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一尼姑30餘年收養20多名棄嬰 多人考上大學

2021-02-25 寧都新鮮事

撫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收養棄嬰,更是難能可貴。贛州市寧都縣海蓮寺的法師釋常妙30多年來收養了20多名棄嬰。如今,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已經出來工作了。

釋熊杰(左)今年3歲,是常妙法師現收養的8名棄嬰中年最小的一個。

前年臘月的一天晚上,身在海蓮寺的常妙法師聽聞寺廟門口有嬰兒的啼哭聲,她走到門口發現地面上有一個被丟棄的襁褓,幾經詢問都無人認領,常妙法師便將其收養。

海蓮寺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繁華路,這裡香菸繚繞,清幽靜謐。

寺廟住持釋常妙30多年來收養了20多名被丟棄的女嬰,含辛茹苦養育著孩子。孩子們在寧都縣城上學,海蓮寺是她們溫暖的家。

國清寺位於距離寧都縣城十餘公裡遠的會同鎮,是釋常妙管理的另外一個寺廟。


客人們到來後,孩子們勤快地收拾茶几、燒水、泡茶。

國清寺齋堂和其他房間的牆壁上懸掛、張貼著很多弟子規、論語等中國傳統倫理規範和佛道教義。

「孩子們周末在寺廟裡會念佛經、抄心經,久而久之她們都能把心經默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能靜心,滌淨心中的雜念。」釋常妙說。

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做懂規矩、正直、有擔當的人。每個月初一、十五,釋常妙會帶著孩子外出放生,以此教育孩子們要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孩子們盛好一碗飯菜後便離開餐桌,聚在一個房間裡吃飯。

「孩子們很懂事,她們會等到客人和義工吃完飯後再回到餐桌,吃剩下的飯菜。」餐桌上有幾盤清一色的素菜,湯很清淡,僅有一些綠色的豌豆作為配料。

午飯過後,11歲的釋演輪將酸菜晾曬在石頭堆上的鐵盤裡。孩子們雖然年紀小,但會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

釋演琳(左)和釋演如(右)在大樹下玩耍,兩人商量著等會兒一起去歡歡(一個國清寺內義工的女兒,孩子們的同齡人)家玩。

「我們不上學的時候一般會掃地、拖地、洗衣服、洗碗。」當問起孩子們不上學的時候一般會做什麼事的時候,文靜的演琳細聲回答道。演如性格活潑,天真爛漫,被釋常妙收養的孩子們在清淨的寺廟內自由成長。

孩子們成群結隊、活蹦亂跳地往歡歡(一個國清寺內義工的女兒,孩子們的同齡人)家走去。她們也是孩子,同樣具有愛玩的天性,也喜歡外面的世界。

「為造福社會奉獻一片愛心」是常妙法師的人生諾言,她想建造一個孤兒院,為無家可歸的孩子打造一個溫暖的家,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生存的權利。

「建一個孤兒院需要數以百萬計的資金,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養育這些孩子不容易,每個月要支出大概要五六千元,我靠著寺廟裡的香火錢和一些好心人的資助來養育這些孩子,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問題。」在引我們上二樓參觀時,釋常妙道出了她的願望和難處。

