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形式,技術流醫學文《大醫凌然》拓展醫療類型劇邊界

2021-02-19 劇研社

作者| Teresa

醫療劇一直是都市職場劇的重要類型之一,它既可以描繪醫生們救死扶傷的大愛精神表現人物成長,亦可通過醫院這個「小社會」反映社會民生等熱點話題;其中描寫醫患關係、偏向社會寫實的職業醫療劇,以及注重職場人際關係、側重人性描寫的醫療情感劇成為最常見的兩類主題。然而,不論任何題材,如若不積極創新,都會因劇情套路、內容老化而陷入瓶頸。

起點中文網大神作家志村鳥筆下的《大醫凌然》,就採取了區別於傳統醫療類影視文學作品的人設構建,重點塑造魅力與顏值兼具的單細胞技術男神凌然,通過對醫生職業「技術性」的展現,來貼近當下年輕讀者,也大膽展現了醫療題材更加新穎創新的一面。

起點大神作家志鳥村作品《大醫凌然》

不管是著眼於醫療糾紛,或是著重於醫務人員的情感生活,作為一個對專業度要求極高的職業,國內卻鮮有專門從「技術」這一角度來刻畫醫生形象的醫療劇。《大醫凌然》恰好抓住了這一空白點,突破現有方式,為醫療題材注入了新鮮血液。

《大醫凌然》最突出的特徵就在於打造了集顏值與技能於一身的人物設定,充滿熱血漫畫的特質。書中夾雜的輕科幻元素,以及人設特有的「Tang法縫合技術」等技能,成功打破「次元壁」和社會「文化隔斷」,成為醫學流網文第一書。

故事的一開始,男主凌然在小白鼠斷尾續接的實習任務中大放異彩。成為急診科實習生後,又出色地完成了對一位手掌被戳穿的患者的最終縫合。其後,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凌然通過自身極強的業務能力,贏得了同事和家屬的認可,一步步向更高的目標進發。隨著情節的推進,更是展現了在手部肌腱縫合手術中難度極高的Tang縫合法……各種複雜手術技術的展現,在國內醫療題材中並不多見,獨具新意。

從作者試圖講述醫學跨界知識的角度來看,這種設定又具有特殊的意義,讓小說更好地展現作者想要傳達出來的「硬核」醫學知識。我們從凌然獲取醫學技術的順序,或在故事進行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醫學技巧來看,除了涉及到基礎的縫合、推拿、止血之外,所謂的斷肢、跟腱、膝蓋、腹腔、氣管、心臟復甦、肝臟結石等,也都是普通人比較有可能接受的醫學名詞。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類似上帝視角的位置,穿插了一些比較不為人知的行業冷知識,也是頗具心思。

在作者的精心布局下,醫院成為「競技場」,主角在其中不斷練習成長。這一新穎的形式,也為國內的醫療影視業,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 

書籍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億

當然,除了劇情外,作品的成功自然也離不開獨具魅力的人物塑造。比如美劇《豪斯醫生》中的Dr·House,日劇《醫龍》中的朝田龍太郎,《Doctor-X》中的大門未知子等等,有些憤世嫉俗、少言寡語,有些則熱血正義,滿身謎團,與眾不同的性格和身世特點也讓他們在眾多角色中脫穎而出,被觀眾牢牢記住,為劇集增添亮色,成為經典的一部分。

《大醫凌然》自然也十分看重對主角凌然的塑造,凌然更加符合時下流行的男主人設,極富人格魅力。而「單細胞」的設定也更反襯出他的帥氣。

所謂的「單細胞」即單純專注於一件事,心無旁騖。對於凌然來說,醫學技術既不是成名的手段也不是牟利的武器,而是他純粹的「興趣」和「愛好」,就如同凌然想擁有一臺自備手術室的救護車的念頭,一邊自駕遊一邊做手術;對技術的痴迷和追求,直接促成了他日臻精湛的業務水準,就如同熱血漫畫中為一個目標一往直前努力奮鬥的男主,處處散發著活力與魅力。凌然身上足夠純粹的精神,讓他的單細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不需要別人因為自己做到了什麼而歡呼,更不需要別人因為自己做了什麼而歡呼……

