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收購緯創資通,或成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

2020-12-23 抖擻職場

7月17日晚間, 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中長期業務布局與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緯創(Wistron)資通股份有限公司、WIN SMART CO.,LTD.籤署了《收購框架協議》。

據悉,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擬與立訊有限共同出資以現金收購WIN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緯創」)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崑山緯新」,與「江蘇緯創」合稱「目標公司」)的100%股權,以上資金來源均為各投資主體的自有資金。

據披露,協議各方基於2020年3月31日(以下簡稱「基準日」)目標資產的擬制性報表淨資產初步確定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33億元(含稅價),其中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計劃出資不超過6億元,對目標公司不構成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表示,除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及立訊有限以外,可能存在其他獨立第三方法人(以 下簡稱「潛在第三方」)共同參與本次股權收購。並且,此次股權收購目前處於意向階段,仍存在不確定性。

大陸企業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

緯創資通從2017年開始為蘋果的iPhone手機做代工,是蘋果iPhone的第三大代工廠,但其規模小於富士康(Foxconn)和和碩(Pegatron)。立訊精密通過這次收購,將控制緯創集團唯一的 iPhone 生產基地——江蘇省崑山蘋果手機裝配廠,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具備重大的戰略意義。

立訊精密成立於 2004 年 5 月 24 日,於 2010 年 9 月 15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在此之前,立訊精密以生產連接線、連接器起家,逐漸布局聲學、馬達、天線、智能穿戴、智能配件等零組件、模組與系統類產品。

庫克參觀立訊精密工廠,中間為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女士

從2017年起,立訊精密因代工蘋果AirPods耳機而名聲大噪,蘋果執行長(CEO)蒂姆·庫克到訪江蘇省崑山市的立訊工廠時,甚至稱讚其為「超一流的工廠」。今年以來,立訊精密切入Apple Watch組裝,目前 SIP 進展順利,股價繼續飛升,最近四個月股價已實現翻倍。如果這次收購成功,立訊將成為iPhone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

王來春與富士康的淵源

目前,立訊精密市值達到近4000億元,比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約12199億臺幣(折合人民幣2800億元)的市值高出很多。比工業富聯當前市值2976億元也高出了不少。

根據財聯社報導稱,立訊精密一方面通過收購增加了自身實力,一舉切入iPhone代工市場;另一方面,蘋果希望通過扶持一家公司挑戰富士康當前在iPhone代工上的龍頭地位,也在積極尋找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立訊精密成為最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與富士康集團以及該集團的創始人郭臺銘有過一段很深的淵源。

1988年10月,富士康在深圳西鄉崩山腳下建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21歲的王來春從澄海來到富士康海洋廠,成為富士康在內地工廠的第一批普通作業員。

那時的海洋廠不但環境惡劣,生活工作條件差,管理還很嚴格,有不少人受不了就離開了。王來春吃苦耐勞,下班了,別人都走了,她還留下來工作。管理幹部不斷表揚她,次數多了,她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因此跟其他工友產生距離,就下班先回到宿舍,等半夜人少了,再去偷偷加班。

深圳立訊精密A股上市時的王來春

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這也是當時大陸員工在富士康所能達到的最高職位。

吃苦耐勞+老東家支持,成就立訊

但在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卻決定辭職創業,她與哥哥王來勝出資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幹起跟富士康一樣的老本行業務: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連接器。

創業之初,立訊精密在訂單和資金上都得到郭臺銘及其胞弟郭臺強的有力支持。立訊精密2001年起開始承接國際訂單,並通過香港立訊委託國內來料加工生產,所生產的連接器產品通過富士康的加工組裝應用於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3C電子產品,是其第一大客戶。

2004年,王來春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在此期間,富士康一直是為其貢獻超過50%營收的核心客戶。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掛牌上市,王來春個人身價達到23億。曾經的打工妹,登上了中國富豪榜。

自2010年上市以來,立訊精密股價已經上漲了超50倍。

作為立訊精密的實控人,王來春兄妹通過其控股的立訊有限共同持有42.93%的股份。

與富士康還有差距,但可能傷到和碩

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這樣形容富士康和立訊精密的關係:「原來,郭臺銘把立訊精密當作小弟來扶持。現在立訊長大了,不想做小弟了。」

但就目前來看,立訊精密據富士康還有很大差距。緯創目前代工的iPhone主要是相對老舊的版本,無論從型號代差還是生產規模上都遠遠不及富士康。但立訊精密的代工雄心在市場的影響將漸次顯現,有分析說立訊精密將首先對和碩在大陸的iPhone業務造成衝擊。

