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8:網絡影評江湖二十年

2021-03-03 奇遇電影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一起拍電影」,作者:嘉棲。已獲授權

我提著一盞燈,站在夜的十字路口痴痴地等。

我不知道在等著誰,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路標隱約,看不清楚。

風一吹,燈滅了,我就永遠迷路了。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

顧小白或許從未想到,這篇隨性而寫的帖子,發到西祠胡同「後窗看電影」BBS後,會成為人氣最高的鎮樓之帖。

那是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

那時候,中文網際網路剛剛普及,各類論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新浪的「影行天下」、北大新青年的「電影夜航船」、西祠胡同「後窗看電影」、網易的「香港製造」、周黎明留言板、顧小白留言板,都可算是世紀之初最有影響力的電影論壇。

北大新青年·電影夜航船的頁面截圖。如今早已消失在茫茫的比特海,在谷歌都找不到這個網站了,地址是http://movie.newyouth.beida-online.com,僅存留念

衛西諦、Liar(李霄峰)、顧小白、陸川(憤怒的豬豬)、張小北、魏君子……這些都是當時各大論壇最活躍的ID。

他們混跡於此,談影論道,文以會友,被稱為網絡第一代影評人。

倏忽一晃,近20年已過。

博客、時光網、豆瓣、迷影網、自媒體等媒介先後興起。木衛二、奇愛博士(沙丹)、大旗虎皮、賽人、內陸飛魚、luc、桃桃林林等新一代的影評人為現在的大眾所熟知。

而今再憶當年事,江湖風煙散,萬鈞雷霆也早已放過。新一輪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1

時間回到三十一年前,川滇邊界,閉塞荒涼的小山村,「露天電影」大抵是人們所能接觸到的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

還未上學的內陸飛魚,每逢村裡放電影便興奮得可以一天不吃飯,天還沒黑透就跑去佔座。聽上初中的表哥講述錄像廳看武俠片、槍戰片的經歷,更是心馳神往。

生活在河南小縣城、比內陸飛魚大幾歲的顧小白,雖沒看過露天電影,初中那會兒卻正巧趕上了錄像廳野蠻生長的時代。大概是出於對電影本能的熱愛,錄像廳成了他放學後最常去的地方。

從初三到高中畢業,顧小白把明晃晃的少年時光都「浪費」在了錄像廳。那裡有徐克的《笑傲江湖》、吳宇森的《英雄本色》、林嶺東的《監獄風雲》,有整個香港電影的江湖廟堂。

年齡更大一些的張小北,迷戀電影始於大學時期,每周在學校小禮堂看片,參加各種線下觀影活動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緊接著VCD的大量普及,讓其發現了更為廣闊的科幻電影宇宙。後來DVD取代VCD,成了在電影資料館讀研的沙丹與電影聯通的接口。

事實上,從露天電影到錄像廳,再從「盜版碟」盛行的VCD/DVD時代,到資源下載時代,這幾乎是所有出生於七八十年代人共有的觀影經歷。

《南北少林》《俠女》《喋血雙雄》《大話西遊》等港片是他們青春的主角;

《亡命天涯》《星球大戰》《終結者》《鐵達尼號》好萊塢大片則開啟了他們的視覺新世界;

從侯孝賢、楊德昌到戈達爾、特呂弗,他們借大師之手看到了真正的電影藝術。

2005年紀錄片《排骨》

這些互不相聞的的迷影青年,當時並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會因電影而產生交集,而後又分散開來,伸向不同的軌跡。

2

這一切都要感謝二十世紀初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這些迷影青年,終於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相遇了。

新浪的「影行天下」、「西祠胡同」「後窗看電影」、北大新青年「電影夜航船」,是世紀之交最著名的電影論壇。

其中,「影行天下」是當時最早、最具大眾意義的電影論壇之一,版主是陸川(ID:憤怒的豬豬)。由於人員魚龍混雜,帖子質量也是良莠不齊。

衛西諦1998年創立的「後窗看電影」以及晚兩年出現的北大新青年「電影夜航船」,因聚集了一批北電、中戲、北廣等院校師生,以及Liar(李霄峰)、顧小白、張小北、Melzhou、張慧瑜等文青,氛圍相對較嚴肅,討論的話題也更具學術價值。

王崴,本名王曉春, 在2000s最初幾年活躍於各大影視論壇,筆耕不輟。2005年意外去世,遺作後經整理出版。這是一個不該被忘記的名字

回想當初看碟、泡論壇的日子,如今已「滿頭白髮」的張小北笑言:

