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趙禎在宮中駕崩,享年五十四歲,他的養子趙宗實繼位稱帝,史稱英宗。
英宗不但是曹太后養子,而且還是曹太后的外甥女婿,如果不是曹太后當年一力主張,英宗不可能成為皇帝。這樣看來英宗與曹太后之間關係應該比較融洽才是,但實際上英宗和太后的感情卻比較糟糕。
英宗登基時已經三十二歲了,是一個有完全可以獨立主政的成年君主,但曹太后堅持要垂簾聽政,讓英宗非常不高興。內侍史志聰、武繼隆等人都是曹太后的心腹,他們以孝道為藉口,逼迫英宗就範。英宗起初很強硬地反對,但很快就放棄了抵抗,與曹太后相比,他的資歷、威望、羽翼都不可同日而語,他根本不是後黨的對手。不過英宗雖然外表是個謙謙君子,對太后也持禮甚恭,但他的心性卻是個寧折不彎的硬漢子。
曹太后聽政不久,外放八年的張茂則被調回宮中,重新在御藥局主事。英宗雖然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卻未能阻止事情的發生。英宗處置不了張茂則,心中怒氣未消,遷怒於御藥局的醫官,他以仁宗的死為由,要將御藥局兩名曾為仁宗看病的醫生逐出皇宮,送到邊遠州縣去看管起來。英宗的做法讓尚藥局、御藥局裡許多不明就裡的醫生們大為震恐,大家推舉了幾個代表,去英宗面前求情說:「先皇起初吃這二人的藥還是很有效的,後來不幸去世乃是天命,不是醫官的責任。」英宗問:「我聽說這二人都是兩府(中書門下省和樞密院的代稱)推薦來的?」那些醫生說:「是的。」英宗冷冷地說:「既如此,我就不管了,就交給兩府裁決吧!」兩府掌管司法機構,兩府裁決就是要走司法流程,萬一兩府按英宗的思路去辦,最後問出個死罪都很有可能。眾醫官嚇壞了,只好任憑那兩個倒黴蛋醫生被發配。
曹太后聽政,英宗成了擺設,心中非常鬱悶。古代帝王的娛樂活動遠不及當代人豐富,尤其是英宗這種凡事都無法自主的皇帝,他連宮門都出不去,每天只能在宮裡轉圈。如果是其他皇帝,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多納嬪妃,娛情遣興,但英宗身邊一個嬪妃都沒有。
英宗四歲入宮,八歲出宮,雖然是曹太后養子,但雙方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太長,他回到藩邸之後,生活與普通宗室無異,宗室們有過的私生活他也一樣有。英宗少年時身邊就有侍妾,本來小日子過得挺舒心的,但太后在他身上寄託了政治企圖,這就註定他這口安生飯吃不長久。英宗十六歲時,當時還是皇后的曹氏為他指定了一樁婚事,女方是曹皇后親姐妹的女兒。這位小姐叫高滔滔,從前英宗在宮裡時,她也曾入宮玩耍,兩人是幼年的玩伴。曹氏以他們青梅竹馬為由,安排了這樁婚事,但其實目的很明顯。英宗當時雖然只是個少年,但對她下的那盤大棋來說卻至關重要,她要加強對英宗的控制。
據史料記載,英宗有四子四女,全部是高氏所生,這種情況在帝王中比較罕見。一般來說,帝王的重要嬪妃都會多少有一些事跡記載在史冊裡,就算沒有事跡,四妃冊封總會有記載,但《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以及宋人筆記裡都沒有英宗其他嬪妃的任何記載。蔡京之子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裡倒是提及一件事:英宗治平年間,皇后有專房之寵,有人私下議論,說高皇后專橫善妒。曹太后顧及家族名聲,就派人悄悄勸皇后說:「豈可讓官家左右無一侍御者?」不料高氏立刻作色,對帶話的宦官吼道:「去跟娘娘說,我嫁的是十三團練,又不是嫁給官家!」英宗在舊家時排行十三,官家是宋代對皇帝的稱呼,高皇后這樣說話,可見她心裡並不拿英宗當皇帝看。
英宗與曹太后、高皇后不睦,他在宮裡又沒有靠得住的心腹,連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有多麼苦悶。英宗從前身體就不是很好,現在又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快就生了病。
人生病的時候心情會更壞,英宗在病中時常想起自己的人生,真是越想越心煩。他覺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索性看開了,在病榻上痛罵曹太后專權,怒斥高皇后專妒,言辭激烈,根本不顧忌左右的人。他身邊的宦官、宮女都是後黨的耳目,這些話當然傳到了太后耳中,這讓曹太后十分尷尬。
曹太后當年逼迫仁宗很拿手,但同樣的套路在英宗身上卻行不通。首先,仁宗無子,而英宗有子,英宗若死,繼位的肯定是他兒子,將來萬一東窗事發,她這個養母很可能被英宗的後代毀了身後之名。其次,仁宗性格懦弱,凡事委曲求全,比較容易被她吃得住,但英宗外柔內剛,現在撕破臉豁出去和她懟正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她扛不住的。仁宗至和三年的瘋魔案已經讓她明白,她可以擅權,但絕對不可以弒君,如果英宗死的不明不白,本來與她和平共處的文官集團也會和她翻臉。曹太后搞不定英宗,但英宗天天在病榻上破口大罵,這樣下去可不得了,誰知道他那張嘴以後會說出什麼駭人聽聞的話來?萬一他效仿仁宗,也喊一句「太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的話,這次可沒有仁宗那樣的老好人來給她往回圓了。
太后思前想後,沒有好主意,只好找文臣們想辦法。
英宗繼位時,韓琦、歐陽修都已經回朝,韓琦做了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封衛國公,歐陽修任參知政事,兼刑部尚書,這二人既然拜相,這件事就得由他們來處理。
曹太后對這二人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的委屈,又說:「皇帝不能容我,現在這事情只能請宰相來作主了!」韓琦說:「這是因為皇帝在病中,等病好了自然就不這樣了。」這二人又去見英宗說:「陛下年幼入宮,是太后養子,能有今天實賴太后之力,何故如此啊!」英宗恨恨不已地說:「太后對我有什麼恩情可言呢!」韓琦說:「舜帝父母不慈,但舜沒有違背孝道,您應當向舜帝學習!」弦外之音是希望英宗隱忍一時,另作打算。英宗聽懂了他的意思,於是和曹太后和好。
英宗將韓琦、歐陽修視為自己的政治幫手,希望這二人幫助他奪回權柄。韓琦只好去找曹太后商量,希望她停止垂簾聽政的行為。
欲知後事如何,咱們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