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報導國內知名代工企業立訊精密將以33億元收購緯創(蘋果第三大代工廠)iPhone代工業務,從而由蘋果配件代工廠升級為iPhone代工企業。顯然這對立訊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轉型,那麼立訊為什麼能取代緯創成為新的iPhone代工廠商呢?
首先,立訊在Airpods和Home Pod等蘋果配件代工上證明了自己的製造實力。尤其是Airpods作為蘋果至今為止工序最複雜的產品,需要在一個小小的耳機裡裝入數百個元器件,可見對生產技術要求有多高。而立訊出色地完成了Airpods的代工製造,無疑贏得了蘋果CEO庫克更多的信任,繼續深入代工iPhone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次,緯創的品質管理問題頻發。早在2018年緯創就曾因為品控問題而被蘋果收回了新款iPhone的代工訂單,改由鴻海(富士康)、和碩兩家代工廠負責。再向前追溯,緯創在iPhone 7和iPhone 8的代工生產中就存在嚴重的品質問題,導致數筆訂單未能如期交付。甚至還因為擅自更貴改防水膠圈原料廠商而被蘋果強制停工兩周,可以說蘋果對緯創不滿久已,替換代工廠商只是時間問題。
第三,蘋果此舉也有對中國示好的意味。目前蘋果的三大代工(鴻海、和碩、緯創)都是臺灣企業,而大陸的廠商只能代工不那麼核心的配件業務。
隨著中國市場對蘋果越來越重要,而美國政府又一直在打壓華為等中國企業,顯然蘋果也擔心被作為反制對象遭受打擊。因此和國內代工廠結成更緊密的利益關係,無疑是一種聰明的選擇。畢竟大多數美國企業都不想為川普的瘋狂行為買單。
而這,也是郭臺銘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毫無疑問,富士康將是最受衝擊的那一個。都知道,緯創集團是僅次於富士康及和碩的蘋果第三大代工廠。立訊這次收購實力大增的同時,也標誌著其正式形成整合產業鏈。可以說,在庫克的一手扶持下,立訊幾年就從零做到了現在的3100億,更是開始逐漸取代富士康。
這幾年,富士康對蘋果「唯命是從」。先後去了美國和印度,哪怕一共虧了近150億美元,蘋果一聲令下,郭臺銘還是毫不猶豫地在印度追加了10億美元。等其回過神來才發現,比亞迪已經接手了國產手機的代工,立訊也開始一點點接手蘋果的訂單,自己已被逐漸架空了。
總之立訊能夠代工iPhone證明了國內製造業一直在不斷進步。往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臺資代工企業將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想賺點「辛苦錢」也不會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