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的一份文件引發財稅人的關注,有位「梁晶晶」更是從財稅人的專業度上解讀了文章,提出:
免除一切稅費,最關鍵的條件是,在地方權限內。我們逐項來看一下,作為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有可能涉及哪些稅,哪些稅免徵有地方權限?…………………………總之,18個現行稅種除了關稅和船舶噸稅,其餘的十六個稅種我都捋了一遍,費種我看了四個,不知道當地還有其他地方性收費。總之,很多稅種地方政府是沒有權限減免的。
這種專業精神非常值得欽佩。但是我想請問,梁晶晶,你的專業可以代表一切嗎,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嗎?
疫情之後,說句舉國維艱並不過分。
現在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信心。
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相關文件的時候,沒有稅務專家在嗎?沒有法學專家在嗎?
一省政府沒有明白人嗎?會去說廢話嗎?
不是的。
這個時候,省政府的表態,是定心丸,是強心針。
任何一個問題,如果只從專業的角度去解決,都是線性的。
但是現在面臨的大多數問題,是需要複雜性思維去多元辯證解決的。
如同疫情之初,很多決斷都是聽取了專業的意見,但是也需要綜合考慮之後才能做出決斷的。
而不僅僅只是從專業的角度去說,這個行,那個不行,這個有,那個沒有。
誠然,即使一分錢的稅沒有減,但是這個文章還要出。
再舉幾個例子。
律師非常專業,但是最後決定如何判案的是法官。
醫生非常專業,但是最後決定救不救、如何救的還是看病人或者病人家屬。
再比如業務風控,哪怕你窮舉了所有的風險問題,準備了所有的風控措施,但是就不會有風險了嗎,業務就會依照你設定的條條框框去發展嗎。
所以,專業的人只能提出專業的意見,但是最後拍板的不一定是專業人士,因為是不可能只靠專業意見就能把事情完美處理的。
任何一個人,不大可能是全才,基本會有自己的專業領域,不管深淺。
但是當你提出你的專業意見時,請更全面地思考文件出臺的背景,想要傳達的精神,而不是從所謂的專業上去片面的看到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