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詩話·詩體

2021-02-28 一個獨行者的天問



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沈宋律詩。五言起於李陵蘇武或雲枚乘,七言起於漢武柏梁,四言起於漢楚王傳韋孟,六言起於漢司農谷永,三言起於晉夏侯湛,九言起於高貴鄉公

以時而論則有建安體(漢末年號,曹子建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 黃初體(魏年號,與建安相接其體一也),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太康體(晉年號,左思、潘嶽、二張、二陸諸公之詩),元嘉體(宋年號,顏、鮑、謝諸公之詩),永明體(齊年號,齊諸公之詩),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南北朝體(通魏周而言之,與齊梁體一也),唐初體(唐初猶襲陳隋之體),盛唐體(景雲以後,開元、天寶諸公之詩),大曆體(「大曆十才子」之詩),元和體(元、白諸公),晚唐體,本朝體(通前後而言之,元祐體,蘇、黃、陳諸公),江西宗派體(山谷為之宗)。

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李陵、蘇武也),曹劉體(子建、公幹也),陶體(淵明也),謝體(靈運也),徐庾體(徐陵、庾信也),沈宋體(佺期,之問也)陳拾遺體(陳子昂也),王楊盧駱體(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也),張曲江體(始興、文獻公、九齡也),少陵體,太白體,高達夫體(高常侍適也),孟浩然體,岑嘉州體(岑參也),王右丞體(王維也),韋蘇州體(韋應物也),韓昌黎體,柳子厚體,韋柳體(蘇州與儀曹合言之),李長吉體,李商隱體(即西崑體也),盧仝體,白樂天體,元白體(微之、樂天其體也),杜牧之體,張籍王建體(謂樂府之體同也),賈浪仙體,孟東野體,杜荀鶴體,東坡體,山谷體,後山體(後山本學杜,其語似之者,但數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則本其自體耳),王荊公體(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邵康節體,陳簡齊體(陳去非與義也亦江西之派而小異),楊誠齋體(其初學半山、後山,最後亦學絕句,於唐人已而盡棄諸家之體而別出機杼,蓋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所謂選體(選詩時代不同,體制隨異,今人例謂五言古詩為選體非也),柏梁體(漢武帝與群臣共賦七言,每句用韻,後人謂此體為「柏梁體」),玉臺體(玉臺集乃徐陵所序,漢魏六朝之詩皆有之,或者但謂織豔者為玉臺體,其實則不然),西崑體(即李商隱體,然兼溫庭筠及本朝楊劉諸公而名之也),香奩體(韓偓之詩皆裾裙脂粉之語,有《香奩集》),宮體(梁簡文傷於輕靡,時號宮體,其他體制尚或不一,然大概不出此耳)。

