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2020-12-22 清水阿嬌

這些機構都是明朝的實權機構,司法機關,特務單位和偵查部門,

大理寺,實際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後基本上就確定了大理寺的職能。大理寺屬於中央司法機關,但刑罰之事由刑部處理,大理寺是執行機構。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

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而司禮監則是宦官群體裡面最高機構,明朝一個太監如果做到司禮監那真是太幸福了,最高峰了。司禮監的相當於內相,其職權與內閣首輔相當,司禮監是替皇帝工作,司禮監又分為掌印和秉筆兩大機構和職責,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批紅」。就是代表皇帝在奏疏上批覆意見。掌印太監職掌皇帝玉璽和印章,就是秉筆太監負責籤字,秉筆太監負責蓋章,有最終的決定權。二人相互制約和監督,至於說二人誰的職權大,就看具體情況,但基本上來說,掌印太監是老大。而且掌印太監領導東西二廠。劉瑾,魏忠賢,王振,馮保。他們都是掌印太監。也是明朝其他太監的仰望的對象。

做一個恰當的比如,東廠就是中統,東廠的全稱是東緝事廠,是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和秘密機關。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由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權力巨大而且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大臣。而之所以用宦官。一是皇帝信任,二是身處皇宮,用起來比較方便。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或掌印太監親自擔任。

西廠的職能和東廠一樣,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在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其權力超過東廠。但存在時間不長。也就六年的時間,但這六年西廠的權力遠遠大於東廠和錦衣衛。

至於說六扇門,明清兩代都沒有六扇門這個這機構。實際上六扇門是司法機構的統稱,衙門就是現在來說就是政府機構,以門為名,門戶的意義無疑是極為重大的。封建時代的衙門有著嚴格的規定,任何僭越都是不可以的,具體來說,六扇門是指是中軸線上的大門、儀門、宅門,每門各安兩扇黑漆門扇,合計六扇,所謂「衙門六扇開」就這麼叫開了,很形象很好記。也是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也是這個起因。六扇門這個稱呼也就成為代稱了。

錦衣衛就是明朝的軍統,屬於正式 的朝廷編制,他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最初叫「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改置錦衣衛。是皇帝親軍十二衛之一。錦衣衛是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存在的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基本上是武將擔任。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錦衣衛與東西二廠合稱為「廠衛」。後世就代指特務機構。廠衛幹預司法,是明朝一大弊政。

