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執筆:安瀾
上周五,《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了,時隔19年。
19年前,白色貓頭鷹送達的信件,為無數孩子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
19年後,曾經的少年早已長大,但被點燃的熱情似乎絲毫未減。
重映的電影票剛一出來即被搶空。才4天,票房已經過億,破了自己的紀錄。同時,也成為內地影院復工後表現最好的電影之一。
格蘭芬多女孩報導!
斯萊特林女孩報導!
……
社交平臺一時成了大型「霍格沃茨校友會」現場,十多年後,大家喊起各自的院訓來,依舊熱血澎湃:
我們英勇無畏,我們奮不顧身,我們爭議果斷,我們是格蘭芬多。
我們強大冷靜,我們優雅自持,我們從不後悔,我們是斯萊特林。
……
重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仿佛攪動了盛著記憶的冥想盆,人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那個額頭上有著閃電疤痕的男孩,整日守在厄裡斯魔鏡前,期待再看見父母;也想起了鄧布利多教授對他最初的教誨——
世上最快樂的人,才能在鏡中看到真實的自己,鏡子反映出的,正是我們心中最渴望的事。但鏡子不能提供我們真正的知識或者真相,人類總是在鏡子中虛度光陰,甚至因此而發瘋。
不要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了現實的生活。
這是故事裡的開端。
而在故事外的後來,孩子們沒在11歲生日那天等到白色貓頭鷹,沒在9月開學時踏上9¾站臺,卻在成長中漸漸遺忘了最初的熱血和感動。
但鄧布利多教授的話餘韻悠長。
循著這個信條,長大了的孩子們在得知自己不是遺落的巫師時,依然保有披荊斬棘的勇氣。
即使不再做著關於魔法的夢,也不至於遺失了當下的人生。只是成人的世界,還是會被種種瑣事圍困,孤獨而迷茫。
《1Q84》中寫道: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村上春樹的道理和鄧布利多的教誨如出一轍:活在當下。
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有趣的東西,往往藏著耐人尋味的生命細節,那些細節裡,或許存放著你遺忘許久的自己。
在完成《1Q84》後,村上春樹寫出了《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在這本書中,他對於尋找「生活的樂趣」感觸更深:
蔬菜有著什麼樣的心情?關於大蘿蔔的怪談是否值得相信?怎樣擁有挑選好吃鱷梨的超能力?
……
這一切生活中看似瑣碎又平凡的事情,在他的筆下妙趣橫生。
《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來自人間濾鏡工作室00:0039:04
作者:村上春樹
在書中的一篇文章《自由、孤獨、不實用》中,村上春樹說到自己喜歡開敞篷車,因為等紅燈的時候,可以掛在空擋上,心不在焉地看著天空。
風景與季節同步,一點點地變幻。
看著各種各樣的樹木,許許多多的樓房和窗子。村上感嘆:我們平時忙於生活,幾乎從來不抬起頭看看天空。雖然對腳下的事情知道得不少,可關於頭頂上的風景,卻出乎意料地缺乏了解。
你是否也是如此?
要是有人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不追求夢想的人生,就跟蔬菜一個樣兒」,只怕我會忍不住想,果真如此嗎?細想起來,蔬菜其實也算得上種類繁多,當中一定會有形形色色的蔬菜的心靈,形形色色的蔬菜的情由。倘若從一棵棵蔬菜的角度出發去眺望世間萬事,(有時)就會不知不覺陷入沉思:自己此前作為人類的生涯究竟算什麼?不分青紅皂白,輕忽傲慢地對待別人或事物,這樣可不好哦。
我認為,人與年齡相稱,自然地活著就好,根本不必裝年輕,但同時也沒必要勉為其難,硬把自己弄成大叔大嬸…不管多大年紀都無所謂,無非就是個「恰到好處」的人罷了,常常對自己的年齡左思右想的人,我覺得不妨這樣思考。
不消說,旅行的好處在於可以暫時遠離日常生活,還不必承擔平日裡瑣碎的責任。西雅圖細雨連綿的午後,我與那條小金魚之間享有的親密關係,恐怕是只有在那裡,只有在那時才能享有的東西。
生活中的快樂,
不僅僅在於旁人有目共睹的所謂成就,
更在於生活中那些點點滴滴隱秘的樂趣。
找到隱秘的樂趣,汲取生活的勇氣,
沒有魔法,我們依然可以抵禦萬千困境。
——END——
文章來源公眾號:人間濾鏡工作室(Filters—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