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往往帶來災難,但有時也能推動某些領域的發展,飲料行業就是如此。全球四大飲料分別是可可、咖啡、茶和可樂,可樂的出現及發展就與戰爭密切相關,其前身還是一種禁止流通的毒品。
約翰·彭伯頓是一名藥劑師,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曾在軍中服役,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發現古柯葉具有麻醉神經的作用。退役後,約翰·彭伯頓繼續從事老本行,開了一家藥店。
當時美國政府頒布了禁酒令,作為藥劑師,約翰·彭伯頓想製造出一種有藥用價值且營養豐富又不含酒精的飲料,以便放在自己的藥店出售。
1886年5月8日,彭伯頓終於研製出這種飲料。為了增加口感,他還在飲料中加入了糖漿水,再加上冰塊,味道好極了。在倒第二杯時,助手不小心碰倒了旁邊的蘇打水,彭伯頓嘗一口,一種美妙的味道出現在他的舌尖。
彭伯頓的合伙人羅賓遜從兩種糖漿的主要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其中一種是古柯(coca)的葉子,另一種是卡拉(cola)的果實,他就把兩種結合在一起,於是coca_cola便誕生了,當時售價5美分一瓶。
1888年,彭伯頓的朋友阿薩·坎德勒因頭疼來到了藥店,彭伯頓讓他喝了一瓶可口可樂。坎德勒發現這種飲料不僅口感好,而且自己的頭疼竟然好了。
坎德勒為什麼不頭疼了?原來古柯葉本來就是毒品海洛因的原材料,具有提神、興奮神經以及減輕頭痛的作用。從古柯葉中提取的古柯鹼(古柯鹼)毒性比較強,從1985年開始就成為世界主要毒品之一。
阿薩·坎德勒以商人的眼光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前景,他向彭伯頓提出購買可口可樂配方的請求,但彭伯頓一口拒絕了,直到臨終都不願意把配方賣給坎德勒。
約翰·彭伯頓去世後,他的兒子好賭成性,不久就敗光了家底。坎德勒趁機以23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可口可樂的配方,並且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1892年正式成立公司,並且在廣告方面投入巨額費用,但第一年只賣出400多瓶。
真正讓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是兩位律師提出的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模式。這兩位律師來到坎德勒的辦公室,提出讓坎德勒出售給他們糖漿,然後他們自己組建新公司兌水、裝瓶出售,但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保證品質,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使用商標做廣告,並且使用一種特別的裝瓶系統,頗有眼光的坎德勒同意了。
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可口可樂公司響應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號召,主動為美軍服務。他們提出,任何美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五美分購買一瓶可口可樂,無論其成本是多少。可口可樂隨美軍所到之處遍地開花,市場活躍,到二戰結束後可口可樂已經佔據飲料行業70%的份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品牌的飲料要想長盛不衰,必須不時根據市場的需要而調整配方,可口可樂也不例外。1903年,可樂中的古柯鹼成分被一位化學家發現,阿薩·坎德勒因此被起訴。坎德勒就剔除了可樂中的古可鹼,用經過處理的無毒的古柯萃取液代替,這樣可樂中就只剩下咖啡因了。
上世紀,可口可樂公司又對咖啡因減量,並且標註成分在瓶身上,基本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可口可樂的包裝形式。時至今日,可口可樂依然在飲料界獨佔鰲頭,全球大約有17億人在享用這種軟飲料,每秒鐘大約售出1940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