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三期團劇人物譜1

2020-12-23 秋蚊子

本期我們將按照在劇中人物的對比和大家分享,每期分享兩位。後面還為大家準備了:團劇懸案系列、團劇實錘系列、團劇爆笑系列、團劇首創系列等等,大家有什麼想要分享的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團劇的每一個經典片段和人物。

01龍文章

龍文章,川軍團團長,人送外號「死啦死啦」,是獸醫口中的「瘋子」;在接手川軍團之前是一個軍需理庫中尉。

這個畫面是團劇的幾個經典橋段之一

自稱能與鬼魂對話。他對戰爭有著獨特的敏銳嗅覺,明白有戰爭就有犧牲的道理。卻又不能真正面對因自己的命令而失去的生命。他與炮灰團的人接觸後開始轉變自己的初衷,把全部的戰爭熱情轉變為讓這些炮灰活下去。

02虞嘯卿

虞嘯卿出身將門,出場時是川軍團團長,怒江防禦「有功」升職虞師師長。

挺得像杆旗

虞嘯卿的原型很可能借鑑了第八軍軍長何紹周(軍政部長何應欽的侄子)。何紹周指揮的松山戰役被認為是劇中第二次南天門戰役的原型。只是松山戰役發生的過程並不是電視劇和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反而和第31集至第33集沙盤推演描述的幾乎一模一樣。我方以6.2:1的戰亡比,艱難地取得了松山戰役的勝利。

03對比

為何把這兩個人放在第一期內,是因為本劇的核心都在這兩人身上了,而且兩人身上又有極其相似的地方。

如果只用一句話概括此二人,虞嘯卿,是體制內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而龍文章便是那游離於體制之外的現實主義者,前者出身顯赫,受過良好的教育,恃才傲物,生平最崇拜的人是精忠報國的嶽飛,以及心憂故國投江而死的屈原。後者出身卑微,顛沛流離,在社會最底層艱難求生的過程中迅速掌握了一整套「不合規矩」但實用性極強的生存技巧,以他那蟑螂般的生命力妖行四方。

雖不默契,但已心有靈犀

他們是同類

連接著他們的是喪國之痛和報國之志,欲為挽救時局做一點實事。龍文章不惜冒團長以一個理庫軍需中尉的身份冒團長之職,聚攏一堆炮灰和日軍周旋;而虞嘯卿殺了自己的兄弟、不惜造老父親的反。

這樣的事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事。一般人沒那個勇氣頂著殺頭的罪名冒充軍職;一般人也沒那個勇氣殺自己的親弟弟、造老爹的反,儘管是在佔時。

曾經看過一個經典的科幻片——《星河艦隊》,裡面有一位指揮官說:「我每天都要決定派誰去送死!」

指揮官不是那麼好當的,同袍不幸戰死的時候其他人可以悲傷悼念;指揮官不行,他還要為接下來的戰事做準備,因為還有「不要臉」的要活。

龍文章為了炮灰團的戰鬥力坑蒙拐騙、挖人牆角;而虞嘯卿通過唐基要物資、要支援、要修路;和死啦死啦一樣,虞嘯卿也是為了讓虞師有一戰之力。他們都在做事,只不過是死啦死啦看起來是在偷雞摸狗,而虞師座做的上流一些。

虞師座就是嶽爺爺,嶽爺爺今天心情不好

為什麼說他們接觸到對方那別樣的生活,便會如膠似漆呢?因為虞嘯卿想要龍文章的那般,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龍文章則希望能像虞嘯卿那樣要什麼就有什麼;虞嘯卿可以把虞師壯大,但是壯大後要打誰什麼時間打他卻決定不了;龍文章的炮灰團做事能做,但是想要壯大卻是非常困難。

