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遺詔中,寫的究竟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

2021-01-09 佛系說點事

在公元1722年的時候,69歲的康熙皇帝死在了暢春園中。在康熙皇帝晚年間的時候,出現了一場奪嫡的大戲,為了能夠拿到儲君的位置,曾經的親兄弟完全不講情面,所有的兄弟都在互相殘殺,哪怕是最後四阿哥贏得了皇位,但是還有八阿哥和九阿哥為首的人都表示不服,大家還想著爭奪皇位。

並且還在康熙皇帝的靈位前面質疑雍正的皇位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最後也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爭奪之後,流傳出來一個謠言,康熙原本想傳位給十四阿哥,最終被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其實大家如果是想一探究竟的話,首先就應該要了解到,其實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只不過十四阿哥從小開始就是被其他貴妃養大的,所以他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親情。

大家都覺得是四阿哥改了遺照,可能大家都覺得是有點道理,但是其實這是完全沒可能的,因為當時的清朝原本是從遊牧民族演變而來的,他們擁有自己的一套文字體系,在當時一些比較重要的文件的話,都是用漢字、滿字和蒙字一起寫的,這三種文字的差別很大,根本不可能去改字。

在九子奪嫡的時候,大家為了能夠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現自己,大家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有人能文,有人能武,還有人當起了孝子,但是唯獨四阿哥不一樣,他並沒有表露自己的心聲,他只是暗中琢磨著康熙的心裡究竟想要什麼,慢慢的,他也能夠對症下藥迎合康熙的想法了。

在公元1710年左右的時候,四阿哥開始韜光養晦,他明面上做一個逍遙王爺,不僅不拉幫結派,而且也不和任何一個阿哥拉幫結派,大家都以為他沒有當皇帝的野心,但是其實他越是這樣不爭不搶,越是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在1720年前後,康熙皇帝已經開始昏庸了起來,但是他的智商還是非常在線的,經過他長期的考察之後,他覺得其他的兒子們雖然看上去很有孝心,但是其實並沒有擔任扛起重擔的能力,經過他的考察之後,他還是覺得四阿哥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

反觀當時熱度最高的十四阿哥,雖然說康熙皇帝非常的喜歡他,但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十四阿哥當時的待遇可以說是非常的優越了,康熙不僅讓他當大將軍,而且還在出徵的時候特意舉行了隆重的歡送會。在當時,京城裡面所有的達官貴人都參加了這場歡送會,可以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人選了,不過康熙喜歡歸喜歡他,但是喜歡也不代表著一定要讓他繼承皇位。