今年5月,《電子工程專輯》曾報導,蘋果建議立訊精密對臺灣電子產品外殼廠商可成科技進行大規模投資。不過隨後由於可成科技要價過高,立訊精密最終放棄了該交易。

文章來源:ittbank,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新浪科技、財聯社、第一財經、證券時報報導

相關焦點

  • 市值營收雙雙反超,立訊精密成為大陸首家iPhone代工廠
    收購緯創iPhone生產線7月17日市場傳來消息,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出資33億元人民幣(約合138億新臺幣)全資收購臺灣緯創資通(Wistron)在江蘇崑山的兩家蘋果手機裝配廠。交易完成後,立訊精密將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組裝廠,在蘋果供應鏈中佔得一席之地。據臺灣媒體報導,鴻海創始人郭臺銘聽到這個消息後「相當震驚」。
  • 中國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立訊精密收購緯創
    日前,立訊精密發公告稱,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將以33億人民幣價格全資收購緯創的iPhone生產線,從而誕生中國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眾所周知,緯創是iPhone僅有的三家代製造工廠之一,比起另外兩家代製造工廠——和碩和富士康,緯創的規模稍微遜色。而日前該公司官宣,將以33億人民幣的價格將華東片區兩家子公司售予立訊精密。知情人士透露,兩家子公司之一的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是緯創唯一iPhone生產基地,即立訊精密將接手緯創iPhone生產線。
  • 四千億市值立訊精密或成內地首家蘋果代工廠,實控人套現69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妍頔)7月22日晚間,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於2020年7月22日收到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通知,立訊有限及王來勝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2964.38
  • 圖表視界:立訊精密133億現金收購緯創工廠!臺灣代工廠慌了?
    而這3大巨頭也一直壟斷生產iPhone手機,不過,現在這一壟斷局面被中國大陸企業——立訊精密打破了…… 就在上周,立訊精密通過現金收購緯創資通中國大陸工廠,開始進軍iPhone代工生產領域。 那麼這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蘋果官方又是一個什麼態度?此外,這對於臺灣高科技產業又意味什麼?
  • 立訊精密將成iPhone大陸首家代工廠,大哥富士康地位受威脅?
    大哥的扮演者是中國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小弟則是立訊精密。事件背景是,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於近日以33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了緯創集團和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緯創集團,是iPhone在中國區域內,三家整裝代工廠中的一家(另外兩家是富士康和和碩科技)。
  • 王來春和她的立訊精密做對了什麼?
    立訊精密於2010年9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立訊精密充分利用籌集來的資金,先後收購了在中國內地、臺灣、德國等地的零部件廠商。通過垂直整合,提升了附加值。此外,立訊精密通過收購與蘋果、華為存在商業合作關係的企業,順利地成為了蘋果和華為的代工廠,從而告別了以前過度依賴富士康的經營模式。截至2019年末,立訊精密大約有13.7萬名員工。
  • 立訊精密擬攜控股股東出資收購江蘇緯創、崑山緯新
    7月17日晚間,消費電子行業龍頭立訊精密(002475)發布一紙關於籤署收購框架協議暨關聯交易的公告。根據公告,公司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緯創股份」)、WINSMARTCO.,LTD.(以下簡稱「WIN」)籤署了《收購框架協議》。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立訊精密通過收購緯創位於崑山的組裝廠有意入局iPhone組裝業務的事情在產業鏈上遊已是人所共知。同時,立訊精密投資可成科技的談判已超過一年,現在已進入更深入的談判階段。記者發稿前,立訊精密已於7月17日收盤後發布公告稱,擬與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共同出資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100%股份。
  • 立訊精密參與收購緯創旗下公司取得進展 或將進入蘋果iphone組裝業務
    11月12日晚間,立訊精密公告稱,7月17日,公司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簡稱「立訊有限」)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緯創」)、WIN SMART CO.,LTD.(簡稱「WIN」)籤署了《收購框架協議》,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擬與立訊有限共同出資以現金收購WIN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簡稱「江蘇緯創」)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簡稱「崑山緯新」,與「江蘇緯創」合稱「目標公司」)的100%股權。
