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少年玩伴「閏土」57歲因病逝世,留下5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2021-03-03 聽歷史

1954年,紹興魯迅紀念館的白牆青瓦下、古樸展廳前走過一個人意氣風發、和煦爽朗的年輕人,那一年他21歲,有幸進入紀念館工作,還沒想過自己會在這裡從一個小員工做到副館長,從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人變成一個作家。

他較其他工作人員有什麼特別嗎?是的!他的爺爺便是魯迅那篇《故鄉》中的「閏土」,那個被全世人津津樂道、惋惜稱嘆了幾十年的人。

魯迅筆下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閏土,一個在月夜的沙地裡自由奔跑,機敏叉猹,一個在魯迅家拘謹沉悶,喊著老爺;一個在海邊撿貝殼、捉魚,一個佝僂著搬弄要來的家具;一個給小兩歲的弟弟講述有趣的野外見聞,一個向有錢老爺謙卑地訴說自己的生活窘境。

少年的閏土是鮮活生動、活靈活現的,中年的閏土是麻木世故、沒有生氣的,仿佛被人情世故弄丟了靈魂。少年玩伴落得那樣一種境地,魯迅異常觸目驚心,因為他從閏土的身上照見了社會和時代,照見了無奈和悲苦,也照見了自己的過去和當下。

在魯迅的文章中,閏土只活了那麼短短的一段筆墨。在現實中,他在顛簸掙扎中度過了鬱郁中年,在病痛悲涼中度過了悽苦晚年。他身上映照著普通農民家庭在當時那個大時代背景下的悲慘命運,好在如今那種錐心的痛苦已經終結,其後人走上了康莊大道,過上了安穩幸福的生活。期間數十年、幾代人的經歷卻是滄海桑田般的境遇。

章周兩家的淵源——亦僕亦友

閏土本名章運水,與魯迅家有很深的淵源。魯迅的父親為官,家境富裕,家中有幾十畝田地。到了收穫季節需要修繕或添置一些竹筐來裝穀物,因而周家僱傭了竹編師傅做長工。這位竹編師傅便是閏土的父親,名叫章福慶,有一兒兩女,種地維生,也靠竹編賺錢。

魯迅家雖然富裕,但沒有頤指氣使的富家小戾氣,待人接物十分謙和。章福慶為人誠懇本分,竹編手藝不俗,經常給周家帶一些家裡的土產,很受周家人賞識和信任,周家通知佃戶交租之類的大小適宜都交給他辦。

章運水的母親在周家做保姆,名叫阿長,也就是《阿長與山海經》、《百草園與三味書》中的長媽媽。阿長在周家很受尊重,擠著年幼的魯迅睡成「大」字也不受責難,魯迅的母親反而感嘆「長媽媽身寬體胖,該怕熱吧!」

周章兩家人相交甚篤,不遜於親友。周家老太太過世時,操辦喪禮需要人手,章福慶便將兒子章運水帶到周家幫忙看祭品,於是就有了魯迅與閏土初見的那一幕。當時魯迅13歲,章運水比他大兩歲。章運水熱情健談,很快就與魯迅熟絡起來。

魯迅在深宅中長大,除了讀書,生活乏善可陳。章運水在鄉間長大,從小便幫父母幹活,很有想法和見識,給魯迅講海濱、月夜、叉猹的趣事,帶著他捉鳥遊玩。少年魯迅被閏土豐富的生活和有趣的經歷折服,將他視為見多識廣的哥哥來崇拜。

章福慶有一兒兩女,夫妻做長工,種地和長工的收入加在一起,比尋常農民家庭還稍富裕一些。

閏土的命運——昂揚而起,悲戚落幕

章運水的少年時光過得自由快樂,本打算出去讀書,出人頭地。他聰明機智,又果敢樂觀,若學成歸來,必然能有一番作為。但噩運總是來得猝不及防——章福慶病逝了。失去一家之主就意味著沒了經濟來源,章運水只能放棄念書、見世面的念頭,回到家中賺錢養家,扛起生活的重擔。

當魯迅外出求學,留學海外,學成歸來,在文壇紮根時,章運水正被命運無情折磨。為了養活家庭,章運水接過了父親的鋤頭,一邊種地一邊做各種短工,挑土、撐船、耕作,勞累又暗無天日,少年時期的靈性被消磨殆盡,活潑矯健的小英雄消失無蹤。