而凌然在專注不斷提升個人技術之外,也展現出了極強的專業態度和職業操守,不為利益所驅動,不畏權貴,也不理會職場上的同行排擠,一心只為救死扶傷而奮鬥。無論是廠長還是工人,是白領還是經理,是高薪職業還是低保人民,在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總而言之,單細胞的技術型男神不僅在醫療劇中少見,放眼整個國產劇也是吸粉能力超強的角色,這也是《大醫凌然》獨具魅力、新鮮有趣的原因之一。

《大醫凌然》有別於時下力求復刻真實生活的醫療劇,作者並未刻意營造一個黑暗而複雜的世界,而是精心設計「通關模式」,為角色歷練和成長提供舞臺,並混搭了各類元素,科普醫學常識同時,各類高難度手術的加入也增強了觀感,情節起伏,扣人心弦,戲劇張力十足。高顏值+極強的業務能力、單細胞男神等鮮明的人物標籤,也讓凌然這一角色擁有了強大的圈粉能力。

整體來說,《大醫凌然》更像是一部少年漫畫,鮮活、熱血、正義,為理想執著向前,單純的朝著目標奮進,同時傳遞著積極向上的職業理念。漫畫式的人物成長和劇情發展,也更加符合當下影視劇、動畫等年輕觀眾的審美口味。

打破傳統醫療類型作品的人設構建,填補市場「技術」空缺,在劇情架構創新的同時,著力塑造魅力值滿格的單細胞技術型男神,種種元素疊加,讓《大醫凌然》也帶有爆款基因。

目前,《大醫凌然》在起點讀書app的點擊已經突破6200萬,推薦票更是高達450+萬,而#單細胞技術男神大醫凌然#的微博話題,更擁有超過1.1億的閱讀量,並在讀書榜話題熱度排名前三。

《大醫凌然》不僅為國內影視改編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儲備,IP開發潛力巨大,也為國內的醫療影視劇提供了一個新鮮的發展方向,或引領這一類型的深度挖掘。

