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妖、美人、換臉...
聊齋系列的新電影終於來了:《美人皮》
疫情之後,大眾對電影的普遍期待值都很高,《美人皮》作為聊齋系列的新電影,更是被觀眾給予了厚望。該影片於7月17日在網絡視頻平臺中首映,無論從內容上還是拍攝上,都讓觀眾眼前一亮,也算是眾望所歸了。
這部影片改編自《聊齋志異》中的《連城》,由韓棟、張予曦主演,講述了一個散盡家財的俠義書生——喬俊昱和一個擁有傾國容顏的美人——連城以及一隻需要靠吸取男人精魄得道升仙的貓妖——賓娘兩人一妖之間的愛恨糾葛。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看似正義實則卻是一個對妖有偏見,無論善惡見妖就殺的捉妖師。他雖然不是故事的主線,但卻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和貓妖的恩怨糾紛,也給了小編一些關於人性的思考。
那人性到底是怎樣的呢?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借著這部影片小編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在我國歷史上,關於性善與性惡就已經引起了哲學家們的思考與爭論。為此,儒學家延伸出了兩大理論,即性善論和性惡論。無論是哪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又無從證實。
而佛教則認為人性非善非惡,人性是無記的,即人性是中性的,不能記別是善是惡。也因此,這大千世界才有了好人和壞人。這個觀點則被很多人所認可。
《美人皮》這部影片中的貓妖和捉妖師就非常完美的詮釋了性無記這個觀點。雖然按照常理而言,貓妖即是妖,那必然是「惡」的一方,捉妖師即是除妖的,那必然是維護正義的「善」的那一方,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故事要從這裡說起...當貓妖還小的時候,貓妖哥哥和捉妖師的妹妹相愛了,不料,卻遭到了捉妖師的強烈反對,最終導致貓妖哥哥和捉妖師妹妹兩人雙雙殉情。
捉妖師並沒有因此而反思自己,反而把所有的過錯都怪在了貓妖一族上,從此便對貓妖一族趕盡殺絕,貓妖媽媽為了保護貓妖,將自己的精元給了貓妖並告訴她要努力吸取男人精魄且不可動情。原本善良的貓妖,在捉妖師的步步緊逼之下,被迫開始吸取男人精魄以提高修為保護自己,惡念被迫而生。
在被喬生救下後,貓妖便想要報恩,看見喬生被王化成欺負,默默用法術幫助喬生。當發現自己的姐妹是自己的情敵時,也沒有痛下殺手,種種細節又為我們呈現了貓妖善良的一面。
可後來,為了愛情的她誘騙連城與她換臉,並阻止連城與喬生相認,自己佯裝成連城的樣子試圖得到喬生,貓妖陰暗的一面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捉妖師的出現反轉了這一切,喬生與披著貓妖臉的連城相認,貓妖也醒悟了,相信喬生不是因為容貌而喜歡連城的,故事的最後,貓妖為了救下被誤傷的喬生,甘願拿出精元,放棄自己升仙的機會,貓妖以她善良的一面結尾,正如當初那個善良的小貓妖一樣……
反觀捉妖師,看似是想要保護妹妹,實則卻因為對妖的偏見最後逼死了自己的妹妹;看似是為了維護世間正義而除掉貓妖一族,實則是無法直面逼死妹妹的事實,試圖用報仇的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無論貓妖的善惡,濫殺一氣…
然而,在看見貓妖為了喬生而甘願放棄升仙機會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自己錯了,雖然影片的最後沒有給出捉妖師的後續劇情,但小編相信他一定會重新去看待妖,不會再濫殺無辜的妖,會真正成為一個維護正義的捉妖師。
在傳統的定性思維下,妖一定是大奸大惡之徒,人一定是大慈大悲之主,可在此劇中我們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妖是重情重義的,反觀捉妖師,則是無情無義的,想來是不是也在告訴我們要摒棄血統偏見,不要帶有色眼鏡去評判是非善惡呢!
一隻原本善良的貓妖,在許多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斷的在善惡之間游離,最終用大善成全了男主和女主;一個因為原本對妖有執念的捉妖師,在逼死了妹妹,濫殺了許多善良妖精後,最終被貓妖的大愛所感化。
人性原本就是複雜的,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們無從得知,或許就像佛教所言的性無記那樣,善惡只在一念之間,關鍵看你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