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間, 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中長期業務布局與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緯創(Wistron)資通股份有限公司、WIN SMART CO.,LTD.籤署了《收購框架協議》。
據悉,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擬與立訊有限共同出資以現金收購WIN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緯創」)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崑山緯新」,與「江蘇緯創」合稱「目標公司」)的100%股權,以上資金來源均為各投資主體的自有資金。
據披露,協議各方基於2020年3月31日(以下簡稱「基準日」)目標資產的擬制性報表淨資產初步確定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33億元(含稅價),其中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計劃出資不超過6億元,對目標公司不構成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表示,除立訊精密(或控股子公司)及立訊有限以外,可能存在其他獨立第三方法人(以 下簡稱「潛在第三方」)共同參與本次股權收購。並且,此次股權收購目前處於意向階段,仍存在不確定性。
大陸企業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
緯創資通從2017年開始為蘋果的iPhone手機做代工,是蘋果iPhone的第三大代工廠,但其規模小於富士康(Foxconn)和和碩(Pegatron)。立訊精密通過這次收購,將控制緯創集團唯一的 iPhone 生產基地——江蘇省崑山蘋果手機裝配廠,正式進入iPhone代工領域,具備重大的戰略意義。
立訊精密成立於 2004 年 5 月 24 日,於 2010 年 9 月 15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在此之前,立訊精密以生產連接線、連接器起家,逐漸布局聲學、馬達、天線、智能穿戴、智能配件等零組件、模組與系統類產品。
庫克參觀立訊精密工廠,中間為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女士
從2017年起,立訊精密因代工蘋果AirPods耳機而名聲大噪,蘋果執行長(CEO)蒂姆·庫克到訪江蘇省崑山市的立訊工廠時,甚至稱讚其為「超一流的工廠」。今年以來,立訊精密切入Apple Watch組裝,目前 SIP 進展順利,股價繼續飛升,最近四個月股價已實現翻倍。如果這次收購成功,立訊將成為iPhone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
王來春與富士康的淵源
目前,立訊精密市值達到近4000億元,比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約12199億臺幣(折合人民幣2800億元)的市值高出很多。比工業富聯當前市值2976億元也高出了不少。
根據財聯社報導稱,立訊精密一方面通過收購增加了自身實力,一舉切入iPhone代工市場;另一方面,蘋果希望通過扶持一家公司挑戰富士康當前在iPhone代工上的龍頭地位,也在積極尋找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立訊精密成為最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與富士康集團以及該集團的創始人郭臺銘有過一段很深的淵源。
1988年10月,富士康在深圳西鄉崩山腳下建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21歲的王來春從澄海來到富士康海洋廠,成為富士康在內地工廠的第一批普通作業員。
那時的海洋廠不但環境惡劣,生活工作條件差,管理還很嚴格,有不少人受不了就離開了。王來春吃苦耐勞,下班了,別人都走了,她還留下來工作。管理幹部不斷表揚她,次數多了,她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因此跟其他工友產生距離,就下班先回到宿舍,等半夜人少了,再去偷偷加班。
深圳立訊精密A股上市時的王來春
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這也是當時大陸員工在富士康所能達到的最高職位。
吃苦耐勞+老東家支持,成就立訊
但在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卻決定辭職創業,她與哥哥王來勝出資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幹起跟富士康一樣的老本行業務: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連接器。
創業之初,立訊精密在訂單和資金上都得到郭臺銘及其胞弟郭臺強的有力支持。立訊精密2001年起開始承接國際訂單,並通過香港立訊委託國內來料加工生產,所生產的連接器產品通過富士康的加工組裝應用於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3C電子產品,是其第一大客戶。
2004年,王來春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在此期間,富士康一直是為其貢獻超過50%營收的核心客戶。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掛牌上市,王來春個人身價達到23億。曾經的打工妹,登上了中國富豪榜。
自2010年上市以來,立訊精密股價已經上漲了超50倍。
作為立訊精密的實控人,王來春兄妹通過其控股的立訊有限共同持有42.93%的股份。
與富士康還有差距,但可能傷到和碩
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這樣形容富士康和立訊精密的關係:「原來,郭臺銘把立訊精密當作小弟來扶持。現在立訊長大了,不想做小弟了。」
但就目前來看,立訊精密據富士康還有很大差距。緯創目前代工的iPhone主要是相對老舊的版本,無論從型號代差還是生產規模上都遠遠不及富士康。但立訊精密的代工雄心在市場的影響將漸次顯現,有分析說立訊精密將首先對和碩在大陸的iPhone業務造成衝擊。
今年5月,《電子工程專輯》曾報導,蘋果建議立訊精密對臺灣電子產品外殼廠商可成科技進行大規模投資。不過隨後由於可成科技要價過高,立訊精密最終放棄了該交易。
文章來源:ittbank,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新浪科技、財聯社、第一財經、證券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