「其實當時大家都沒有什麼影評的概念,只是一幫電影愛好者們在網絡論壇上遇見了,突然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人也喜歡電影,大家對電影的認識也都不盡相同。」

說到這點,顧小白也頗有同感:

「當時甚至不知道什麼叫作影評,寫的更像是關於電影與自我生活的對話、傾訴、情愫,有點兒像是用電影拎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

當時大家身份各異,網絡工程師、公務員、海外留學生、媒體編輯,影碟小販,學生,全都來自民間。

「大家對於電影的熱愛純粹發自內心,電影寫作也無關名利,更多像是』生活在別處』的一種精神寄託。」顧小白說道。

然而,正是這一群「不知影評為何物」的人,因網際網路聚在了一起,並創造了一個談影論道、以文會友的「論壇江湖」。

既然是「江湖」,就有門派林立,也就有「華山論劍」。當年為某部電影爭論不休也是常有的事兒。

比如2002年,「後窗」就爆發了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場論戰。

就王超導演的《安陽嬰兒》,從對獨立電影支持與否、到電影是否相關政治,正反兩派爭論不休。

當時論壇幾乎每天都有萬字長文發布,可謂各色人馬齊上陣。

這場論戰以liar、顧小白等一批民間影評人出走、另闢陣地而告終。

「後窗」因此元氣大傷,從此之後逐漸沒落。另一個活躍論壇「電影夜航船」也在2003年受網際網路寒潮影響倒閉。

而後網易電影論壇、天涯社區等電影版塊隨之而興盛。

網易有魏君子創立的「香港製造」,熱衷於香港電影,人氣一時無人能敵;周黎明留言板,則專攻好萊塢電影;顧小白的留言板,聊電影聊人生,同樣門庭若市。

另外, 蘋果豬、邁克阿郎、要命的小邪、竹聿名等ID在當時都屬於活躍分子。

魏君子以寫港片八卦起家

談及當年的論壇時光,顧小白很慶幸藉此結識了一些知己好友,比如liar(李霄峰)、發條橘子(原名劉帆,現以ID「皮革業」繼續行走江湖)、老六(張立憲)等。

讓他欣喜的是,失聯已久的故知、寫了《牯嶺街教育詩》的2black,就在前兩天和他聯繫上了。

「像是十六年後的一個奇蹟。」他形容。

 

3

如今,再想去找尋當年論壇的痕跡,好多都只剩下了「502 Bad Gateway」。大抵數位化時代的消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快更決然。

但其中的弄潮兒總能留下點什麼。

就像當年第一批網絡影評人,有的徹底銷聲匿跡,也有人投入到電影行業的生產中。

顧小白與李霄峰

當然,有些可能是命運使然,也有些是自我追求。

比如論壇時期的顧小白,是鐵道部直屬通訊處的助理工程師,主要負責中樞機房的維護以及官網編輯。

「當時每天上崗以後大概十分鐘就能做完所有本職工作,剩下的時間都在讀小說、看電影、逛論壇、寫帖子。那是我最抑鬱的時候,也是我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正是論壇的經歷給了他最初的電影人生滋養。在這之後,他也通過給《看電影》、網易電影頻道等媒體寫電影專欄,走向了另一條人生之路。

2005年,顧小白的文集《等待是一生最初蒼老》出版,前面帶個前綴:影評隨筆

2006年之後,顧小白已徹底停止寫影評,轉而成了一名職業編劇:「那時我已經寫了自己的第一個電影劇本《紅色康拜因》,之前還有一部流產的電視劇叫《捆綁上天堂》。」

顧小白與蔡尚君合作的部分電影作品,其中《人山人海》獲2013年威尼斯銀獅獎

談及寫影評和當編劇之間是否存在經驗互通,顧小白坦言:

影評於我而言,是對熱愛的電影的凝視、撫摸與反芻,是本能的拉片子,對我以後的編劇能力是潛移默化、無所不在的推動力,而非紙上談兵的理論式灌輸。

而目前正忙於導演處女作《拓星者》後期特效的張小北,身份就更加多變了。編導、策劃、編劇、後期、導演,幾乎跟電影行業有關的工作他都做過。

《拓星者》導演張小北

「其實做這麼多,是因為我一開始就是奔著當導演來的。我本科念的新聞,非科班、非世家出身,所以和電影有關的我都會去嘗試。當時在網上寫影評只是業餘愛好,我的本職工作是在電視臺,做過欄目編導,也拍過紀錄片。」

