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哪個權力大?
司禮監 司禮監是幹什麼的? 我們看到的影視劇,司禮監的太監都那麼牛,有的被稱為「立皇帝」,有的稱「九千歲」,其實,最早司禮監就是二十四監之一,一個「掌禮儀」的普通辦事機構,太監們就相當於勤雜工,也沒有秉筆太監、掌印太監之說。 那時候朱元璋對太監們管理很嚴,認為他們都是陰險小人,不許幹政,甚至都不允許他們讀書識字。
-
淺談明朝司禮監權利為什麼這麼大?又有什麼實權?
從上面三類特務機構來看,宦官才是明朝特務機構的核心人物。明朝的宦官和通常的朝廷一樣,設有許多衙門,其中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共二十四個部門,總稱二十四衙門。上面說過,司禮監作為二十四衙門中最高指揮機關,設有掌印太監一位,秉筆隨堂太監8、9人不等。根據《明史》記載,司禮監太監批閱朝廷官員一切奏章,並且他們還負責傳宣諭旨。當然,明朝皇帝也不傻,只允許司禮監太監「照閣票」,不允許擅自更改。
-
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
-
明朝司禮監陳矩,一個掌管東廠大權的好太監
特別是在明朝,幾乎可以稱之為太監王朝,許多太監因為受到皇帝的喜愛,而得以專權擅政。他們大謀私利,侵害國家利益,剝削百姓,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等事情層出不窮。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是如何崛起的?誰的權力更大?
明朝司禮監是十二監之首,下設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司禮監的崛起,源自於明朝特有的票擬和批紅制度,所謂秉筆太監主要負責代替皇帝行使批紅,而掌印太監則負責「批紅」後的審核蓋印。從權力來講,掌印太監的權利要大於秉筆太監。
-
司禮監掌印太監到底有多大權力?
一、司禮監 明代內廷以司禮監為首有十二監,下設有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除專司清洗內廷衣物、便器的浣衣局外,其餘二十三單位皆設於紫禁城內。
-
掌印太監比秉筆太監權力大,為什麼魏忠賢卻沒當上掌印太監?
從理論上來說,掌印太監確實比秉筆太監的地位和權力要大,按照明朝時期司禮監的職位劃分: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無定員。提督掌督理皇城內一應儀禮刑名,及鈐束長隨、當差、聽事各役,關防門禁,催督光祿供應等事。掌印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朱。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記奏章及諸出納號簿。)——《明史·職官志》在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之上還有一個提督太監,也就是太監們的老大。
-
明朝內閣制有什麼特點?受到司禮監的制約,內部爭鬥不斷
明朝內閣制有什麼特點?票擬是指明朝官員將奏章經御覽後至文淵閣,由內閣大學士擬定皇帝的處理意見,再用小票墨書貼於奏章之上呈於皇帝。依照通說,票擬權最早產生於正統時期。票擬制度化受到三個因素影響:一、明宣宗駕崩後,張太后垂簾聽政,倚重內閣,內閣權利在此時得到強化;二、三朝元老「三楊」的威望和權勢,「三楊」在任期間票擬批答處理政務;三、明英宗年幼,無法處理國政,需要內閣協助。票擬反映內閣對上奏事件的處理意見,票擬之後由皇帝進行批紅,實際上是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批紅。
-
魏忠賢權傾朝野,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為何沒當上更高的掌印太監?
魏忠賢權傾朝野,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為什麼沒有當上職位更高的掌印太監? 明朝負責管理皇宮內務的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
-
明朝有十萬太監,為什麼都說明朝的太監很厲害!
