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折不彎的宋英宗

2021-02-07 陽光下的魔法師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趙禎在宮中駕崩,享年五十四歲,他的養子趙宗實繼位稱帝,史稱英宗。

英宗不但是曹太后養子,而且還是曹太后的外甥女婿,如果不是曹太后當年一力主張,英宗不可能成為皇帝。這樣看來英宗與曹太后之間關係應該比較融洽才是,但實際上英宗和太后的感情卻比較糟糕。

英宗登基時已經三十二歲了,是一個有完全可以獨立主政的成年君主,但曹太后堅持要垂簾聽政,讓英宗非常不高興。內侍史志聰、武繼隆等人都是曹太后的心腹,他們以孝道為藉口,逼迫英宗就範。英宗起初很強硬地反對,但很快就放棄了抵抗,與曹太后相比,他的資歷、威望、羽翼都不可同日而語,他根本不是後黨的對手。不過英宗雖然外表是個謙謙君子,對太后也持禮甚恭,但他的心性卻是個寧折不彎的硬漢子。

曹太后聽政不久,外放八年的張茂則被調回宮中,重新在御藥局主事。英宗雖然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卻未能阻止事情的發生。英宗處置不了張茂則,心中怒氣未消,遷怒於御藥局的醫官,他以仁宗的死為由,要將御藥局兩名曾為仁宗看病的醫生逐出皇宮,送到邊遠州縣去看管起來。英宗的做法讓尚藥局、御藥局裡許多不明就裡的醫生們大為震恐,大家推舉了幾個代表,去英宗面前求情說:「先皇起初吃這二人的藥還是很有效的,後來不幸去世乃是天命,不是醫官的責任。」英宗問:「我聽說這二人都是兩府(中書門下省和樞密院的代稱)推薦來的?」那些醫生說:「是的。」英宗冷冷地說:「既如此,我就不管了,就交給兩府裁決吧!」兩府掌管司法機構,兩府裁決就是要走司法流程,萬一兩府按英宗的思路去辦,最後問出個死罪都很有可能。眾醫官嚇壞了,只好任憑那兩個倒黴蛋醫生被發配。

曹太后聽政,英宗成了擺設,心中非常鬱悶。古代帝王的娛樂活動遠不及當代人豐富,尤其是英宗這種凡事都無法自主的皇帝,他連宮門都出不去,每天只能在宮裡轉圈。如果是其他皇帝,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多納嬪妃,娛情遣興,但英宗身邊一個嬪妃都沒有。

英宗四歲入宮,八歲出宮,雖然是曹太后養子,但雙方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太長,他回到藩邸之後,生活與普通宗室無異,宗室們有過的私生活他也一樣有。英宗少年時身邊就有侍妾,本來小日子過得挺舒心的,但太后在他身上寄託了政治企圖,這就註定他這口安生飯吃不長久。英宗十六歲時,當時還是皇后的曹氏為他指定了一樁婚事,女方是曹皇后親姐妹的女兒。這位小姐叫高滔滔,從前英宗在宮裡時,她也曾入宮玩耍,兩人是幼年的玩伴。曹氏以他們青梅竹馬為由,安排了這樁婚事,但其實目的很明顯。英宗當時雖然只是個少年,但對她下的那盤大棋來說卻至關重要,她要加強對英宗的控制。

據史料記載,英宗有四子四女,全部是高氏所生,這種情況在帝王中比較罕見。一般來說,帝王的重要嬪妃都會多少有一些事跡記載在史冊裡,就算沒有事跡,四妃冊封總會有記載,但《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以及宋人筆記裡都沒有英宗其他嬪妃的任何記載。蔡京之子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裡倒是提及一件事:英宗治平年間,皇后有專房之寵,有人私下議論,說高皇后專橫善妒。曹太后顧及家族名聲,就派人悄悄勸皇后說:「豈可讓官家左右無一侍御者?」不料高氏立刻作色,對帶話的宦官吼道:「去跟娘娘說,我嫁的是十三團練,又不是嫁給官家!」英宗在舊家時排行十三,官家是宋代對皇帝的稱呼,高皇后這樣說話,可見她心裡並不拿英宗當皇帝看。

英宗與曹太后、高皇后不睦,他在宮裡又沒有靠得住的心腹,連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有多麼苦悶。英宗從前身體就不是很好,現在又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快就生了病。

人生病的時候心情會更壞,英宗在病中時常想起自己的人生,真是越想越心煩。他覺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索性看開了,在病榻上痛罵曹太后專權,怒斥高皇后專妒,言辭激烈,根本不顧忌左右的人。他身邊的宦官、宮女都是後黨的耳目,這些話當然傳到了太后耳中,這讓曹太后十分尷尬。

