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作:推動蔣經國改善兩岸關係,令宋美齡露出笑容

2021-02-13 國家人文歷史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在抗日神劇滿屏泛濫的時代,難免讓人懷念起20世紀那些經典抗日題材的老電影。在臺兒莊大捷80周年的日子裡,有一部真正的抗日神作不得不提,那就是1985年由楊光遠和翟俊傑聯合導演的《血戰臺兒莊》。

電影《血戰臺兒莊》海報,電影中的李宗仁由邵宏飾演

這部具有恢宏史詩般氣勢的大片上映有雙重意義:其一,開中國大陸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反映國民革命軍正面戰場之先河;其二,它為兩岸關係加分。當時中國臺灣的蔣經國看了這部影片後,不禁感嘆:「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他呼籲所有國民黨高層觀看此片,不久後,臺灣當局開放了老兵回中國大陸探親的政策。據說宋美齡看完這部電影後,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中國大陸,《血戰臺兒莊》不僅獲得「金雞獎」「百花獎」等數項大獎,還獲得由中國政府授予的特別獎——「抗戰獎」,並被評為新中國「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之一。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重溫這部老電影時,仍不由嘆服當時製片人對歷史人物的刻畫與在細節布置上的考究。當然,電影上映之時,大陸對抗日正面戰場的研究剛起步不久,故而在歷史劇情的敘述上,難免出現一些錯誤。今天,我們不妨在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解讀《血戰臺兒莊》中那些歷史事件的虛與實。

 

 

電影開場沒有直接進入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是將時間線推前至1937年底,圍繞著韓復榘棄守山東事件,讓李宗仁、蔣介石、湯恩伯、白崇禧等重要角色相繼登場。隨著韓復榘在開封會議被捕並槍決,電影才進入了第一場戰爭戲——臨沂救援戰,張自忠與龐炳勳相繼出現。

電影《血戰臺兒莊》劇照。影片中的李宗仁(中)正在與張自忠(左)商談作戰計劃

在電影中,不止一次強調了張自忠與龐炳勳在中原大戰時的矛盾,大致說是兩人原本同屬馮玉祥的西北軍,但龐炳勳被蔣介石所收買,偷襲張營,張自忠身負重傷,因衛士拼死相救才得以撿回一條命。這段往事,第一次是在李宗仁司令部由張自忠親自道出,第二次是在臨沂從龐炳勳口中說出來。但面對外敵入侵,兩人放下恩怨,並肩作戰,成為一段佳話。

然而這段故事並不屬實,多年來,張自忠與龐炳勳的老部下已不止一次澄清此事,實際上早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張、龐二人就曾分別在喜峰口和羅文峪相互策應,並肩作戰,臨沂之戰並不是他們在中原大戰後第一次合作,他們不僅不是仇敵,還是軍中老友。不過這事也實在怪不得製片方,因為它最早出自李宗仁的回憶錄,這段恩怨的主角本是韓復榘與龐炳勳,卻被李宗仁張冠李戴成了張自忠,以至以訛傳訛多年。

《血戰臺兒莊》的第二場重磅戰爭劇是滕縣保衛戰,包括川軍進入第五戰區獲贈錦旗,王銘章講述部隊在第二戰區受到歧視與驅趕的遭遇等史實都有所表現。滕縣保衛戰一段拍得尤為壯烈,尤其是戰鬥尾聲,全軍血戰到只剩下王銘章與身邊一名警衛,身負重傷的警衛對王銘章說,自己不想被日軍所俘虜,請求師長送自己一程。王銘章含淚開槍打死警衛,自己獨自一人攀上殘缺的城垣,此時四周蜂擁而至日軍高喊著「抓活的」。王銘章俯視著正在攀城的鬼子,從容地抽完最後一根煙後,拔槍自戕。這個橋段在螢屏上演繹出來,顯得悲涼壯烈,但與歷史有些出入。綜合各方資料來看,王銘章並非自殺,而是在帶領剩餘的衛士向城垣發起衝鋒時,被日軍居高臨下的機槍打中而犧牲,英勇程度其實絲毫不亞於電影。