他們之間的相似只有那麼小小的一點,但正是這小小的一點,卻在後來發展壯大,逐漸支撐起了彼此間最深厚的信任。

他們不是同類

但他們同時又是異類,價值觀,甚至生命觀在根本上呈現出巨大的差異。一直以為,以龍文章這樣妖孽般的辨人能力,早在第一次與虞嘯卿打上照面之際便可以把虞嘯卿的脾性摸了個七七八八。

他們的環境差異決定了兩人走向不同的方向。

虞嘯卿離不開虞家,離不開虞家軍;離開了他就啥也不是,缺少了高層支持,別說帶領軍隊光復山河,估計想過過領兵的癮都是不容易辦到。

龍文章離不開炮灰團,離開炮灰團他也啥都不是,除了炮灰團也沒人聽他的;誰會聽命於一個理庫的軍需中尉呢?

小說的最終虞嘯卿只能跟著提攜他的高層走上內戰的道路;而龍文章不願意打內戰,不單單只是因為和遊擊隊一起打了一仗,更多是因為他認同共產黨的政策和理想。

另外,他們對待部下的態度們也可以看出來一些他們的不同。

我是你們團長
各位兄弟,給點面子

麥師傅很厲害,能看得清人、看得清形勢、看得清大局。但是如死啦死啦所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始終是以一個美國人的身份來參與這場戰爭。

他能看得清虞嘯卿拿生命當燃料,卻沒有說虞師座也有報國之心,因為作為軍事顧問他的工作是教會中國軍人怎麼打仗(我很想去,但這真的不是我的工作),也沒有說虞嘯卿覺得仗打成這樣中國軍人都有罪。

師座該去看醫生
工作是講報酬的,所以才有煩啦那句話

虞師座帶領的這群人在虞嘯卿自己心裡都是戴罪之身,所以戰死對於他和張立憲這樣的人來說是「死得其所」。

而死啦死啦也有一心報國之志,但他覺得完成既定任務——掩護友軍婦孺過江,為東岸打出防禦的時間,而不是虞嘯卿認為的決死山頭;而自己帶的人還沒死絕,也就是還有生還的機會就該去爭取。

寫在最後,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為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抗戰中他們都出了力、拼了命,是抗戰英雄。直到今天以及今後,我們都會尊敬和懷念這些為國家用鮮血和生命來抵抗外國侵略的英雄們。

我會持續更新我對《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喜愛和思考,這已經是第八篇團長專題文章,謝謝大家和我一起喜歡她、愛著她。在檢查前幾期的文章中我還是發現了錯別字,接下來我一定加強審核。如果大家願意我們可以組織專門的群,進行討論、分享也可以組織實地參觀、緬懷先烈——因為深愛。

