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炳勳:從抗日名將到日軍俘虜,抗戰勝利後在臺灣開餐館度日

2020-12-23 文史控

文/王國棟

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俘虜的最高職務的中國軍事將領是誰?很多歷史愛好者都不甚了解,此人名叫龐炳勳,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簡單的介紹一下龐炳勳將軍。1879年出生於直隸新河(今河北省新河縣),年輕時投入清軍隊伍,中華民國成立後辭職回鄉務農。

1920年,龐炳勳的家鄉遭了水災,生活極度困難。為了養家餬口,應老朋友介紹,已經41歲高齡的龐炳勳重新入伍,到馮玉祥西北軍孫嶽旅當副官。在隨後的軍旅生涯中,龐炳勳在北洋軍閥和西北軍之間來回搖擺,職務也水漲船高,先後擔任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人送外號:「不倒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龐炳勳先是隨29軍宋哲元部在河北抗日。後來因為所部傷亡慘重,調第五戰區修整備戰。龐炳勳時年已經58歲,不但比其他的軍長年紀大,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都大好幾歲。民國時期軍人非常講究輩分,小輩將領不好意思指揮龐老哥,李宗仁只好升其當了軍團長,讓其獨自成軍。事實上龐炳勳的第三軍團只有一個師15000人,連甲種軍都比不上。

臺兒莊戰役中,雜牌弱旅第三軍團迎戰日軍第一主力板垣師團(即日軍第五師團),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為戰役勝利立下大功。龐炳勳本人也因此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1939年9月,龐炳勳升任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27軍、第40軍和新5軍(孫殿英)三個軍,戰鬥力一般。

龐炳勳被日軍俘虜是在1943年5月。此前第24集團軍因為日軍掃蕩太行山,損失慘重,退往深山打遊擊。龐炳勳跟隨第40軍馬法五部轉移,在陵川九連窯和日軍掃蕩部隊遭遇,混戰中龐炳勳與自己的大部隊失散,身邊只剩擔任集團軍參謀的兒子龐慶振和兩個衛兵。四人在樹林裡躲藏了一夜,天亮後朝林縣方向尋找大部隊,結果才走到輝縣三郊口就遇到了日軍,當地老鄉捨命相救,將四人領到鳳凰山黑風洞躲藏。龐炳勳等人躲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得冒險讓衛兵出去探探風向,好儘早歸隊。

龐炳勳的衛士到了當地集市打探消息,卻不想遇到了剛剛投降日軍當了漢奸的新五軍軍長孫殿英部士兵。這名衛士不知道孫殿英已經投敵,還指望孫殿英能救救他們的龐總司令,將龐炳勳的藏身之地告訴了孫殿英。孫殿英得知了龐炳勳困在鳳凰山的消息後,大喜過望,馬上就報告了他的日本主子。就這樣,堂堂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勳,成為了日軍的俘虜(龐炳勳被俘後,王耀武繼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

龐炳勳被俘以後,多次絕食自殺,被日軍搶救過來。偽軍裡有國民黨情報人員,將龐炳勳被俘的情況向蔣介石作了匯報,蔣介石指示,徒死無益,可詐降曲線救國。於是龐炳勳借坡下驢,當了偽南京政府第24集團軍上將司令。龐炳勳在敵佔區拉起了一支萬餘人的部隊,國民黨當局指示其隨時準備反正,並為其反正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只可惜龐炳勳行事不謹慎,被日本人嗅到了風聲,臨時取消了有龐部參與的軍事演習,使反正一事化為泡影。

龐炳勳當了漢奸後,倒是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反正日本人、汪偽政府和國民政府他都不敢,誰的人來找他他都笑臉相迎,將老兵油子的圓滑顯現的淋漓盡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龐炳勳立即給蔣介石發電,表示戴罪立功,聽候處置。蔣介石正想利用龐炳勳和八路軍搶抗戰勝利的果實,不但未追究戰敗投敵的責任,還任命龐炳勳為先遣軍司令,阻止日軍向八路軍投降。

1945年10月,龐炳勳的第40軍首先向華北八路軍發動進攻,邯鄲戰役爆發。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給予國民黨第40軍致命打擊,連該軍軍長馬法五都給俘虜了。龐炳勳受此打擊,一蹶不振,交出兵權,掛一個國防部高級參議的虛職養老。

1949年12月,龐炳勳帶著一家大小跟蔣介石跑到了臺灣。由於家裡人口眾多,臺灣當局發的那點薪水無法養家餬口。龐炳勳和西北軍老戰友孫連仲合夥開了一家小餐館,勉強維持生計。