不過也是因為大家把十四阿哥捧得太高了,在康熙去世之後,十四阿哥和四阿哥之間的關係卻並沒有以往親近了,兩個人之間也是開始有了隔閡,不過不管怎麼樣,雍正皇帝是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的,並不像民間所說一樣,當然在他繼承皇位之後,他也成為了一名為百姓造福的好皇帝。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一共歷經了12位帝王,地中最傳奇的還是要數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了,史稱「康乾盛世」,而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不少傳奇人物,比如九子奪嫡中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這兩人就是當時爭議最大的皇位繼承者,故而今天筆者推薦的這本《清朝全史》,裡面就講述了許多清朝時期人物和事跡,原價88,現價僅48.8元就能入手,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康熙遺詔到底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怎麼會是他?
    康熙駕崩後,新皇帝繼位,大家一看新皇帝頓時傻眼了:怎麼會是他?沒想到啊!康熙遺詔是傳位於皇十四子,還是四子。第一,因為康熙在沒有去世之前,對著文武百官,兒孫們說過,他百年之後,肯定為大清選一位可靠兼顧之人。而且後期也相當重視皇十四子,且封為大將軍,屢建功勳,給當時之人留下了很大的迷惑。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最後是四皇子胤禛擊敗其他兄弟,繼承了皇位。而此後,便有謠言傳出,說雍正得位不正。民間盛傳,康熙的傳位詔書上,原本寫著「傳位十四子」,但胤禛卻搶先一步,將詔書修改為「傳位於四子」。登基後,雍正又急不可耐地將十四弟軟禁在景陵,這種說法就愈演愈烈。
  • 雍正加筆篡改"傳位遺詔"擠走了十四弟?真相來了
    《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 圖自北京晚報「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在他駕崩7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 雍正加筆篡位遺詔?破案了......
    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在他駕崩7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 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破案了
    文 | 上官雲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原文首發於2019年12月5日,原標題為《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歷史懸案有答案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在《中國檔案珍品展》上,不僅展出了當年康熙皇帝的傳位遺詔(複製品),還有清代呼蘭府《婚姻辦法》(複製品)、清初滿文木牌(複製品)等等。
  • 《雍正王朝》十四爺是個什麼樣的皇子?遺詔中有多少未知秘密
    四爺、十四爺《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奪嫡」,從康熙這邊算他們都是親生的兄弟,但是四爺和十四爺又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雖然如此但是十四爺卻還是站在了八爺黨的一邊,電視劇中的十四爺是個心胸狹窄、腹黑善用小伎倆的人明著是八爺黨的人實際是想借八爺之力上位,歷史中九爺評價十四爺是「聰明絕頂,才德雙全」康熙評價十四爺「個性爽直,重情重義」。野史中一直流傳著關於康熙遺詔是傳位十四阿哥被篡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但是遺詔中有「滿、漢、蒙」三種文字,所以這種改法是不可能的但是遺詔的內容仍然還是個謎。
  • 篡改康熙遺詔?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皇四子胤禛繼位,是為大名鼎鼎的雍正帝。 02遺詔風波 改詔篡位說流傳最廣的是,雍正勾結顧命大臣隆科多將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胤禎」改為「傳位於四子胤禛」。「四」與「十四」,「禛」與「禎」,都相似相近。改名一事,反而弄巧成拙,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 其實根據專家考證,篡改遺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他的兒子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批皇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皇子,使得皇位繼承人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最終低調的雍正成功繼承大統
  • 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康熙帝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將近六十一年維持著大清朝興旺的局面,後世稱其為「千古一帝」,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歷史記載中的康熙帝絕對是一代明君,然而正是在康熙與雍正王朝交替之際,康熙帝在彌留之際留下的遺言和遺詔卻成為了一個無人能確切可知的謎題。直到現在,有關「九子奪嫡」歷史事件的爭議仍然是進行時。
  • 【清史知微】"改十為於"說遺詔
    曾有人推測,康熙帝有可能寫「於」,現在終於「發現」了實例,一個足矣!我們能夠說,僅就「於」字而言,如果康熙帝真有遺詔,如果雍正帝真的將「傳位十四阿哥(或皇子)」,改為「傳位於四阿哥(或皇子)」並公之於眾,那麼,臣下是不會以「一字之差」否認這份詔書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因此,以清代詔書中「於」與「於」不能通用就直接否定「改十為於」說,不能成立。
  • 雍正繼位之迷(2):康熙遺詔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突然去世,四阿哥胤禛承繼大統,次年改年號雍正。三百年來不管民間還是官方,對他繼位都是隔岸看花,霧影重重。野史說雍正「鳩殺父親,逼死母親,篡改遺詔」,這種說法至今諸多歷史學家都在爭辯。斧聲燭影,是千古難解的疑案。
  • 雍正篡改「傳位遺詔」之謎
    「九子奪嫡」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因為涉及到一個事件,有很多影視劇中也都表現過:四阿哥此前一直不受寵,然而最終的遺詔中,皇帝卻將皇位傳給了他,原因是四阿哥偷偷改了遺詔,將「傳位十四」改成了「傳位於四」,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歷史鉤沉:雍正是篡位還是合法繼位
    民間野史中的「一字之改」 民國初年,有關清朝皇室歷史的野史紛出。其中,燕北老人的《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蔡東藩的《清史演義》、柴萼的《梵天廬叢錄》、孫劍秋的《呂四娘演義》、《血滴子》等,將雍正的身世懸謎寫得繪聲繪色有如親見。
  • 雍正究竟是不是「篡位者」?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文/小讀 標題:雍正究竟是不是「篡位者」?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由於清朝距離現代的時間比較接近,並且發生了不少關乎皇位、后妃之間的爭端,因此很多讀者朋友們都覺得這段歷史非常有趣且耐人尋味。 由於影視作品的著重演繹和描寫,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皇帝被人熟知,成為被提及次數最多的清朝皇帝。
  •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康熙只是庶三子,為何順治會傳位康熙
    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臨終之前在《順治遺詔》中傳位庶三子玄燁(康熙帝)。同年2月,玄燁即位於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並改為康熙元年。中國歷史上正常的皇位傳承,一般有三種方式,即嫡長子繼承制、兄終弟及、選擇賢達子孫,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最為常見。
  • 康熙傳位遺詔終於曝光,歷史專家感嘆:雍正繼位合法,別再潑髒水了
    按照序齒算,康熙有24個皇子,參與奪嫡的人的9個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禛。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贏家,是為雍正皇帝。
  •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詔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這樣看似不可能登上正統的皇子,最後卻成為了九龍奪嫡中笑到最後的那位,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雍正的登基有蹊蹺,康熙其實傳位給了他寵愛的十四阿哥,但被老四胤禛的支持者年羹堯找機會篡改了詔書,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於四阿哥"。
  • 雍正王朝:大結局中,改詔書那段是什麼意思?事實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最後一集確實出現了雍正改遺詔的鏡頭,但那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是為配合曾靜的敘述而拍的,這些鏡頭表現的是民間對雍正的流言誤解。《雍正王朝》最後一集,確實出現了一段雍正改遺詔的鏡頭。不僅如此,還有雍正毒死康熙,氣死母親。很多人看的不仔細,誤以為拍的是雍正的回憶。
  • 康熙讓胤禵做撫遠大將軍,是否有意傳位於他呢?三件事告訴你真相
    太子胤礽當策妄阿拉布坦佔領西藏之後,康熙如果想在眾多兒子中找出一個能代替自己親徵的人,只能選擇十四阿哥胤禵。此時,最會打仗的皇十三子胤祥患了腿疾,其他諸皇子對兵事都不太了解。胤禵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康熙會傳位於他,就連皇八子胤禩也轉而扶植胤禵。民間傳聞將康熙遺詔「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便是胤禩搞出來的。
  • 「康熙遺詔」不只是改了個字那麼簡單,雍正可能存在弒君的嫌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清世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雍正皇帝,在登基詔中,雍正大談皇父親授神器,奉遺詔,承大統;繼則講親親之誼,「朕之昆弟子侄甚多,惟思體相關,敦睦罔替,共享昇平之福,永固磐石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