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好老師 | 高麗紅:專業技能讓貧瘠土地大放異彩

2020-12-28 澎湃新聞

高麗紅,中國農業大學蔬菜學系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主要從事溫室土壤生物修復、溫室黃瓜水肥高效利用原理與技術研究。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既能正裝出席端坐於大型學術會議上,也能戴一頂鬥笠出沒在田間地頭彎腰幹活;他們既能站在三尺講臺上一支粉筆寫春秋,也能站在農村庭院兩手叉腰聊家常;他們是為人師表的博學教授,也是以專業知識作武器的扶貧戰士。高麗紅就是其中一員。

天山學者——助力守護大漠中的「綠地」

2016年5月26日—29日,高麗紅作為天山學者參加自治區農業廳規劃研究院組織的戈壁設施農業發展規劃調研組,到南疆克州(克孜勒克蘇柯爾克自治州)阿圖什市、阿克陶縣和烏恰縣調研戈壁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去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到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聽當地農業部門的匯報、與專業技術人員等座談,那幾日的工作基本就是這樣,」她說,「了解到當地設施蔬菜的種植管理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我們就戈壁設施農業發展規模、設施類型、種植作物種類、種植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並在實地考察溫室時對溫室作物種植技術進行指導。」

在緊張的4天時間裡,高麗紅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蔣衛傑下地幹實事,樣樣盡心盡力,為當地種植戶不斷優化種植方法,「我沒有把自己當作是來扶貧的,」高麗紅說,「我就是來做科研的,科研本身的價值就是能夠解決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科研才是成功的科研。」

結束這段短暫的調研之行後,2017年5月份,高麗紅參加了新疆農業大學為「深入推進新疆設施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全面完成精準脫貧目標」而設立的專家調研組,再一次來到了新疆南疆,不過這次調研範圍更大——包括克州在內的四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南疆四地州作為最深度貧困地區,是全疆脫貧攻堅戰的難點和重點,是塊實實在在的「硬骨頭」。

「組織培訓、實地考察、現場指導是家常便飯,」高麗紅說,「在內地企業到來之前,因為語言不通,跟當地種植戶等交流十分困難,常常需要藉助肢體語言才能讓他們明白我們的意思。」好在南疆各族群眾熱情真誠,對科學技術的求知慾望強烈,天山學者們與村民們的互動還算順利。

在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中,最主要的種植技術就是無土栽培。高麗紅與她的同事們將無土栽培的技術與方法傾囊相授於村民們,細心解答村民們在種植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過2-3個月的調研,專家們幫助種植戶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列出了關於新疆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建議。「我們所做的雖然不能完全使新疆人民脫離困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高麗紅對此次天山之行做出總結。脫貧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這不僅需要專家們引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村民們的耐心與決心,相信在不久後,南疆四地州的村民們都能夠摘掉貧窮的帽子。

寧夏之行——優化技術,開源節流

為響應「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高麗紅參與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扶貧行動。

「我們幫村民們脫貧,無非是將專業科學的技術傳授給村民們,讓他們能夠減少成本投入的同時也能增加收入來源。」高麗紅談到自己的扶貧心得,「比如寧夏的土壤質量不好,我們就想辦法提高土壤質量,向村民們引進蔬菜秸稈原位還田技術以及肥灌技術,這樣一來,既能減少村民們的成本投入也能減少他們的勞動投入。」高麗紅和同事們還提出了村民們採摘作業出現的低效率問題,並且向他們提出建議——增加種植行距,使形成一個作業平臺,減輕採摘搬運負擔。根據呈現出的效果,專家們的建議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的勞動效率。

高麗紅在寧夏地區的科技扶貧工作持續至今,和同事們一起主要幫助村民們提升土壤質量、在減工減力減少成本的同時提升種植品質,以及栽培高質量番茄,打造專屬寧夏的品牌番茄。