相關焦點

  • 拾荒媽媽張菲:為養育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今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直到她的養母去世,帶走了她最後的一絲陽光。拾荒救贖30多名棄嬰從那一年開始,她靠著自己拾荒,養活了整整30多名孩子長大,這些孩子有的是張菲在路邊找到的、有的是在橋下和垃圾桶旁撿到的。歷經40年的時間,沒有一份穩定的收收入,全憑藉著一人的拾荒,健健康康的讓這30多名孩子長大成人。
  • 撫養了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的「拾荒媽媽」,現在怎麼樣了?
    你願意無償撫養棄嬰嗎?你願意為了這些毫無血緣關係的棄嬰,終身不嫁嗎?「拾荒媽媽」張菲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大善,人間的大愛。張菲是一個特殊的母親。自1980年,26歲的張菲在垃圾堆裡撿到了第一個女嬰起,靠拾荒為生的張菲,至今已經撫養了30多名棄嬰。為了撫養這些棄嬰,她日夜操勞,終身未嫁。「拾荒媽媽」張菲的出現。
  • 「拾荒媽媽」張菲,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兒女卻多半不聯繫她
    拾荒者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每天吃不飽穿不暖,只能靠翻垃圾桶、撿拾別人丟棄的廢物等維持自己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他們是需要他人幫助的人,可卻有這樣一位拾荒者,明明是弱勢身份,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撐起了30多個棄嬰的一片天。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長大後卻從不聯繫
    在醫院,有一位特殊的母親接受了記者採訪,向大家講述了她多年來和30多名棄嬰的故事,今天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走近這位無私偉大的母親——張菲。她的長期不穩定經歷,讓張菲更加懂得了家人陪伴的重要性,再加上張菲善良的性格,為日後收養棄嬰埋下種子。張菲一生都沒有結過婚,也有人給她介紹過對象,但一看她收養了這麼多孩子,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接受不了。但張菲的回答是:「這些生命我不撿起可能活不下去」。
  • 拾荒媽媽張菲:為了撫養30多歲的棄嬰
    一張菲出生於廣東普寧,她的一生和她的童年一樣坎坷,張菲在她剛出生時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幸運的是張菲被一個好心的人帶走了,偉大的母親給了張菲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但是這個短暫的時光只持續了八年。也就是說,在26歲的時候,她發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她沒有忘記她自己的養母和她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沒有忘記她是個棄嬰。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開始收養棄嬰,她應該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被遺棄的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卻讓她寒心
    「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
  • 寧都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至清,先後有朱熹的得意門生生理學家曾興宗,著名詩人、「江湖吟社」的組織者曾原一,以及清初的「寧都三魏」、「易堂九子」等隱居於此,授徒造士、著書立言,歷五百多年之久,留有亭、堂、廬、閣遺蹟20餘處,詩文30餘種、上千卷之眾。翠微峰成為集風景、宗教、文化名山於一身的千古名山,已載入當代《中國名勝大辭典》,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江西省風景名勝區,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本來家裡條件就不好,家裡人都反對老人收養這個棄嬰,建議送去孤兒院,知道孩子是黑人混血之後,家人鄰居都紛紛勸說老人不要領養這個嬰兒,但是善良的朱婆婆不管其他人的反對,堅決的收養了這個小孩,用自己的方式去養育這名嬰兒,還給他起名叫做朱軍龍。
  •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19 20:08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歲棄嬰終身未嫁,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但是張菲並沒有因此就想過放棄自己,張菲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努力的生存了下去,她靠著拾荒為生,這一過就是整整18年。也就是在張菲26歲那年,她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價值,她沒有忘記自己的養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也沒有忘記自己就是一名棄嬰。
