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登陸美國院線的《逃出絕命鎮》,自上映以來,便收穫了大量好評,截止今日,IMDb評分7.9,MTC評分83分,爛番茄評分99%,貓眼評分7.9,豆瓣評分7.5。作為一部成本僅500萬美元,並於28天內拍攝完成的影片,北美1.7億美金的總票房使之輕輕鬆鬆成為票房「黑馬」。
1915年大衛·格裡菲斯刻意醜化黑人,凸顯3K黨人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將導演狹隘的種族主義觀念融入其中。2016年內特·派帕克執導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同名影片,被外媒稱作是2016版《為奴十二年》和黑人版的《勇敢的心》,想要有力地「為黑人正名」。而今年的《逃出絕命鎮》,便是站在黑人角度上,抒發川普上臺後的種族主義焦慮。
作為一部神似《萬能鑰匙》格局設置的「mini版」,《逃出絕命鎮》的結局顯然更令人身心舒暢。這樣的交代,在美國院線中屢屢收穫喝彩與掌聲,證明它能夠使觀眾得到情感釋放。今天,我們不談論「政治正確」,來說說這部影片贏在哪裡。
前些天,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引發熱議,環環相扣的情節以及最後的反轉讓不少觀眾點讚,這都得益於它縝密的邏輯和對細節的把控。《逃出絕命鎮》中也有大量的鋪墊,來使情節順行不生硬,逆推現真相。
比如,警察查詢駕照時,女友露絲(艾莉森·威廉士飾)極力袒護,回想時會發現,其實她只是不想讓警察記錄黑人男友克裡斯(丹尼爾·卡盧亞飾)的身份及行蹤。體貼入微的女友突然由「小白兔」到「大灰狼」的變臉,其實在餐桌上的談話中已有鋪墊:當時,女友弟弟透露過,派對之夜露絲曾將約會對象的嘴咬破,說明露絲的溫柔只是一種表象,「一秒變臉」便也說得通了。
克裡斯的攝影師身份,使他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當他在感覺到不對勁時,拿出手機想偷拍安德魯的行為也相當自然。母親去世帶給他的童年陰影,也為後來敵方攻入軟肋做了深厚而合理的鋪墊。
克裡斯的好基友羅德神經質地愛吐槽、愛懷疑,使其一直堅持「性奴」想法,保持高度警覺。哪怕在最後一秒,好基友「江湖救急」也並未崩壞人設,而是依舊高度警惕,直到確認對方是自己「原裝未替換」的好朋友克裡斯。
包括被閃光燈閃出鼻血的黑人兄弟安德烈·海華絲的雙重意味的「GET OUT」,黑人之間的特別用語和碰拳文化等,從四面八方豐滿了內容。人物動機鮮明,配合詭譎的音樂氣氛,風格化十足。
懸疑驚悚片要想「不尬拍」,不在中途慌慌忙忙跟觀眾「買補票」,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是前提。
談到人物認同感帶來的角色融入體驗,小編想說說本月19日上映的「科幻驚悚生物片」《異星覺醒》,雖然其設定背景為近未來的外太空,但影片除了依靠大量的音效獲得驚嚇效果外,主角智商集體下線,沒有太多驚喜。小編覺得原因之一在於其並未建立起觀眾與角色之間的紐帶與聯繫。而影片最後5分鐘的反轉才讓影片脫離了俗套,原因也在於逃生艙降臨到了地球,這場細思極恐的災難的受害者首當其衝便是人類。
這裡要提的就是角色的認同感。《逃出絕命鎮》是一部黑人影片,結尾卻令所有觀眾大快人心。導演非常聰明地將故事滲入到社會層面,從一開始,便讓觀眾站在黑人小哥克裡斯的角度,從而對其產生同情感,站在正義一方,心緒起伏與共。
細細回想影片內容,雖然是女友開的車,警察卻非要檢查克裡斯的信息等情節,對後種族謊言時代的歧視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諷刺及揭露。正如黑人導演喬丹·皮爾所說:「種族歧視的魔鬼湧動在一些貌似無辜的對話和情況之中」。
比起《萬能鑰匙》中精神意識通過巫術儀式交換的方式,《逃出絕命鎮》的換腦手術雖略顯粗糙,但卻不似巫術一般魔幻而無處下手、難以逃脫。「二腦一體」的設定,不僅為主人公留下可尋的破綻,也使影片背後的真相一觸即發。
同時,這部驚悚懸疑片出自美國黑人笑星喬丹·皮爾之手。於是,在與《屏住呼吸》相似的緊張詭異氣氛裡,《逃出絕命鎮》中的輕微喜感便不難解釋了。採訪資料中,喬丹·皮爾曾坦言,「一些極度可怕的鏡頭也可以讓大家笑」。他認為,恐怖片和喜劇片具有很大的相關性,那便是都讓觀眾產生物理反應,並且確定物理反應何時發生。
這部小成本之作,演員陣容有曾參演過《黑鏡》與《邊境殺手》的丹尼爾·卡盧亞,出演《衰姐們》的艾莉森·威廉士,以及角逐奧斯卡提名的黃金女配角凱薩琳·基納等。儘管無大咖,但主角配角們的演技卻全程在線。其中,貝蒂·蓋布蕾爾所飾的黑人女僕喬治娜,深夜偷偷照鏡子時的反常,以及與男主克裡斯對視時又哭又笑的一幕,在合乎「身體裡住著另一個人」的情節設定的同時,詭異表現給不少觀眾留下了心理陰影。
《逃出絕命鎮》成本雖小,但五臟俱全。片中出現的一兩個越軸鏡頭,也在未影響觀感的情況下,被層層詭異的敘事壓下去了。值得稱讚的是,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飽受讚譽與認可,導演喬丹·皮爾依然保持著謙卑態度。他談道,「這裡有大量的人才與你一起奮鬥,這些人給予你的信心意味著一切」。
【文/鄧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