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列儂牆小記

2021-02-07 西塔爾之聲

列儂牆位於捷克布拉格老城區伏爾塔瓦河的西岸,靠近查理大橋,是一面以披頭四樂隊成員約翰列儂命名的塗鴉牆,捷克語為Lennonova zeď。1980年12月8日列儂在紐約不幸被槍殺後,消息不久便傳到了當時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由於特殊的社會環境,列儂生命最後十年左右所大力倡導的愛、和平與自由的精神成了中東歐年輕人的心之所向,列儂也成為他們心中理想化的英雄。在捷克斯洛伐克,雖然當時大量西方歌曲及藝術被禁,有出格舉動便會有被監禁之險,這仍阻擋不了一位不知名藝術家在如今這面知名的牆上畫下了紀念列儂的畫像,寫下了披頭四的歌詞。


在紀念列儂的同時,如此叛逆舉動同樣擁有反對當局的意義。這面牆逐漸開始變得有名,成了年輕人表達自己思想,進行反抗的地方。各種歌詞、信息、圖畫、標語出現在牆上。名氣同樣引來了警察,他們一遍遍地將塗鴉刷白的同時,新的塗鴉也會在不久之後再次出現在牆上。日復一日,這種反覆一直持續到1989年天鵝絨革命爆發。之後隨著大批遊客的到來,這面牆獲得了更加豐富的內容,而愛與和平仍舊是它的主題。列儂牆如今為馬爾他騎士團所有,在發現阻止隨意塗鴉已經是無用之舉後,他們便將這面牆向大家完全放開了。



2014年11月17日天鵝絨革命25周年紀念日當天,列儂牆突然被一群藝術學生完全刷白,並留下「Wall Is Over」的字樣。布拉格媒體及馬爾他騎士團一開始視其為破壞行為,然而這群藝術家們則覺得他們是為藝術家們開闢出一塊嶄新的創作天地。他們這樣解釋:「25年前,一道集權之牆終於落下……藝術學生們正在表達他們對1989年的紀念,為新一代所要表達的信息開闢空間。」


圖為Jan在被刷白的列儂牆前唱歌

圖片來自Facebook@TheJohnLennonWall主頁


可沒過多久,牆上又填滿了塗鴉,「Wall Is Over」也變成了「War Is Over」。


如今,這面牆每天會迎來成百上千的遊客,他們或與牆拍照或在牆上塗鴉,總之,這面牆實在很受歡迎。你可能已經聽到過不少關於列儂牆神乎其神的故事與傳說,愛與和平必不可少,反抗精神與一些不可說之物一定要提及,再歌頌一下列儂的偉大事跡——實在是一篇完美的遊記博文。2014年秋,仍對那些盲目崇拜列儂的粉絲擁有不滿情緒的我第一次來到了列儂牆,從此它在我口中有了新名字——神儂牆。此中之意僅供大家一笑。



我通常坐電車在小城廣場(Malostranské náměstí)下車,先在查理大橋上走上一段,在快要過河處找到右手邊的階梯下橋。之後到達列儂牆的路有些曲折,運氣好的話我不會需要谷歌地圖。一頓拐彎之後,我來到了約翰列儂酒館(John Lennon Pub)旁邊,這說明列儂牆馬上就要到了。約翰列儂酒館裡面的裝潢是披頭四黃色潛水艇主題的,如果是粉絲並且對飲食不太苛刻的話,進去吃一頓也不錯。



再走幾步就到了列儂牆,可能你看到牆第一感受是這地方怎麼這麼小?是的,列儂牆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長,全部也只是一百米左右。這裡可能已經聚集了大批遊客,當然也少不了在牆邊彈唱和頻繁光顧的人。


Jan偶爾來,不過還是遊客照片中的常客。一頭捲髮的他唱歌的聲音有些嘶啞,看起來不善言辭,但也會很高興與你說話。Jiri是個年過五十的大叔,他也是列儂牆的忠實陪伴者,然而會唱這麼多披頭四和其他英文歌曲的他竟不怎麼會說英語。我與他的對話以他嘴裡蹦出幾個斷斷續續的英語單詞終結。


2014年10月9日John生日,Jan(左一)、Jiri(右二)、Michal(右一)與兩位自發加入的樂手一起彈唱慶祝


在附近上學的中學生女孩兒Uli並不是歌手,但她也是列儂牆的常客之一。第一次遇到她是2014年John生日,那時候她才14歲。我還記得我問她最喜歡的成員:

我:Who’s your favorite beatle?

