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45億蓋樓上熱搜,或成深圳灣區新地標,這些券商堪稱「券業...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因45億建樓而上熱搜,這應該是大大出乎了中信證券意料。5月7日晚,中信證券發出董事會決議,其中之一是同意以45.34億元結算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設款,這一決定公布後,很快上了微博熱搜榜。

本次非新建大樓,而是中信證券2014年就計劃在深圳灣總部基地建設的中信金融中心項目,2016年已經開工建設。據悉,中信金融中心項目為雙子樓,包括一幢帶豪華公寓和辦公室的300米高大廈、一幢帶服務式公寓和酒店的200米高大廈以及一幢帶酒店和商業設施的裙樓。

2020年一季度,中信證券營收為128.52億元,同比增長22.14%,歸母淨利潤為40.76億元,同比下降4.28%。本次新建大樓的費用45億元與中信證券一季度的淨利潤相近。從總投資額上看,中信金融中心投資由拿地資金35.5億元與本次批准的45億元構成,共計80.5億元,相較之前媒體披露的90億元總投資額下降了10%左右。

無獨有偶,西部證券在公布今年一季度報告的同時也發布了裝修計劃,裝修金額高達1.2億元,佔一季度歸母淨利潤48.8%。

中信證券45億建樓上熱搜

根據中信證券5月7日晚公布的董事會決議,公司董事會同意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工程造價不超過人民幣45.34億元(以最終結算金額為準),由公司與全資子公司金石澤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6:4的比例承擔。

不過,本次中信證券公布的建樓計劃並非新建,而是2014年就公布的中信證券深圳總部基地項目,後改名為中信金融中心項目。

2014年1月26日,中信證券以人民幣35.49億元的價格競得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編號為T207-0049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2015年,公司為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金石澤信申請固定資產貸款提供抵押擔保,擔保金額為人民幣50億元。中信證券當時表示,相關擔保行為是為滿足金石澤信建設中信金融中心項目的需要,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在公司完成對裡昂證券的收購後,擬以深圳為基地,加強境內外業務發展及業務交流,建立國際會議中心,作為中信裡昂全球投資論壇的永久會址,結合全球結算中心的建設,滿足公司對功能多元化、配套多樣化的國際業務平臺和中後臺總部基地的需求。

資料顯示,中信金融中心項目位於紅樹灣片區,濱海大道以北,白石四道以南。根據媒體報導,中信金融中心定位為高端城市綜合體,包括金融總部辦公、白金五星級酒店、國際會議中心、Shopping Mall、Top海景公寓及城市綠化廣場,項目用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300米,總工期4~5年。而位於同一位置的華潤集團總部大廈,高度為392.5米,這也意味著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將成為深圳灣片區的第二高地標建築。

誰才是券商中的地王

記者統計了中信證券2019年報發現,公司旗下共有房屋及建築物資產61.2億元。

誰才是券商中的地王?從2019年年報披露的固定資產排名來看,前十位的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74.7億)、海通證券(63.1億)、華泰證券(36.7億)、國泰君安(35億)、東方證券(20.4億)、廣發證券(19.3億)、招商證券(14.7億)、國元證券(12.9億)、申萬宏源(11.4億)、國信證券(11.2億)。在固定資產構成中,房屋和土地基本是高佔比,由上述數據可窺見哪些券商堪稱地王。

若以投資性房地產計算,則排名發生了變化。前十位依次為:中信證券(12.5億)、華泰證券(5.3億)、第一創業(3.3億)、國信證券(3億)、海通證券(1.8億)、