彼時他參與創建的《第十放映室》、《每周影評》等節目在當時人氣頗高,這也讓他收穫了論壇之外更多關注度。

不過,他也有「煩惱」。大概是「影評人」的身份太過出名,再加上在電影行業裡摸爬滾打多年,他坦言:「大家都不把我當新導演看,實際上不管我對電影懂多少,但用導演的身份去拍攝一部長片,卻是第一次;更何況是科幻類型片,所以是難上加難。」

4

當然,有人離開,也有人進來,任何一個圈子,總有人前赴後繼。

如今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影評人,比如奇愛博士(沙丹)、木衛二、內陸飛魚、luc等大多崛起於「後網絡時代」。

他們其中很多也經歷了論壇最後的輝煌時期,但真正的「成名」更多的是依靠於博客、時光網、豆瓣、moviegoer、大雜院、迷影網等不斷更新迭代的網絡平臺,而後大多數又都投入自媒體的懷抱。

小熊論壇底下的「影視文藝論壇」如今還存在,在2001~2003年之間匯聚了一大批海內外的影視愛好者,如yolfilm、talich等。爾後論壇的中堅獨立成立大雜院,被很多人認為是當時中文網絡上影評水平最高的論壇

現在依然筆耕不綴的內陸飛魚,最早是在2003年左右的「天涯社區」寫影評,「當時天涯有個『影視板塊』,我看到有些人寫得太爛了,覺得自己比他們寫得好,於是在一種不服氣的狀態下開始寫了。」

慢慢寫得多了,就開始給報紙、雜誌供稿,到現在還在寫。

Luc經歷過「後窗」等興盛時代,曾嘗試在上面寫影評。不過據他所說,那會兒更多是寫給自己看的「觀後感」。而真正開始系統地寫影評是2003年去法國留學,在那裡他看到了更多新電影,使得其在博客上越寫越多。

沙丹(奇愛博士)早期也曾混跡於電影夜航船、後窗、網易電影等論壇。不過,他集中寫影評要從工作之後,差不多是moviegoer誕生之後的年代開始。

moviegoer是2005年blog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最早以個人博客開始,逐漸匯聚成群體博客,隨後發展成網站,迷影網、cinepedia(中文電影百科)是其後續。如今仍活躍一線的雲中、謀殺電視機、magasa、大旗虎皮等都是從這裡走出

moviegoer是由大旗虎皮(李洋)在2006年創立的一個中文電影百科網站,聚集了一批影評人作者。沙丹就是在那時和大旗虎皮、Magasa、木衛二、雲中、謀殺電視機等大多數影評人相熟。

不過,2009年底國內開始了域名審查,moviegoer被關。第二年,朱旭斌創立的迷影網,成了這批影評人的另一個陣地。

「那時候的我們完全不談票房,對產業也不是很感興趣。大家都是一起聊電影。」沙丹回憶說。

5

而影評人江湖格局的真正轉變或許始自於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誕生。

微博誕生之初,頗有哈貝馬斯所提出的「公共領域」風範,彼時是一個嚴肅的公共討論空間。在電影領域,活躍於此的影評人們是擁有權威性的大V,是能夠引領輿論的意見領袖。

與此同時,由於「公共空間」的開放性,「草根階級」也開始擁有話語權,140個字表達自我觀點,也讓越來越多有才華的人憑此出名,這點和當年的論壇頗為相像。

不過,在luc看來,「當年的論壇,雖然沒有大V,但大家都是有感而發,湊在一個板裡討論,比現在可熱鬧多了。」

但不得不承認,微博、微信的到來,進一步瓦解了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創造了新的自媒體影評時代。

當年的那批「後網絡時代」的影評人,不少都投身於這股熱潮當中,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號。

說起這樣的轉變,沙丹難免也有些感慨:

現在因為做公號的原因,大家也時常會聊些對當下電影的看法,畢竟這樣和觀眾交流會更多。說直白點,也就是閱讀量、點擊量會更多。而這也和目前公號時代大家對影評的接受度不一樣有關。當時我們是影評人聊電影,現在我們也會結合觀眾感興趣的電影來做影評。


顯然,這和當年迷影時代的氛圍不太一樣。不過,沙丹也並沒有因此而時常回望過去的時光:

只能說每個人所處的生命階段不一樣吧。那時候,我剛剛開始學電影;而現在已經進入電影行業十幾年了,電影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電影產業中,關注電影就得要了解市場、票房這些問題。也可以說是經世致用吧,用研究電影的專業方法和當下現實相結合。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