她:I think it’s ball (Paul).


Uli經常在有關樂隊的特別紀念日裡來牆畫畫,聽歌。她還曾在Facebook上發起了在列儂牆籤名請求Paul來布拉格開演唱會的活動。無論那有沒有什麼影響,最後她的願望倒是成真了——Paul在2016年6月來到布拉格表演。


Uli(右)在2014年11月29日與朋友自發紀念George

為John慶生也有她們的功勞

演唱會當天分發的小紙條,請大家一起為Paul兩天後到來的生日唱生日歌


Michal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列儂牆歌手,也是我在牆邊最常遇到人。他琴盒裡的牌子更換了數次,但上面的話一直不變:I need money to repair my time machine to go back to 60『s。

2014年10月

2018年5月


我之後便對Michal進行了一次採訪:


相信我,這張照片只是恰好捕捉到了他……興奮的表情!我還特意帶上了當時剛收到不久的披頭四同款Pan Am旅行包


1. 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Michal,來自捷克的俄斯特拉發,我在那住了有二十年。我大概六七歲的時候拿起了吉他,斷斷續續學了一年之後,因為覺得太難就放棄了,從此那把吉他就一直在角落裡放著。我十二三歲的時候第一次真正地聽了披頭四,在那之前我只聽過《Yesterday》這首歌。我完全愛上披頭四之後特別想學會彈他們的歌,於是我再次拿起了吉他,幾乎是自己摸索學會的。高中的時候我組建過樂隊,但我們表演的都是些流行朋克,綠日什麼的。


2.  你為什麼喜歡他們?誰是你最喜歡的成員呢?

我也不知道,從來沒想過為什麼。可能我就是喜歡60年代的音樂吧。在捷克,如果你中學聽披頭四,家長們會感覺特別安心,覺得這是個很棒的選擇,甚至可能跟聽說你在聽古典樂一樣。

我覺得小學剛喜歡上披頭四的時候我喜歡Paul,大概是因為《Yesterday》。對於其他歌我都不知道是誰唱的誰寫的。後來我了解更多,漸漸地也喜歡上John和George,但是從來沒對Ringo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能因為他是鼓手而我並不打鼓吧。我並沒有一個「最喜歡的」。


3.  你對牆的最初記憶是什麼?

我記得最早一次來這兒是因為高中組織的旅遊活動。我當時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挺高興能有這樣一個地方。


4. 你什麼時候開始在牆唱歌的?

我高中畢業之後來到了布拉格一所私立大學學電腦,一年後的暑假我回到了家鄉,因為當時手頭很緊就動了之後去查理大橋彈唱的念頭。我後來跟一個朋友在市中心彈唱,一年後到了列儂牆。我還因為不喜歡之前的專業,又進了查理大學學習人文類專業。

市中心太嘈雜,沒有人會認真聽你唱歌。而列儂牆跟披頭四有一種特別的聯繫吧,我可以唱披頭四的歌,也有很多人會認真聽你唱。我更喜歡這兒。


5. 你多久來牆唱一次歌?

幾乎是每一天。除去下雨或者有事兒什麼的。


6. 牆給你最特別的記憶是什麼?