相關焦點

  • 《大醫凌然》熱血進擊,或打破「次元壁」重塑醫療行業劇新秩序
    這些醫療題材內容匯聚起一定規模的受眾群體,為IP的持續開發奠定價值基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醫療題材衍生內容的市場潛力。 以《大醫凌然》為例,作品以獨創硬核醫學技術著稱,人物設定也更具戲劇張力。主角凌然顏值高、專業技能強,專注醫術提升,符合影視市場以女性為主的審美期待,也有著偏二次元的熱血性格。
  • 給大家推薦一下《大醫凌然》
    《大醫凌然》是作者志鳥村創作的一本都市小說,目前尚在連載中。男主屬於理智黨和工作狂,一旦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就像是給自己點上了機械化心智一樣一連十幾臺手術,還都是算不上小手術的手術。簡單來看就是我們帥氣的凌醫生現在三根手指以下的手術都不大感興趣。
  • 《大醫凌然》VS《我真是實習醫生》,誰是網絡小說醫學界那顆星?
    1、外貌 凌然,在大醫這個醜人沒有名字,充斥著普醜,只有姓沒有名的世界。 對於凌然的外貌,多是側面烘託。哪個小女生見到他走不動道的,哪個男醫生見到他想要鑽到地縫裡的,比比皆是。 凌然的外貌別說在大醫的世界中是舉世無雙,放眼整個起 點世界,他的顏值是數一數二。 而張天陽,對他的印象只有「臉黑」。縱使這不是形容外貌的,但是提到張天陽就只能想到黑。
  • 光明日報:電影創新當突破表現力邊界
    電影技術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要突破電影表現力的邊界,為電影提供多種可能的視聽體驗。倘若只是浮躁地跟風,秉持著「向錢看齊」的創作初衷,那麼「創新」就會淪為製造噱頭、形成賣點的吆喝。畢竟,當下電影圈大談創新的很多,但名副其實的作品著實不多。這兩部影片的創新都有開創性意義,也反襯市場上某些「偽創新」的真實面貌。  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李安通過新技術帶來的高清、高亮的新體驗,襯出當下許多3D電影的粗製濫造。《阿凡達》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後,掀起了「3D革命」的狂潮,幾年來大量3D電影湧入院線。
  • 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在線教育突破"邊界"擁抱"技術"
    12月18日,"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召開,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在現場表示,2020年,教育行業正在突破"邊界",技術和教育正在迎來深度"融合"。無論對於行業還是公司,有些邊界在拓寬,有些邊界被打破,還有新的邊界在逐漸建立。
  • 《大美時代》《大醫凌然》爆笑超燃正能量
    《大美時代》是非常喜歡一本書,一本關於美術專業人士和藝考生的書,剛剛完結,趕緊看起來!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小編也正如作者所說那樣對美術專業人士有非常大的誤解,以為他們都考學容易,職業輕鬆。但後來遇到很多專業人以後,發現並不是,看了這本書以後,了解更深。
  • 觀流凌
    所以,在那時,人們會談「凌」色變。現在,國家加大力度治理黃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黃河流凌成為一道自然奇觀,觀流凌也成為一種美的薰陶和享受。 而黃河卻不甘屈服、不甘就範,奮力將剛剛結住的冰掙斷並衝擊下來,於是就有了滿河冰凌飛流的場景,讓人看得盪氣迴腸、心旌搖曳。如果仔細看,我們就會發現大雪冰凌的奧秘。原來,這時的冰凌按照顏色和質地的不同,分為上下兩層,浮在水上面的就像潔白的雪堆積在一起,有點蓬鬆,而隱於水下的則晶瑩剔透,就是結結實實的冰塊兒。另一回流凌是在來年的三月前後,俗稱開河流凌。
  • 疫情過後,你還會想看醫療劇嗎?
    輕可以像《實習醫生格蕾》,展現成長與職場;重可以像《白色巨塔》,寫盡人性之複雜;蘇爽開掛,如大女主日劇《X醫生: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硬核深沉,如短命高分美劇《周一清晨》。國產劇中,醫療劇產量不算高,但早年還是有過一批良心之作的。如同樣由鄭曉龍執導的《永不放棄》,《重案六組》原班人馬打造的《無限生機》,以及《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執導的《醫者仁心》。
  • 醫療相關題材再受關注,精選5部IP推薦給你
    但將目光聚焦於致敬抗癌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反映中國癌症人群抗癌紀實中的悲歡離合,與此同時關照新中國當代90後的醫療職場生活與愛情。此外,故事專業背景深厚,涉及中國5G達文西機器人微創手術等中國領先世界的醫療研究設備,及各種癌症治療手術與早期癌症診療普及等社會醫療熱點。 二、《大醫凌然》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二場)
    浙醫一院的肝移植水平,我印象當中的一個數字,浙一肝移植中心的5年生存率應為75%左右,高於國際水平,可以說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取得量質雙升的顯著成果。  第二,專科服務能力建設促進了我國中西部和城鄉間均衡發展。  中國太大了,省域之間、地區間、城鄉間的差異比較大,而這種差異也體現在醫療服務能力上。
  • 2018人工智慧醫療盤點:科研突破 巨頭髮力 產業聯合 資本依舊