相關焦點

  • 1998~2018:二十年影評人江湖史
    他們混跡於此,談影論道,文以會友,被稱為網絡第一代影評人。倏忽一晃,近20年已過。博客、時光網、豆瓣、迷影網、自媒體等媒介先後興起。木衛二、(沙丹)奇愛博士、大旗虎皮、賽人、內陸飛魚、luc、桃桃林林等新一代的影評人為現在的大眾所熟知。而今再憶當年事,江湖風煙散,萬鈞雷霆也早已放過。只不過,新一輪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 龍在江湖 (1998)
    類型: 劇情 / 動作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語言: 粵語上映日期: 1998-07-01片長: 112 分鐘又名: 沒有明天 / A True Mob Story龍在江湖的劇情簡介 · · · · · ·  黑社會組織成員韋吉祥(劉德華)因突發紛爭砍傷仇家喪波惹上麻煩,在曾心儀許久的大律師Sandy(梁詠琪)的幫助下,他的麻煩得以擺脫
  • 王菲那英有望相約2018春晚!快哭了,原來1998年已經是20年前!
    《相約2018》…1月16日下午5時,北京音樂界一位人士向記者爆料: 王菲和那英將有望再度合作,登臺亮相央視2018年春晚舞臺,演唱最新原創歌曲《相約2018》。@英爵_曦:超級期待想到1998年,我才2歲,當時爸爸抱著我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一聽到2位天后的聲音,就被迷住了。他們的歌聲伴隨著我20年,時隔20年,再次合作。真是歷史性的畫面。超級期待。據了解,最新原創歌曲《相約2018》,由錢雷作曲、梁芒作詞。最近很紅的央視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 1998年,她首登維密,2018年維密秀,她是最後離場的「維密超模」
    1998年,她首登維密,2018年維密秀,她是最後離場的「維密超模」 而本文中的這位超模,似乎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比吉賽爾·邦辰和阿德裡亞娜
  • 《雲中影評》:電影《莎翁情史》1998約翰麥登
    《雲中影評》:電影《莎翁情史》1998約翰麥登--雲中影評,點擊即止發布年份:個人推薦(10人以上):6.8這部電影於上映,旨在聚焦於莎士比亞,他幾乎把情節編成這樣:莎士比亞年輕時不羈,經常為寫作而做一些放蕩的事情,有一次遇到了女扮男裝這個愛戲劇的貴族表演的女主角
  • 原來,1998年已經是20年前了!
    時間跨入2018,才突然反應過來原來1998年已經過去20年了20年仿佛就是彈指一揮間……1998年1998年洪水這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名詞對很多中國人來說1998年的大洪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1998年洪災那個夏天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 2018熱門電影影評合集!以及影視熱點匯總
    而且還出現了很多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電影,所以今天來盤點分享一些2018年熱門電影和相關影評。 這回總結了2018年比較熱門電影的影評, 按著電影上映的時間整理的,首先有《紅海行動》、《暴裂無聲》、還有暑期檔的《動物世界》、《我不是藥神》、《江湖兒女》、《影》、《無雙》、《找到你》、還有年底曹寶平導演的新作《狗十三》等等;
  • 《今日影評》陳剛評《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
    《今日影評》陳剛評《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 2018-08-21 10:29: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 西固1998-2018,我們錯過了什麼?
    轉眼2018即將走完,但恍惚中那些逝去的時光卻依稀仍在昨日。1998,成了所有人難以復刻的回憶,而2018,我們泛舟記憶,敬畏生活,感恩歲月。還有一周時間2019就來了。20年的時間我們身邊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 1998-2018!他收集了20年中國流行語 你見證過哪些
