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9月12日,電影《小小的願望》上映。該片經歷檔期調整,「男主角」換位等問題之後,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該片電影之外的內容,仿佛比電影本身還有意思。對於已經開畫的《小小的願望》,豆瓣給出5.9分的成績,剛好不及格。
對於《小小的願望》而言,影迷從預告片當中看到的類型是喜劇、「三俗」。更是因為有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劇情在那裡擺著,影迷很容易對這部電影萌生某種錯覺。不過,我必須要說,《小小的願望》不是喜劇,更不是三素片,它是一部典型的瓊瑤式的苦情電影。
喜劇角度來論,《小小的願望》並未提供給影迷應有的喜劇包袱。在這部電影當中,笑點乏善可陳。編劇導演田羽生,曾在《前任攻略》系列電影當中,創作出很多成人式的喜劇包袱,而在《小小的願望》重新剪輯上映之後,這種「成人」式的玩笑顯然已經清理乾淨了。
喜劇非常講求節奏感。在《小小的願望》當中,能夠看到,導演試圖讓一些橋段充滿喜劇觀感,然而,在剪輯節奏上,不少橋段都值得商榷,最終造成部分包袱無法「炸響」。更為值得注意的,則是影片的整體基調變得較為悲涼,也並不利於喜劇元素的展開。雖然王大陸、魏大勳等人一直在努力構建喜劇看點,但無力回天。
所謂的三俗內容,在暑期檔定檔的那幾款預告片當中,還是俯仰皆是。經過修訂,這部分內容被基本清理乾淨了。彭昱暢飾演的角色,也從想要做一件羞羞的事情,變為了想要談一場戀愛。這種修訂,從院線電影的尺度來論,是非常積極正面的。而從劇情架設的角度講,仿佛內容當中的不少橋段都站不住腳了。
韓國原版電影《偉大的願望》,本身便是拿「羞羞的事兒」做文章,這是其劇情的核心,基本上全部的內容都是圍繞此處展開。《小小的願望》將人物的行為核心更換為「想要談戀愛」,此地無銀三百兩。韓國原版電影因為劇情內核的「不正經」,所以在最終的抒情部分,可以順利完成銜接。而《小小的願望》因為劇情的過分「假正經」,而在抒情的部分,反倒是呈現了一些虛假造作。
對於《小小的願望》的情感基調而言,它更像是瓊瑤老奶奶式的苦情劇。瓊瑤老奶奶曾為我們創作了多部非常熱播的電視劇,大多以苦情為主,讓觀眾跟著劇情角色又哭又笑。反觀這部《小小的願望》,也是想要呈現一種人之將死的苦情。
然而,電影本身的基調,從始至終都是苦情的,喜劇氛圍就很難升起來了。《小小的願望》從開篇,便以較為沉悶的方式呈現,最終,則是彭昱暢飾演的角色離大家而去。剩下的兩位男主角,依舊不忘繼續煽情。乃至於正片結束之後,電影依舊用素人照片的方式,渲染兄弟情,姐妹情。這種苦情式的渲染,仿佛有一種對劇情質量的不自信充斥其中。
因此,電影在敘事節奏感上,已經丟掉了田羽生導演在《前任攻略》首部當中的才華,變得絮絮叨叨了。田羽生導演在《前任攻略》系列電影第三部的時候,便已經有敘事節奏感不足的問題。重個別橋段的展示,卻缺少橋段和橋段之間的有效銜接力。在《小小的願望》當中,不少橋段內容甚至於可以打亂,絲毫不影響最終的表達。
而電影在高遠去世之後,變得拖沓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影迷明明知道劇情其實已經基本結束了,但導演呈現給大家的,一直是不願意結束的「湊時長」,顯然已經沒有了真正有效的劇情內容。
對於彭昱暢、王大陸和魏大勳三位男主角而言,確實足夠努力。但因為劇本本身的問題,尤其是拍攝和剪輯上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小小的願望》並未將他們的演技最大化地呈現出來。這個故事本身,缺少真實感,演員們再努力表演,也是浮於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