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皮》:剝離標籤化的非黑即白,善惡只在一念間

2020-08-27 腦殼秀逗

近日,一部改編自蒲松齡原著《聊齋志異·連城》,

由韓棟、張予曦、王藝曈等主演的網絡電影——《美人皮》,在網絡上廣受好評。

作為一部網絡電影,《美人皮》讓觀眾看到了網絡奇幻電影的希望。

電影在改編上,繼承了蒲松齡原著中對人性善惡的定位和理念。

在角色的設計上擺脫了標籤化的非善即惡,對人性善與惡的評判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詮釋,在細節中具體剖析,使角色有血有肉,更加飽滿真實。

既體現了奇幻特色,又不使角色產生懸浮感。

作者對人和事的善惡,並不加以籠統的肯定和否定,而是注意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道士和貓妖是電影《美人皮》中對立的存在。

在神話故事中,通常道士代表除魔降妖的正義一方,

妖怪代表殘害生靈的邪惡一方。

兩者是天生的敵對,代表著正邪勢不兩立。

然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表現出的善惡評判卻不是籠統的非黑即白,他認為「評判善惡不能只從效果上去裁決,還要看是在什麼樣的思想指導下為善作惡」。

電影《美人皮》中的道士和貓妖形象,很好的繼承了原著中的善惡理念。

電影開場就是道士追殺貓妖的場景,

道士秉承正義,一路殺招頻現,

貓妖節節敗退,受傷後被逼到懸崖邊,

眼見得是一場斬妖除魔的劇情。

然而,在貓妖被逼到懸崖邊時,一道一妖的對話卻道出了隱情。

貓妖:「你就是為了一己私仇!」

道士:「妖就是妖,你等不除,何以讓世人安寧」

貓妖:「冷血之徒…」

道士秉持斬妖除魔的正義,為何貓妖提到「一己私仇」「冷血之徒」?

貓妖代表為禍人間的妖怪,眼見被逼到絕境,為何一邊抵抗一邊控訴道士不公?

短短幾句對話,使這場揚善除惡之戰透著另有隱情。

原來,貓妖最初是一隻心性善良的妖怪,

靠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修煉,從不曾傷害生靈。

但是貓妖的兄長與道士的妹妹產生情愫,被道士逼的雙雙自盡,道士一怒之下屠盡貓妖族人,一路追殺至此。

為了保住性命,無奈之下貓妖只能一邊逃亡,一邊靠吸食成年男子的精血修煉。

貓妖雖然殺人不少,但殺人不是她的本意,只是無奈之下的保命之舉。

電影中貓妖見到人時的第一反應是警惕、緊張和恐懼,而不是殺戮和吸食精血,這說明貓妖並不是濫殺無辜的妖怪,她依舊心存善念。

尤其面對救下自己的喬生,即便貓妖已經非常虛弱,也沒有恩將仇報對他下手。

貓妖即便為惡殺人吸食精血,也只尋找那些奸佞淫邪之徒。電影中被貓妖殺死吸食精血的,都是見色起意、心懷不軌的好色之徒。對於那些心地善良,正直本分的人,貓妖也未曾傷害他們。

相比之下,

道士雖然秉持正義降妖除魔,

但因為一己私怨而心生惡念誓滅貓妖全族,一路追殺貓妖,逼她靠吸食男子精血苟活。

道士的這份正義,在他的私怨與惡念下,也沒有了口中的那番正義凜然。

道士的正義善行中有一己私怨的雜念,貓妖的惡行中有被逼無奈的痛苦。

與漂浮的非黑即白相比,電影中道士與貓妖結怨的戲份,使得兩個角色去掉了玄幻劇帶來的懸浮感,在角色的對比中去除了的標籤化的人性善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隨著劇情的深入,道士漸漸對貓妖的認知發生了變化,而貓妖也在與喬生的相處中逐漸有了情感。