一次有個戴墨鏡的男人站在對面看我表演。我竟然看到眼淚從他的墨鏡後面流下來,然後他摘下墨鏡試圖擦去淚水。他之後給我展示了自己的披頭四紋身,不停地感謝我。


7. 有其他人來牆唱歌嗎?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呢?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Jiri來得最頻繁。他以前是個木匠,他已經受夠了跟顧客討價還價了——你知道,現在人們有宜家,那兒家具很便宜,但是手工家具永遠不會那麼便宜——所以他決定做他喜歡的事情,來這兒唱歌。還有Jan。他以前在電影產業工作,是個攝像師。雖然看起來很年輕,但他已經有兩個孩子了。現在在牆唱歌幾乎是他大部分收入來源,有時候他也在電影或者廣告裡跑龍套。Tomas現在很忙,做現場表演、音樂節什麼的,所以來得最少。


8. 對於牆你有什麼不喜歡的地方嗎?或者一些不喜歡的事情?

其實我每天在牆邊的感覺都不錯,沒有什麼特別不喜歡或者不好的事情發生。

我在牆邊會經常遇到一個工作日通勤的女士,每次她路過都一副厭惡的表情,有時候甚至會做出堵上耳朵的動作。我停下來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回應,可能這讓我奇怪大於生氣吧。我覺得我不太喜歡有些捷克人對街頭駐唱表演無法理解甚至厭惡的態度。其實在第一共和國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就已經有這種傳統。後來共產主義時期這種活動是被禁止的,而且被視為乞討。89年之後雖然解禁了,但之前的歷史讓有些捷克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那個時代。

有些遊客,我覺得他們大多數是美國人,會面無表情地站在我前面用手機拍幾張照,然後就走了,這樣讓我感覺不好。很多亞洲人也喜歡給我拍照或跟我合影,但他們大多數會對我微笑,而且願意站在旁邊看我唱一會兒。


9. 你覺得人們在牆上塗鴉的目的是什麼?在上面塗鴉需要被限制嗎?

在我看來,人們在牆上隨意塗鴉正體現了這面牆的價值。在89年以前,在這面牆上隨意塗鴉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當我看到人們在牆上塗鴉,我會感覺這是一種自由的體現。但一般人向牆上塗鴉是不會想到這些的,他們一般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一些東西的喜歡。我覺得限制是不可以的。這與列儂牆的初衷相悖了。雖然這面牆被稱為列儂牆,但那其實只是名字而已,它的本質是鼓勵人們表達自己。


10. 你在學校出名嗎?

在學校或路上有人會認出來我是列儂牆那個彈唱的歌手,有時候一些固定的捷克人時不時會來看我。他們都非常友善。可是我覺得這並不是有名,我不是名人。


11. 在牆唱歌給你帶來了什麼?

快樂。我喜歡自己讓別人開心。當然我也掙了一些錢。能做你喜歡的工作然後掙點兒錢,這真是特別理想。


12. 你還為披頭四做過什麼事情?

好像沒有太多。我只是在小學的時候盡力傳播他們,讓別人知道他們。當然,我去看了Paul!


13. 所以你在2016年看了Paul在布拉格的演唱會。感覺怎麼樣?

很棒。在Paul在布拉格的演唱會開場之前,我和Jiri一起在O2 Arena外唱了一小時!大家都很開心。


14. 關於披頭四,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麼?

好像沒有什麼大夢想吧。不過我想收集各種披頭四用過的同型號吉他和貝斯。之前有過一把Hofner貝斯。


15. 還有什麼喜歡的音樂人?

有很多!但我最想說的是愛爾蘭音樂人Glen Hansard。


16. 你已經開始做自己的音樂了嗎?