這裡簡單的和大家講一下明朝的內外監製度。明朝在宮廷之外,有「外三監」分別是國子監(國家最高學府,可以理解為教育部),欽天監(看天象星象的,可以簡單理解為氣象局或者天文臺),上林苑監(畜牧種植,相當於農業部),這「外三監」都是古代社會極為重要的根本部門。而與「外三監」相對應的內廷呢?足足有「十二監」之多!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前文有提到馮保是掌印太監,從大小來看僅僅是四品官職,也就相當於明朝的一個知府,好像是個中等層次的幹部,但放到太監領域不能僅從品級來看,還要看其實際職能。「掌印」二字簡單理解負責管理皇帝的玉璽,事實上如果皇帝較為懶惰,掌印太監可以代替皇帝蓋章。明朝除了掌印太監,還有秉筆太監。秉筆太監的職能是幫助皇帝批紅。
-
解碼明朝內閣與司禮監,兩個影響大明命運的神秘機構
大家看有關明朝的小說或影視,有兩個名詞是經常出現的,就是內閣和司禮監,他們似乎都是明朝十分重要的機構,又似乎還彼此衝突和敵對,就好像明朝皇帝的左右兩隻手,同為皇帝服務幹活,有些時候又好像皇帝左右手中各執的矛和盾,互相攻擊也互相防禦。內閣和司禮監在明朝究竟是怎樣的機構呢?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要說中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首推明朝,而後是東漢。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由於朱祁鎮的信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利用批紅的特權,遊走於文官集團,大量培植黨羽,討好明英宗,成為權傾一時的實權派人物。 隨著「三楊」的老去,王振事實上控制了朝政,他甚至直接把豎立在宮門前的那塊,「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牌子給摘了!
-
明憲宗朱見深最寵信的兩大太監之間的鬥爭,究竟誰忠誰奸?誰正誰邪?
事實上,除了汪直之外,當時還有另外一個太監也深得朱見深的寵信,他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明朝的太監機構分十二監,司禮監為十二監之首,司禮監掌印太監又有票擬與批紅之責,其權力是非常大的。汪直是御馬監太監,也就是說,懷恩是當時的太監頭,官職還在汪直之上。
-
白馬寺和尚與武則天的浪漫故事,明朝大太監重修「中國第一古剎」
這裡是「中國第一古剎」洛陽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竟緣於漢明帝的一個夢。在這裡,女皇武則天與和尚薛懷義上演了一幕浪漫故事。今日白馬寺規模和布局,系明朝大太監黃錦重修而成,保存至今。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武則天與和尚的浪漫故事隋唐佛教鼎盛,白馬寺香火空前。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街頭賣膏藥賣野藥的小販,後來由於在街頭打架誤傷人命,為逃避官府的緝拿逃跑至洛陽。薛懷義身體魁梧巧言善辯,先被大戶侍女看上成為相好。這大戶主是武則天養女「千金公主」。公主發現人才自己留用太滿意,再獻武后表忠心。
-
他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太監,歷經6朝,掌權長達50年!
他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太監,歷經6朝,掌權長達50年!要說歷史上宦官權力最大的朝代,明朝肯定是要被算在裡面的,不過在整個大明朝裡,也不是只有心狠手辣的太監,也有一些比較正常比較清白的太監,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蕭敬。
-
掌印,讓印章讀懂管理
如《舊唐書·職官志三》記載:「司記掌印,凡宮內諸司簿書出入目録,審而付行焉。」凡是掌管用印之人,都是最值得託付和信任的。到明朝,朝廷設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凡是大臣呈上的奏摺,最後都由掌印太監最後審核,如果他認為可以,就蓋上公章。如果不滿意,有權打回去。
-
太監馮保:一個不絕對的男人
有明一朝,敗於黨爭、毀於宦官,此乃史界共識。但是,宦官之中,既有王振、魏忠賢等荒唐專權之流,也有馮保這樣還算儒雅的太監。眾多評價之中,有一個評價,馮保應可擔當: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儘管,他是個太監。馮保,河北深縣人。嘉靖時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1567年)提督東廠,萬曆元年(1573年)任神宗顧命大臣、司禮監掌印、提督東廠兼掌御馬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