應該說,無論是司禮監還是東西二廠和錦衣衛,都是明朝政治統治工具,而在明朝之前,兩漢與唐宋並沒有這樣的組織,這實際是政治退步的表現。政治迫害是有的,冤假錯案都是針對官僚階層。對老百姓則危害不大,這也是為何後世對司禮監還是東西二廠和錦衣衛評價都不高的原因。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簡單概述明朝「錦衣衛」與「東廠」、「西廠」等司法機構的區別
    要說歷朝歷代的司法機構,莫過於明朝最為繁瑣。其中包括「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錦衣衛」、「東廠」、「西廠」等司法機構。那麼這些司法機構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一、「三司」「三司會審」在明清時期就是指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共同處理案件。
  •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明朝政府的自我革命
    二、朱元璋的頂層設計明朝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司法系統。在中央稱之為「三法司」: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在地方則由按察使司負責地方案件,按察使又叫提刑官,刑部設置十三清吏司,對應全國十三個布政使司。其中司禮監人員最多,權勢最大,設有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等無定員,提督太監掌管關防門禁長隨當差物料供應等,掌印太監掌管內外奏章和御用憑證,秉筆太監和隨堂太監管理內閣遞上來的文書,並代替皇帝在文書上簽字。提督東廠,一開始掌印太監為各監中選任一人充任,後來專用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或者秉筆太監。
  • 明朝的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最厲害?
    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其實還有個內行廠,受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影響,這些無疑是明朝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幾個衙門,那麼這些個衙門都是幹什麼的,他們中又是哪個最為厲害呢?這個則要分兩方面來說,權力最大者無疑是存在最短的內行廠,而為禍時間最長的則毫無疑問是東廠,我們分別來說。
  • 明朝最讓人生畏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到底有多神秘?
    明朝實行「衛」和「所」的軍制,作為十二個親軍衛中最重要的錦衣衛,編制非常完整,其下轄十六個所,在編人數達到六萬人之多,分布在天下各地,另外錦衣衛還直轄經歷司和南、北鎮撫司三個部門。許多錦衣衛的一把手指揮使見了東廠的廠公都要下跪磕頭,行參拜大禮。更有甚者,在劉瑾、魏忠賢等人得勢時,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都要經過他們的批准和同意,這就更奠定了錦衣衛淪為東廠附庸和爪牙、打手的從屬地位。西廠明朝成化年間,發生了道士李子龍潛入皇宮、意圖不軌的事情,雖然此人最終被抓獲並被問罪處死。
  •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不是一回事
    廠衛, 是明朝內廷的偵察機構, 想講清楚這裡的來龍去脈, 我們還得從布衣天子朱元璋說起。 話說元璋當上皇帝之後, 深知這些當官的, 沒有一個好東西, 拿著國家的俸祿卻不給百姓辦事, 而且這群人最會幹的事就是蒙蔽聖聽、粉飾太平, 於是元璋著手創建一個只對自己負責的軍政搜集情報機構——錦衣衛。錦衣衛是在原親軍都尉府及所屬的儀鸞司的基礎上改制而成。
  • 錦衣衛、北鎮撫司、東廠、西廠之間是什麼關係?
    2、錦衣衛、北鎮撫司、東廠、西廠之間是什麼關係?答:1、大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禮部左侍郎胡濙(yíng)星夜來到宣府求見皇帝。此時永樂皇帝朱棣(dì)已經睡下,聽聞胡濙來見,急招入內,一直聊到四更天(凌晨1~3點之間)才結束。
  • 都是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誰最厲害
    明朝最使後人詬病之處,就是名目繁多、權力空前的特務情報機構,主要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一度設有內行廠。錦衣衛替皇帝執掌廷杖,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士大夫;監察文武官吏,增大皇帝對朝局的掌控力度;單獨處理皇帝欽定案件,可不經大理寺、刑部等國家部門。當然,錦衣衛也有收集軍情、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比如「萬曆三大徵」(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鮮之役)時,錦衣衛的情報系統收集到的各類軍情就為明軍作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 明朝最厲害的特務是東廠還是錦衣衛?
    還有都知監,聽上去也牛得不行,其實就是清道的。皇帝去哪,先由他們把地掃一掃,吃灰的事情有他們,風光的事情就輪不到他們了。而一些看上去不咋地的名稱,卻是很牛的單位。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司禮監。司禮監是皇帝機要秘書,又是太監總管,其最高領導稱為掌印太監。因為負責籤署文件,所以,司禮監掌印太監就是太監中的宰相,權力有時候甚至比內閣首輔還要大。
  • 明朝有個比錦衣衛、東西兩廠還厲害的特務機構,僅存在五年但危害最大
