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現場》:善惡只在一念間,普通人也會成為犯罪者

2020-08-28 賤賤薦片

「我持槍、搶劫、殺警察,可是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大哥。」用這句話總結古天樂在《犯罪現場》裡的表現,真的是太貼切了。

這是勞模影帝古天樂,在2019年連續主演的第6部電影。不僅如此,今年已經上映的幾部電影還都是續集,分別是《追龍2》《掃毒2:天地對決》《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古天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還可以拍很多電影,捐助更多希望小學!

而今年的這部《犯罪現場》,除了懸疑的犯罪劇情之外,更有相隔18年再度合拍的女演員宣萱加盟,足以帶動一批《尋秦記》老觀眾的熱情。10月12日上映,開畫7.0的豆瓣評分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而人物、劇情等方面可圈可點,似乎向觀眾宣告:港片近幾年的頹勢,要開始扭轉了。

人物群像的塑造

電影的終極海報似乎已經將咖位和角色的重要性暴露出來。

1、男主角汪新元(古天樂飾演)是一個犯罪團夥的帶頭大哥。

作為老大哥,本打算帶領小弟們幹完最後一票大生意就退出江湖安度晚年,誰知道團夥裡竟然混進了警方臥底。殺人和意外傷亡,都讓汪新元寢食難安。

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汪新元這個角色並不是純粹的惡人,他做的事情雖然不是好事,但是都有明確的目的:搶劫金店,是為了讓小弟們過上安定的生活,比如團隊裡有個小弟即將做爸爸了,總得有錢養孩子吧?在小弟莫名被殺後,作為通緝犯哪怕冒著被警察抓住的風險,也想獨自找出真兇。

本角色還被導演安排了幻覺的情節——視野裡出現的螞蟻,不僅能反映角色內心的衝突,還象徵著叢生的罪念和內疚。汪新元這個角色的內心矛盾,除了通過尋找兇手的過程來進行發洩,還表現在對女房東的情愫——他最終身死,卻捐獻出了眼角膜,讓女房東重見光明。這樣,身為男主角僅剩的善念,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升華。

2、男二號則是窩囊的小警察。

平時被同事稱為垃圾,就連街頭混混都來欺負。這麼窩囊的一個人,竟然對流浪貓身懷愛心,甚至不惜借高利貸來餵養流浪貓。這樣一個犯罪片中的重要角色,雖然活得窩囊,卻能憑藉餵養流浪貓帶來的好人品,一路連蒙帶猜發現真兇並將其繩之於法,也算是好人有好報了。

作為警察角色,勢必要扮演正義的一方來實現「邪不壓正」的理念。但張繼聰飾演的警察並沒有展現出特別專業的素質。破案的精神雖然很執著,在推理能力等方面卻略遜一籌。不僅是由於本身角色混吃等死的普通人設定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導演中意的男主角還是一個劫匪——個人光環掩蓋了其他角色的發揮。

3、與窩囊警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姜皓文飾演的葉sir。

姜皓文的形象近幾年愈發剛猛冷峻,在本片中延續了不少以前角色的性格:火爆與陰險並存。

如果說他是反派角色,那自然可以列舉諸多證據:煽動受害者借刀殺人、參與珠寶分贓;但作為警察,本身應該是正義執行官的角色,卻又展現出複雜的人性:報仇是為了安慰部下在天之靈,分贓是為了替部下拿到足夠的撫恤金。這樣的角色,值得觀眾思考。

4、其他角色。

被煽動的真兇們,本身其實都是受害者。其中賣肉佬是因為母親在意外中被驚嚇致死,保安則是因為店員女朋友在意外中殘廢。本來只是普通人,在意外之後心中的罪念被激發,也變成了兇手。當然,這群兇手並不能因為自己是受害者就免罪,畢竟他們也參與了別的犯罪。

由宣萱飾演的女房東,平時沒事收租、照看老人,看似游離於整個劇情之外,其實隱藏了劫匪汪新元的寄託和嚮往——安定閒適的生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相比於各位受害者,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

影片探討的問題

在影片眾多角色經歷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普通人面對意外會何去何從?