我已經寫過170多首歌了,雖然它們大部分都沒有歌詞,而且沒有一首是完全成型的。另外我現在跟Jiri有個樂隊。


布拉格的列儂牆只是千千萬萬的塗鴉牆中的一面罷了。然而,它永遠不會成為空白,the wall will never be over。



相關焦點

  • 城市的名片-布拉格列儂牆的前世今生
    城市的名片-布拉格列儂牆的前世今生繞過布拉格城堡,躲開喧囂的遊客
  • 【周末悅讀】布拉格街頭,風雨不倒「列儂牆」 往事
    今年11月17日清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市民一覺醒來,發現他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名片——一堵以已故流行音樂大師約翰·列儂命名的牆被重新粉刷,變得空空蕩蕩。刷牆者沒有留下姓名,牆上只剩下一條信息:「Wall is over!」(牆的使命結束了!)
  • 布拉格 | 列儂牆前哼唱Hey Jude
    :布拉格,冬季,和你。本想著是一個人的旅行,卻在這裡遇見了在布拉格讀書的小姐姐,度過了在布拉格美好的三天。(公眾號讀者力量的強大)後來發現,歐洲似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老城廣場。哥德式建築的泰恩教堂、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街頭藝人、宗教改革家胡思雕像。
  • 布拉格 | 今天走過列儂牆
    希望有一天你和我們一起世界將成一體試想不存在所屬不知道你能不能無需有貪婪或飢餓男人皆如兄弟試想所有的人共享這個世界你可能說我在做夢但做夢的並不只有我我希望有一天你和我們一起世界將成一體如今,來布拉格小城列儂牆塗鴉和合照的人越來越多
  •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 布拉格餐廳
    如題所見,今天跟小夥伴們介紹一間餐廳,只是這間餐廳有些特別,所以介紹之前,想帶大家了解一下布拉格的建築風格及人文文化。
  • 人人都愛約翰·列儂
    Mick Jagger每次去美國都會想起列儂。和列儂一樣,Jagger也曾因在英國私藏大麻而被定罪,很難申請到進入美國的籤證。他說,列儂贏得法庭大戰也推翻了美國拒絕給他籤證的理由。「在我的護照中有一個表示護照已合格的符號,這都要歸功於列儂的先例。因此每次我進入美國時,都會想到列儂。」5.馬克·大衛·查普曼(槍殺列儂者)
  • 捷克旅行指南:一日看遍布拉格,滌蕩人心之旅
    我們推薦在著名的布拉格舞蹈之家——一座由兩座塔樓組成的四星級酒店:左邊帶有「腰部」,象徵著女性形象,右邊象徵著男性。此外,布拉格的很多主要景點就在附近,例如著名的老城廣場,只需要十五分鐘腳程就可以到達。
  • 布拉格:戀人們最想牽手走過的地方
    布拉格,聽到這三個字就會讓人念念不忘,或許是因為那首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總能帶人迷失在布拉格老城的節奏裡,或許是因米蘭昆德拉的一部
  • 遇見布拉格 // 歐遊攻略
    【第三站 黃金巷】黃金巷集合了數座五彩繽紛的小房子,這些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構成了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了不少為國王鍊金的術士,因而由此得名。現在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製玩具、20號的錫制布拉格小士兵、21號的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同時因為卡夫卡曾住在這裡,讓其更具文藝氣質。其實一個城市有一個作者,瞬間就感覺文藝不少,何況捷克有三個,都還是意識流的作家,顯得很有深度。
  • 布拉格:中國綜藝影視「基地」
    說布拉格是咱們中國的綜藝影視「基地」真的一點也不為過,不信無二君就來給大家算算:早在2015年《天天向上》就到訪了布拉格,團隊得到捷克總統接見的同時,還促成歐弟與妻子在布拉格的婚禮;《花樣男團》召集了號稱演藝界顏值最高、人氣最高的「六大男神」踏上了布拉格;《我們相愛吧》林心如和任重「夫婦」就是在布拉格許下十年之約;第五季《奔跑吧》的收官之戰遠赴布拉格拍攝,鹿晗克服飛機恐懼症都要去的地方
  • 【一路走來一路讀】布拉格之戀
    我曾在多年以前,憧憬在布拉格一座不為人知的小教堂舉辦婚禮,是因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及考夫曼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布拉格之戀》。每當我想到布拉格這座城市,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茱莉葉比諾什那雙憂鬱的透明的褐色眼眸。在查理大橋下面,有一座列儂之牆,是上世紀鐵幕時代,文藝青年們借紀念列儂之名,宣洩憤懣和壓抑之情的塗鴉。
