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死病橫行的中古歐洲,醫生該如何自保?答案就是「鳥人裝」

2021-01-15 大獅

一身黑色長袍,頭戴寬簷帽,再罩上一個烏鴉嘴面具,這看上去如同死神一般古怪的模樣,卻是中世紀歐洲醫生的標準準備。

1619年,法國人查爾斯·梅洛發明了這套服裝,取名「鳥人裝」。一經問世,迅速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橫行期間,醫生們最為普遍的打扮。

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各類傳染病的侵襲,鼠疫、天花等等等等,如雪花一般降臨歐洲大陸。十四世紀,歐洲爆發了黑死病,許多人認為是蒙古人將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帶到了歐洲大陸,但時至今日,這個說法仍得不到確切肯定。

不管是不是蒙古人將黑死病帶到了歐洲,但黑死病的傳染力之強是有目共睹的,這種可怕的傳染病造成歐洲30%到60%的人口死亡。當時的歐洲人儘管意識淡薄,對生死看得也比較淡薄,但能活著誰也不願意game over。遠離死亡的辦法就只能是遠離那些得了黑死病的患者,平民可以遠離病患,但醫生卻無法遠離,他們的職責是救死扶傷,不會輕言離去。

為了杜絕感染,發明一套可以防止病人與醫生接觸的特殊服裝是至關重要的,於是,「鳥人裝」出現了。在當時的歐洲,這無疑是最棒的「隔離服」。

鳥人裝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罩住全身。布料通過塗蠟的方式處理過,可以有效防止唾液或血液的噴濺,當然,也可以防止肌膚與空氣有所接觸。頭上戴的寬邊沿帽象徵著醫生的地位,也為了避免空氣接觸頭部。

最令人好奇的烏鴉嘴面具,可以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當時的人們只知道黑死病的可怕,卻不知道黑死病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或接觸到空氣中的鼠疫桿菌所造成。烏鴉嘴面具的作用並不是防止飛沫,而是用以阻擋那些難聞的屍臭。烏鴉嘴面具的喙部是中空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放入各類香料,如丁香、樟腦、玫瑰花、龍涎香等等,這些香料的作用對疾病的保護能力有限,但可以阻擋來自屍體的異味。

事實上這些穿戴「鳥人裝」的醫生對於黑死病也呈現束手無策的狀態,當時的歐洲大陸很多地區處於蠻荒時代,人們只是自稱文明而已,實際上根本做不到文明國度,對於疾病的治療,也處於原始狀態。例如黑死病,當時認為治療黑死病最好的療法是「放血療法」,結果導致許多人沒有死於黑死病,卻死於血液感染或失血過多。