王銘章

不過王銘章的第122師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打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師長陣亡後,該師失去指揮,遂向城外突圍。據當時國軍戰報《陸軍第122師滕縣抗日保衛戰戰鬥詳報》載,第122師陣亡111人,傷166人,失蹤476人,這個數據顯然與長期以來宣傳的全師殉城相差甚遠。當然,我們不能以人員傷亡多少來判定其壯烈程度,在日方記載中,他們在滕縣作戰僅抓到了23名俘虜,可見第122師在師長殉國後,並非作鳥獸散式的潰退,而是有序突圍,為抗戰保存了有生力量。

 

 

《血戰臺兒莊》中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配樂。電影一開場,介紹日本侵華旁白時,採用舊日本海軍的《軍艦進行曲》作為背景音樂。到了張自忠救援臨沂那一幕,背景音樂則換成了一首激揚的軍歌。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軍歌是創作於北洋時代,在西北軍中流傳甚廣的《三國戰將勇》。歌詞首句為「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坂坡前逞英雄。戰退千員將,殺退百萬兵,懷抱阿鬥得太平。」通俗易懂,作為第59軍行軍時的配樂,可謂相得益彰。

不過電影中也有配樂烏龍的時候,例如在表現瀨谷啟率部進入臺兒莊後狂妄地歡呼勝利時,奏響了《軍艦進行曲》。首先,歷史上的瀨谷啟並未進入莊內。其次,日本陸軍與海軍長期矛盾重重,用海軍的軍歌給陸軍馬鹿「慶祝」顯然不太合適。當然這也是國產抗日劇的通病,大概是因為《軍艦進行曲》知名度比日本陸軍的《露營之歌》大得多,所以很多抗日劇但凡鬼子出現,甭管陸軍還是海軍,一律自帶《軍艦進行曲》的BGM。筆者看過的抗日劇中,只有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將這問題弄清楚,儘管《軍艦進行曲》在電影中從頭響到尾,但在日本海軍陸戰隊與陸軍搞聯歡會那一幕,陸軍馬鹿終於沒有再搶海軍的軍歌,而是合唱了他們自己的《露營之歌》。

還是將關注點拉回《血戰臺兒莊》。電影中最精彩的戰爭戲自然是臺兒莊大戰,反映我軍將士艱苦卓絕,英勇抗戰的橋段自不必說,難得的是,對於敵人,影片也沒有像抗日神劇那樣將其塑造成愚蠢而低能的弱雞。電影中日軍將領老謀深算,士兵兇悍而殘暴。其中不乏揭露日軍殘暴的情節,例如日軍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便是屠村。不過,這種殘暴與神劇中那些橋段有本質區別,神劇中的日軍形象很蒼白,更多是為邪惡而邪惡,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從裡爛到外,蠢而邪惡的壞蛋。但《血戰臺兒莊》中對於日軍暴行的表現,給人的觀感則是整個軍隊體系造就的殘暴,他們以機槍屠殺中國軍民,用刺刀戳殺倖存者等都是執行命令式的動作,沒有過多個人色彩,士兵成了無情的戰爭機器,這種殘暴更令人不寒而慄,也更接近歷史。

再來聽一段《血戰臺兒莊》中一位戰士哼唱的抗日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電影也有用力過猛之處,如臺兒莊大戰中,日軍第10師團的師團長磯谷廉介直接上陣指揮。實際上,在整個臺兒莊大戰期間,磯谷廉介都沒有到過一線,而是一直待在兗州的師團指揮部,臺兒莊前線的指揮官為日軍少將瀨谷啟。

 

儘管一些情節與史實存在偏差,但瑕不掩瑜。總體而言,《血戰臺兒莊》是一部製作精良、歷史考證、人物生動、劇情精彩的經典戰爭電影,無論是中央軍、地方軍、日軍及普通民眾,都刻畫得比較到位。如果說電影中還有什麼缺憾,大概就是它作為一部全景式敘述歷史的影片,遺漏了中國空軍在臺兒莊上空的浴血奮戰。