有古詩,有近體(即律詩也),有絕句,有雜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日此夜難為情。」),有半五六言(晉傅玄鴻雁生塞北之篇是也),有一字至七字(唐張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應詔有三十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為法,故不列於此也),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風歌》是也,古華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詞,其他古人詩多如此者),有兩句之歌(荊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詩有青驄白馬共戲樂、女兒子之類,皆兩包之詞也),有一句之歌(漢書「枹鼓不鳴董少年」一句之歌也,又漢童謠「千乘萬騎上北邙」,梁童謠「青絲白馬壽陽來」,皆一句也),有口號(或四句或八句)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長歌行、短歌行,又有單以歌名者、行名者,不可枚述),有樂府(漢成帝定郊祀,立樂府,採齊楚趙魏之聲以入樂府,以其音詞可被於弦歌也,樂府俱被眾體兼統眾名也),有楚辭(屈原以下仿楚辭者,皆謂之「楚辭」),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別鶴操》,高陵牧子所作),有謠(沈炯有《獨酌謠》,王昌齡有《箜篌謠》,穆天子之傳有《白雲謠》也),曰吟(古詞有《隴頭吟》,孔明有《梁父吟》,相如有《白頭吟》),曰詞(選有漢武《秋風詞》,樂府有《木蘭詞》),曰引(古曲有《霹靂引》《走馬引》《飛龍引》),曰詠(選有《五君詠》,唐儲光羲有《群鴻詠》),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簡文有《烏樓曲》),曰篇(選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馬篇》),曰唱(魏武帝有《氣出唱》),曰弄(古樂府有《江南弄》),曰長調,曰短調,有四聲,有八病(四聲設於周顒,八病嚴於沈約,八病謂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辨,作詩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據也),又有以嘆名者(古詞有《楚妃嘆》《明君嘆》),以愁名者(文選有《四愁》,樂府有《獨處愁》),以哀名者(選有《七哀》,少陵有《八哀》),以怨名者(古詞有《寒夜怨》《玉階怨》),以思名者(太白有《靜夜思》),以樂名者(齊武帝有《估客樂》,宋臧質有《石城樂》),以別名者(子美有《無家別》《垂老別》《新婚別》),有全篇雙聲疊韻者(東坡《經字韻詩》是也),有全篇字皆平聲者(天隨子《夏日詩》四十字皆是平,又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者),有全篇字皆仄聲者(梅聖俞《酌酒與婦飲》之詩是也),有律詩上下句雙用韻者(第一、三、五、七句押一仄韻,第二、四、六、八句押一平韻者,唐章碣有此體,不足為法,謾列於此,以備其體耳;又有四句平入之體、四句仄入之體,無關詩道,今皆不取),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有退韻者(一進一退),有古詩一韻兩用者(文選曹子建《美女篇》有兩難字,謝康樂述祖德詩有兩人字,後多有之),有古詩一韻三用者(文選任彥升《哭範僕射詩》三用情字也),有古詩三韻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詩》是也),有古詩重用二十許韻者(《焦仲卿妻詩》是也),有古詩旁取六七許韻者(韓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雜用東、冬、江、陽、庚、青六韻,歐陽公謂退之「遇寬韻則故旁入他韻」,非也,此乃用古韻耳,於集韻自見之),有古詩全不押韻者(古《採蓮曲》是也),有律詩至百五十韻者(少陵有古韻律詩,白樂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黃州有百五十韻五言律),有律詩止三韻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詩《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常慘,無風沙自驚。當今天子聖,不戰四方平」是也),有律詩徹首尾對者(少陵多此體,不可概舉),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有後章字接前章者(曹子建《贈白馬王彪》之詩是也),有四句通義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無。曲留明怨惜,夢盡失歡娛」是也),有絕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擬古,有連句,有集句,有分題(古人分題或各賦一物,如雲送某人,分題得某物,也或曰「探題」),有分韻,有用韻,有和韻,有借韻(如押七之韻,可借入微,或十二齊韻是也),有協韻(楚辭及選詩多用協韻),有今韻,有古韻(如退之「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蓋選詩,如此),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有頷聯,有頸聯,有發端,有落句(結句也),有十字對(劉虛虛「滄浪千五裡,日夜一孤舟」),有十字句(常建「一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等是也),有十四字對(劉長卿「江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是也),有十四字句(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又太白「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是也),有扇對(又謂之「隔句對」,如鄭都官「昔年其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無。今日還思錦城事,雪消花謝夢何如」是也。蓋以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有借對(孟浩然「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太白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少陵。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是也),有就句對(又曰「當句有對」,如少陵「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李嘉祐「孤雲獨鳥川光暮,萬裡千山海氣秋」是也。前輩於文亦多此體,如王勃「龍光射鬥牛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乃就對也)。

論雜體則有風人(上句述其語,下句釋其義。如古《子夜歌》《續曲歌》之類則多用此體。藁砧古樂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復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僻辭、隱語也),五雜俎(見樂府),兩頭織織(亦見樂府),盤中(玉臺集有此詩,蘇伯玉妻作,寫之盤中屈曲成文也),回文(起於寶滔之妻織錦以寄其夫也),反覆(舉一字而誦皆成句,無不押韻,反覆成文也。李公詩格有此二十一字詩),離合(字相折合成文,孔融《漁父》《屈節》之詩是也。雖不關詩之重輕,其體制亦古),建除(鮑明遠有《建除詩》,每句首冠以「建、除、平、定」等字,其詩雖佳,蓋鮑本工詩,非因建除之體而佳也),字謎,人名,卦名,數名,藥名,州名(如此詩只成戲謔,不足法也),又有六甲十屬之類,及藏頭歇後等體(今皆削之,近世有李公詩格「泛而不備惠,洪天廚禁臠」最為誤人,今此卷有旁參二書者,蓋其是處不可易也)。