原本道士遇到貓妖時,不由分說便是拔劍相向,殺招頻現。

當看到貓妖細心攙扶著挖掉一塊心口肉的喬生回家時,道士沒有向先前般直接出手,而是看著貓妖把虛弱的喬生攙扶到了一旁坐下。

貓妖見到道士也沒有拿虛弱的喬生當護身符,在安頓好喬生後細心的打暈了喬生,然後貓妖率先出手。

這一次道士並沒有用寶劍,也沒有出殺招,只是空手將貓妖擊退。

當貓妖帶著喬生逃走時,道士沒有阻攔也並不急於追趕,而是若有所思地站在原地。

貓妖為禍人間卻只挑惡人下手,對善良的人從無歹念;道士斬妖除魔,卻逼的心性善良的貓妖殺人修煉,救下的惡少爺不知悔改,還偷走了自己的法器。

此時,道士對貓妖的成見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電影對善與惡的詮釋在角色改變的同時也在悄然變化。

貓妖對喬生有了情感,即便求而不得也沒有傷害喬生,反而信守諾言沒有殺死惡少爺,只是逼他寫下了休書。但貓妖為情所困也有自己的算計,她蠱惑連城與自己互換皮囊,然後前往風波亭與喬生相會,妄圖達到與喬生相愛私奔的目的。

道士發現貓妖沒有殺死惡少爺還有了人類情感,在拆穿貓妖的算計後,不再言之鑿鑿誓要斬殺貓妖,而是勸貓妖跟自己離開,繼續修行轉世為人。

善惡一念間,貓妖與道士的善惡進一步發生著變化。

最後,被道士救下的惡少爺一劍刺穿了喬生,貓妖一怒之下殺死了惡少爺。在喬生奄奄一息之際,貓妖取出了自己的精魄救活了喬生,自己失去精魄變成了貓的原形。道士沒有阻攔貓妖殺死惡少爺,在看到貓妖不顧自己取精魄救人時,也徹底發下了心中的芥蒂。

電影中斬妖除魔的道士,從誓要滅貓妖全族,見妖便毫不留情殺招頻現;

到為貓妖的行為不解,只是將貓妖打傷;

到最後勸貓妖隨自己修行,提醒貓妖精元的重要。

道士的角色打破了非善即惡的籠統觀念,他不是一個招牌,而是有思考會觀察,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貓妖亦不是標籤化的惡,她殺人吸食男子精血,卻是被逼無奈。她用計與連城互換了皮囊,迷惑喬生與她私奔,卻為愛承諾不再殺人,甚至當喬生命懸一線時,她不惜變回原形,取出精魄救活喬生。貓妖不是只知嗜血殺戮的妖怪,而是被賦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說她是妖,她卻更像人了。

正如現代學者評論:《聊齋志異》中蒲松齡虛構的情節,並非為了神奇,而是將理想寄託於幻想情節之中,使二者化為一體,並隨著情節的發展,使理想逐漸在想像中得到實現,從而揭示出作品的「懲惡勸善」的主題思想。

道士摒棄心中惡念和偏見,勸貓妖隨自己修行脫胎為人;貓妖為愛用自己的精魄救了喬生,變回原形後與喬生、連城生活在一起;喬生心地善良、忠厚老實,化解痴念後被貓妖救活,終與連城喜結連理;欺善作惡的惡少爺不知悔改,終食惡果自斃當場……

電影《美人皮》正是繼承了蒲松齡原著中「懲惡勸善」的主題,將角色從絕對的善惡標籤化和招牌化中剝離出來,使角色成為立體生動,有血有肉,有靈有魂的真實個體,不以籠統觀念區分角色善惡,而是具體看為善作惡的動機和思想,在具體中就事論事評判善惡是非,才使得這部奇幻電影:奇但不空,幻但不虛。