電影《血戰臺兒莊》最後一幕,臺兒莊殘垣下屍山血海,中國軍隊經過頑強抵抗,終於插上勝利的旗幟

《血戰臺兒莊》中多次出現日本飛機轟炸我方陣地的情節,卻忽略了當時中國空軍在臺兒莊上空的鏖戰。徐州會戰爆發後,中國空軍在第三大隊大隊長吳汝鎏的帶領下,於1938年3月25日自歸德出發,飛臨臺兒莊上空與日軍航空隊發生激烈空戰。根據中方戰報記載,此次空戰我方擊落日機7架。而中國空軍也損失了飛機7架,受傷4人。第七中隊的分隊長李膺勳在與日機的激戰中壯烈殉國。第八中隊副隊長何信、分隊長莫休,在飛機損傷後跳傘,結果遭日軍地面部隊射殺,不幸犧牲。

中國空軍И-15機群起飛,從空中支援地面部隊,保衛臺兒莊

中國空軍馳援臺兒莊的作戰,作為這場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卻是長期以來反映臺兒莊大戰的影視作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節。今後,臺兒莊這場血戰必定還會被搬上熒幕,但願彼時能將空軍的這段歷史補上,讓觀眾知道,在那場振奮人心的大捷中,曾有一群藍天騎士在雲霄間英勇奮戰,血灑長空。