脫貧之路雖漫長,但在不斷摸索中前行,從中收穫的希望、驚喜與欣慰對於高麗紅團隊以及村民們來說都是無可替代的。

甘肅舟曲調研——

揚長避短,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

2020年1月4日—6日,受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委託,中國農業大學組織了食用菌栽培、畜牧養殖、溫室設計、蔬菜種植和農業產業規劃設計等相關行業的專家7人前往甘肅舟曲縣進行考察調研。高麗紅是專家組成員之一。

關於舟曲,她說:「舟曲縣雖然自然災害頻發,水資源緊缺,土壤貧瘠,交通也不便利,但是它的氣候不錯,特色資源豐富,也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優勢。」

短短幾日,從調研到規劃,專家組一刻也閒不下來。「我們最終採取『揚長避短』的策略——重點推進『三土(嶺藏雞、中華蜂蜜、土豬)一羊(羊肚菌)』等地標性產品,利用舟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天然綠色的特色山野菜。」高麗紅說。她和同事們一致認為應該打造出專屬舟曲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甚至讓舟曲的優勢壓倒劣勢,這樣才能讓舟曲一步步摘掉貧困的帽子。「

能說會練才是真把式,高麗紅和同事們針對羊肚菌還摸索出幾套菌菜輪作的土地高效利用種植模式,來幫助村民們提高種植效率和提升農產品質量。除此以外,專家們針對舟曲農業的各方面提出了詳細具體的優化方案,供村民們實施執行。僅僅幾日,讓專業知識和科技力量在舟曲大放異彩。

高麗紅的足跡不止遍布新疆南疆、寧夏、甘肅舟曲,還有河北尚義、內蒙赤峰等地,經歷過惡劣的天氣環境、看見過荒涼的的大漠戈壁,也欣賞過美麗的自然風景、聽見過誠摯的感激話語。這些足跡變成高老師的經驗,在授課過程中,她十分注重把這些生產一線的部分知識融入到平時知識的講解中,讓學生更感興趣。中國的扶貧之路,在像高麗紅一樣的科技扶貧戰士的帶領下,曙光在望。筆者只能用單薄語言,向扶貧戰士們,致以崇高敬意!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向我們的教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來源:園藝學院