成家生子後,章運水的生活更加不易,五個孩子相繼出生,家裡的開銷更大了,他只能更加拼命的做工,操勞的生活壓彎了他的脊梁,在他的身上無情刻下累累痕跡。

1919年魯迅再見到他時,四十出頭的章運水已經身體佝僂、麻木沉默得如同個暮年老者。因為周家搬走,不再用工,章周兩家的聯繫到這裡也斷絕了。

1934年,紹興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章運水的土地幾乎絕收。這給這家人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長期的貧窮使得這個家庭沒有任何儲蓄,而租來的田地是要交租的,章運水從一個一清二白的窮人變成了負債難償的欠債者。不久,章運水背上生瘡,因為無錢醫治,病情不斷惡化、化膿感染,最終在1936年病逝,同年魯迅也去世了。

閏土的兒子——悲上加悲,早早離世

章運水有5個兒女,《故鄉》裡中年閏土到周家拜訪,跟他同行的水生是大兒子,本名章啟生,其餘3子女皆現狀不詳。

章啟生的命運比父親還要悽苦,他生在家裡最窮困的時候,連快樂的童年都沒能享受,從小性格內向陰鬱。章運水去世後,生活的重擔再次轉移,落在了年輕的章啟生身上。

不想水災剛過了沒兩年,當地又發生了旱災,章家的日子更窮困了。不久章啟生患病離世,留下了兩兒一女,小兒子便是章貴,那個在紹興魯迅紀念館中度過半生的人,當時他只有三歲。

家裡沒了頂梁柱,章啟生的妻子決定去上海謀生,找到一份保姆工作,但賺得錢不多。不久女兒生病時,再次因為沒錢醫治而病死。年幼的章貴和哥哥不得不各自做童工討生活。一家人生離死別,只剩婦孺離散零落,境況悲戚。

閏土的孫子及後輩——華麗轉變,安享幸福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人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和災禍,終於迎來了曙光。16歲的章貴也終於擺脫了家族噩運,開始了新生活。章貴早早做了童工,沒有讀書,但他沒有被生活壓垮,沒有喪失熱情。解放後,他到冬校學習,從掃盲開始,一點一點積累文化知識。

1954年,章貴進入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他自知文化程度低,為了自我提升,便到夜校學習,接受正規的教育。祖輩的勤懇和熱情深埋在章貴的血液中,他樂觀勤奮,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努力,漸漸地,他的日子走上了正軌。

魯迅生前一直惦念章家人,其子周海嬰自然也受到感念。1959年,周海英與章貴在紹興紀念館相見,相談間十分投契,成了至交好友。至此,祖輩們因時代和生活斷絕的緣分被後輩重新續起,此後,周海英每次途經紹興,都與章貴相邀小聚。

章貴熱愛工作,也熱愛文學。魯迅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傳奇,於他也是祖輩口中的人物,傳奇與現實的碰撞激起了章貴的濃厚興趣,他在紀念館裡研究了大量的魯迅資料,並且開始相關創作,先後發表了幾十萬字有關魯迅的文章,並且成了魯迅研究學會的一員。1982年,章貴被任命為紹興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1993年退休,安享晚年。

新時代下,章貴不再是家庭破碎、無以維生的童工,而成為一名公務員、作家,住在三室一廳的房子裡,喝茶讀書。他的一雙兒女一個做了會計,一個成了老師。閏土的後人們告別了祖輩的苦難,過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時代的巨輪將一切碾成飛灰,最容易慘死其下的無疑是貧瘠、低微的弱者,但最堅韌、最富有生命力的也是這些平凡人。他們像最有頑強的植物,只要沒有被苦難徹底擊碎,就會在和煦的環境裡華麗新生,再次繁榮。

