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9年3月寫了篇鹹肉菜飯,是我2017年後再寫的一次,真是有感而發。有朋友還在問我怎麼做,乾脆拍出來,大家參考一下,絕對是最正宗的做法。當然,我把五花肉拿掉了,現在很多人覺得看到太肥的肉覺得怕怕,所以我只用豬油來代替。不過過程是沒問題的。最後我沒用砂鍋來燒,原因是想把它再簡單些,砂鍋的作用是可以吃到底下一層厚厚的鍋巴,電鍋就沒辦法了。
還是附上我的上篇菜飯,剪了最後一小段
好像很難吃到滿意的鹹肉菜飯
回臺北在幾家江浙館子吃了幾次菜飯,每次吃完都覺得心裡悶悶的,有一種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感覺,這麼平常的家庭料理,在臺灣好像已經變成一種奢侈,回來一個多禮拜了,總想這事,乾脆也來做一下。
青江菜(大陸叫做小青菜),鹹肉(又叫做家鄉肉)跟米,再加上一大勺豬油,這就成了。米洗洗好,放入比平常蒸飯稍多一些些的水,就先泡著,處理其它。青菜洗洗乾淨,切切碎,鹹肉也切切小丁,準備工作就算結束了,開火熱鍋吧。
將一勺豬油倒入,再將青菜倒入,鹹肉倒入,翻炒一下就將泡在旁邊的米跟水一起倒入翻炒均勻,加少許鹽,給它滾到米六七成熟的時候就把它整個倒進沙鍋裡,開大火等到沙鍋開始出氣冒煙就關成小火給它慢慢燉熟,聞到有點兒焦味的時候表示結鍋巴了,再轉大火一分鐘後即刻關火燜它五到十分鐘。
沙鍋蓋子打開,用湯匙把它翻一下,下面的飯翻上來勻勻它,滿室生香,這時可以盛飯了。
很難嗎?為什麼在臺北吃不到真正像樣的菜飯?為什麼在上海大餐廳裡很多菜飯都變成了菜炒飯?還好上海路邊還是有很多小店有賣真正的菜飯,不過上海人賣的少,都是安徽的菜飯配骨頭湯。
我以前燒菜飯時為了兒子不吃菜,所以我的小青菜是整片的,沒切碎,這也是一種,可以讓不愛吃菜的還是可以吃到只有青菜香但沒菜的好味道。鹽巴隨意,我不建議加多,因為菜飯只是主食的一種,還是要配配菜吃,鹹了就不好配菜。小時候吃的菜飯一定要用一塊五花肉切丁煸炒出油,現在很多人(包括我)都不太吃太肥的肉,所以直接用豬油取代,少了一點肥肉,吃起來更少負擔。鍋巴是菜飯的標準配備,小時候的菜飯用煤球燒的,一定要有點鍋巴,在上海也有用柴火燒的菜飯,底下一層厚厚的鍋巴,特別好吃。有些人不愛,那就直接電鍋蒸。炒好了放電鍋蒸好一樣好味,只是少了童年的回憶。
其實還有很多做法,用什麼菜都可以做。上次還吃到有人用萵筍(臺灣叫做菜心吧)葉子做成的菜飯,第一次知道它葉子還能吃,不過吃起來怪怪的,我還是推薦用青江菜(小青菜)做的傳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