相關焦點

  • 嚴羽 滄浪詩話
    黃初體(魏年號,與建安相接其體一也),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太康體(晉年號,左思、潘嶽、二張、二陸諸公之詩),元嘉體(宋年號,顏、鮑、謝諸公之詩),永明體(齊年號,齊諸公之詩),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南北朝體(通魏周而言之,與齊梁體一也),唐初體(唐初猶襲陳隋之體),盛唐體(景雲以後,開元、天寶諸公之詩),大曆體(「大曆十才子」之詩),元和體(元、白諸公),晚唐體,本朝體(通前後而言之,
  • 「樂府」緣何成詩體
    因文獻闕如,最早以「樂府」稱詩體始於何人難以詳知。建安、魏晉已有文人樂府古題,但未見作者自稱「樂府」。《晉書·王敦傳》謂「(敦)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但此實乃唐人編史時兼採梁劉孝標註《世說新語》時的說法,非晉人之稱。鮑照《松柏篇序》有「傅玄集」「樂府詩龜鶴篇」,但不知序中「樂府詩」是《傅玄集》原有,還是鮑照對傅詩的稱呼,估視鮑照為今存最早明確稱詩為樂府者。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英文詩歌詩體依據是否遵守特定的行數、行長、步調和音律與否分為固定格式詩體和自由格式詩體(自由體)。歷史上英文詩歌固定格式詩體主要包括:五行打油詩體、十四行詩體、民謠體、頌歌體、三拍子體、迴旋曲、韋拉內特體、阿納克利翁體、八行兩韻體、組歌體,串句以及後來引入的來自日本的俳句等等。
  • 晚潮丨滄浪亭記
    蘇州的滄浪亭,可能就是那種有不凡特色的地方。它讓我走過了,看過了,記住了。滄浪亭一瞥 作者供圖一「去時還以為是一個亭子,去了才知道是一個園子。」這是許多人看了滄浪亭以後的感嘆。後蘇舜欽常駕舟遊玩,自號滄浪翁,作《滄浪亭記》。他常與歐陽修、梅堯臣等作詩唱酬往還,從此滄浪亭之名傳開。因為聲名遠播,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起,被列為蘇州的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除滄浪亭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築和景觀。去年1月,我去蘇州旅遊。
  • 佳作推介|趙敏俐教授:《詩經》嗟嘆詞和語助詞的音樂與詩體功能
    詩是語言的一種高級形式,它不同一般生活口語,也不同於散文語言,節奏和韻律是構成詩體形式的核心要素。在上古語言尚不發達的情況之下,嗟嘆詞和語助詞在詩體的構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從中國早期詩樂一體的角度研究《詩經》中嗟嘆詞和語助詞的音樂功能與詩體功能,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毛詩序》在論及詩歌起源時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 圓桌詩刊:【一桌詩話】十二位詩評家的評論專號(61)
    [一桌詩話]十二位詩評家的評論專號
  • 「大海啊你全是水」算詩嗎?讀完這兩首詩,讓人不敢再小看這7字
    「大海啊你全是水駿馬啊你四條腿美女啊你說你多美鼻子下面居然長著嘴……」這段話相信大家應該是聽過的。綜上,這段話從詩的本源來看,確實算是一首詩,那這首詩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作為一首現代詩,不能像古詩詞一樣用格律和工整度來評價它的水平,只能通過比較比較的方式來判斷。
  • 蘇舜欽與滄浪亭
    滄浪亭又落雨了。這是嫻寧與舜欽相守的第十個年頭。她與他坐在滄浪亭中,一壺清茶,兩碟花糕,便又是一日了。
  • 靖滄浪(說說霹靂裡回味無窮的人名與地名)