1963年1月12日,龐炳勳在臺北去世,終年85歲。

相關焦點

  • 羅卓英,鮮為人知的抗日第一名將
    抗戰勝利後,被任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於臺北。其族人多隨之遷往臺灣,鄉居屏東縣。而這些名將,可以說大多都是羅卓英一手培養出來的。八年抗戰中,羅卓英率部參與了大多數會戰,其參戰之頻繁、戰區跨度之大、戰績之輝煌,戰功無人能敵,可以說無出其右者,比較典型的有下面幾次。抗戰全面爆發後,淞滬會戰首當其衝,日本集結了30多萬精銳,中國則調遣了80多萬精兵,以上海為中心展開了鐵血廝殺。
  • 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作:推動蔣經國改善兩岸關係,令宋美齡露出笑容
    當時中國臺灣的蔣經國看了這部影片後,不禁感嘆:「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他呼籲所有國民黨高層觀看此片,不久後,臺灣當局開放了老兵回中國大陸探親的政策。據說宋美齡看完這部電影後,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
    不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優待俘虜的習慣幾乎是人所眾知的。即便很多戰士一肚子鳥氣,為了紀律,大部分時候還是得把抓到的日本俘虜好好地保護起來。極個別桀驁不馴,膽大包天的敢於弄出「意外事故」的狠人例外。然而,也有說抗日名將曾將1200名日軍俘虜活埋,遭日本索賠2億?他霸氣回應2字。這位抗日名將就是孫立人。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正當壯年。
  • 讓板垣師團屢次吃虧的中將,一次意外晚節不保,晚年開飯店為生
    到了1941年的時候,龐炳勳已經年過花甲。因為身體不佳,三次提出辭職都未獲批准。後來一次和日軍作戰中竟然因為一次意外而晚節不保。到了1941年的時候,龐炳勳已經年過花甲。因為身體不佳,三次提出辭職都未獲批准。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120周年史跡展 2020年12月21日 10:20:00來源:華廣網   12月17日上午10時,由中華孫立人研究會主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臺北巨星匯璀璨廳隆重舉行。
  • 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抗日英雄譜
    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筆寫道:「兵民是勝利之本」。舉目晉南豫北,太行山區始終高揚的獵獵戰旗,軍民同心匯聚而起的抗日洪流,恰為這一真理寫下了最為生動的註解。美國總統特使卡爾遜在遍訪華北遊擊區後曾發自內心地感慨:「這樣的人民,日本人根本是徵服不了的!日本人消滅不了八路軍!」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抗日名將饒國華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來源:中評社)海外網10月28日電近日,有臺灣網友展示圖片,稱抗日名將饒國華的面容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髮型」都像,引發網友熱議。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再到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美國承諾和臺灣當局「斷交、廢約、撤軍」。臺灣代表中國正統的地位,就此發生了改變。也正基於此,在小蔣的授意下,「四大抗戰經典」正式出爐,想以此來在精神層面維護自身才是正統的形象。所以,這個系列既在史實方面很嚴謹,又在意識形態方面帶有濃厚的宣傳意識。
  • 湯恩伯是怎樣的一個人,日軍稱他為名將,而民眾卻說他是一害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成為這場戰役中的中流砥柱,先後與日寇進行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還有長沙等大型會戰。在這些戰鬥中,國軍軍事集團也湧現出一批,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將領,而這些國軍將領也被世人稱之為抗日名將,抗日英雄。
  • 張自忠和龐炳勳有不共戴天之仇,李宗仁如何說服他倆並肩作戰?
    抗戰爆發後,張自忠公開說,:"在任何戰場皆可拼死一戰,唯獨不願與龐炳勳在同一戰場作戰。"張自忠立了這個flag,很快就自己打臉了。臨沂戰役時,龐炳勳第40軍團危在旦夕,張自忠挺身而出,又一次救了他。1938年初,日軍先後攻佔了上海、南京,渡過長江佔領蚌埠後,準備沿津浦路北上,向徐州進攻。而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直接從青島登陸,攻擊臨沂,然後南下於日軍磯谷師團會師。如果臨沂丟失,臺兒莊和徐州就危險了。
  • 韓國瑜神似抗日名將? 臺網友樂了:剛好一個抗綠一個抗日
    作者 | 汪夢唐▲抗日名將饒國華和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
  • 抗日名將戴安瀾和孫立人對比實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戴安瀾將軍和孫立人將軍在抗日戰爭中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都是民族英雄,下面我們就來從幾個方面了解下這兩位抗日名將:戴安瀾於1904年出生,黃埔系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同年參加北伐。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抗戰1937年8月升任第25師73旅旅長。
  • 抗日功臣李鴻,被我軍俘虜後優待釋放,跑到臺灣卻被關押25年
    沒打多久就被我軍俘虜了,不過隨後又被釋放。本來已經打算從此退隱山林,不再過問政治的他,最終抵不住老上級的召喚輾轉去了臺灣。不曾想卻在臺灣坐了25年冤獄。1、抗日功臣李鴻是湖南湘陰人,黃埔五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後來被孫立人看中把他拉到稅警團做連長。
  • 盤點臺灣抗戰影片:有主旋律大片也有「神劇」,抗日影劇也曾風靡
    隨著島內大環境的變化,抗日影視劇逐漸淡出觀眾視野。今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反映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臺灣,幾十年前抗日電影也曾風靡一時,和《八佰》講述同樣故事的《八百壯士》,還獲得過第22屆亞太電影節 (1976)最佳影片獎。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這些逝去的「面孔」不應被遺忘
    曾被授予戰鬥英雄勳章、解放獎章、抗日勝利紀念章等。2017年8月21日於成都病逝,享年90歲。在耿老遺體火化後,從其骨灰裡發現多枚當年負傷留在體內的彈片。 黃朝明
  •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你或許...
    他就是抗戰「打滿全場」的抗日名將王耀武。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 9歲入私塾讀書,19歲那年,家境敗落,不能負擔他的學費,於是,被迫輟學到在天津租界裡一家菸草公司充當幹雜活的工人。後南下上海,到馬玉山糖果公司當了店員。1923年王耀武被派往上海分公司工作,其族兄王哲玉勸王耀武說,長此以往不是辦法,不如南下投考黃埔軍校。王耀武聞言心動,於是託朋友弄了一張高小畢業證書,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便前往廣州投考。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在八年抗戰中,走出許多抗戰英雄級名將,如我黨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除此之外,還有國軍許多抗戰名將,那麼在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 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的女兒,官至政協副主席,現今97歲依舊硬朗
    雖然共產黨的革命戰士在抗戰的時候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國民黨的隊伍中也不乏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就是我們敬愛的抗日名將。要是沒有他們的付出,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革命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包括他們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