  • 布拉格:永不消退的浪漫與熱情,吳亦凡王麗坤的電影拍攝之地!
    還記得當初這部電影是在哪裡取景的嗎,就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啦。 比較有印象的是布拉格老廣場,布拉格聖維塔大教堂,還有查理大橋,因為這三個地方也是很多人旅遊會去打卡的地方。現在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說吧。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其最著名的廣場是老城廣場。 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 廣場最具特色的古建築是自鳴鐘。
  • 開創搖滾時代的披頭四傳奇巨星列儂,做了5年奶爸,被歌迷槍殺
    由於父母離異,列儂從小寄養在姨母家裡,性格叛逆,經常逃學。列儂的母親熱愛音樂,她教列儂彈琴,還帶他去看搖滾巨星貓王的演唱會。1956年(16歲),母親給列儂買了他的第一把吉他,從此列儂沉迷上了音樂。列儂沒有通過中考,但在姨母和校長的幫助下,被利物浦藝術學院錄取。但他行為不端,最終沒能大學畢業。
  • 余光中《橋跨黃金城——記布拉格》閱讀練習及答案
    橋跨黃金城——記布拉格余光中布拉格堡一探,猶未盡興。隔一日,我們去黃金巷。那是一條令人懷古的磚道長巷,在堡之東北隅,一端可通古時囚人的達利波塔,另一端可通白塔。巷的南邊是伯爾格瑞夫宣,北邊是碉堡的石壁,古時厚達一公尺。
  • ​BBC: 約翰·列儂是如何被神化的-寫在列儂被殺40周年(雙語)
    In Prague, a wall devoted to John Lennon is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Credit: Alamy)圖片:在布拉格,一堵獻給約翰·列儂的牆是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Legends are for heroes.
  • 黃金巷: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宛如童話故事裡的小巧房舍!
    聖喬治大殿是布拉格城堡內最古老的教堂。由波希米亞大公弗拉迪斯拉夫一世創建於920年,973年增建了本篤會的聖喬治修女院。 在1142年的一場大火後重建。其巴洛克正面修建於17世紀後期。哥德式的Ludmila小教堂內安葬著這位聖徒。弗拉迪斯拉夫和博萊斯瓦夫二世也安葬在內。
  • 八卦 約翰·列儂不為人知的影子情人
    列儂(右)和兒子朱立安(中)及龐鳳儀(左)在一起P.S.當年的小正太好可愛!!《Hey,Jude》就是在辛西婭與列儂離婚之後,麥卡特尼為安慰他們的兒子朱利安所做。兩人在聯合國大樓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享受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在東區的每天早上,列儂都會衝一杯咖啡,邊喝咖啡邊閱讀《紐約時報》,從報紙上獲取的信息和觀點都成為他和人爭論時的材料。當兩人一起在樓上的時候,列儂喜歡坐在陽臺上,眺望遠處。他們在紐約幾乎不開車,步行或者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去看商店櫥窗、參觀藝術館、吃飯、看電影……和絕大多數情侶沒有任何區別。他是我的初戀。
  • 布拉格說,你站住,別走了……
    一路飛過人類古文明發祥地:河西走廊、西域、古貴霜帝國、古波斯帝國、阿拉伯,以及兩河流域、小亞細亞,經黑海到東歐斯拉夫人地區上空,快倒是真快,可惜無法親密接觸,如若有一天,能自駕遊這些地區該多長見識。到維也納轉機,只給我留了一個半小時,前半程的飛機延誤了一個小時。「您的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安檢口一個帶著眼鏡女人說道。
  • 布拉格流浪記(一):追夢
    ——為什麼要去布拉格?——因為那裡有夢,似是春夢。因為那裡有愛,近乎深愛。經過《布拉格戀人》《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戀愛中的城市》等一大批影視作品的渲染,布拉格已經給我留下了「愛情發源地」的神秘印象,似乎那裡孕育著靜謐而溫暖的甜味,讓人想到就嘴角上揚、粉紅撲面。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1957 The Quarrymen1 9 5 77月6日 John到認識了 保羅·麥卡特尼對他的記歌詞能力、樂器素養與演奏技巧大為激賞約翰1961 John Lennon Travel to Paris1 9 6 25月,披頭四正式與倫敦 EMI 旗下的一家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