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原小卷: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藝術常青藤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慄原小卷: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藝術常青藤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慄原小卷在中國是和高倉健、中野良子、山口百惠齊名的日本影星。儘管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熟知慄原小卷是通過影視作品,而她本人給自己的定位首先是舞臺劇演員。30年前,慄原小卷曾以布萊希特的話劇《四川好人》令中國觀眾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之外領略了她的舞臺魅力。30年後的今天,她帶來的最新作品獨角戲《松井須磨子》在北京菊隱劇場連演兩場,再次引起轟動。這位藝術常青藤以其紮實的舞臺功底,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了她的永恆魅力。在慄原小卷女士演出之餘,本刊總編王眾一對她進行了獨家專訪。

  

  接受總編王眾一專訪

  王三十年前,您的舞臺劇《四川好人》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藝術震撼,請談談當時的具體情況。

  慄原《四川好人》是一部寓言劇,講的是三位神仙下凡到人間尋找好人的故事。我在劇中同時飾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女主角——善良的沈德,另一個是象徵邪惡的表兄水達。

  

  話劇《四川好人》中飾演沈德

  這部話劇由千田是也先生導演,它跨越了語言障礙,準確地演繹了人世間的善惡,社會中的善惡,以及布萊希特對帝國主義的批判,使我們能夠與與中國觀眾一起分享這部名劇帶來的感動。

  這部劇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香港,都受到了熱烈歡迎,這是我在日中交流和演藝生涯中一部重要的作品。

  

  話劇《四川好人》公演後和作家曹禺在一起

  在上海,我和千田是也先生、著名畫家東山魁夷夫婦、作家中村真一郎先生、事務局的白土吾夫先生和橫川健先生受邀到文豪巴金先生家中作客,親耳聆聽了巴老的教誨。這對我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寶貴回憶。每當憶起當年,都還能感到歷史沉甸甸的分量。

  王這次又給中國觀眾帶來了《松井須磨子》。請談談您出演《松井須磨子》的經過。在日本公演之後有怎樣的反響?

  慄原松井須磨子女士是在日本最早從事新劇(即中國的話劇)表演的女演員。我本人十分尊敬須磨子。有很多以她為題材的小說和電影。我也曾在電視劇中飾演過須磨子。從那時候起,我就很想在舞臺劇中飾演松井須磨子女士。2014年我第一次實現了這一願望。託大家的福,演出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到今年為止,已經演出了56場。

  

  獨角戲《松井須磨子》劇照

  王此次實現了《松井須磨子》在中國公演的願望,您與中國各方面交流有哪些感想?

  慄原在日本,我一直以演員的身份從事著舞臺表演,因此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來中國演出這部劇。今年恰逢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成立60周年,終於實現了在北京演出《松井須磨子》的願望。

  日中交流是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與其說感想,更多的是感謝。在此我特別要想向孫家正先生及中國文聯、向濮存昕先生及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人藝和菊隱劇場、還有李華藝女士和眾多給予我幫助的人表示感謝。各位文化工作者和戲劇工作者的友情,讓我感激不盡。

  

  獨角戲《松井須磨子》劇照

  王松井須磨子是100多年前的動蕩時代日本女性和日本舞臺劇的先驅人物,為什麼您要向今天的日本和中國觀眾講述她的故事?

  慄原這部作品的主題是要表達女性在社會中的自立,以及由女演員而不是男演員來飾演女性角色的重要性。

  100年前的日本,對一位女藝術家來說那可真是舉步維艱。松井須磨子與男權社會的偏見做鬥爭,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日本的女演員能夠站在舞臺上,為觀眾表演,其實都歸功於松井須磨子的努力。要讓後人銘記松井須磨子的歷史功績,是創作這部作品的最大初衷。

  您所說的動蕩時代,我想應該是指日中兩國那段悲慘的歷史。一想到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們,我的內心就隱隱作痛。這部劇的結尾就提及了須磨子的自殺。

  須磨子所處的時代、她的人生、藝術和文化,最後都毀於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也許從社會角度看這部作品,松井須磨子不過是眾多犧牲者中的一員。希望這部劇能夠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

  王您選擇出演這部劇,是否因為主人公對待藝術的態度與您相契合?

  慄原松井須磨子演繹的《復活》中的喀秋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海上夫人》中的艾梨達,以及《安東尼與克利奧帕特拉》中的克利奧帕特拉等角色,我也曾飾演過。松井須磨子一定深入思考過日本女演員飾演西方女性的意義。對待藝術的態度我和松井須磨子確有共鳴。

  王電影《望鄉》通過對戰爭的反省和批判,讓中國人對戰後日本有了新認識。請您談談當時到中國與觀眾交流的情形是怎樣的?