    近年來,醫療健康逐漸成為中國人工智慧落地商業化的前沿陣地之一。智能醫學影、AI藥物研、虛擬助手、健康大數據等不斷變革、突破、創新,AI技術與應用日漸融合。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依舊熱度不減,而貝殼社作為行業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也見證者行業的驚喜和蛻變。
  • 3家上市,醫美頭部資產稀缺,企業尋求實在的業務增長和利潤曲線 |...
    其他醫美企業如藝星,2015-2017年的收入分別為4.05億、7.23億和10.37億人民幣,而銷售費用則達到1.30億元、2.54億元以及3.05億元。這種高銷售成本,短期內很難改變和突破。  醫療美容行業毛利比較高,通常在60%左右,但是扣除高昂的營銷費用和人力成本兩大項後,淨利潤其實通常不到10%。
  • 廣工大攜手深圳理邦開展高端醫療器械技術攻關
    9月23日,為應對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國際競爭,探討自主發展的應對措施及國有自主技術的替代方案,廣東工業大學和深圳理邦成立生物醫療前沿技術研究院及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高端醫療器械分室,同時成立的廣工大-深圳理邦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深圳市舉行揭牌儀式。
  • 2018中國零售趨勢半年報: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社交電商打破消費邊界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流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超市、品牌專賣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臺深度融合,2018年中國不斷湧現出更注重消費者體驗、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跨界消費場景於一體的創新模式零售業態。
  • 傳統醫美與輕醫美有什麼本質區別?
    無論傳統醫美還是輕醫美,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客戶「變美」的需求。傳統醫美一般是指用專業手法配合後期產品,以達到變美目的。比如隆鼻、瘦臉、豐胸等等。輕醫美指的是指通過科學儀器加上專業技術,能夠快速實現客戶變美。常見的輕醫美項目有美白、祛皺、抗衰等等。雖然最初的大部分都是傳統的美容項目,但從201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美容院和美容機構開始轉向皮膚管理。而肌膚管理,則是通過按摩手法、美容器械、護膚產品的結合。
  • 匯醫慧影攜手英特爾發布首個乳腺癌AI全周期管理系統
    乳腺X線攝影、超聲、MRI等影像技術已成為乳腺癌全周期診療的重要手段,但在醫療影像領域,卻存在著醫生供需缺口大、進入門檻高、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數據量急速增長等難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與醫療領域的逐漸融合,將AI應用於乳腺癌的防治已經成為可能,通過AI技術普惠落地,將使乳腺癌篩查力度加大,以AI為基礎的精準診斷,不僅可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還可以提高保乳率。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創新驅動成長 品質驅動消費 本土走向國際
    醫療器械:創新引領,進口替代加速暨藥品鼓勵創新後,國內近幾年在器械創新也出現較多積極的變化。器械公司研發投入增加趨勢明顯,湧現出心臟瓣膜,神經介入等新型創新器械品類。此外傳統以外資產品居多的骨科、影像等品類,國內技術也出現較大突破,國產化率提升。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加大醫藥行業配置,關注三大方向投資機會
    醫療器械:創新引領,進口替代加速暨藥品鼓勵創新後,國內近幾年在器械創新也出現較多積極的變化。器械公司研發投入增加趨勢明顯,湧現出心臟瓣膜,神經介入等新型創新器械品類。此外傳統以外資產品居多的骨科、影像等品類,國內技術也出現較大突破,國產化率提升。
  • 騰訊的醫療健康版圖
    √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在醫療行業的投資事件已超過40起,這些投資涵蓋的領域較為廣泛,包括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醫療硬體設備、醫療技術研究、醫美以及醫療保險平臺等細分的醫療健康產業。2019年騰訊的對外投資活動也相當頻繁,共發生投資事件共9筆,投資金額超過60億人民幣,其中包括對思派網絡、企鵝杏仁等企業進行的多輪投資。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白皮書
    但一直以來,線下診後面臨諸多難題如:1)由於患者依從性差造成的複診難題;2)傳統模式下患者的長期隨訪和指導治療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中很難實現;3)患者因藥就醫、用藥指導等難題。網際網路技術賦能的醫療診後行業作為一個獨立賽道,可以協助線下傳統模式在院內的信息共享,院外的處方外延、複診管理及診後照護等方面不斷拓展創新,幫助解決應對線下診後管理日漸突出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