相關焦點

  • 最新草稿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三期團劇人物譜2
    本期我們將按照在劇中人物的對比和大家分享,每期分享兩位。後面還為大家準備了:團劇懸案系列、團劇實錘系列、團劇爆笑系列、團劇首創系列等等,大家有什麼想要分享的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團劇的每一個經典片段和人物。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期演技篇
    先看看主角(相對而言戲份比較多的演員,因為好多我覺得都可以作為主角)第一位 龍文章——段奕宏(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他是《士兵突擊》中幽默帥氣的老A隊長袁朗,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悲天憫人、一心報國的團長龍文章,《烈日灼心》裡沉著敏銳的的警官伊谷春;《
  • 神級電視劇中的歷史背景——我的團長我的團全解析1
    本文原創:雲中靜月我的團長我的團之歷史背景不知不覺,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已經播出了十年之久,是很多抗戰劇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優秀作品,以至於這部劇還專門誕生了一個粉絲團體——團迷。1:為什麼主角是一批髒兮兮的潰兵團劇中出現很多有靈魂的人物,例如瘋瘋癲癲的團長龍文章,碎嘴毒舌的孟煩了,霸道強勢卻又熱愛生活的迷龍,繡花枕頭阿譯長官,還有百戰不死的老兵不辣,醫者仁心的郝獸醫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期演技篇之二
    3.卓越的演技(編號接上期)我想就我看過的電視劇,劇中演員(我指的是所有的演員,包括群演)最好的電視劇就是團劇了。這段很重要,團劇很多對這場戰爭的思考,對參與戰爭的所有人從將軍們到盟友們到每一個小兵們都有很深的思考;其實這些內容依然可以折射到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我認為這段非常重要。關於演員的演技我說幾個點,說到:我看見你們就像看見他們,我不想在這兒看你們再來一次,他的表情有因為自己官太小無能為力的心疼。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二期團劇背景戰爭思考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期的文章我做好了挨罵和被和諧的準備。01團劇背景百度百科: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叫作禪達的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清末期雖有劉銘傳著手進行若干建設,但臺灣還是在開拓社會的階段,公權力不能有效地保護人民。日治時代,於十餘年內臺灣經歷了巨大變化。雖然臺灣人至多只是日本的二等國民,一般百姓也已安於新生活,至於「晉升」為「皇民」的少數人,則完全認同於日本,認同日本在臺灣「現代化」過程中所做的努力。
  • 《我的團長我的團》有無刪減?彈幕上的兩派依然吵得不可開交
    自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至今,雖然已經過去十一年了,但它的熱度卻從未減退。這部被稱為「沒有主角」的劇集,突出了中國軍民的民族大義和豪邁正氣,其慘烈殘酷、艱苦卓絕、無與倫比的歷史真實度與深刻的歷史存在感,令每一個觀看過此劇的觀眾再一次地成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 《我的團長我的團》,抗戰劇中的巔峰之作!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極佳的抗戰劇,這部劇沒有其他抗戰劇中那麼明盔亮甲,乾乾淨淨的形象,反而一堆主角們基本都是蓬頭垢面的形象貫穿到底。
  • 《我的團長我的團》十年了,欠這部劇一個劇評
    我嘗試擺脫這種厚重感,知乎上有題主言如何走出《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以我現在的心智與思維水平,我只能回答,走不出,想去騰衝,單膝長跪在遠徵軍國殤園中,深吸一口遠徵軍先輩們曾經呼吸過的空氣。可走不出又何妨?雖然這份厚重感壓在人心頭,令人不舒服,但我開始享受思考它帶來的,對心智的反覆折磨與考驗。
  • 我的團長我的團劇中的武器裝備和來源盤點1:步槍篇
    我的團長我的團當今國內抗戰劇中最為真實最為考究的一部(沒有之一),生動的將抗戰的背景和當時國人的麻木思想展現給了觀眾,同時也給許多觀眾補了補歷史課,抗日戰爭的對手從來不是神劇那些弱智敵人,他們殘忍,冷酷將祖國河山一寸寸吞沒,同時也吞沒了國人的勇氣和自尊,抗日戰爭打了14年,口號喊得一年比一年響亮,國土卻一點點的淪陷,與其說打了14年抗日戰爭,不如說是我們敗了14年。
  •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裡面5個戰爭細節讓人終生難忘,好劇應當如此!