這裡所說的意外,並不單指劇情中的犯罪事件,還可能是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小警察面對的高利貸、女房東的弱視最終變成了失明等。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電影海報裡突出的四個字「罪念叢生」,揭示了普通人走向歧路的原因:意外問題帶來的罪念。不論是為親人復仇,還是為珠寶分贓,都是人性的陰暗面。但電影的部分人物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實現了自我的堅持和超越,這其中的典型自然是小警察和女房東,甚至還可以把失眠的帶頭大哥汪新元算上。

在導演的安排裡,角色們並不是非黑即白,幾個人物都有複雜多面的人性,哪怕是女房東,也會在收租的時候向汪新元多要幾十塊買菜錢,但這不能說她就是個壞人——普通人並不是京劇臉譜,正是因為一些小缺點,才是一個真實的人。彪悍如劫匪元哥,也會視部下如兄弟。

片名《犯罪現場》,更是結合了一句臺詞直接表達主題: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是一個犯罪現場。

除了善惡之辨,以暴制暴似乎也是導演討論的一個點,警察葉sir固然心機深沉,煽動受害者復仇,但是復仇的對象還是一夥歹徒。如同法律在量刑時會考慮的方面,同一個結果如果由不同的途徑達成,量刑也會有所區別。以暴制暴雖然也能達到看似正義的效果,但終究只是借著正義的名義出現的陰暗面罷了。

其他優點和不足

影片開頭給觀眾吊足了胃口:一夥大案劫匪四散奔逃,其中一個劫匪在不久之後被人發現死在自己家裡。而犯罪現場只有一個活物——一隻會說「傻瓜」的鸚鵡。

這隻鸚鵡在預告片中並不是重點,但在正片的開頭成為了關鍵線索。導演的安排足夠巧妙,從一隻動物的視角另闢蹊徑,引發尋找真兇的懸念。可惜的是,片子有些高開低走,開頭如此重要的線索並沒有持續地穿針引線,只在最後迅速完成任務,過於直白地揭示了真相。

在剪輯方面,多處鏡頭也能看出導演的用心。影片中出現的蜘蛛和螞蟻,似乎暗示汪新元為首的犯罪團夥,而屢屢出現的螞蟻幻覺,除了部下的死亡也可以理解為汪新元的負罪感。

片子最後的大雨,是世界觀的破而後立,汪新元雖然孤獨地死去,但罪念叢生的蜘蛛網也煙消雲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鏡頭是女房東宣萱與一群老人慶生,一派祥和氣息。

在女房東被汪新元的眼角膜拯救,重見光明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香港的標誌性景觀維多利亞港。這是萬千普通人組成的香港的代表。如此美麗的香港,也讓人不禁暢想,香港電影能否恢復往昔的榮光。

