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北京時間11月16日,京東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D;港交所股票代號:9618)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京東實現淨收入1742億元人民幣(約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2%,超出市場預期。
營收增長之外,記者注意到,在過去的第三季度中,京東刷新了兩個指標的新記錄:一個是京東過去一年裡的新增活躍用戶超1億,再者便是淨服務收入在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創下新高。
超億級新增中近八成來自下沉市場
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416億,同比增長32.1%,增速創下過去三年來的新高。
在超1億的新增用戶中,有接近80%來自於下沉新興市場。
來自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的且沙次爾,在今年的8月5日收到了從京東送來的第一單快遞——一臺1000多元的電視機。這單快遞得益於京東物流「千縣萬鎮24小時達」的服務提速。
在京東三季報中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有92%的區縣和83%的鄉鎮消費者可以通過京東物流享受到24小時收貨;同時,1.5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可以讓全國2.5萬個鄉鎮、60萬個行政村的消費者不出遠門購買大家電。
為了更好地激發起下沉市場的消費熱情,京東旗下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在雙十一期間幫助超180個產業帶的10萬工廠型、農場型商家直連消費者,讓這些產業帶商家的訂單量環比9月增長超15倍。
不只滿足與供給下沉新興市場爆發出的消費潛力需求,在後疫情的大背景下,京東進一步擴大了就業規模。數據顯示,僅在今年疫情以來,京東淨增了6萬名員工,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體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員工數已超過32萬人。
技術與服務輸出收入佔比首超13%
在京東的第三季度收入中,除了來自於日用百貨商品銷售的淨收入為581億元人民幣(約86億美元),同比增長34.8%之外,228億元(約34億美元)的淨服務收入,因在整體淨收入中的佔比首次超過13%而引人關注。
淨服務收入佔比的增長,直接反映出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能力的增強。
除了在疫情期間縮短向供應商的結款周期,還向供應商提前預付了大量的預付貨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其依然大力度地面向數十萬中小商家輸出著自身的核心供應鏈能力,業績報顯示,京東在第三季度的庫存周轉天數已進一步降至34天。
在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看來,「中國正逐步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走出」,而京東依託其線上和線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幫助商業合作夥伴迅速從疫情中恢復過來。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京東平臺上的數十萬第三方商家的銷售增速,遠高於同期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5.3%的增長。
提及京東的供應鏈優勢,不可忽視京東物流多年來打造的智能物流體系。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8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雲倉面積在內,倉儲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
不只是供應鏈能力賦能商家,京東也通過C2M反向定製幫助商家「智造」,在今年雙11期間聯合品牌廠商推出的遊戲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200%;京東智聯雲還通過整合人工智慧服務平臺、智能供應鏈、3D雲上展廳、智能營商雲等技術服務能力,幫助紅木、家紡、鮮花、茶葉、小食品、紙品六大產業帶商家實現增長。
幫扶產業帶商家之外,京東也在將新一代零售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開放,幫助農戶走上「奔富」之路。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已幫助全國貧困地區上線商品超300萬種,實現扶貧銷售額超1000億元。
上文中提及京東在疫情中成為解決就業結構性壓力的「穩定器」,實際上,它也是一個就業「加速器」,通過扶持產業鏈商家找市場、拓銷路、增效益,間接帶動全國就業人數超過1800萬,「回鄉做直播,幫鄉親賣貨」甚至成為很多大學生的就業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