    從1998年起,黃集偉用業餘時間搜集和記錄流行語,熟悉的朋友說,黃集偉「是個耳朵很饞且嘴巴很貧的人」,形形色色的語詞被他捕捉到匣子裡,然後製成標本,以每周、每月、每年的周期展覽出來。20年過去,黃集偉快要退休了,但收集流行語的「副業」延續了下來,在他看來,它們是他感受時代的快捷鍵,一葉知秋,可以看到芸芸眾生。
  • 1998年到2018年內地女演員熱度數據,追劇長大的人:數據沒毛病
    從1998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可以說是內地娛樂圈崛起的時間,有人就在取出了這二十年間內地女演員熱度的數據,總結出了這二十年間,熱度最高的幾位女演員,而如果你們是90後一代,追劇長大,你會發現對比自己的記憶,這個數據真的一點毛病都沒有。
  • 1998-2020|在七十萬字的影評中尋找諾蘭
    變與不變:22年來觀眾眼中的「諾神」 從1998年的處女作《追隨》,到剛剛上映的《信條》,在22年的創作生涯中,諾蘭共執導了11部不同題材的電影作品。諾蘭獨特的風格也讓他的電影被打上了明顯的個人標識。在對諾蘭電影的評價中,「導演」一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詞語。
  • 《羅馬》拿下權威榜單2018最佳,《江湖兒女》在列
    英國老牌電影雜誌《視與聽》(The Sight and Sound)公布2018年十佳榜單,以及11到40位的優秀影片。阿方索·卡隆新片《羅馬》再次拿下榜首位置,李滄東《燃燒》位列第三,成為前10名中唯一一部亞洲影片;賈樟柯《江湖兒女》位列28名,是唯一入榜的中國影片。
  • 陳佩斯二十年後又回到央視舞臺!上一次還是1998年春晚!
    當二十多年後,陳佩斯再度站上央視1998這之後,他們就離開了這個舞臺,一別就是二十多年。因為版權官司 從央視舞臺「消失」正當大火之時,陳佩斯和朱時茂為何離開央視舞臺?原中央電視臺臺長楊偉光曾在回憶著作《我在央視當臺長》中表示,自己在任期間,對「春晚」做過多次調整,包括向演員支付演出費用。當時製片人不理解。「我告訴他們,要和演員籤合同。
  • 1998 vs 2018,金鎖變範爺,本山被遺忘...你懷念的,都在這裡
    ,二十載之後,又是何光景呢?1998年,你曾憧憬著可以從校隊起步有朝一日也踢世界盃;1998年,你把「馬賽迴旋」練成了「新街口迴旋」;1998年,你沒錢買足球彩票,輸贏對你而言還很純粹……關於現在:2018年,曾經視若珍寶的球星卡早不見了影,或許在家裡某個角落吃灰;2018年,曾經在野球場上號稱追風少年的你,剛跑了五分鐘就已累成狗;
  • 網絡影評委員會成立,影評人會被「招安」嗎?
    可嘆我們二哥天天以獨立影評人自居,一世英名,卻落下了被「招安」的指責。可真的會被招安嗎?就此,葛格想簡單說幾句。網評會開會前,葛格也曾接收到會議組織方的邀請,但是因為身份限制,婉言推辭,但我也承諾,如果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也可略盡綿薄之力。作為一個會外人員,首先要說「網評會」並不可能真的「招安」什麼影評人。
  • 1998-2018,慢慢聽,別哭啊
    法國隊下次奪冠,正是20年後的2018年。當年TVB轉播世界盃,還是李克勤擔任的主持。在20世紀末,香港樂壇正要走上它的最後一個高潮,但「最後」這一點也許還沒有人反應過來。因為90年代,「四大天王」一誕生便是大勢,每一場頒獎禮都是最有看頭的吃瓜現場。而他們的接班人,李克勤、陳奕迅、古巨基那年都正在走紅。
  • 中國網絡影評進入黑社會時代?
    這種獨特的優勢,成就了美國的電影產業,也奠定了它在網絡影評上的領先地位。論中美「網絡影評」發展之比較總體上說,美國的網絡影評不僅起步早,發布平臺和渠道也遠較我國豐富,一批網絡寫家已佔據「天時」「地利」的先機,在全球範圍內凝聚了相當的氣場。但是在「人和」上,獨領風騷的還是中國。網絡影評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這些構成元素的此消彼長。
  • 爛番茄公布2019年十佳電影,《江湖兒女》位列第九
    近日,爛番茄網站發布了《2019年最佳電影》和《2019年最佳劇集》的終極指南,文中列出了2019年新鮮度最高的電影和劇集榜單。《他們已不再變老》和《倫敦生活》第二季分別位列電影類和劇集類榜首。賈樟柯執導的《江湖兒女》以99%的新鮮度位列電影類第九。
  • 2018版《笑傲江湖》:豆瓣2.4刷新了金庸劇下限
    2018新版的《笑傲江湖》已經看罷14集,無論是在金庸迷之間,還是在電視劇評論者眼裡,這部劇都堪稱刷新了金庸劇的下限,在豆瓣的評分甚至只有2.4分(截至3月10日),部分觀眾甚至在網絡上喊出「我們欠於正一個道歉」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