  

  電影《望鄉》中和田中絹代對戲

  慄原記得巴金先生與謝晉導演看過這部影片後,對日本人誠實正視歷史的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這讓我感到非常榮幸。中國的觀眾們,把我飾演的角色和我個人聯繫在了一起,直至今日依然深愛有加,對此,我表示十分感謝。

  王 1972年您在日本因《忍川》成名,1979年您在中國因《生死戀》走紅。好像您很小的時候就已讀過小說《愛與死》,是什麼因緣讓您在日後選擇出演取材於這部小說的電影中的主角夏子?2002年,在北京舉辦了慄原小卷主演作品個人展,中國觀眾時隔30年首次看到您出演的日本成名作《忍川》。您選擇出演《忍川》的主角志乃的契機又是什麼?

  慄原小說《愛與死》的作者武者小路實篤無人不曉,他的作品也是盡人皆知,尤其是在我們的青年時代。我出演這個角色,希望將其演繹成為青春電影的集大成之作。所以,當確定由我來飾演夏子的消息傳來,真的非常開心。

  

  電影《生死戀》中的夏子是一代中國人的青春偶像

  能夠被眾多中國觀眾接受並長久喜愛,尤令我深受感動。我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有日語系的學生告訴我,老師把電影《生死戀》選入了授課教材。這讓我深切感受到,電影超越了國家和時代。

  

  電影代表作《忍川》中飾演志乃

  《忍川》作為文學作品深受大眾喜愛,而主角志乃也是我本人特別想飾演的角色。這部作品觸及了日本人獨有的情感和美學,因此我很想知道其他國家的人怎麼看。雖然純愛故事的精髓是相通的,但血緣的問題和羞恥的概念,或許是日本文學的獨特之處。因此2002年我建議將《忍川》作為我的代表作在個人展上放映。

  王在您從事藝術事業的漫長人生中,飾演了年齡、性格、社會地位等不盡相同的各種角色,有沒有接近您本人的角色呢?演藝事業貫穿您的一生,而在生活中,您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慄原我演過很多角色,所以還真想不出哪個和我本人具有可比性的角色。

  不過有一點可以說的是,最近飾演的松井須磨子對藝術的態度和熱情令我深感共鳴。從長谷川照子的反戰勇氣和信念當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個人的生活,至今仍以舞臺工作居多,休息時間也在忙於準備工作。

  從去年10月第一天就開始演出的話劇《瑪麗斯圖亞特》持續到了今年3月;今年8月起上演的《松井須磨子》也要到12月才告結束。另外,2017年3月和4月,我還要出演《櫻桃園》中的郎涅夫斯卡雅。

  王您在《戰爭與人》和電視劇《望鄉之星》中都飾演了說漢語的角色,而兩部作品的製作整整間隔了10年,隨著兩國關係的變化,拍片時的情況一定有很多不同吧?

  慄原很多重量級演員都參與了《戰爭與人》的演出,那可是陣容恢弘。山本薩夫導演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會派電影導演。我是持反戰立場的新劇演員,所以出演的也是反戰立場的角色。拍攝《戰爭與人》的時候,還無法實現在中國實拍。但在拍《望鄉之星》的時候,已經是80年代了,我們得以在上海、重慶進行拍攝。我覺得這是很大的變化。我確信,日中交流會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

  王《戰爭與人》中的趙瑞芳、《望鄉之星》中的長谷川照子,以及這次的松井須磨子——您飾演的角色多是自立的,主張反戰的女性。是不是因為這些女性和您本人的價值觀一致?請您談一談您作為藝術家的價值觀。

  慄原回首演藝生涯時,看到自己演過那麼多值得驕傲的作品,感到非常幸福。演員這項工作特別講究創造性,非常值得挑戰。在舞臺上,我演繹了從聖女朱麗葉到絕世惡毒的麥克白夫人等諸多角色,每一部都是代表作。在銀幕和銀屏之上,我選擇的都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角色。和平、平等、人的尊嚴這些世人珍視的價值觀,也是我所珍視的。

  

  電影《戰爭與人》中飾演趙瑞芳

  王《望鄉之星》是第一部中日合拍的電視劇,也是唯一由鄧小平提寫片名的影視作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您能否給我們講述一下飾演該劇主人公長谷川照子的往事。

  

  鄧小平題寫的《望鄉之星》片名

  

  中日首部合拍電視劇《望鄉之星》中飾演女世界語者長谷川照子

  慄原鄧小平先生提寫片名是這部作品的最大意義。我認為《望鄉之星》的作品主題正是中日友好,不論是在創作過程中以及作品完成之後,我心裡裝著的也都是日中友好。長谷川照子是一位在戰火中呼籲反戰的勇敢女性。我通過閱讀有關她的著作,扮演她,再次深刻感受到了戰爭的悲慘與和平的寶貴,這是這部作品給我的最大收穫。從機場開往重慶市區的途中,透過巴士車窗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清風;在上海輪船的汽笛聲傳入我的耳鼓。好幾次這樣的瞬間讓我感覺自己和長谷川照子仿佛融為一體。於是我覺得自己已經變身為照子,完全入戲了。

  王您是怎樣決定出演《清涼寺的鐘聲》的?您對謝晉導演的印象如何?能否談一談您和濮存昕演對手戲的感想以及對他本人的印象?