這大概也是這部電影能夠獲得好評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美人皮》:善惡總在一念之間
    7月17日由電視劇《聊齋志異.連城》改編的電影《美人皮》在騰訊視頻播出,電影通過懸疑的展現手法講述了晉城最近謎案頻發,傳說是貓妖所為,女主連城和心上人喬公子面臨親情,友情,愛情的考驗,在人性的善與惡之間,講述了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
  • 人與妖之間,一念善惡;妖與人之間只隔著一層美人皮
    聊齋系列的新電影終於來了:《美人皮》疫情之後,大眾對電影的普遍期待值都很高,《美人皮》作為聊齋系列的新電影,更是被觀眾給予了厚望。為此,儒學家延伸出了兩大理論,即性善論和性惡論。無論是哪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又無從證實。而佛教則認為人性非善非惡,人性是無記的,即人性是中性的,不能記別是善是惡。也因此,這大千世界才有了好人和壞人。這個觀點則被很多人所認可。
  • 電影《一念天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本文由幹活好幸福的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一念天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沈騰是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自從他在春晚上演的小品之後,便在全國紅了起來。知名度直線提升。
  • 張予曦、韓棟主演聊齋改編的《美人皮》,是關於人心善惡的闡釋
    電影《美人皮》中的降妖師說:「妖就是妖,你等不除,何以讓世人安寧?」喬生說:「情愛皆由心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與容貌、家世皆無關係。」這部電影是關於人心善惡的闡釋,關於人妖至純至性的展現。關於私慾,關於情愛。
  • 《仙劍1》導演新作,張予曦韓棟主演《美人皮》:妖都是壞的嗎?
    電影的導演麥貫之,曾是高分經典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的執導人員之一,這一點更加為《美人皮》電影的故事內核奠定了基石。「連城」這篇故事呈現的也是一則理想愛情的唯美傳說,但經過改編後的電影《美人皮》,貓妖賓娘在影片裡的前後變化,讓人對其很難下一個「壞」或者「好」的標準定義。
  • 《聊齋》經典故事改編,電影《美人皮》揭露真相
    在2020年7月份,一部名為《美人皮》的電影於網絡平臺上映,該部影片便是根據《聊齋》系列裡「連城」的故事改編而成。電影的導演麥貫之,曾是高分經典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的執導人員之一,這一點更加為《美人皮》電影的故事內核奠定了基石。
  • 《美人皮》:你看見的是愛情,我看見的是人性
    名著《西遊記》當中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而有關於人心善惡不僅體現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在很多的影視劇當中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近日,由演員張予曦和韓棟主演的網絡電影《美人皮》引發了很多的熱議,儘管是在國內電影低迷時期上映,依然獲得了較好成績,作品當中有很多地方也是非常值得認可。
  • 《娑婆訶》善惡一念間
    而金因為遇到預言家,意外知道自己的未來,預言家告訴他有人會殺死他的那一剎不是說他眼神變了嗎,從他起了噁心開始雙胞胎姐妹就誕生了,並且他理解偏差,認為佛是永生戰勝肉體,被預言說會被殺死,他害怕了,並且起了貪念想一直活下去,所以開始召集手下殺天敵,但都是徒弟殺他沒有動,當時廣目動搖懷疑他的身份的時候,金殺了大象,對廣目開槍,就這一點有了殺意開始向惡變化兩個人互相顛倒,蛇變善為佛,而佛因貪變蛇一步步走向毀滅,善惡一念間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一念,三思而後行,生而為人,務必良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知道來自佛語。出自佛經,是佛經被禪宗跟其他宗派的禪口語化,成為這樣的詞語。後來被佛學的人作為參禪的偈語。《法華玄義·一》:「釋論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 聊齋電影《美人皮》,賓娘在善惡生死間孤獨追愛的悲劇美
