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吧,父親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血戰臺兒莊》,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啥叫國民黨正面戰場,只是覺得這部電影和之前看過的《地道戰》《地雷戰》《鐵道遊擊隊》不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後來,在初中二年級的歷史課本上初步獲得了關於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一點知識,臺兒莊戰役屬於徐州會戰組成部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並稱為抗戰初期四大會戰。
電影《血戰臺兒莊》,邵宏來飾演李宗仁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的歷史越來越感興趣,光是藏書已經日積月累達到3000餘冊。原來啊,電影《血戰臺兒莊》上映前後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首先,最早提出拍攝電影的是周恩來總理。1965年夏,李宗仁從美國歷經險阻回到祖國大陸,周恩來在歡迎宴會上對著名導演成蔭說:
「成蔭同志,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國。」
不過很遺憾,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拍攝電影「臺兒莊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閣。1982年,廣西電影製片廠編劇陳敦德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成蔭時任「北電」院長,說起此事,不免耿耿於懷。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成院長希望廣西電影製片廠能夠推動拍攝電影「臺兒莊大捷」。1984年4月,成蔭辭世,未能實現願望。
電影《血戰臺兒莊》海外發現宣傳畫冊
陳敦德回到廣西後升任該廠文學部主任,經過17次修改終於敲定《血戰臺兒莊》劇本。考慮到廣西廠沒有拍攝戰爭電影的經驗,陳敦德誠意北上,想要邀請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楊光遠執導。但心裡七上八下,廣西廠畢竟是小廠,八一廠願意出手相助嗎?沒想到八一廠廠長肖穆鼎力支持,不光派出楊光遠,還支援各方面優秀人才。
上個世紀80年代,國民黨抗日正面戰場在學術研究領域剛剛起步,屬于禁區突破,何況文藝作品,難度可想而知。為了電影能夠順利通過審查,楊光遠小心翼翼,帶著一本《毛澤東語錄》前往審片會,因為臺兒莊戰役後,毛澤東曾經說過:「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臺兒莊一樣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電影《血戰臺兒莊》拍攝現場照片
不出意外,審片會上遇到了麻煩。有些人認為,川軍師長王銘章犧牲後,蔣介石親自祭奠還掉了眼淚,是不是表現得過於正面了?還有些人提出,整部電影都是國民黨的黨旗、軍旗,怎麼沒有一面紅旗呢?電影《八佰》最近正在熱映,去年其實也是遇到了相似的「責難」,不得不重新剪輯,借著疫情後電影業亟需復甦的需求,總算得以公映。剪掉了哪些呢?主要就是當時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特寫鏡頭。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審片會上有人提出質疑,《血戰臺兒莊》為何沒有遭遇「下架」呢?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後來發表意見:「這是國民黨的抗戰,能出現紅旗嗎?」楊光遠非常感動:「領導的思想很解放,一句話把我的問題解決了!」
電影《血戰臺兒莊》劇照
1986年春,《血戰臺兒莊》全國公映,果然引起轟動。隨即,電影又在香港舉行首映式,臺灣「中央社」在港負責人謝忠侯在看完影片後,激動地打電話給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中共在香港上映抗戰電影《血戰臺兒莊》,電影裡面出現了先總統蔣公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是正面形象。」
電影《血戰臺兒莊》,趙恆多飾演蔣介石
「找一個拷貝來看看!」蔣經國充滿好奇。謝忠侯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經社裡有關負責人報告北京,很快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同意。於是,廣西廠複製了一盤錄影帶,通過新華社轉送「中央社」。據愛國民主人士程思遠說法,宋美齡、蔣經國以及國民黨全體中常委都觀看了電影,蔣經國看完後說:「從這部影片來看,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電影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再後來,蔣經國同意開放國軍老兵返回大陸探親,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閻復明時任中央統戰部長,他緊緊握住楊光遠的手說:「謝謝你們拍了這部好影片,你們這部電影抵我們好多年的統戰工作。」由此可見,如《血戰臺兒莊》《八佰》這樣的國民黨抗日電影有著非同一般的正面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薇、蘇洪義、劉國彬編著:《銀海拾貝:中國軍事電影的臺前幕後》,白山出版社2009年版
2、楊光遠:《銀海無涯苦作舟》,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