  

  清涼寺鐘聲中飾演日本母親

  慄原在這部影片裡,我飾演的是日本戰爭孤兒的母親。作為日本演員,我感受到了我飾演這個角色的使命感。謝晉導演拍攝過《芙蓉鎮》等諸多電影經典,被譽為世界電影大師。當時他和我打招呼時,我全身感到緊張。濮存昕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很有才華,表演真實自然,富有創造力,他飾演的角色能永遠被觀眾銘記。和他演對手戲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到任何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這次《松井須磨子》能在菊隱劇場順利公演,還多虧了濮存昕先生的關照。

  王您好像從90年代以後,就開始專注於舞臺表演了。作為舞臺劇演員,要想保留自己所追求的藝術性,我覺得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不是件易事,那麼,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著您?您對有表演志向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慄原在日本,全國各地都有持續關注舞臺劇的會員組織。這些會員組織以實現世界和平為自己的崇高理想。是他們一直支持我們的戲劇活動。對舞臺劇演員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環境。能夠畢生從事演藝工作彌足幸福。我對全世界女演員的建議是契訶夫作品中的一句臺詞:「對於女演員而言,最重要的是善於忍耐」。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海鷗》中妮娜的這句臺詞。

  王在北京文聯發起的座談會上,您談及文化交流作用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能否請您再具體談一談?

  慄原我多年從事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文化交流。日本在政治層面和中國及俄羅斯都存在著必須解決,卻又難度很大的課題。但是文化交流卻不同。正如我所尊敬的劉德有先生所言,心與心的交流,友情是基礎。通過電影交流也好,通過戲劇交流也罷,相互尊重和信賴才是基礎。很榮幸我能以演員的身份參與這樣的交流。

  

  藝術常青藤慄原小卷

  王作為有著60年歷史的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副會長,您對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設想?如何能讓更年輕的一代參與並繼承到這項事業中?

  慄原我覺得日本方面應該做的事情很明確。那就是首先了解從歷史中學到什麼,要向下一代傳遞什麼。在此基礎上,踏踏實實地開展文化交流。我相信,這樣的交流會一點點延伸下去。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主力是千田是也先生、井上靖先生、東山魁夷先生、團伊玖磨先生、滝澤修先生和杉村春子先生等人。現在,我們努力學習他們的交流經驗,盡我們的綿力,以他們曾經到達的高度為目標努力攀登。我想年輕一代一定能夠在各自的藝術領域通過不斷磨練,拓寬自己看世界的視野。

  (攝影:王眾一、陳克,部分圖片慄原小卷提供)