因為黑死病會讓人出現淋巴結腫大想現象,醫生會把螞蟥放在病人的淋巴腺上,讓螞蟥鑽入皮肉內吸血,藉此為淋巴結消腫。

這種怪異荒誕的治療方式和醫療技術,對於現代人來說很是不可思議,但對於當時的年代而言,這些願意戴上面具,懸壺濟世的醫生們是病患的唯一希望,往往也是陪著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時間的精神依靠。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鳥人裝」,卻能在中世紀黑死病橫行的歐洲保護醫生,厲害
    即使在我們今天,科技如此發達,醫生在接觸患者的時候,依舊可能被傳染,那麼,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曾經爆發過一場觸目驚心的黑死病災難,當時的醫生又是怎麼去自保呢?他們那個時候有現在的那些技術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走進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災難中,去了解一下當時的醫生為了救人和自救,他們究竟用什麼辦法自保呢?
  • 在黑死病流行的歐洲中世紀,醫生當時怎樣防護的?「鳥人裝」
    可是,匯集眾多報導以及前線抗擊病毒的信息,我們不難發現醫生護士在對抗病毒時,防疫服、口罩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兩件裝備。而厚重的防護服不僅穿上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穿上之後脫下來更費時間。再加上一開始儲備的緊張,醫生和護士都儘量穿得久一點。
  • 恐怖電影經常出現的「鳥人」服裝,竟然是中世紀醫生的防護服
    他們又是如何跟可怕的疾病與細菌博鬥?在中世紀瘟疫盛行的歐洲,醫生們自有辦法,他們不僅把一套外型奇特的「鳥人裝」當作隔離衣,也自有各式各樣的奇方妙術對抗傳染病,種種措施都讓今日的我們大開眼界!▲鳥人裝的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地罩住全身。(圖/取自維基百科) 用超詭異「鳥人裝」防疫,真的有用嗎?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更要命的是該病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人群當中蔓延,等到人們意識到瘟疫已經到來之時,已然錯過了最佳防治期,於是困擾歐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發。
  • 中世紀歐洲醫生,為嘛要戴鳥嘴造型面具?沒辦法,黑死病知道不
    這個就是中世紀鳥嘴醫生的裝備。話說七百年前,歐洲大陸之上,正流行一種大規模傳染性疾病,便是所謂黑死病。這種疾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而當時整個歐洲的人口也不過7500萬左右,所以可以這麼講:三個歐洲人,必死其一。這個死亡率有多高呢?
  • 人間煉獄:歐洲黑死病往事
    1665-1666年,黑死病在倫敦大規模暴發醫療手段和藥物都是徒勞,僥倖逃脫的人少之又少。瘟疫來勢洶洶、傳染性極強,健康的人只要接觸病人就會被傳染,然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死去。法國醫生西蒙·德科維諾寫道:「一旦瘟疫入門,幾乎全家遭難。」
  • 鳥嘴醫生面具恐怖圖片,黑死病改變歐洲歷史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之一,這種起源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傳染病給歐洲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4世紀40年代開始黑死病在歐洲肆虐,這場瘟疫給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估計中世紀的歐洲約有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黑死病」之名就是當時歐洲人對它的稱呼,因為患者的皮膚會因為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也象徵著憂鬱、哀傷與恐懼。
  • 從鳥嘴醫生到抗生素,人類如何戰勝黑死病?
    據估計,短短數年內,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減少30~60%。1346年,蒙古大軍打到克裡米亞,蒙古人帶給歐洲的除了刀光劍影,還有可怕的黑死病。在長期圍困後,蒙古軍隊將死於瘟疫的屍體丟到卡法城內,傳染給城內的居民,從此造成黑死病在歐洲數百年的流行。
  • 黑死病:歐洲人的銘心之痛
    這些人骨大多來自於14世紀中葉——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在幾年時間內奪走約2500萬人(將近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一半),以至生靈塗炭,屍骨遍地。在一些地方,吉普賽人被指傳播黑死病而被燒死;許多人被誣陷為魔鬼,或與魔鬼訂約,被處死和沒收財產;與「異端」有聯繫的黑貓也被視為傳播者,被大規模獵殺,一同受牽連的還有女巫——黑貓是女巫的化身,她們與大量野貓一起被送進火場……既然找不到頭緒對瘟疫下手,那麼清除一切「鬼祟」事物總是不會更壞的。如果說瘟疫是天災,那蒙昧就是人禍。