原標題:《立德樹人好老師 | 高麗紅:專業技能讓貧瘠土地大放異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王小芬:以身作則,立德樹人;深入一線,服務鄉村
    王小芬老師盡心盡責教書育人,全心全意服務農村。「以身作則,立德樹人;深入一線,服務鄉村」,王老師的學生這樣評價她;「用智慧培養學生,用科技武裝農民」,王老師這樣要求自己。作為本科課程《有機農業種植體系及案例》的主講教師,她可花了大功夫,每周的課程都是精心準備,為了讓學生了解目前有機農業生產現狀,在學校安排的理論課程基礎上,王老師利用周末或假期時間帶著學生去有機農場實踐,邀請農場主為學生們分享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讓學生參與到農場的生產中去。這樣的形式打破了學生們只能通過課件、視頻等方式了解農業的常規教學方式,讓學生走進田間,親近土地,親近農業。
  • 聚焦立德樹人,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喻嶽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文化是教育的血脈和高校的靈魂。高校有文化精神,教師有文化氣質,立德樹人才有可靠保障,教育才有美好的未來。
  • 「太陽哥哥」吳碧老師的「立德樹人活動」走進仙居宏大中學
    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奇蹟——「太陽哥哥」吳碧老師的「立德樹人活動」走進仙居宏大中學9月30日《德育報》演講團副團長,中央電視臺《影響力人物》專訪嘉賓、井岡山毛澤東紅軍學校顧問吳碧老師,在仙居宏大中學開展了「
  •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吉林省委關於制定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師德師風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聚焦教師成長 共促立德樹人
    (鄺瑜冬攝)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11月30日,江南區以「聚焦教師成長共促立德樹人」為主題的第三屆校長論壇活動在蘇圩鎮慕村小學舉行。  精彩書畫蘇圩   全方位展示「三好」教育階段性成果   在活動現場,蘇圩鎮片區各學校、幼兒園以「書畫蘇圩」為主題,通過師生書法、繪畫、手工作品和風味特色美食、特色節目展演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教育活動階段性成果。   在蘇圩中學展位上,老師們正在現場書寫「立德樹人」和「知行合一」等書法作品。
  • 「第二黨建空間」打造立德樹人「綜合體」——淄博職業學院文化...
    推薦閱讀「第二黨建空間」打造立德樹人「綜合體」——淄博職業學院文化傳媒系黨總支黨建工作紀實□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掌中淄博記者 宓家峰 通訊員 朱曉虹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教」表達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育」強調的是品行和德性的養成。《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說的是把培育高尚品德作為為人在世最高價值追求。立德與樹人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立德是方法,樹人是目的;立德是過程,樹人是成效。
  • 全方位培植高校立德樹人生態文化圈
    (12月19日光明網)高校如何做好立德樹人的大文章,離不開營造高校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圈,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的立德樹人生態圈,才能讓更多的學子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健康成長。因此,營造高校優秀傳統文化生態圈,需要找準切入點。積極營造校園優秀傳統文化生態圈找準切入點,才能激發學子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心靈共鳴。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Carol Richman:以愛育愛,拳心教學的擺渡人
    立德樹人好老師 | Carol Richman:以愛育愛,拳心教學的擺渡人 2020-09-18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師德師風初心 擔立德樹人使命 | 舞蹈藝術中心教師聽評課
    師德師風建設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是確保「培養什麼人」的前提和基礎,更是保證教師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守師德師風初心 擔立德樹人使命》為主題開展教師說課活動。《校外兒童素質教育舞蹈》、《校外兒童素質教育舞蹈雲課程》2大主體課程,它包涵線上+線下課程聯動模式一體化設計。課程旨在堅持以兒童性出發,立足專業特點,拓寬學科維度,重視家庭參與,做到培養學員品德修養、身心健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具有專業性的綜合育人課程。疫情期間:共發放兒童中心公眾號和興趣培養部公眾號共48篇。
  • 立德樹人 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具有使命意識的新時代校長,不能只把目光局限於分數、升學,而是要思考國家需要怎樣的人才,把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責任擔當,對學校發展做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的思考。  前門外國語學校校長楊梅也表示,教育培養的是未來幾十年後國家的脊梁。
  • .| 立德樹人育英才,多措並舉助成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生...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招生選拔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經驗和成果。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石堅: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
    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學生在大學裡學什麼、能學到什麼、學得怎麼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 立德樹人 「疫」路同行
    全民戰「疫」為高校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提供了活教材,抗擊疫情的同時,全國各大院校堅持「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努力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在教育教學中激活戰「疫」正能量,弘揚戰「疫」精神,引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培育家國情懷,弘揚愛國精神  愛國主義是引領青年成長成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面旗幟。
  • 吳昊、包晗:以立德樹人建設教育強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並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只有把立德樹人貫徹到教育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強國。  堅決發揚立德樹人的優良傳統。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育德技並修大國工匠 創新「12357」三職...
    學校組建20年,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務宜昌」的辦學定位,秉承「正則、修能、追遠」的校訓,完成了「組建融合、規模發展、內涵建設」教育辦學事業的「三級跳」,走出了特色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宜昌經濟建設培養了數以萬計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思政創新品牌的主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德技並修大國工匠。
  • 王永利:《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彰顯立德樹人奉獻大愛的精神
    9月1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20點黃金檔,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步播出,CCTV-10當晚重播特別節目《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發布儀式,這一活動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為主題,分為「抗疫」「脫貧」「新發展」三大主題
  • 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教師,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率先帶頭,學懂弄透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相關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揮思政課堂育人功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定位來考量教育,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新時代的立德樹人必定有新任務新要求。
  • 「良知教育」: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
    修文縣教育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良知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尋找立德樹人實踐路徑方面走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的新路。立志勤學,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胸懷大愛立德樹人——來自喀什六中上海教師的心聲
    5月5日下午,應喀什六中校長周鳳林的邀請,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侯繼軍來到上海援疆支教教師駐地,親切看望了剛剛結束醫學隔離觀察即將投入工作崗位的支教老師們,並給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