    霹靂很久遠的劇集裡曾經出現過一個不起眼的漁父,在翻湧的浪裡隨波逐流,高唱一曲《滄浪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在岸上江湖裡走投無路的梟雄聽了這段歌,頓時醍醐灌頂。很遺憾,我沒有記住那個岸邊的梟雄,卻記住了這個沒有名字,吟著滄浪,隨波逐流的漁父,他甚至只有一隻手和一隻腳,卻依然能夠在風浪中披髮行歌。今古一枰棋,春秋一場夢。再回首,已是江天晚霞,舟橫野渡。那些填不平的故園風波,忘不了的新亭舊恨,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段漁樵話本。最終,英雄了處,一個負薪樵子,一個執釣漁夫,豪情逸思都付與滄浪。嘆人生燈上花,看人情浪裡舟,朝歌暮哭。
  • 時光如流不舍晝夜,該用什麼詩句迎接2020,滄浪詩社詩友以詩寄懷
    滄浪詩社詩友以詩寫懷,回望前塵,寄語未來,哪一首打動了你△ 當代好詩,盡在滄浪詩社滄浪詩社佳作選粹002期江幹望遠 文/西窗聽雨詩好難工佳句少,思親已老客愁長。明朝日月從新始,料得浮生為底忙。冬至兼歲暮有懷 文/洗蓴世情歲暮兩相催,冬至陽升淑氣來。樹影映階添日久,梅花照眼破寒開。
  • 滄浪之水三蝦麵
    滄浪之水三蝦麵作者:沈嘉祿滬語改寫、朗讀:李國琪文字修正:丁迪蒙製作:沉默是金最早曉得滄浪亭
  • 我是蘇州滄浪人!
    滄浪實小、草橋小學、平直實小、覓渡小學、胥江小學、東大街小學,基本上每一個片區都有一個小學。當然初中也都是槓槓滴,蘇高中、一中、十中.所以,滄浪集中了蘇州不少好學校!(原先的滄浪少年宮變成了現在的靜思書院) 我是滄浪人,建設之前的滄浪新城你一定不陌生。
  • 滄浪之水,濯纓濯足.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 育「篤行自勝」的滄浪學子 滄浪教育集團展示班會課魅力
    本報訊(通訊員 張筱穎)近日,蘇州市滄浪教育集團舉辦了2020年「做『一清如水』教師 育『篤行自勝』學子」班會課設計展示活動。活動於11月拉開帷幕,集團成員校班主任們積極響應「主題班會設計展示」活動,在大家的精心構思、巧心設計、細心打磨下,一份份立意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班會課方案逐漸成形。
  • 【滄浪一路詩懷第139期】端午吟(四)
    水調歌頭-試嵌屈原詩名入詞文/陽天(傅挺水)仰首向天問,諤諤欲深論。誰知天上司命,遷我卜居村。不禁離騷滿腹,難忍國殤遍地,憶往日埃昏。四顧盡山鬼,散發涉江奔。《註:所嵌詩名為:天問,司命,卜居,離騷,國殤,憶往日,山鬼,涉江。悲迴風,哀郢,惜頌,湘君,漁父,思美(人),東君,九章,懷沙,招魂。》
  • 琴簫合奏《泛滄浪》萬頃滄浪心所愛
    《泛滄浪》 古琴:龔一 洞簫:羅守誠 泛滄浪,漢族古琴名曲。本曲常作為《瀟湘水雲》的序曲,表現"志在駕舟於五湖"(《神奇秘譜》)的意境。作者郭沔,南宋傑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 四面楚歌時虞姬臨死唱出這首詩,短短20字,竟開創了一種重要詩體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的是他們現在所處的局面,漢王劉邦的兵馬已經攻佔了楚國的徒弟,四面都響氣了楚歌聲,聽著就讓人悲傷不已。這兩句其實也是說明虞姬知道楚軍敗亡已然是定局。其實虞姬這首詩,也是希望能夠斬斷項羽的後顧之憂,激起他再戰的鬥志,倘若能夠突圍,未來未必沒有機會捲土重來。而項羽最終也是成功突圍,本來可以渡江逃到江東,但是在烏江之畔他卻選擇了自刎,成就了自己的英雄末路,雖然說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但或許他只是捨不得那個唱著「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女子。
  • 古文觀止·第51講|《滄浪亭記》:一切身外之物皆為虛妄
    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餘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譯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雲庵,那裡四面環水,從前是蘇子美建造滄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請我寫篇《滄浪亭記》,說:「過去蘇子美的《滄浪亭記》,是寫亭子的勝景,您就記述我修復這個亭子的緣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