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富士康」出現?給蘋果做代工,市值已超480億美元!

2020-12-18 海峽財經資訊

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的流水線製作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士康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為美國蘋果企業以及眾多數碼產品都有著業務接洽。隨著電子時代的崛起,富士康一度成為電子代工市場的「龍頭老大」。

不過風水輪流轉,如今的富士康已經大不如前,數碼電子產品隨著新的品牌和企業的崛起出現明顯分化,富士康的地位甚至有可能被中國一家不斷壯大的公司——「立訊精密」所取代。

立訊精密或成為「下一個富士康」

或許大家對「立訊精密」這個公司還不太了解,實際上立訊公司在2017年就開始與蘋果公司有合作,更是成為了蘋果公司無線耳機AirPods的供應商。同時這項合作為立訊也打開了一定的知名度,從而拉取到了更多的投資。據外媒報導,立訊公司的成長速度之快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富士康」。

據新浪財經6月29日的報導看,從2019年開始,立訊的營業收入就高達625億元,到了今年立訊的最新市值已經超過480億美元,而富士康的市值只有370億美元。立訊的發展與中國近年來大力增加科技、電子方面的努力息息相關。光是近十年來中國就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電子品牌,如華為、小米、榮耀系列等等,而OPPO、vivo等品牌也開始走出國門。蘋果企業不再佔據電子市場的半壁江山。

富士康逐漸被立訊「超車」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就是因為中國工業在世界上屬於數一數二的地位,在建設發展工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反觀富士康卻在建立工廠方面接連受挫,先後在美國、印度的工廠都因為各種原因,規模一再縮小。據外媒消息,富士康甚至在印度建廠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都虧損近50億。

富士康之所以會被立訊「超車」和他的市場和研發息息相關,在研發經費的投入中,立訊更為重視,光是每年投入的經費就佔公司營業收入的7%。加上美國有意不想讓富士康一家獨大,轉向與立訊合作,也給了立訊很好的發展機會。

由此看來,其實不管是在經濟市場還是國際上,「一家獨攬」的現象註定不會長久,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一定會出現更多新鮮血液,所以一些老牌企業固守陳規是行不通的,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那麼多企業都在不斷改革的原因,因為不創新就會被淘汰,現在的富士康就是最好的證明。