    《我的團長我的團》橫空出世,這部劇沒有其他抗戰劇中那麼明盔亮甲,乾乾淨淨的形象,反而一堆主角們基本都是蓬頭垢面的形象貫穿到底。細節二:褲衩子褲衩子的情節出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第三集,當時緬甸戰事吃緊,川軍團的這些「殘兵敗將」要被空運到前線參戰,除了日本人的飛機,這是這些中國軍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自己這一方的飛機。
  • 《我的團長我的團》插曲:從二人轉到花鼓戲,那些震人心魄的歌
    距離《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已經過去十一年了,這部拍攝歷時半年、耗資4000多萬的電視劇,由康洪雷執導,蘭曉龍編劇,取材於1942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極為悲壯的一段真實歷史。
  • 《我的團長我的團》人物造型至今還應飽受非議麼?
    《我的團長我的團》一部劇經典抗戰劇。熟悉的朋友不用多說。自2009年播出後,一直飽受爭議。團粉們一直公認中國抗日劇中最巔峰之作,甚至在《亮劍》之上。黑粉們則狂力吐槽該劇垃圾,人物造型邋遢,劇情拖沓,不符合我當代軍人之面貌。眾說紛紜。
  • 《團長》角色分析——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全解析10
    《團長》的劇情給了我們一個信號:兵荒馬亂的年代,是最無情最沒有良心的年代。郝獸醫,代表了這部劇中的良心。他是兵渣們的心靈導師,也是兵渣們的父親。但是郝獸醫,最後的精神也崩潰了。原因在於他的兒子,小說裡寫到,郝獸醫的兒子因為拒絕投敵而被槍斃,電視劇裡因為抗戰犧牲。
  • {我的團長我的團}
    不誇張的說,它是當之無愧的最佳國產戰爭劇:《我的團長我的團》I 2009豆瓣:9.4直到他真的帶著炮灰團,活著回到了中國,真的成了團長......02,不可能的戰役《我的團長我的團》是第一部以中國遠徵軍為背景的電視劇。
  • 《我的團長我的團》僅談藝術性
    八佰讓我重溫了國劇之光:我的團長我的團。比起不顧戰爭邏輯、歷史史實的「歷史大片」,團長的真實和踏實、思想立意更值得讚揚和銘記。我的團長我的團堪稱國產戰爭歷史片的扛鼎之作。團長說清楚為什麼前期我們會被日本欺負成那樣,也說清楚了即使被欺負成那樣中華民族也沒有屈服,既告訴世人怎麼敗的和怎樣反敗為勝的,又啟迪了後人如何避免歷史重演。從電影藝術性來說,團長不論是敘述還是拍攝畫面更或是演員演技都達到國產戰爭片的至高水平。
  • 《我的團長我的團》十大細節,國產抗戰劇巔峰當之無愧
    ,但最讓龍團座有神劇男主角範兒的,還是毛瑟槍,又名盒子炮。所以龍團座的槍託版才是正確打開方式,也是團劇的嚴謹所在這麼處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蘭曉龍在設置人物的時候,把康火鐮的外號弄成康丫,其實就是在罵康紅雷。這編劇跟導演滿滿的惡意,在劇中設置細節互懟。
  • 我的團長我的團-小說中人物結局
    因被迷龍踹斷了腿沒能去上緬甸,而後被歸置到了虞師成了精銳,怒江防禦戰時因虞師潰散做了逃兵,在龍文章堵逃時做出頭鳥被當場槍斃……小書蟲:原名不詳,北平人,愛國學生,把寶貴的書籍一路從北平背到雲南,數次參軍未果,卻是極少數幾個能讓龍文章無可奈何的人物之一。
  • 我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感受
    我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感受《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優秀的國產電視劇,我個人認為,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沒有之一。這部劇對人性的刻畫可以說入木三分。劇中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考方式,戰爭把這些人集中到一塊,面對的是國破山河在,面對的是強悍的侵略者,面對的是無數的苦難。在這種情況下,活下去都是難事,更何況還要打仗。
  • 誰還記得《我的團長我的團》?
    在《團長》之前,我們已經在蘭曉龍、康洪雷的《士兵突擊》裡看到,一個人在一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怎麼成為一個兵。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可能就是,一群兵在一種極端生存環境下,怎麼成為一堆灰的。我覺得它的基調很像《自己去看》,只不過主體不是平民而是士兵。
  • 《我的團長我的團》:你憑什麼看不起《亮劍》
    前陣子看到有人發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視頻,我在底下評論了一句「這部劇毀於畫面的色調,為了體現深刻把色調整得太暗了,有時候人物的臉都看不清,看著費勁」。 結果毫不意外地被懟了,其中說得最多的是「你只適合看《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