相關焦點

  • 券業新一哥誕生!3天飆漲700億,中信建投市值首超中信證券!股價連日...
    更令市場詫異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總市值(A+H)達到3925.8億元,首次超過中信證券(3923.31億元),成為券業「市值一哥」。這已是近一周來中信建投證券的第二次澄清事項。上周四,即8月6日下午,市場上關於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的傳言再起,當天,中信建投A股股價收漲9.24%。當晚,中信建投證券就發布了澄清公告。
  • 券業併購傳聞當道,4家券商定增獲配者大賺!第一創業最多浮盈近九成...
    財聯社(深圳,記者鄒晨輝)訊,以「傳聞當道」形容當前的券業併購再不為過。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和中信建投兩家龍頭券商合併傳聞還未消散, 「兩創」證券,即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的合併傳聞又來。可謂傳聞有多言之鑿鑿,公司澄清就有多麼堅決否定。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
    此前他從海外投行歸來,擔任另一家頭部券商華夏證券的部門總經理。年輕又有活力的王東明加入,為南方證券這家傳統銀行氣息濃厚的公司注入了全新的投行思維模式,他提出要挖掘有潛力的上市公司,更好地為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提供服務,這些在當時都是很前衛的想法。
  • 多家券商年底加急物色副總裁,中小券商需求更大,2020成券業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除了總裁人事變更外,董秘同樣如此,覃力於2020年9月4日擔任國海證券新任董秘。目前,國海證券共有5位副總裁。多位券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大型券商的高端崗位幾乎處於飽和狀態,而一些中小型券商仍有機會。近兩年,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國信證券均高調發布過全球招聘計劃。
  • 光大證券研究所又現多骨幹同時離職 券業為何頻現「組團離職」?
    近來,多家券商首席、明星分析師發生崗位變動。光大證券研究所更是迎來一輪較大範圍的人事動蕩,有媒體報導,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胡雅麗、副所長裘孝峰、所長助理金星先後離職,胡雅麗或將加盟中金公司。光大證券和中金公司均未對外回應此事,但有券商從業人員告訴券業觀察,傳聞大概率屬實。
  • 2019年度券商經營業績排名來了!全行業淨利翻番 中信證券四大指標...
    全行業淨利同比翻番,中信證券四大指標再度領跑,券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趨勢進一步顯現 摘要 【2019年度券商經營業績排名來了!
  • 中信建投市值超越「一哥」中信,6000億航母級...
    券商重回2015? 周四,攻上3000點的A股一鼓作氣,直逼3100點,券商成了整個市場「最靚的仔」,板塊漲幅高達7.5%,光大證券、招商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南京證券等10多股漲停,其中光大證券幾乎8天6板,漲幅超70%。
  • 首創證券低調股權騰挪,北京國資系合計持股超九成,會是券業合併前兆?
    券業合併前兆?國資進入首創證券,不禁令市場聯想到近日首創證券大股東首創集團的另一筆股權投資。今年7月20日,第一創業(002797)公布了42億定增發行對象,獲得包括老股東首創集團、兩家國企及一眾券商「同行」的注資。
  •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從技術上看,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港股06030)合併不存在問題,A+H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已有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為中國中車(港股01766)的先例。進入2020年下半年,滬指三連陽,強勢站上3150點,券商股瘋狂拉升,掀起漲停潮。
  • 2800億券商龍頭盤中閃崩跌停 多隻大白馬集體暴跌
    2800億券商龍頭盤中閃崩跌停,多隻大白馬集體暴跌!馮柳大舉出貨,600億巨頭差點跌停! 摘要 【突發烏龍指?2800億券商龍頭盤中閃崩跌停 多隻大白馬集體暴跌】11月2日早盤,全面註冊制的消息,讓券商股好一陣猛衝,帶動指數上漲,然而十分鐘後,上漲乏力,敗下陣來。
  • 又有券商上市了!「打工皇帝」加盟 更有顧問為中信證券原董事長
    從發行情況來看,此次國聯證券IPO共發行股份4.76億股新股,無老股轉讓。此次發行共募得資金20.22億元,發行後總股本為23.78億股。具體來看,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幾乎撐起了國聯證券的半壁江山。其中,傳統經紀業務近三年來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逐漸下降。  2017-2019年,公司經紀業務分別實現收入5.45億元、3.98億元和4.76億元,在公司整體營收中的比重分別為43.18%、40.26%和29.4%。可以看出,經紀業務收入從公司的近半壁江山已經逐漸縮小份額,公司對經紀業務的依賴性也在下降。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2020年,中國證券公司同資本市場一道,邁過了「而立之年」。也是在這一時期,券商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打造航母級券商等歷史時刻和機遇。  在此背景下,券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  多渠道融資擴大規模  A股「集齊」總資產前十大券商  「打造航母級券商」是今年券業的高頻詞。「打造航母級券商,一方面是『做大』,另一方面是『做強』」,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分析師莊嚴在本報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上表示。
  • 中信證券截留投資者減負款 2億將進自己腰包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多家券商卻曲解證監會減負政策,自己吞沒了監管層降低的交易費用。國內券商的領頭羊,以規範經營著稱的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3.13元)同樣如此,未執行證監會的減負政策,對客戶也沒有統一的理由說明,在記者採訪時,也未作出回應。有投資者質疑,如果中信證券截留的做法合規合理,為什麼不能正大光明站出來說明呢?
  • 上市券商果然合併!國聯、國金官宣,千億券商正式起航,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周五(18日)兩家券商均雙雙漲停;19日相關合併公告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流傳,被網友質疑可能存在內幕交易的情況。若兩家上市券商合併,市值將達到930億,有望衝入第一梯隊券商。未來兩家券商業務將如何整合,我們拭目以待。
  • 券商座次大變:安信國金等6家新晉AA,天風近年首度降級
    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放榜,新座位表產生。 證監會26日晚間公布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國泰君安、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等15家券商為AA類,去年為10家,暫無AAA類券商,32家券商獲評A級,同比減少6家。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Wind數據顯示,年內(1月1日至12月16日)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 (已上市) 已達到10.92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總規模增加2成,創下歷史新高。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均超萬億元,合計承銷超過2.6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行業內表現十分突出。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合併傳聞再遭「澄清」 券商板塊多股漲停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日前,中信證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合併傳聞再起,並在近幾個交易日,直接拉抬了券商股熱度,A股券商板塊整體大漲,多隻券商個股衝擊漲停。7月5日晚間,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度對傳言予以澄清,同時這一輪澄清中,直接「祭出」了兩家券商的當事股東方親自回應,對合併予以了否認。
  • 禁業 洗錢 國信證券為何出海不利
    業績:淨利潤銳減八成,境外投行劃重點由於國信證券未在2019年報中列出旗下子公司的業績情況。因此,國信香港2019年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僅能通過「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推算。曾任北京航天部200廠助理工程師,深圳明揚電腦(蛇口)有限公司部門經理,深圳證監局(證管辦)市場處科員、法規處副主任科員、法規處主任科員、機構處主任科員、信息調研處主任科員、信息調研處副處長、信息調研處處長、上市公司監管二處處長,中國證監會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深圳證監局稽查二處處長等職務。
  • 國資券商出清零售業務進行時?國開證券打包轉讓9家營業部
    一家國資背景券商正在出清營業部資產。在全國範圍共有10家營業部的國開證券,一口氣就「打包」轉讓了其中9家。16日晚間,一則掛牌項目出現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官網上——國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九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其中顯示,國開證券擬轉讓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的九家營業部,資產總計17.19億元,轉讓價格約為7295萬元。
  • 中信+國君聯手承銷21億央企債券 只要萬分之一?
    來源:券業行家時隔數月,又見券商「血拼」債承業務。為了拿下某家大型央企總額21億元的公司債項目,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兩家頭部券商,分別報出了0.010%和0.015%的費率。而這意味著,兩家將各自分到13.125萬元,「連人工成本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