相關焦點

  • 蘋果扶持,市值超越富士康,它將成為中國另一個製造巨頭?
    在中國製造轟轟烈烈的進程中,有一家企業是無法繞開的,那就是富士康。作為中國製造業的明珠,富士康的地位太特殊了,它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一半的蘋果手機由它製造;坐擁120多萬員工,承載了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如今,富士康的對手來了,而且已經在市值上超越了它!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來源:中國經營報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本報記者/陳佳嵐/廣州/深圳報導在立訊精密(002475.SZ)市值趕超鴻海被市場廣泛關注,立訊精密的擴張也在加速中。吃苦耐勞的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王來春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這也是當時內地員工在富士康所達到的最高職位。但在1997年,王來春卻決定辭職創業,1999年與哥哥王來勝出資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2004年,王來春從中國香港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主要業務是做桌上型電腦連接器、連接線。
  • 市值近4000億,立訊精密扛起國內製造大旗,富士康地位不保?
    面對立訊精密靚麗的財報,資本市場率先給出回應,立訊精密的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4000億在製造業企業中是什麼概念?富士康是世界代工領域的龍頭企業,其主要負責蘋果生產線的鴻海精密的市值也僅為2500億。這也就意味著,資本市場對立訊精密的預期超過了鴻海精密。不過,雖然資本市場對立訊精密的預期很高,但是立訊精密現在似乎跟富士康還有很大差距。
  • 蘋果大賣,產業鏈業績大增,立訊精密市值破4000億
    憑藉Airpods、Apple Watch,使得蘋果可穿戴設備領跑全球,佔據全球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由此,可穿戴設備是蘋果公司增速最靚麗的板塊,按自然年份,2020年上半年,蘋果來自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所組成的其它業務營收高達127億美元,同比增長20%,截至2020年6月止12個月,該板塊營收達到293億美元,換算人民幣超2000億元。
  • 富士康和蘋果想離開中國,並不容易
    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是iPhone最大的代工製造商,過去,代工iPhone的工廠主要在中國。但這一情況,在去年開始發生了變化。2019年8月,鴻海在印度的iPhone生產線正式投產,據悉,印度生產線初期組裝的iPhone將主要在印度銷售,隨著產能的增加以及當地市場容量受限,其組裝出的iPhone產品將運往世界各地。
  • 中國手機代工崛起!富士康女工,成為郭董勁敵!
    世界手機代工之王——郭臺銘,似乎正在慢慢走下神壇,富士康正面臨被大陸代工企業取代的風險。美國封殺華為,搞出了一籮筐的事情:先是偉創力肆無忌憚的恃強凌「強」,被華為掃地出門,甚至湖南的偉創力工廠也被比亞迪收了。
  • 立訊精密狂拿蘋果訂單,富士康恐「代工一哥」地位不保,成立工作組...
    立訊精密的崛起,對富士康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據路透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稱,蘋果最大iPhone代工商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已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創始人郭臺銘發起,以抵禦立訊精密(Luxshare)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工作組對立訊精密進行廣泛的研究,包括擴張計劃,招聘策略等。
  • 潛望|蘋果代工轉移越南真相:庫克的意志,郭臺銘的糾結
    蘋果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已做好逐步將蘋果產能移出中國的準備。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11月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將國內部分的iPad和MacBook組裝線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投產。 富士康官方表示不做回應。
  • 蘋果代工轉移越南真相:庫克的意志,郭臺銘的糾結
    作者 / 陳瀟瀟 中國是蘋果最重要的市場,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生產基地了。蘋果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已做好逐步將蘋果產能移出中國的準備。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11月富士康斥資2.7億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將國內部分的iPad和MacBook組裝線轉移至越南,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投產。 富士康官方表示不做回應。但蘋果攝像頭核心供應商大立光的一位高層人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已經有三成的iPad鏡頭訂單發往越南,佔國內訂單的一半。
  • 蘋果向中國示好?內地首家蘋果代工商即將出現,立訊33億收購緯創
    首先,立訊在Airpods和Home Pod等蘋果配件代工上證明了自己的製造實力。尤其是Airpods作為蘋果至今為止工序最複雜的產品,需要在一個小小的耳機裡裝入數百個元器件,可見對生產技術要求有多高。而立訊出色地完成了Airpods的代工製造,無疑贏得了蘋果CEO庫克更多的信任,繼續深入代工iPhone也就順理成章了。
  • 郭臺銘:63億美元身價的工業大王之路