相關焦點

  • 《娑婆訶》善惡一念間
    蛇和蝙蝠都是邪惡的東西,所以推翻了有人說她出生就是佛的理論,雙胞胎姐姐兩人本是一體,姐姐在肚子裡就咬壞了妹妹的腿,比較傾向於出於保護妹妹,如果妹妹出生健全就會和其他人一樣上學,就會和其他小孩一樣被四大天王殺掉,所以最後姐姐死的時候妹妹抱著姐姐哭,證實了她不是佛是自私的惡而已,但他倆轉折就在,雙胞胎姐姐因為知道妹妹危險,想救她開始變化,毛髮不見,而金因為遇到預言家,意外知道自己的未來,預言家告訴他有人會殺死他的那一剎不是說他眼神變了嗎
  • 善惡之間,一念一念的投餵
    放影中途無意間,他溜出去看到班長用小刀在石灰牆上刻了一幅女性的下體。那一刻,菜頭叔震驚了,但他強烈地感到那個時刻,陰沉而狂熱刻畫的男孩才更接近班長的本相。當然,不久班長回到電影院,一切如常,他也當什麼也沒看到,從未提起此事。 菜頭叔說這種認知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他從不妄言自己足夠了解一個人,有太多真正的東西是看不見的,蟄伏在那深淵底部,人人如此,人人都撒謊。
  • 電影《一念天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本文由幹活好幸福的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一念天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沈騰是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自從他在春晚上演的小品之後,便在全國紅了起來。知名度直線提升。
  • 《美人皮》:剝離標籤化的非黑即白,善惡只在一念間
    然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表現出的善惡評判卻不是籠統的非黑即白,他認為「評判善惡不能只從效果上去裁決,還要看是在什麼樣的思想指導下為善作惡」。電影《美人皮》中的道士和貓妖形象,很好的繼承了原著中的善惡理念。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一念,三思而後行,生而為人,務必良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知道來自佛語。出自佛經,是佛經被禪宗跟其他宗派的禪口語化,成為這樣的詞語。後來被佛學的人作為參禪的偈語。《法華玄義·一》:「釋論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 犯罪者的僥倖心理
    犯罪者的僥倖心理海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看新聞的時候,時不時會跳出一些「老虎」「蒼蠅」被打的新聞。
  • 犯罪現場汪新元結局 犯罪現場汪新元死了嗎
    在《犯罪現場》電影中,古天樂首次飾演十惡不赦犯罪分子汪新元,那麼他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犯罪現場汪新元結局  汪新元的結局是死了,這個結局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  善惡一念之間,無愧於心,才能對無愧於天地,而汪新元這個人早已罪孽太深無法救贖了。汪新元這個人做了很多十惡不赦的事,但他確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對兄弟,對女房東甚至對百歲老人,也同樣和善。明明心底好像還有善念,但現實已經讓他回不了頭了。整個片子雖然是犯罪片,但是很多地方都充斥著治癒。汪新元或許是個矛盾的人吧,但也不用為他的結局遺憾,畢竟做的惡也擺在那,法律無情,他也是無法得到寬恕的。
  • 讀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當你走投無路之時,你會選擇做個不擇手段的強盜?還是選擇做個本本分分的老實人呢?都說,善惡只在一念之間。讀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作者清楚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僕人從善人演變成惡人的過程,讀來讓人毛骨悚然。故事發生在一個傍晚,一位僕人來到羅生門前避雨。
  • 豆瓣評分8.1的《狗咬狗》,善惡皆在一念之間
    沒人把願意他當人來看待,養父說:&34;鵬常年在底層社會摸爬滾打,只知道惜命。像惡狗一樣搶食掠奪,尊嚴和夢想對於他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李漢森飾演的阿偉則是代表正義的警察。他表面上看上去威風凜凜,實際上內心陰暗,做事極端。