閏土在文學作品中精神死亡,他和他的兒子在現實中肉體死亡,但他的孫子、他的重孫以及子孫後代將在新時代繼續幸福生活下去,一如生命經久的傳承。

相關焦點

  • 魯迅筆下的閏土,實際上是他的少年玩伴,晚年生活相當悽苦
    這個藝術原型就是魯迅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玩伴,真實名字叫「章運水」,是魯迅家裡長工章福慶的兒子,實際年齡比魯迅大2——3歲。紹興人在發音上,「運」和「閏」相差不大,所以,魯迅在小說中,索性給章運水起名為「閏土」,這種做法也算是融入了紹興的民俗文化。
  •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96歲去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一個大作家、一個「大漢奸」、一個大幹部——著名作家朱正近代中國最有成就的三兄弟,他們出生、成長於同一個家庭,卻因際遇和思想觀念的差異,走上三條不同的道路他們對二十世紀的中國有著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折射了當時諸多社會現狀,他們就是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其中,最低調的當屬周建人,他一生育有7個子女,作為三兄弟裡最默默無聞一位,他的子女們現狀如何?
  • 魯迅兒時的玩伴「閏土」結局如何?晚年生活窮苦,子孫卻完美逆襲
    魯迅成年後的朋友有很多,但是童年玩伴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只有閏土,他是魯迅《故鄉》中的人物,在人教版語文書中,小學6年級上冊課本第17課,將的就是《少年閏土》,就算長大以後,當年在金黃的月光下,拿著鋼叉在海邊西瓜地裡刺猹的樣子依舊曆歷在目。《故鄉》創作於1921年,也記述了1919年他回鄉時看到的閏土。
  • 魯迅兒時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子女華麗逆襲!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到很多魯迅先生的文章,但其實最有深刻的還是他筆下的閏土,1921年魯迅先生發表的一個短篇小說講述的就是1919年他回鄉的真實見識,而他經常說的「其實地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也表達了對閏土人生的感慨。
  • 六年級《少年閏土》中的人物原型,我不是魯迅,他也不叫閏土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都是關於魯迅的內容,其中第一篇就是第24課《少年閏土》,本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在《故鄉》這篇文章中,塑造了閏土、「豆腐西施」楊二嫂,「迅哥」等人物形象。作為一篇經典的課文,少不了要背誦的,課文第一自然段,相信很多同學任然能背誦得滾瓜爛熟: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少年閏土:魯迅用階級社會的悲傷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真理
    即使是在周末,也總能看見一個個疲憊的家長拖著他們不情不願的孩子遊走在每一個輔導班,有的孩子甚至能在一個教育機構從早排課排到晚:語數外物理化學……做家長還覺得這樣的方式挺好,省得在多個教育機構輾轉浪費時間了!
  •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知識梳理填空,附答案|閏土|魯迅|文章|近義詞|...
    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出一個見多識廣、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2.課文圍繞閏土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記憶中的閏土、初次相識時的閏土、給「我」講新鮮事的閏土。  3.「我」與閏土有哪些不同之處?  ①生活環境不同:閏土生活在海邊農村,「我」生活在高牆大院裡。
  • 萬裡歸來不少年——原來我們都在慢慢變成閏土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第一次學習魯迅的《故鄉》差不多是在20年前了。那時年少懵懂,只是覺得這片課文真的好長,長的我沒有興趣讀下去。而當時對於《故鄉》這片課文,老師也沒有進行多麼深刻的講解,或許老師也覺得,對還是少年的我們而言,《故鄉》裡面所傳達的內涵,過於成熟了,我們無法體會。
  • 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周璇37歲因病去世,留下2個孩子,如今現狀如何?
    她就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周璇,受人欺騙和利用,在37歲時就因病去世,在她生前一共留下2個孩子,如今現狀如何?說起周旋的孩子,就不得不先說起她坎坷的情路。1931年,11歲的她就在歌舞團裡面嶄露頭角,之後因演唱的主題曲中有句「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自此改名為周璇。她靠著自己努力和天賦在當時的上海紅極一時,再加上出色的外表,被人們譽為民國四大美人之一,怎料這樣一個美女在感情路上卻走得一點也不順暢。
  • 溥儀的弟弟溥傑87歲因病逝世,留下2個女兒,現狀如何?
    出生於帝王世家的他,自降生在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與這層血脈緊緊地纏繞在了一起,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的一生都處在歷史轉折的大潮之中,也正因如此,由於社會的巨變與動蕩,使得他一生之中都是坎坷波折,在無數痛徹心扉的別離與道不盡的酸楚中
