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機構都是明朝的實權機構,司法機關,特務單位和偵查部門,
大理寺,實際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後基本上就確定了大理寺的職能。大理寺屬於中央司法機關,但刑罰之事由刑部處理,大理寺是執行機構。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
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而司禮監則是宦官群體裡面最高機構,明朝一個太監如果做到司禮監那真是太幸福了,最高峰了。司禮監的相當於內相,其職權與內閣首輔相當,司禮監是替皇帝工作,司禮監又分為掌印和秉筆兩大機構和職責,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批紅」。就是代表皇帝在奏疏上批覆意見。掌印太監職掌皇帝玉璽和印章,就是秉筆太監負責籤字,秉筆太監負責蓋章,有最終的決定權。二人相互制約和監督,至於說二人誰的職權大,就看具體情況,但基本上來說,掌印太監是老大。而且掌印太監領導東西二廠。劉瑾,魏忠賢,王振,馮保。他們都是掌印太監。也是明朝其他太監的仰望的對象。
做一個恰當的比如,東廠就是中統,東廠的全稱是東緝事廠,是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和秘密機關。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由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權力巨大而且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大臣。而之所以用宦官。一是皇帝信任,二是身處皇宮,用起來比較方便。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或掌印太監親自擔任。
西廠的職能和東廠一樣,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在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其權力超過東廠。但存在時間不長。也就六年的時間,但這六年西廠的權力遠遠大於東廠和錦衣衛。
至於說六扇門,明清兩代都沒有六扇門這個這機構。實際上六扇門是司法機構的統稱,衙門就是現在來說就是政府機構,以門為名,門戶的意義無疑是極為重大的。封建時代的衙門有著嚴格的規定,任何僭越都是不可以的,具體來說,六扇門是指是中軸線上的大門、儀門、宅門,每門各安兩扇黑漆門扇,合計六扇,所謂「衙門六扇開」就這麼叫開了,很形象很好記。也是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也是這個起因。六扇門這個稱呼也就成為代稱了。
錦衣衛就是明朝的軍統,屬於正式 的朝廷編制,他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最初叫「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改置錦衣衛。是皇帝親軍十二衛之一。錦衣衛是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存在的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基本上是武將擔任。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錦衣衛與東西二廠合稱為「廠衛」。後世就代指特務機構。廠衛幹預司法,是明朝一大弊政。
應該說,無論是司禮監還是東西二廠和錦衣衛,都是明朝政治統治工具,而在明朝之前,兩漢與唐宋並沒有這樣的組織,這實際是政治退步的表現。政治迫害是有的,冤假錯案都是針對官僚階層。對老百姓則危害不大,這也是為何後世對司禮監還是東西二廠和錦衣衛評價都不高的原因。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