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當那首最令人感動的旋律響起,你是否還記得34年前的今天,離開地球的約翰·列儂,那個「死在幸福的槍下」的他,其實依然收穫著無限多與濃烈的愛。
1.小野洋子(列儂第二任妻子)
「我的丈夫約翰·列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一個出身低微,卻用他的話和音樂給整個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的人。」、「約翰非常聰明,反應很快。我不需要解釋,我們也不需要談論發生的事情,我們知道彼此心意相通。」
2.保羅·麥卡特尼(披頭四樂隊成員)
「我在利物浦伍爾頓的鄉村遊園會上遇見約翰·列儂,那時的我才15歲。」
3.艾裡奧特·敏茲(列儂的密友)
艾裡奧特·敏茲這樣描述不為人知的列儂:「他雖然有近乎一米八的身高,但他的外形看上去很小。他在某些方面又是很精緻的。他總是仔細地泡茶,他很挑剔,又很愛乾淨。他不喜歡廚房的餐桌上有麵包渣或是沙發上散落著報紙。」
4.米克·賈格爾(滾石樂隊主唱)
Mick Jagger每次去美國都會想起列儂。和列儂一樣,Jagger也曾因在英國私藏大麻而被定罪,很難申請到進入美國的籤證。他說,列儂贏得法庭大戰也推翻了美國拒絕給他籤證的理由。「在我的護照中有一個表示護照已合格的符號,這都要歸功於列儂的先例。因此每次我進入美國時,都會想到列儂。」
5.馬克·大衛·查普曼(槍殺列儂者)
據查理曼後來的供述,他槍殺列儂的原因之一是:「我不想讓別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對他的崇拜」。
6.喬治·哈裡森(披頭四樂隊成員)
「就我而言,列儂不在,永遠不會有披頭四的重聚。」
7.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的後記中,村上春樹明確寫道:「這部小說是在南歐寫的。我每天鑽進吵得要死的小酒館,一邊用微型放唱機反覆播放——放了120遍——《佩珀軍士寂寞的心俱樂部樂隊》,一邊不停筆地寫這部小說。在這個意義上,這部作品得到列儂和麥卡特尼的a little help。」
8.列儂牆
位於捷克布拉格的這面牆,原本最普通不過。而1980年約翰·列儂被槍殺後,人們開始在牆上塗畫列儂的肖像及披頭四的歌詞,並將其命名為列儂牆,如今它已成為捷克年輕人們表達和平祈願的象徵。
9.鮑勃·迪倫(著名美國唱作人)
在鮑勃·迪倫的第35張專輯 《Tempest》 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歌不是那首長達14分鐘,講訴沉沒的鐵達尼號的同名歌曲。而是專輯中最後的那首 Roll on John,這首歌表達了迪倫對約翰·列儂的敬意。歌詞中反覆唱道:「閃耀你的光芒/前行吧/盡情的燃燒/前行吧/約翰」。
10.埃爾頓·約翰(英國流行音樂創作歌手)
英國樂壇傳奇人物埃爾頓·約翰回憶了他與列儂見面時被他的才智和音樂天賦「嚇壞」的情景。但他不必擔心。他在書中寫道:「沒有態度、沒有狂妄———只有幽默和熱情。」
11.《我是山姆》
這部電影共採用了17首披頭四樂隊代表作的翻唱版本作為背景音樂。主人公山姆的養女露西的名字也來源於披頭四的名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山姆反覆教給女兒的一句話「All you need is love」同樣是披頭四的一首代表作。
12.柯特·科本(美國著名搖滾歌手)
「我想擁有眾人對約翰·列儂的愛慕.我不想成為一名樂隊主唱,我僅僅是想回到那兒,做一個搖滾明星。」
13.安妮·萊博維茨(美國著名女攝影師)
「我在拍攝時並不知道以後會出現什麼結果,我只想表現的是,他是那麼地愛著她。」在安妮拍攝約翰·列儂擁吻小野洋子的照片五小時後,列儂遇刺身亡。而回憶當時拍攝的場景,這位著名的明星攝影師說:「那張照片後來成為了當期《Rolling Stone》的封面,也成為我為名流拍攝肖像的一個先例。列儂教會了我如何找到自己的狀態來拍攝,這對我以後的拍攝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