  • "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在北京逝世,留下5個子女,今現狀如何?
    我們並沒有安逸於如今的和平生活,而忘記曾經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銘記,有太多的英雄值得我們去懷念。時間在靜靜地流淌著,現如今我們如果提到企業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馬雲,李嘉誠等人。在中國70多年的滄桑變化當中,有這樣一類企業家,他們被冠以紅色資本家的稱號,那到底何為紅色資本家呢?
  • 魯迅筆下的「猹」重出江湖,網友調侃:閏土涉嫌違法捕殺野生動物
    魯迅作為中國一代文豪,棄醫從文,用文筆拯救國人的靈魂。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之作,其中《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魯迅描述了少年的閏土在天地間捕殺一種叫做「猹」的動物,這種動物在現代已經很少見了,而最近魯迅筆下的猹有重出江湖了。
  • 年少讀不懂魯迅,人到中年才恍然大悟,我們都已是閏土
    在保留這些美好的基礎上,還曾夢想著長大後成為閏土,這樣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小男孩,誰又不願意呢?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感受到了閏土的遭遇。我好像丟失了曾經那雙「清澈」的眼睛和單純的情感,一切都不再那麼簡單。如果你現在可以給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要成為地主家的小少爺。」純真可愛的兒時歲月裡,魯迅和閏土相互吸引,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 多年前魯迅深夜咳血病亡,獨子周海嬰:日本人暗害的嫌疑很大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於上海逝世,各界名士前來為他悼念,在他出殯那天,有接近兩萬人來送別魯迅先生,沿途有政府派來的軍隊持槍保護,可見魯迅先生在當時年代的重要性。據當時的結果顯示,魯迅的死因是肺結核病復發治療無效而逝世,但對此結果魯迅先生的弟弟和兒子完全接受不了,魯迅家人表示魯迅先生身體雖然患有慢性病,但據醫院說在及時治療下完全可以有很長的壽命,怎麼可能突然死亡。因為他們嚴重懷疑魯迅是被日本醫生須藤耽誤治療才病逝的,因為有很多線索都指向這個說法。
  • 閏土與楊二嫂:一個人靈性的喪失與一個女人美感的喪失
    這是兩個人生軌跡完全不同的少年一次偶遇。 魯迅在私塾裡讀書,會描紅,會對對子,會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章運水從記事起就在田野裡跑,會捉鳥,會在海邊撿貝殼,還會用鋼叉刺瓜田裡的猹。兩位少年的知識儲備毫無交集點,很顯然,章運水的知識儲備更有實用性、表演性。 在少年魯迅眼中,章運水是個少年英雄。
  • 魯迅的後人怎麼樣了?兒子現成了高官,侄孫是大家很熟悉的演員
    魯迅曾說過「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魯迅的精神傳承給了子孫後代,雖然每個人的職業不盡相同,但都在各自的領域做著貢獻,那他教育出來的後代現在又如何了呢,今天我們便來談談魯迅的後代們。愛國人士周樹人魯迅,與1881年出生,至1936年逝世,享年僅僅55歲。
  • 歷史解讀:「國父」孫中山58歲因病去世,留下4個子女,現狀如何?
    不幸的是,這個偉大的革命家58歲就因為肝癌離開了北京。臨終前,他向後人除了革命遺像外,還囑咐了自己的子女。那種偉人的孩子們現在在哪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01 從小接受西式教育,逐漸萌生革命思想1866年,孫中山出生在廣州的一個普通家庭,最初學習村莊住宿,隨後跟著父母去澳門謀生。以後在哥哥的贊助下,在廣東和香港接受了近代西方教育。
  • 魯迅少年時為何家道中落?僕人一句話把魯迅爺爺送進了牢裡
    我們「民族的脊梁」魯迅先生的少年經歷,是與這科舉制度息息相關的。 魯迅 一、少年的小康之家 小學的時候,一篇《少年閏土》,月光下那柄油亮尖銳的叉子高高舉起,準備刺向瓜地裡的猹的畫面還歷歷在目
  • 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逝世,四房妻妾17個子女,應該如何分配遺產
    何鴻燊逝世,但大家更關心他的豪門家族如何分配遺產,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賭王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他家庭背景顯赫,是澳門舉足輕重的人物,曾任第9至11屆全國政協常委,多次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接見,曾參與見證中英、中葡談判及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 「閏土!你是閏土!」」不,我是猹.」
    魯迅問:」你是?」少年說:」迅哥兒,你忘了那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鋼叉、項帶銀圈的少年了嗎?」魯迅興奮的抓住他:」閏土!你是閏土!」」不,我是猹。」我首先聲明一下,我今天不是要來黑張杰的,雖然我對他不感冒。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話題是關於魯迅的文章《故鄉》裡多次出現的那隻喜歡偷瓜的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