長按圖片,支持國曆君

註: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抓取,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宋美齡為何晚年住美國:幫姨侄與蔣經國爭位失敗,黯然從臺灣出走
    不然深受西方精英教育,背景顯赫的宋美齡也不會願意下嫁蔣介石。在與蔣介石完婚之後,蔣介石就憑藉宋美齡的關係得到了宋家權貴與西方財閥的全力支持。也正是有了宋家對於蔣介石的全力支持才有了蔣介石後來長達二十餘年的政治生涯。在抗日戰場上也是因為宋家的關係以及宋美齡在美國各地的演講才為蔣介石贏得了飛機大炮的支援。
  • 1948年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宋美齡卻為何「放虎歸山」
    於是,蔣經國下令查封了「揚子公司」,逮捕了孔祥熙的大兒子、揚子公司經理孔令侃。這下觸犯了蔣宋孔三家的利益,蔣經國的「經濟改革」碰上了硬釘子,再也推行不下去了。1948年9月30日晚,南京黃埔路的總統官邸裡正在宴客,燈紅酒綠,宋美齡頻頻舉杯祝酒。這時,突然接到上海打來的一個匿名電話,告訴宋美齡說孔令侃被蔣經國逮捕了。
  • 一部抗日電影,蔣經國看完開放老兵回鄉政策,宋美齡更是激動落淚
    這是一部由楊光遠、翟俊傑共同執導,邵宏來、初國良等主演的電影——《血戰臺兒莊》。一經公映,就引起巨大轟動。《血戰臺兒莊》以中華民族英勇抗擊外敵入侵為主題,顛覆了以往所有國產電影中的國軍形象,影片中所有戰士全部成為國軍戰士,還以誓死抗擊日寇的正面形象,其中也包括蔣介石。
  • 得知蔣經國突然離世的消息後,宋美齡說了一句話!聽後令人心酸
    眾所周知,現在對蔣介石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但是他做的貢獻還是被人看在眼裡,雖說外界有人說蔣介石和宋美齡是政治婚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婚後的感情非常不錯。兩個人互相依靠互相幫助,宋美齡在外交上幫助了蔣介石很多,抗日戰爭時期,說服美國提供資源支援,當時的武器以及資金的支援,也為中國抗日幫助了很多。
  • 蔣介石:撮合宋美齡蔣經國母子情終成枉然,因果或許早成定局?
    蔣經國心裡清楚,父親因為宋美齡竟然和自己的生母撇清關係。人都死了,還能妨礙誰?這在蔣經國心裡種下一根刺。常言道:死者為大。然而,在政壇呆久了的宋美齡 ,對權力也充滿欲望和幻想。她運籌帷幄,遊刃有餘的外交能力,讓她覺得人生價值的真正體現。宋美齡在蔣介石執政期間,由於她的出色表現得到國際社會認可。這和同樣有野心的蔣經國形成對峙的局面。
  • 蔣經國私生子想認祖歸宗,宋美齡會承認嗎?看看她的回應就知道了
    可能說起蔣經國的孩子,想起的是他和蘇聯妻子蔣方良的四個孩子。但是,除了這四個孩子,蔣經國還有兩個親生骨肉,他們也帶著蔣家的基因。他們就是章孝嚴、章孝慈兩兄弟,還是一對雙胞胎。他們隨母親章亞若的姓,因為蔣經國那時也不希望自己有段婚外情。兄弟兩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在生下他們不久後就去世了,可能連母親的長相都沒什麼印象。
  • 曾經感動蔣經國,比《八佰》早30多年上映的國民黨抗日電影
    後來,在初中二年級的歷史課本上初步獲得了關於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一點知識,臺兒莊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組成部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並稱為抗戰初期四大會戰。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成院長希望廣西電影製片廠能夠推動拍攝電影「臺兒莊大捷」。1984年4月,成蔭辭世,未能實現願望。
  • 蔣經國與蔣方良
    按照同事瑪麗亞的形容,芬娜是個「漂亮的平常女孩」,尤其當她綻開笑容的時候,更是清純而動人。芬娜的個頭在俄羅斯女孩中並不算太高,但跟不高的蔣經國在一起,已經是超標準配置了。果然,情竇初開而且從小缺少父母關愛的芬娜很快就被打動了,和蔣經國確立了戀人關係。(二)  1937年3月25日,蔣經國攜家帶口,終於踏上了歸國的徵途,四月中旬,一行抵達上海。  稍作停頓後,蔣經國一家啟程前往南京,拜見蔣介石和宋美齡。
  • 蔣宋聯姻內幕,政治女強人宋美齡的一生
    2003年的十月份,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現代史的政治女強人宋美齡在美國辭世,享年106歲,2013年是宋美齡逝世十周年,臺灣的郵政部門發行了以宋美齡為主題的名人肖像郵票,郵票一發行就被兩岸三地的郵迷一搶而空。那麼這些年來呢,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緩和,對宋美齡的研究得到了加強,人們又從中發現了很多新的角度,新的細節。
  • 宋美齡晚年為何選擇住在美國?爭位失敗,臺灣政權變動沮喪出走
    與宋美齡結婚後,作為宋家女婿的蔣介石自然是得到了宋氏家族的全力支持。有了宋家的財力保障,蔣介石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統治中國二十餘年的政治生涯,包括後面的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為蔣介石送來後勤物資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這都要歸功於宋美齡在美國進行的演講。