    在明朝電影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廠衛這個詞。也經常能夠看到錦衣衛和東西兩廠不經過三法司直接逮捕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頭百姓的事情。對於生活在明朝的人來說,廠衛就是恐怖的代名詞。可能有人要問了,錦衣衛、東西兩廠是什麼東西呢?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讓人聞風喪膽的明朝廠衛機構。
  • 明朝的司禮監執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哪個權利大?
    ,司禮監成為了二十四監之首。司禮監是明朝內庭中二十四監中專門掌管太監的機構,下設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隨堂太監和提督太監,其中權勢最大的當屬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了,那麼到底是誰權勢更大呢?
  • 明朝最恐怖的組織:錦衣衛和東西廠見了繞道走,官員見了先下跪
    這些錦衣衛是皇帝直轄,不受任何人管制,哪怕逮捕大臣,也不用向任何人報備,權勢很大。朝廷大臣對錦衣衛非常畏懼,生怕自己被錦衣衛盯上,失去性命。朱棣當上皇帝後,向父親學習,將錦衣衛帶在身邊。但又擔心錦衣衛脫離他的控制,為此建立了東廠,希望兩者制衡。廠衛制度在明朝開始盛行,錦衣衛和東廠分庭抗禮。
  • 明朝有了東廠為何還要建立西廠?疊床架構是制衡方式
    御馬監設掌印太監、監督太監、提督太監一員,因掌握騰驤四衛的養馬、操備、選拔軍士事宜,因此被譽為「內監的兵部尚書」。 錦衣衛、東西廠這些人都是皇權個人的影子兒,皇帝給你權你就一切都有,不給你你就全完了。有了錦衣衛還要東廠,有了東廠還要西廠,這不是「疊床架屋」嘛!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
    前些日子《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 錦衣衛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設置錦衣衛。主要職能有: 1. 侍衛儀仗。
  • 熊劍平:東廠是如何走到明朝政治舞臺中央的?
    明成祖朱棣所謂「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十二監分別是: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和都知監等。四司分別是: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和混堂司;八局則分別是: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二十四衙門中,以十二監的地位更加重要,執事太監品秩更高。而十二監中,又以司禮監權力最大。當然,在明朝初期,司禮監因為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有意的壓制,所以尚顯平庸,大小太監仍然只能卑微地乞食皇宮。這種局面,也是到了永樂朝才有所改變。
  • 明朝的四大特務機構,誰最厲害?都以為是東、西兩廠,其實並不是
    當初,朱元璋創建錦衣衛主要是為了儀仗,但因其後來濫殺功臣,且認為諸如大理寺、都察院及刑部等司法機構都不好用,便直接升級了錦衣衛的功能,使其成為帝王的私人警察。南北鎮撫司是錦衣衛負責刑事案件的機構,其中,皇上欽定的案子由北鎮撫司負責。北鎮撫司擁有獨立的監獄,可自行審訊、逮捕和處決。
  • 東廠一出,關門閉戶,你真的了解東廠嗎?
    一說起東廠,我想大家的嗓子都往上緊提了一下,因為各位都想學宦官發聲:「來啊兒,到公公這裡來兒」,那麼東廠具體是做什麼的,和西廠,錦衣衛又有什麼不同,大家是真的知道嗎?圖片來源於網絡:明朝錦衣衛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一般由司禮監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筆太監擔任,而東廠的屬官和下屬分支,基本都是由錦衣衛補任,特別是專門負責偵緝工作的部門
  • 明朝特務機構之可怕錦衣衛以及詔獄
    上兩篇文章我們了解了明朝的特務機構東、西廠以內行廠,接下來我們講講伴隨明朝整個時期的特務機構——錦衣衛。錦衣衛,朱元璋建立,是明朝皇帝私人衛隊上十二衛中的一衛,也是最受皇帝信賴的衛隊。《明史》中已經把錦衣衛的所有職能都記載清楚了,又由於錦衣衛直屬於皇帝,他們逮捕任何人都不會有任何的部門過問,不用任何的手續直接去逮捕就行,而且他們還有自己的監獄——詔獄。錦衣衛與東廠並稱為「廠衛」,成為了讓明朝百姓聞風喪膽的機構。
  • 淺談明朝司禮監權利為什麼這麼大?又有什麼實權?
    與鎮守太監一樣,臨時派遣也是選派宦官,去各地監視徵收賦稅、監督軍隊、監督工程等等,全國各地各種職責的臨時派遣都有。三類,常駐京師。常駐京師的特機構有錦衣衛和東西廠,除了錦衣衛以外,其他特務機構都有宦官主持。
  • 既然有了東廠,為何還要設立西廠?明憲宗:整頓哪有取代方便
    ——《明史·宦官一》大家想啊,明朝的紫禁城雖然安防手段比不上如今這般發達,但那也是一個戒備森嚴之地,可即便是這樣,卻還是被這李子龍給輕而易舉的入得宮中,甚至都快跑到明憲宗的身邊了,這讓明憲宗朱見深怎麼想?明憲宗朱見深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的爆發而疑神疑鬼,繼而也就開始對朝廷官員產生了不信任,覺得他們都不靠譜,否則也就不會出現什麼「李子龍」與官員勾結,進宮暗殺的事件了。
  • 明朝司禮監陳矩,一個掌管東廠大權的好太監
    雖然歷史上的太監,大部分因為自身身體的殘缺,而對權利和金錢有著極高的欲望,但也並不是全部的太監都是這樣的。 陳矩是明神宗時期的大太監,以司禮監掌印的身份統領東廠。司禮監和東廠原本是兩個機構,司禮監是明朝管理宦官和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東廠則是明朝設置的特務機構,主要職責就是為皇帝陛下監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