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看電影
《夜行者》是2014年一部高口碑的犯罪驚悚片。這部影片是導演丹·吉爾羅伊的處女作,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提名,並且獲得了很多專業協會的一些獎項。3月22日晚21:30 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請到了電影學者葛穎老師,與主持人張穎共同來分享這部影片。
角色驅動
《夜行者》是一部典型由角色驅動的電影,講述不法之徒路·布魯姆,靠拍攝犯罪現場闖入電視新聞界,不惜一切攫取成功的故事。好萊塢當紅男演員傑克·吉倫哈爾,因《斷背山》、《鍋蓋頭》、《原始碼》等影片為我們熟知,對路的演繹顛覆了美國好青年形象,以奸邪與驚悚的氣質貫穿始終。
路在實施犯罪時,即使被抓現行,也能處變不驚,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可以不擇手段。所以從某種程度上面說,夜行者是他的原名,但是也可以說,片名完全描述了一個貪婪者。但有意思的是,導演選擇了一個看上去很和善,很正面的演員,來演繹這個角色陰暗的心理。
傑克·吉倫哈爾為了拍攝,總共減去二十多斤體重。他說,我要讓自己有一種飢餓感。這種飢餓感並不一定是生理上真正的飢餓,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一種渴求感。正是這種感覺,使得他在片中的表現極其傳神。
配角關係
無論是幹練的新聞女編導,還是底層的實習生助手,在主人公野心勃勃的奮鬥路上,都淪為了他的工具或獵物。路深諳人心,目標明確,直指要害,影片對他施展控制力的描寫,精彩卻又令人不寒而慄。
幹練的女編導成了電視臺媒體權威的化身,路崇拜電視臺的權威,也渴望這個女人。他的貪婪,通過編劇給他設定的直接的性格展現地更加淋漓盡致。
出身低微的少數族裔助手一開始只要求每晚30美金的報酬,隨著與男主人公相處的深入,他的欲望也越來越大。他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變壞的可能性,尤其在這樣一個時代。
黑色電影
曾編劇《鐵甲鋼拳》、《諜影重重4》的丹·吉爾羅伊,初執導筒便展現出圓熟的掌控。不只劇本設置精巧、節奏抓人,他還與曾獲奧斯卡的攝影師羅伯特·埃爾斯維特合作,用洛杉磯夜間的冰冷異域感,包裝這部犀利的黑色電影。
本片時長將近兩個小時,但是緊湊的節奏卻一直能抓住觀眾,對於這樣批判題材的電影而言,導演和編劇的功力可見一斑。
片名叫《夜行者》,片中的場景也大多出現夜晚的洛杉磯,但這些場景有明顯不同於真正的洛杉磯。導演意在通過這樣的影像風格渲染在這樣一個超級大都市當中,媒體高度發達的末日感。
社會意義
個人貪婪地追逐成功,媒體貪婪地追逐悲劇——內涵豐富的本片,揭示了成功學以及「夜行者」職業的矛盾性,背後更折射出西方現代社會的瘋狂與荒誕,引人深思。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關注星文化 請掃描二維碼
走近經典 藝術人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