曹太后當年逼迫仁宗很拿手,但同樣的套路在英宗身上卻行不通。首先,仁宗無子,而英宗有子,英宗若死,繼位的肯定是他兒子,將來萬一東窗事發,她這個養母很可能被英宗的後代毀了身後之名。其次,仁宗性格懦弱,凡事委曲求全,比較容易被她吃得住,但英宗外柔內剛,現在撕破臉豁出去和她懟正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她扛不住的。仁宗至和三年的瘋魔案已經讓她明白,她可以擅權,但絕對不可以弒君,如果英宗死的不明不白,本來與她和平共處的文官集團也會和她翻臉。曹太后搞不定英宗,但英宗天天在病榻上破口大罵,這樣下去可不得了,誰知道他那張嘴以後會說出什麼駭人聽聞的話來?萬一他效仿仁宗,也喊一句「太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的話,這次可沒有仁宗那樣的老好人來給她往回圓了。

太后思前想後,沒有好主意,只好找文臣們想辦法。

英宗繼位時,韓琦、歐陽修都已經回朝,韓琦做了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封衛國公,歐陽修任參知政事,兼刑部尚書,這二人既然拜相,這件事就得由他們來處理。

曹太后對這二人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的委屈,又說:「皇帝不能容我,現在這事情只能請宰相來作主了!」韓琦說:「這是因為皇帝在病中,等病好了自然就不這樣了。」這二人又去見英宗說:「陛下年幼入宮,是太后養子,能有今天實賴太后之力,何故如此啊!」英宗恨恨不已地說:「太后對我有什麼恩情可言呢!」韓琦說:「舜帝父母不慈,但舜沒有違背孝道,您應當向舜帝學習!」弦外之音是希望英宗隱忍一時,另作打算。英宗聽懂了他的意思,於是和曹太后和好。

