞彙有近兩千個。這對於有日語背景的學生來說,無疑會給他們學習漢語帶來優勢。一些詞在日語和漢語中的發音非常相似,減少了有日語背景的學生記憶上的負擔。但是,儘管漢日兩種語言有許多共同的東西,但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 有日語背景的學生學習漢語時,就必須克服日語與漢語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現象所帶來的幹擾。這種幹擾對日本學生來說是不利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語言間的共性,促進語言學習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讓學生明確差異,避免產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