  • 豆瓣9.5華語大片《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作為媒體人監製,她為了收視率,追求不全面不客觀的內容,只為了吸引人眼球,最終一個施害者家庭因電視臺片面的報導而自殺身亡。 王赦是一個法扶辯護律師,對被告者依法進行正當辯護,試圖想要找出這些犯罪者犯罪背後的原因,從而找出真正的解決辦法。在他看來,死刑只是為了撫慰民心的一個工具,不是最根本的方式,也不是真正的民主。
  • 《犯罪現場》【犯罪現場】:鸚鵡、蜘蛛和螞蟻背後的血案
    最終角色在一個充滿遺憾的結局收場,留給觀眾的只剩下同情和傷感。整個劇本結構嚴謹,案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查案經過清晰條理,在港產警匪電影中算是故事性很強、完整度甚高的劇本了。觀眾能夠感受到角色在人物結構上的巨大轉變,正如導演本人所言:「最早的犯罪現場,就是在犯案者腦內出現的一種念頭」。
  • 《守望者:罪惡迷途》:左手天堂,右手地獄,善惡本是一念之間
    生死,善惡,愛恨皆在一念間,往東四十裡,有個地方叫孟樓,如果他最初在分岔路口就選擇這個方向就好了。這部電影對人性的拷問到達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滿分。在很多分叉路口,或許就是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的選擇,而善惡本是一念之間。
  • 和諧一念牽,大愛天地間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地球最後能成為淨土天堂還是無間地獄,全是由人自己造。道是一,最初為天真混沌狀態,二分陰陽天地後,天地生人和萬物,才有了雌雄善惡悲歡離合之分。往後演繹的話,是想把地球創造為殺業不斷、陰惡離苦的地獄,還是和諧自然、善美歡愛的淨土天堂,全憑人類的共業所為。同呼吸,共命運。醒來,用大愛慈悲感恩善良等各種正能量去演繹自己的角色,共同創造生命的奇蹟。
  • 《悲慘世界》:善惡一念之間,底層人物該如何面對人間冷暖?
    小時候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比較懵懂,只知道冉阿讓好可憐,好心卻得不到好報,社會卻將黑墨潑向他的臉龐,可謂令人心寒。在《悲慘世界》中的「惡人」行善的形象,倒是作者雨果反觀這個世界的人道主義。一:一念之間是善是惡1:一個底層人物的善與惡冉阿讓在這個世界來說,就是普通最普通的人。而什麼是普通人呢?有善有惡,就是普通人。
  • 一念三千,當下即是輪迴
    >
  • 人與妖之間,一念善惡;妖與人之間只隔著一層美人皮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看似正義實則卻是一個對妖有偏見,無論善惡見妖就殺的,濫殺一氣…然而,在看見貓妖為了喬生而甘願放棄升仙機會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自己錯了,雖然影片的最後沒有給出捉妖師的後續劇情,但小編相信他一定會重新去看待妖,不會再濫殺無辜的妖,會真正成為一個維護正義的捉妖師。
  • 《犯罪現場》犯罪現場
    在《犯罪現場》中不僅有犯罪、懸疑元素的加入,而且在視角上也進一步推陳出新:運用了和以往'從警方出發講述故事'不同的視角,用一個反派的心路歷程來審視案件。一樁通緝犯徐糠(吳浩康飾)伏屍屋內的兇殺案,牽出了幾個月前的珠寶店搶劫案,兇殺案現場的證據似乎把案件的線索引向了犯罪團伙頭目汪新元(古天樂 飾)。是刻意的設套報復?還是分贓不均,引發了同夥的殺心?
  • 《都市怪談》完美收官點明「靈異」傳說,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總的來說,《同床》是個相愛相殺的故事;《同學》是個善惡選擇的故事;《同行》是個人性拷問的故事。人情的冷暖,友情的選擇,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 5本超爽的經典修真小說,仙凡只在一念間!
    2《仙逆》耳根小說簡介:順為凡,逆則仙,只在心中一念間……小海點評:只為了特別喜歡主角因為受到隨身老爺爺司徒的捨命相救,而對天立下天道誓約,「我王林修道一生,不拜天地,不敬鬼神,只拜父母,只敬司徒」。善惡,任你評說。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看破一切之後,看破本源之後;萬事萬物又如何;看破後,所謂的正邪能如何?善惡又如何?
  • 《美人皮》:善惡總在一念之間
    二:貓妖賓娘一開始單純善良,就算要食人精魄也是只食壞人的為了得到喬生,賓娘欺騙連城和自己換臉,可是知道真相的喬生還是只選連城,最後,賓娘用自己的千年修為救了被王化成殺死的喬生,自己化為原型。在我看來,愛而不得最能迷惑人們的心智,讓人們作出錯誤的事情。愛情是相對的,一個人一意孤行不會有好結果,放下和成全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