  • 蔣介石兒子抓杜月笙兒子,杜月笙大會上說了句話,宋美齡坐不住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廟宇成了地下嗎啡和海洛因的加工廠,杜月笙知道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是見不得光的勾當,為了不遺臭萬年,他也一定要博得一番好名聲,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蔣想要什麼東西抗日,杜月笙就給什麼,而且應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請求,把從國外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送給了八路軍。
  • 孔令侃:愛上舅媽妹妹,娶40歲姨太太,宋美齡仍視他為親子培養
    1939年的秋天的一個早上,孔令侃和白蘭花搭上了去美國的客輪,幾天之後,當船行到馬尼拉的時候,孔令侃這才發了電報給母親,通報了他與白蘭花的婚事,原來孔令侃也知道父母的脾氣,他打算來個先斬後奏,讓父母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 蔣經國愛女執意要嫁給大14歲的三婚男,宋美齡一句話勸服幾近瘋狂的...
    ▲蔣孝章和俞揚和 1960年夏天,蔣孝章帶回臺灣一個更令蔣家震撼的消息:她別無選擇,非要跟俞揚和結婚不可!蔣經國氣得雙眼發紅,用幾近嘶吼的聲音叫道:「我不準你再與俞揚和在一起!現在科學發達,沒有什麼不能挽回的事!」這是蔣經國這輩子第一次用這種幾近瘋狂的憤怒的口氣教訓蔣孝章。 不管怎麼勸,蔣孝章鐵了心就要嫁俞揚和。這時的蔣經國,驚覺情勢已經完全失控,突然在寓所客廳當著女兒的面號啕大哭。
  • 蔣介石兒子抓了杜維屏,杜月笙在大會上說了句話,宋美齡坐不住了
    杜月笙是個體面人,又不是一個體面人,老蔣在抗戰時期與杜月笙的表面交情雖然不錯,可終究是看不上杜月笙的,這不,抗日一收尾,錢大鈞當了上海市長,就算杜月笙高票當選議長,但議長的位子還是讓潘公展坐上了。而宣鐵吾剛到上海,上任上海警察局長,就放出話要先整頓青幫,並且還把被稱為「杜門第一紅人」萬墨林給抓了,緊接著,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被老蔣的兒子蔣經國以非法套匯的罪名給抓了。這一頓「騷操作」下來,讓正打算重振旗鼓的杜月笙給氣倒了,破口大罵老蔣把他當夜壺,然而即使杜月笙再能忍,還能讓一群毛頭小子欺負到這份上?
  • 蔣介石的追悼會上,蔣經國的一句話,宋美齡聽了後遠走美國!
    蔣介石的一生當中總共擁有四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下蔣經國,第二任妻子,則是為他撫養了一位過繼的小孩蔣緯國,後來蔣介石又將陳潔如納為自己的妾室,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宋美齡成為陪伴蔣介石一生的女人
  • 國軍抗戰電影巔峰,應該是《血戰臺兒莊》,直接改善兩岸關係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八一電影製片廠有兩個編劇寫成了劇本《血戰臺兒莊》,不過他們是以張自忠為主角的,而且將張自忠犧牲的地方改在了臺兒莊,這明顯和真實歷史相悖,因此這個劇本三年無人問津。綜上,真正打動觀眾的,並不一定是流量明星,也不一定是昂貴的攝影機,也不需要人設五花八門的所謂「群像」以及大呼小叫的煽情,用真實的情感,寫實的畫面,演繹樸實的劇情,就足夠了。因此《血戰臺兒莊》這部電影不僅是國軍抗戰電影的巔峰,也是國內戰爭片的精品。
  • 蔣經國日記痛罵孔宋兩家:小人中的小人,難以對付!
    這四大家族中又數蔣孔宋三家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蔣介石和孔祥熙都娶了宋家的女兒。其中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有了蔣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經煊赫無比的「四大家族」——「蔣宋孔陳」。蔣控制的是政治,陳控制的是黨,宋孔兩家先後擔任財政部長,長期把持國家的財政大權。但是看似沆瀣一氣的四大家族,其實彼此之間也有不為外人道的嫌隙。
  • 蔣經國去世 李光耀痛哭
    經過17次的秘密訪問的訪問,相隔13年後,到1985年11月才開始公開,大家才知道李光耀是臺灣的「常客」。新加坡與臺灣關係最密切的時期在蔣經國去世前的4-5年時間裡,當時臺灣的俞國華任臺灣的「行政院長」。
  • 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讓我們來理理這三人之間的關係(原創)
    幾百號人物,曹先生也能把他們之間的關係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一遍讀《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光要記住書裡的主要人物就挺費勁的了,別說公子小姐有哪幾個丫頭了。而在曹先生的筆下,就連每一個小人物都是惟妙惟肖,各具特點。現實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可能要比書裡描寫的關係還更為複雜了。把蔣經國、蔣緯國、戴安國這三個人的名字放在一起,似乎就有了某種程度上的聯繫。
  • 張學良和蔣介石妻子宋美齡的全英文書信,揭露了兩人的關係
    那時候,他們互生好感,但是當時的張學良已經娶了妻子,而宋美齡身邊也有了蔣介石的追求,後來成為了蔣介石夫人,兩人的這段紅塵往事也就被埋到了心底的最深處。後來,兩人成了具有深厚友誼的好友。到6個鐘頭,公路之壞,使夫人難以想像,竹東到井上一段,因石頭露出地面,轎車不堪通行,只在吉普車或卡車方可行駛,並且險處甚多,顛簸萬分,而良之寓處,對夫人供用,更有種種不便,切請夫人不可前來,何時何地,請夫人隨時吩咐,良立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