  • 立訊精密擬參與收購江蘇緯創、崑山緯新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立訊精密7月17日晚間公告,公司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WIN SMART CO.,LTD.當日籤署《收購框架協議》,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擬與立訊有限共同出資以現金收購WIN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以上資金來源均為各投資主體的自有資金。
  • 立訊精密剛獲基金增持大股東就套現 一把減持近70億!
    據悉,立訊精密於2010年登陸中小板,今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達104.58%。截至7月22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報57.31元,今年累計漲幅超100%,總市值達到4002億元,穩坐中小板市值頭把交椅。  減持或與收購緯創子公司有關  而這次大股東的巨額減持,在業界看來,或許與立訊精密收購緯創子公司有一定關聯。
  • 內地首家蘋果代工商即將出現,立訊33億收購緯創
    近日,有消息報導國內知名代工企業立訊精密將以33億元收購緯創(蘋果第三大代工廠)iPhone代工業務,從而由蘋果配件代工廠升級為iPhone代工企業。顯然這對立訊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轉型,那麼立訊為什麼能取代緯創成為新的iPhone代工廠商呢?
  • 立訊精密(002475.SZ):江蘇立臻完成收購江蘇緯創與崑山緯新全部股權
    立訊精密(002475.SZ):江蘇立臻完成收購江蘇緯創與崑山緯新全部股權 2020-12-29 21:57:05 來源:格隆匯
  • 立訊精密上半年營收、利潤創新高!成長潛力優於富士康
    立訊精密在成為蘋果概念股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蘋果的市場壓力,兩者已被深度捆綁。不過,由於蘋果多供應商策略的影響,富士康所能吃下的蘋果份額已經達到了蘋果的最大容忍度,如果沒有第三方廠家的新增訂單,富士康的市場份額已經被牢牢困住,尤其近年來富士康更全球化的經營策略受阻以及對華為態度,已經讓原本屬於富士康的部分訂單逐漸轉向比亞迪等代工廠。
  • 「打工人」成「人上人」:立訊精密成富士康勁敵?CEO曾是富士康打工妹
    現實生活中,這並不是奢望,比如立訊精密的CEO,就真的是從「打工人」走上了「人上人」。 近日,有媒體報導,蘋果iPhone代工廠商富士康成立工作組應對立訊精密(002475.SZ)競爭。此前,AirPods耳機最大代工廠立訊精密聯合控股股東,收購緯創崑山工廠進入iPhone組裝業務。外界認為,這將和富士康形成競爭。
  • 淨利大增近七成!市值4000億代工龍頭立訊精密再起飛?
    繼歌爾股份上半年淨利大增近五成後,立訊精密半年報更為亮眼,大增近七成。8月24日,立訊精密發布中報,2020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64.52億元,同比增長70.01%;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5.38億元,同比增長69.01%;基本每股收益為0.36元。
  • ...隱憂②立訊精密:擬攜控股股東出資33億元收購江蘇緯創、崑山緯...
    7月20日#集微早報#★半導體設備加速國產替代,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成隱憂近期,長江存儲、中芯紹興、華力微等近年新建的晶圓廠紛紛步入擴產階段,並開啟新一輪的規模化採購設備。★立訊精密:擬攜控股股東出資33億元收購江蘇緯創、崑山緯新立訊精密日前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中長期業務布局與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緯創股份」)、WIN SMART CO.,LTD.籤署了《收購框架協議》,從而成為首家代工蘋果設備的中國內地廠商。
  • 日媒:大陸公司打破臺灣企業對代工蘋果手機壟斷地位 立訊搶走...
    富士康生產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立訊精密工業(LuXshare)將以138億新臺幣收購臺灣緯創資通(Wistron)在大陸的部分工廠」。7月17日傍晚,一則來自大陸的消息讓臺灣市場人士和媒體感到驚慌。緯創資通出售的大陸工廠從事iPhone的生產。立訊精密通過收購涉足iPhone生產,以實現多年夙願,也第一個打破了臺灣企業對該領域的壟斷。預計工廠收購將在年底前完成,並在明年啟動iPhone的組裝生產。立訊精密早就瞄準了蘋果產品當中最核心的「iPhone的代工組裝」。鎖定的目標就是緯創資通設在江蘇省的工廠。
  • 緯創向立訊精密完成資產交割 又斬獲iPhone天線大單
    2020年7月,立訊精密宣布,將以4.72億美元(33億人民幣)收購緯創(Wistron)的中國大陸地區製造業務,從而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
  • 上市十年:立訊精密如何鑄就4000億元市值帝國!
    蘋果CEO庫克對此深有同感:「這並不是一間普通的工廠,需要有很高的技術含量。」財報顯示,十餘年來,立訊精密持續加碼對研發的投入,研發金額分別由2010年的0.17億元增長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44.66億元,上市至今的研發投入累計高達152.18億元。研發費用率也同樣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1.72%增長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