英宗將韓琦、歐陽修視為自己的政治幫手,希望這二人幫助他奪回權柄。韓琦只好去找曹太后商量,希望她停止垂簾聽政的行為。

欲知後事如何,咱們明天再說。

相關焦點

  • 宋英宗病重在床,韓琦讓他寫傳位詔書,宋英宗寫完後為何哭了出來
    但是虛歲才36歲的宋英宗趙曙,卻病倒了。但是由於他之前就曾多次病倒,所以也就沒有人太過在意。都以為宋英宗這次的病倒不過是身體不適,不算是多麼嚴重的一次事件。但是事情總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次宋英宗病得實在是太重了。他的病情已經嚴重到了說不出來話的地步,與外界的交流只能靠著一支筆。隨著宋英宗病情一天天的加重,身體開始不斷的衰弱。
  • 自古帝王也有深情人——宋英宗和高皇后的愛情
    但是這一次,這把龍椅好像失算了,它並沒有改變宋英宗。1、 為什麼說宋英宗和高滔滔的愛情是曠世奇戀?他只有一位皇后,她是他的唯一,而且英宗八子均為高皇后所出。在封建舊社會,男尊女卑,男子為天,一夫一妻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對方還是太子還是人上人的官家。但是宋英宗和高滔滔真的將天方夜譚變成了現實,他們互相守護三十年,至死不渝。他們愛情故事也是浪漫的,沒有那些狗血一般的離奇挫折。
  • 宋英宗:替補選手的痛苦你懂嗎?
    比如北宋的第五任皇帝——宋英宗趙曙。當通往皇位的道路擺在他面前時,他一度視之為洪水猛獸,不僅數次推辭,而且差點逃跑,最後還是被幾位大臣一起架上了皇位。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子?面對皇位,他為何表現得如此異常?—1— 一出場,他就是替補選手 宋英宗出身皇族,但並不是真正的「皇子」。
  • 濮議背後的權鬥:宋英宗不惜與太后翻臉,也要追封父親「皇考」
    治平二年(1065年),宋英宗趙曙即位的第二年,就急忙詔議崇奉生父濮王典禮,要為死去的父親追封。宋英宗此舉,震驚了滿朝文武,絕大多數官員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宋英宗的決心很大,還是成立了追尊濮王典禮小組,由宰相韓琦領銜,史稱「濮議」。
  • 從「濮議之爭」,看宋英宗因追封生父為皇考,給宋朝留下兩個隱患
    按照正常法統的概念,宋英宗雖然不是宋仁宗的親生兒子,但他在過繼給宋仁宗後,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因此,宋英宗應該視為宋仁宗「法律上」的兒子。又由於宋仁宗與濮王趙允讓是堂兄弟的關係,因此,按照正統的觀念,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一批大臣認為,宋英宗應尊自己的親生父親濮王為「皇伯」。
  • 宰相反對宋英宗重用蘇軾,蘇軾知道後說:這是為我好
    這位皇帝叫宋英宗。 宋英宗原名趙宗實,生於1032年2月16日,是宋太宗趙光義曾孫,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由於宋仁宗膝下無子,收養了趙宗實,作為皇位繼承人培養。
  • 宋英宗去世後差點要活過來,大臣趕緊喊:再活皇位也不是你的
    因為這次的老皇帝宋英宗他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大家都盼著他去立一個太子,然後早早的退位,讓新皇帝來處理各種因為病重堆積的國家大事。可是就算是全部都這麼想,可是也沒有幾個人敢在皇帝面前說出這種話,因為這樣就是盼著皇帝去死,非常的不尊敬人,很多的大臣也只敢偷偷的討論。都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把皇帝氣得大罵他們一頓,然後丟掉自己的官職。
  • 北宋最憋屈的皇帝宋英宗,發瘋只是表象,報復性心理才是其本質
    宋英宗其實是個「不幸的幸運兒」,因為仁宗無子,所以他在3歲的時候就被抱養得到皇宮中,由曹皇后照顧,這就是把他當做國家的繼承人來培養,後來也登上了帝位,與他的幸運相比,他的親生父親濮王趙允讓的運氣就差多了,趙允讓在真宗時也過繼到宮中撫養,但是後來真宗生出了兒子仁宗,趙允讓也就只好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中。
  • 皇家品牌的曠世奇戀:高皇后和宋英宗趙曙結婚後執子之手,相守了一生
    宋代高氏,她與夫君宋英宗趙曙,兩人青梅竹馬,結婚後執子之手與子相守了一生,百分百算皇家品牌的曠世奇戀! (一)高氏和趙曙其人其事 高氏(1032—1093年),名叫高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曾祖父是北宋開國名將高瓊,外曾祖父是北宋大將曹彬。北宋一代賢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小姨。
  • 宋英宗做皇帝僅僅四年,曹太后為什麼對他不滿而要垂簾聽政?
    宋英宗趙曙,並不是宋仁宗的親兒子。
  • 談談宋英宗和宋仁宗的愛恨情仇
    從這句話我們就知道曹太后肯定參與了虐待宋英宗事情。富弼在自己的奏摺中提及過趙宗實的悲慘境遇,趙宗實被宋仁宗封鎖在皇宮,連食物都不給提供,當時沒有人敢於詢問趙宗實的情況,富弼為尊者只好說宋仁宗被奸臣迷惑,曹皇后偷偷送食物,不過這基本都是捏造,唯有虐待是真實的事情。
  • 備胎皇帝宋英宗的幸與不幸~
    宋英宗像他的早熟與謙遜可能與他的出身有關,他是濮王的十三子,母親為仙遊縣君任氏,他既非長子又不是嫡子,還當過儲君的備胎,身份很尷尬,所以比其他孩子更懂事。人的命運很奇妙,趙曙不一定想當皇帝,但皇位偏偏落入他手中。趙昕五歲夭折了,仁宗的妃嬪沒有誕下其他皇子,1062年趙曙被立為皇子。他多次上奏推辭,仁宗沒有同意,不得已才應詔。
  • 三朝宰相韓琦充滿智慧,一招解決政治危機,宋英宗和太后皆大歡喜
    韓琦乃北宋三朝宰相,歷經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經歷了北宋對西夏之戰、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等諸多大事件。為官數十年,韓琦在北宋朝廷一直如魚得水,深受器重,可謂是北宋政壇裡的一顆常青樹。韓琦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是婢女所生,父親韓國華也是北宋有名的大臣。在韓琦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韓琦是跟著自己的幾個哥哥長大的。
  • 《清平樂》:比起宋仁宗的矯情,宋英宗和高滔滔簡直就是神仙愛情
    他們不是宋英宗和高皇后,不是這孤城中相敬如賓的帝後。自始至終,他們只是趙宗實和高滔滔。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趙匡胤被逼黃袍加身,他如果寧折不彎拒絕篡位,士兵們該怎麼辦?
    假如趙匡胤寧折不彎,誓死不從,士兵們該怎麼辦?士兵們怎麼就那麼確定趙匡胤一定同意呢?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其實是一場大秀趙匡胤出身卑微,後幾經周折投靠到郭威的麾下,他親身經歷了郭威的「黃袍加身」,這個劇本也就深深地刻到趙匡胤的腦子裡,當時的他還是一個小兵,他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這場戲的主角。
  • 張申府:我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人!
    1980年4月28日,張申府回憶這段歷史後說:「我想我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人。周恩來就不同,他是彎而不折。」陸定一在粉碎「四人幫」從監獄裡放出來之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談到,周恩來一直到遵義會議後才成為真正馬克思主義者,因為此後他才明白了共產國際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