  • 拾荒媽媽張菲:為撫養30多歲棄嬰終身未嫁,過半「兒女」成白眼狼
    但是張菲做到了,她做的非常的好,憑藉自己40年堅定的信念,一共撫養了30多名棄嬰,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偉大的母愛。2為了給這些棄嬰治病,張菲自己隻身一人帶著四名患病的棄嬰來到了廣州,為了能有錢給這些患病的孩子們治病,張菲一路乞討,向社會各界籌集善款。
  • 聊城聽障教師15年助殘,教會20餘名學生刻瓷
    臨清市特教學校33歲的教師楊錚,本身就是一位聽障患者,15年硬是教會了20餘名學生刻瓷技藝,並幫助10餘名殘疾學生考上大學,無疑為聊城的助殘事業譜寫了一曲「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動人樂章。後來,她就到學校刻,因學生都是聽障人,影響不大。見她刻瓷,有的學生也對刻瓷產生了興趣。於是,便跟著楊錚學習。當時,楊錚認為,應該讓這些特殊的學生多掌握一門技術。為了讓學生多學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同時,楊錚抽出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刻瓷學習活動。在刻瓷教學上,目前主要是現場實際操作,楊錚刻學生看,學生刻楊錚指導。用這種教學法,學生很快了解了刻瓷的流程。
  • 南京大屠殺中,兩位尼姑的遭遇有多悽慘?被人從魔窟中救出
    1937年12月,一位留在南京的美國人,在日記中記錄了有關兩位尼姑的悽慘遭遇,並且經歷了從魔窟中捨身救人的驚險一幕。 ,日本人從兩邊向洞裡開槍,打死了3人,打傷了兩位尼姑,她們躲在屍體下,逃過一劫。
  • 上海老人撿到一混血棄嬰,含辛茹苦把他撫養20年,後來怎麼樣了
    上海的一位老人在20年前撿到一名黑人混血棄嬰,含辛茹苦的養育他20年,如今已經20歲的他長大成人。也明白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家庭。和年輕的混血黑人相比,老人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而現在的他們怎麼樣了?老來得「孫」的半百夫婦2000年8月,上海一位朱姓阿婆在下午去買菜的途中,在草叢中發現了這名混血棄嬰。心生不忍的朱阿婆沒有過多猶豫,便把這名棄嬰撿了回去。起初朱阿婆並不知道棄嬰是黑人混血,只把他身上的黑膚色當成生病的症狀。
  • 該縣是紅軍反圍剿主戰場,從這走出一個軍團,建國後30多人成將星
    紅軍總部決定採取撤退到贛南蘇區的腹地,引誘敵人深入蘇區,選擇根據地中心——寧都黃陂、小布、洛口一線作為紅軍退卻的終點。並在小布村外的麻餈石下的河灘上,組織召開了「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領導親擬對聯一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裡操勝券;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強有力的政治動員和思想工作,激發起全體紅軍戰士和廣大民眾的高昂鬥志。
  • 拾荒媽媽張菲:為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兒女長大後過半不聯繫她
    拾荒媽媽張菲:為養30多名棄嬰終身未嫁,兒女長大後過半不聯繫她說到做慈善事業,其實有很多人,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明星大腕,多半數的人都會多多少少做一些。起初也是抱著試試的想法,可是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流逝,張菲已經收養了30多個孩子。
  • 她被譽為最美尼姑,985畢業一年收入2千萬,今30歲不願還俗
    還記得古裝尼姑第一人的演員何美鈿麼?《笑傲江湖》裡她飾演清純可人的小尼姑儀琳,表情生動,感情豐富,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獲得無數群眾的追捧,同時她也被人們稱為最美尼姑。大學她考上了山東的天台寺也迎來了長相貌美,學歷高,會多方面才藝的釋正孝同,釋正孝同將自己所會的一切都交給一眾尼姑們,她們白天認真禮佛,晚上也會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因為釋正孝同這個尼姑庵裡增加了很多歡笑。
  • 他們是棄嬰,卻成功逆襲,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多一點!
    孩子出生日期為1994年12月30日。」那天他遇到了趙丹,一個有三歲女兒的母親。趙丹是個好人,跟老公商量後她收養了嬰兒,取名「史秋撿」。但城市裡不僅有錢人多,流浪狗、人販子也不少!兩家相認和睦相處,養母趙丹說,孩子終於找到了他的親媽。哥覺著她真是一個善良的人。
  • 央視《中國影像方志•寧都篇》即將播出,敬請關注!
    寧都縣東部,荷田掩映著一座「千年古村落」,400餘戶客家人居住在這裡。時光在一石一木間凝固,青磚斑駁的舊跡,講述著客家人遷徙的故事。自西晉至宋代,廖、溫、邱等50餘個有記載的中原姓氏,漸次遷入寧都。千年的遷徙在這裡持續疊加,中原漢民篳路藍縷、一路南來,終於在寧都尋得一方理想的棲息之地。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此地始置「陽都縣」。
  • 20年前撿棄嬰,20年後身患絕症無奈託孤,引出棄嬰父母身份不一般
    誰人會愛我這種孤兒仔,流落到谷底,恐怕我已是個熱戀的後遺,無人前來認領骯髒的身體,若想抱抱就等下一世,誰要我這種孤兒仔,誰贈我安慰,當我至愛路過,亦不想拾遺,誰在從前話我貧窮但美麗,但想抱抱就等待轉世,哎!我這種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