    郭臺銘今年69歲,在將近50年的創業歷程中,郭臺銘從一名生產塑料產品的小老闆,成為了世界知名的代工巨頭富士康的掌舵人。郭臺銘的富士康因為給手機巨頭蘋果公司代工而聞名,但如今,郭臺銘的商業布局廣泛分布在港澳臺等地區。其中中國臺灣的鴻海集團是郭臺銘最主要的資產,除此之外,郭臺銘還在香港和國內擁有多家上市公司。
  • 最強打工人逆襲,富士康女工的4000億帝國
    今年10月13日,立訊精密股價被「催肥」到上市10年來的最高點63.88元,市值接近4300億元,相較上市之初翻了60多倍,並將富士康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遠遠甩在身後,甚至高於同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的市值(470億美元,約3300億元人民)。立訊精密可以說是富士康與蘋果的寵兒,而三者的關係也正發生著微妙的轉變......
  • 暴漲600億!郭臺銘宣布參選,富士康概念股火了,最高2天飆升近50%!
    富士康旗下滬港臺6家上市公司紛紛大漲,6家合計市值近兩日漲幅達600億元。其中,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今日午後更是強勢漲停,兩日市值增加475億元。 20多年前,富士康在大陸設廠,是第一家跨越臺灣海峽、在大陸開設工廠的臺企。現在,富士康在發展歷程中逐步確立了「紮根中國,運籌全球」的發展戰略,迄今在中國大陸、臺灣、日本、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擁有8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富士康在大陸設立幾十家公司,至少僱傭了50萬員工。 自2007年iPhone推出以來,蘋果始終依賴於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工廠組裝設備。
  • 郭臺銘清楚得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最近幾年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蘋果把大部分訂單給了郭臺銘的富士康,結果富士康就成為了全球最有實力的代工廠,而最近2年,蘋果又開始加大對立訊精密的扶持,結果還是一樣,目前立訊精密的市值超過了3524億元,不得不說,蘋果的造富能力確實很強!富士康為何要去印度建廠?郭臺銘這個人太狂妄了!
  • 造車,富士康邁向下個時代的賭注
    眼下新能源車的火熱,像極了上一個十年初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而正是這個市場,幫助鴻海和富士康站到了今天的高度上。但,下一個增長點在哪? 更早地,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和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與系統,與 FCA 組建合資公司生產電動汽車並從事車聯網業務,聯合北汽推出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向滴滴注資1.9億美元…… 在島內,富士康早在 2005 年就收購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安泰電業的 100% 股權,臺灣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裕隆汽車也已和富士康有電動車方面的合作。
  • 郭臺銘辭任,「代工之王」鴻海走向何方?
    1985年,鴻海在中國臺灣以外的市場時使用富士康的品牌。與蘋果的合作給郭臺銘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1999年,鴻海開始為蘋果生產Mac框架。2001年,受益於蘋果iPod的成功,鴻海營業額超過臺積電。郭臺銘曾透露,蘋果將iPod和iPhone的生產都交給他,是因為「只有我能做」。郭臺銘與現任蘋果CEO庫克相識近30年。
  • 劉揚偉接任郭臺銘,能讓富士康擺脫代工困境嗎?
    一位曾經跟劉揚偉共事過的人士對界面記者表示,劉揚偉在很早之前就受到了郭臺銘的重用,而在富士康減少代工,轉型利潤更高的產業上,劉揚偉的作用極大。此外,這位人士還評價此前呼聲最高的財務負責人黃秋蓮:「只是因為來得早,工作能力上比較一般」。劉揚偉今年63歲,深耕半導體領域已久。他從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後,又在南加州大學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
  • 代工蘋果多年業績不佳,緯創被立訊拿下兩工廠
    立訊精密計劃出資不超6億元。目前雙方已籤署《收購框架協議》,計劃於2020年底前完成交易,尚待有關部門的批准。緯創是蘋果三大iPhone組裝廠之一,近年來份額預計在5%至10%左右。另外兩家為富士康與和碩科技,市場份額均大於緯創。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收購是中國企業深入蘋果供應鏈的又一舉措。完成交易後,立訊精密也將成為蘋果iPhone的首家中國大陸代工廠商。
  • 富士康將要成為過去,富「土」康應運而生
    正如庫克打算使用iPhone SE來乘勝追擊的時候,疫情也出現了。富士康的供應存在問題,Phone 11被迫限制購買,當地的線下商店立即關閉。在多個壞消息的影響下,蘋果的市值蒸發了超過一萬億。基於這種背景,許多人開始懷疑蘋果的「大傷元氣」是否將成為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崛起,並將蘋果「趕出」中國市場的重要機會。
  • 富士康將生產線轉至印度?富士康與蘋果均未否認
    炣燃科技7月13日訊(宏斌)富士康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陸轉移至印度的傳聞,或將變成事實。日前,媒體稱,中國臺灣代工製造商富士康計劃投資10億美元,擴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廠,並在那裡組裝蘋果手機。而再此之前,富士康的代加工廠主要在中國大陸。這一消息引發媒體的警覺。外界分析這與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有關。蘋果公司為了保障自己的產品線的基本穩定,而直接要求富士康轉移至更加安全的印度。作為代加工企業,富士康將無法拒絕蘋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