  • 中世紀黑死病中的逆行者:神秘而「邪惡」的鳥嘴面具下聖潔的靈魂
    前言當我們翻看有關於中世紀歐洲的影視文學作品時,總能在其中發現一個神秘的物品,那就是鳥嘴面具。在很多劇作中,鳥嘴面具就是代表邪惡的符號,是為人所不喜的,但是追根溯源,鳥嘴面具在誕生之初卻是善良和奉獻的化身。
  • 黑死病:600年前席捲歐洲的大瘟疫
    在公元1347至1353年,著名的黑死病席捲歐洲。其實在中世紀的時候,黑死病這個稱謂並不為人所用,人們普遍稱它為「大瘟疫」「大死亡」以及「世界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1347,死神降臨:黑死病時代的歐洲
    1347年以來爆發的黑死病,更是被視為中世紀晚期社會治理與意識形態走向最終崩潰的重要標誌。黑死病的創傷記憶《格林童話》本是格林兄弟收集的德意志地區自中世以來的若干民間傳說,由於黑死病在歐洲肆虐時間特別長、造成的危害特別大,在民眾中形成了創傷性記憶。
  • 冠狀病毒封鎖期間「黑死病醫生」恐嚇兒童和他們的父母
    黑死病爆發了幾個世紀,導致當時歐洲人數死去三分之一。1348年,一種被稱為瘟疫的流行病開始在歐洲各地擴散。該病從中國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到中東,然後由船舶帶到歐洲。(據我國有關資料記載: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
  •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黑死病:歐洲人的銘心之痛
    這些人骨大多來自於14世紀中葉——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在幾年時間內奪走約2500萬人(將近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一半),以至生靈塗炭,屍骨遍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恐怖、殺傷力最大的瘟疫之一,黑死病在歐洲留下深深的印記。在維也納格拉本大街中央,在捷克克魯姆洛夫小鎮廣場,都矗立著黑死病紀念柱,銘刻那段至暗歷史。往事不堪回首。
  • 二次元的抗疫手段,黑死病醫生對症下藥,防毒面罩與膠衣更配哦
    而國外擁有奇思妙想的小夥伴,在沒有口罩的情況下,用出了二次元的防疫手段,黑死病醫生對症下藥,防毒面具與膠衣更配哦。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目前對於全球的小夥伴而言,疫情都是頭等大事,有能力的人為了減少經濟損失而手段齊出,老百姓則用自己的方式來抗擊疫情。
  • 黑死病與烏鴉面具
    以下—今天要說的是黑死病醫生 (Plague Doctor) 的烏鴉面具。大家可能對歐洲的黑死病了解很少,更不知道啥是黑死病醫生。不過大部分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看到過黑死病醫生的烏鴉面具。這個面具上長長的鳥喙裡塞滿了各種香料和香草,這樣從鳥嘴中過濾出的空氣就是潔淨的,不含腐敗物質的。不僅僅是帶著面具,醫生還有很多別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們通常都帶著一個寬邊的帽子以防病人靠近。為了不與病人直接接觸,鼠疫醫生們都會通過手杖來對患者進行脫衣,測量脈搏等等工作。有的醫生甚至會躲到另一間屋子裡,通過狹小的窗口來對病人進行醫治。
  • 在歐洲中世紀,那些頭戴神秘鳥頭面具的都是些什麼人?
    在一些西方的影視作品中,特別是在以歐洲中世紀為歷史背景的影片中,經常會出現頭戴著鳥人面具的人,看上去特別的陰森恐怖。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戴這種奇怪的面具呢? 原來,他們是中世紀的醫生,而且不是一般的醫生,是專門救治瘟疫病人的醫生。
  • 末日與彼岸:黑死病與歐洲建築的兩種樣式
    例如公元541~700年之間,歐洲多次爆發鼠疫,讓人口減少了大約50%。1346至1353年間爆發的黑死病,則奪取約2500萬人的性命。在中世紀的歐洲,這種疾病時常被稱為「大規模死亡」。黑死病的概念首現於16世紀,用來稱謂1436年爆發的鼠疫。但「黑死病」只是中文的翻譯,在德語概念中,並沒有死的字樣,而是稱為「黑死」(Schwazer Tod)。
  • 黑死病與鳥嘴面具
    中世紀,鼠疫曾肆虐歐洲,使其人口嚴重銳減,某些地區減員率甚至超過了60%,黑死病所之處簡直寸草不生,歐洲人的平均壽命下降了二十歲。外科醫生們認為,把得病的血液放出來,人就會恢復健康。鼠疫是可以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染的,外科醫生們每天在病人堆裡活動,還要動不動放個血,傳染上鼠疫的概率特別大,所以為了降低被傳染的機率,16世紀的法國醫生Charles de Lorme(1584~1678),路易十三的御醫發明了防傳染醫生套裝,下圖為它最初的樣子。
  • 14世紀中期的「黑死病」:一支促進歐洲歷史發展的「催化劑」
    如據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伯恩斯等人所寫的《世界文明史》一書中推算,此次「黑死病」對整個歐洲的襲擊,在加上諸如戰爭、饑饉等其他相關因素的綜合考量,整個西歐的人口總量在公元1300年至1450年之間至少減少了一半,甚至於「很可能減少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