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小編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童年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童年悲慘的經歷所帶來的陰影將會伴隨他/她的一生,即使日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這種陰影也會揮之不去。
01
「香奈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對於很多女性而言,這更是自己的最愛。作為享譽全世界的法國奢侈品品牌,香奈兒幾乎是時尚、美麗和品味的代名詞。而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它的創始人——可可·香奈兒。
1910年,27歲的香奈兒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女裝帽飾店,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服裝設計之路。一年後,店裡的生意如火如荼,此時的香奈兒已經不滿足於只做帽子,於是,她決定進軍高級定製的領域。1914年,可可·香奈兒新開了兩家時裝店,而這,也是香奈兒這個品牌的正式起點。
那麼,能夠創立這樣一個偉大品牌的女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呢?
02
香奈兒的「混亂」童年。
首先,給香奈兒寫傳記的作家皮卡蒂,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而在這些資料中,自然少不了香奈兒的回憶與口述。可是,問題就出在香奈兒本人身上,她關於自己人生經歷,特別是早期經歷的描述,有大量前後矛盾的地方。
對於某些重要的事情,她甚至選擇閉口不提,極力掩飾自己的過去。所以,即便作者皮卡蒂找了很多資料,也只能還原香奈兒童年經歷的大概情況。
其次,關於香奈兒的家庭,充滿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我們先說她的出生,官方戶籍證明上記錄的是,1883年8月19日,香奈兒的母親歐仁妮,在法國羅亞爾河畔的一家濟貧院生下了她,還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嘉柏麗爾。
關於香奈兒的家庭成員,我們現在所能獲得的信息也不多。傳記裡說,她的父親亨利·阿爾貝,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除此之外,香奈兒還有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姐姐名叫茱莉亞。別看當時香奈兒的父母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但卻還沒有結婚。
03
但是,香奈兒自己說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在一次採訪中,香奈兒對一名記者說,自己出生在一次旅途中。
事情是這樣的:在姐姐茱莉亞出生時,父親阿爾貝就跑路了。母親歐仁妮的家人帶著孩子來找阿爾貝,想讓他們結婚,但是阿爾貝卻拒絕了。按理說,阿爾貝和歐仁妮應該一拍兩散,可狗血的是,他們藕斷絲連,還有了香奈兒。
得知歐仁妮又懷孕的阿爾貝,再度跑路。於是,歐仁妮只能挺著大肚子,坐火車千裡尋夫。在路上,懷孕的歐仁妮身體不適,被好心人帶去了一家醫院。沒過多久,香奈兒就在那裡出生了。
由此可見,香奈兒父親可以算得上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渣男」。但是,對於自己的父親,香奈兒卻固執地把他想像成一個極度寵愛孩子的形象。也許是因為香奈兒對父親印象不深,她甚至還說:「我愛我父親,因為他愛我勝過愛我姐姐。我不能忍受他同時愛著我們倆。」
04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香奈兒對父母的感知,自然會和普通人不一樣。在很小的時候,她覺得母親就是一團虛弱、模糊的影子。
她曾經講過這樣一段故事:「姐妹們被關在一間貼滿紅牆紙的房間,開始很乖,然後發現紅色的壁紙被潮溼氣浸溼後便會從牆上脫落下來。於是,她們就開始扯這些紙,剛開始是小片小片地,後來就是整張撕下來。在她們覺得快樂的時候,母親走了過來,一言不發,開始無聲地抽泣。」
在香奈兒6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只剩下她和姐姐茱莉亞相依為命。這時候,消失很多年的父親不知為何突然出現,香奈兒姐妹倆原本以為,父親是來照顧她們的,但沒有想到,父親直接用一輛貨車把姐妹倆送進了收養孤兒的修道院,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這就是香奈兒混亂的早期歲月:母親懦弱、父親不負責,她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
面對這樣的不幸,香奈兒的態度是逃避、不去面對。每當有人問起她的身世,香奈兒也不說實話,擅自篡改,而這種習慣,也幾乎伴隨了她的一生。
香奈兒的這種逃避,是因為在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的關愛,造成內心的極度不自信。即使後來成為了時尚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這種自卑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
最後,小編希望父母多陪孩子,多關愛孩子,讓每一天都過成快樂的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