    在聊齋故事中有很多這樣的悲劇,電影《美人皮》改編自聊齋《連城》卻增加了更多情感糾葛和善惡衝突,最終真愛衝破了一切。電影中喬生是一個善良的貧窮書生,他救了貓妖賓娘,賓娘感恩想要委身於他。喬生卻對史孝廉的女兒連城一見傾心。連城同樣愛慕喬生。
  • 《美人皮》VS《畫皮》:人妖殊途,愛而不得?
    7月17日,由張予曦,韓棟主演的網絡電影《美人皮》在騰訊視頻首播。僅僅兩天,點播量就高達2518.3萬,豆瓣評分8.5。影片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連城》,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之上,又對故事情節加以豐富和合理改編。
  • 李銀河:年輕人的網絡爭論切勿「非黑即白」
    李銀河:年輕人的網絡爭論切勿「非黑即白」 2020-05-06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善惡生死間孤獨追愛,聊齋電影《美人皮》賓娘的悲劇美
    在聊齋故事中有很多這樣的悲劇,電影《美人皮》改編自聊齋《連城》卻增加了更多情感糾葛和善惡衝突,最終真愛衝破了一切。電影中喬生是一個善良的貧窮書生,他救了貓妖賓娘,賓娘感恩想要委身於他。喬生卻對史孝廉的女兒連城一見傾心。
  • 在善惡生死間孤獨追愛,聊齋電影《美人皮》賓娘的悲劇美
    在聊齋故事中有很多這樣的悲劇,電影《美人皮》改編自聊齋《連城》卻增加了更多情感糾葛和善惡衝突,最終真愛衝破了一切。電影中喬生是一個善良的貧窮書生,他救了貓妖賓娘,賓娘感恩想要委身於他。喬生卻對史孝廉的女兒連城一見傾心。連城同樣愛慕喬生。
  • 《美人皮》:人性善惡不過是一種執念,都會在真情中暖化釋然
    電影《美人皮》由《聊齋志異》改編而來,觀眾對於《聊齋志異》的印象大多是驚悚、害怕、妖魔鬼怪出沒等等,但《美人皮》的劇情正如電影名字一樣添加了一些「美輪美奐」的東西,讓觀眾陷入深深的思考。《美人皮》除了細節的特效之外,更多的是想要表現在愛情追逐的抉擇中各位主角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善惡。
  • 聊齋《美人皮》皮囊萬千美醜不一,若我易容易貌,你可還會愛我?
    換皮易,偷心難。奪皮雙姝,顛倒成空。新皮新娘易皮囊,皮囊兩錯誤終生。惑由相起,情自心生。01懸疑奇幻電影《美人皮》由蒲松齡原著《聊齋志異.連城》改編,韓棟、張予曦、王藝曈、李若天、肖向飛、陶慧敏等人主演,已於7月17日在騰訊視頻上映。
  • 劉雯陳偉霆齊聚Chanel非黑即白視覺盛宴,馬思純和卡地亞搞起大動作
    快來跟芭姐看美人賞events!娜比「黑」,佛爺「白」這場#非黑即白#的盛宴太精彩!作為香奈兒制表業的標誌,J12在腕錶界就等同於N°5在香水王國裡的地位,早已成為雋永恆久的象徵。本周,在上海拉法耶藝術中心,香奈兒為J12腕錶舉辦了#非黑即白# 的多維體驗展。用互動感應裝置打造了一場不可複製的浸入式體驗,在無處不在的黑白光影間展現J12腕錶#非黑即白# 的極致境界。
  • 貓妖變美人,愛上窮書生,為得真心不惜換皮囊(電影《美人皮》)
    一張動人心魄的「美人皮」下,又藏著怎樣的隱喻呢?《美人皮》中的兩姐妹,雖有一身「舊皮囊」,卻不再是原著中可以分享愛人的妻妾,而是追求「一生一世一雙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新女性」。影視劇改編的《美人皮》、《聶小倩》、《畫皮》中的捉妖師,原本都有著「是妖必殺」的準則。
  • 《犯罪現場》:善惡只在一念間,普通人也會成為犯罪者
    在導演的安排裡,角色們並不是非黑即白,幾個人物都有複雜多面的人性,哪怕是女房東,也會在收租的時候向汪新元多要幾十塊買菜錢,但這不能說她就是個壞人——普通人並不是京劇臉譜,正是因為一些小缺點,才是一個真實的人。彪悍如劫匪元哥,也會視部下如兄弟。片名《犯罪現場》,更是結合了一句臺詞直接表達主題: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是一個犯罪現場。
  • 娘炮與硬漢,一定是非黑即白嗎?
    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一個理性包容的社會不提倡動輒扣帽子,上綱上線,即娘炮有罪論,說娘炮誤國誤民,說「少年娘則國娘」。 還是那句話:天塌不下來! 誰都是娘生的,但沒有誰天生就娘的。就像沒有誰天生就是肌肉猛男一個道理。軍人的血性陽剛之氣,也有一個淬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