相關焦點

  • 慄原小卷
    18歲時慄原小卷由東京芭蕾舞學校畢業,同年進入「 俳優座」演員培訓所。培訓所是影視戲劇明星的搖籃,它擁有許多日本著名的導演、藝術教員,學員們可以接受多方面的演技培養。慄原小卷在這裡開始學習話劇,並全身心地陶醉在這門綜合藝術之中,因此逐漸遠離了傾心多年的芭蕾舞。
  • 慄原小卷:把畢生獻給藝術
    1986年,慄原小卷為中國觀眾奉上話劇《四川好人》後,與作家曹禺交流。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慄原小卷是與高倉健、山口百惠齊名的日本影星。儘管當年電影《生死戀》中的夏子、《望鄉》中的貴子讓慄原小捲成為中國觀眾的偶像,但她給自己的定位卻首先是一位舞臺劇演員,一位持反戰立場的新劇演員。
  • 日本著名女星、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為疫情下的中國...
    ,北京周報、優酷、安徽衛視聯合發布 曾經出演《望鄉》而為廣大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日本著名女星、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近日錄製了一段視頻,為正在抗擊疫情的中日兩國加油。 自1979年至今,慄原小卷先後20次來到中國,與很多中國演藝界人士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她一直擔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常任理事職務,為促進中日友好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慄原小卷曾表示,我願為促進日中文化交流和實現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付出畢生的努力。正如她在視頻中所說,她與中國「緣分匪淺」。
  • 慄原小卷:驚豔了遠去時光 孤單一生又如何
    2015年6月,來滬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慄原小卷,專門重訪了巴金寓所,在當年與巴老暢談的書房內回憶過往,思緒萬千。多年來,慄原小卷熱心於中日文化交流。1980年,她參與了合拍劇《望鄉之星》。喜歡她的微笑,喜歡她的幽雅,喜歡她的感性,喜歡她甚至超過了當時也很有名的倍賞千惠子(《幸福的黃手帕》的主演)和中野良子(《追捕》的主演),很多年過去了,進入90年代以後,很少再見到慄原小卷的作品,只在報刊和影視雜誌中露出她已是中日文化交流大使,正積極的為中日兩國的電影交流作出自己的貢獻。1994年,慄原小卷主演的《莫斯科之戀》在中國上映,再次感動了久違了她的表演的中國觀眾。
  • 慄原小卷: 「驚豔」了遠去時光
    喜歡她的微笑,喜歡她的幽雅,喜歡她的感性,喜歡她甚至超過了當時也很有名的倍賞千惠子(《幸福的黃手帕》的主演)和中野良子(《追捕》的主演),很多年過去了,進入90年代以後,很少再見到慄原小卷的作品,只在報刊和影視雜誌中露出她已是中日文化交流大使,正積極的為中日兩國的電影交流作出自己的貢獻。1994年,慄原小卷主演的《莫斯科之戀》在中國上映,再次感動了久違了她的表演的中國觀眾。
  • 特稿|慄原小卷:一生與中國結緣
    還是慄原小卷本人?這正是獨角戲《松井須磨子》的迷人之處。北京人藝導演、演員馮遠徵說:「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她既是松井須磨子,也是在講述自己。」 10月12日,日本著名表演藝術家、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時隔30年,再次來華演出戲劇、暢談自己的戲劇人生。   獨角戲《松井須磨子》在北京人藝的菊隱劇場連演兩場,一票難求。
  • 慄原小卷:一生與中國結緣
    10月12日,日本著名表演藝術家、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時隔30年,再次來華演出戲劇、暢談自己的戲劇人生。 「劇中的須磨子說,我的藝術是我在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我覺得這句話放在慄原小卷身上也是完全合適的。」王曉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我被她活在藝術中的姿態震撼了。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熒幕上,慄原小卷淺笑回眸,便是浩瀚星河也迷失了方向;熒幕外,慄原小卷是中日文化交流道路上的小小卷冊,傾畢生精力守護愛與和平。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熒幕上,慄原小卷淺笑回眸,便是浩瀚星河也迷失了方向;熒幕外,慄原小卷是中日文化交流道路上的小小卷冊,傾畢生精力守護愛與和平。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慄原小捲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原標題:慄原小捲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14日下午,當著名日本演員、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微笑著用中文向觀眾問候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作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著名日本演員,慄原小卷與中國結緣始於40年前。當時她主演的《望鄉》讓中國觀眾記住了片中美麗善良的年輕女記者三穀圭子,隨後上映的《生死戀》更是引發了中國的「慄原小卷熱」。 「我曾帶著自己主演的電影參加了1979年在中國舉辦的日本電影周,由此讓更多中國觀眾認識了我。我的恩師千田是也老師、劉德有老師等前輩都教導我認識到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意義。」
  • 慄原小卷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原標題:慄原小卷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14日下午,當著名日本演員、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微笑著用中文向觀眾問候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作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著名日本演員,慄原小卷與中國結緣始於40年前。當時她主演的《望鄉》讓中國觀眾記住了片中美麗善良的年輕女記者三穀圭子,隨後上映的《生死戀》更是引發了中國的「慄原小卷熱」。 「我曾帶著自己主演的電影參加了1979年在中國舉辦的日本電影周,由此讓更多中國觀眾認識了我。我的恩師千田是也老師、劉德有老師等前輩都教導我認識到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意義。」
  • 八十年代女神慄原小卷,曾36次到訪:願用一生換中日世代友好
    但是還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女星,她們"嫁給了藝術",慄原小卷就是這樣一位女星。她痴迷藝術,一生為藝術、為日中文化交流奉獻,終成享譽藝壇的"藝術常青藤"。與藝術結緣1945年,慄原小卷出身於日本東京,從6歲起,她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於是她日日刻苦練習,在練舞室裡揮汗如雨。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36次到訪中國的銀幕女神
    慄原小卷棄舞從影1945年,慄原小卷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富庶的家庭,自小就受到了十分良好的教育。因為當時日本環境的原因,識文斷字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很多家庭情況不錯的孩子往往會被父母送去學習更多的東西,慄原小卷的父親就是這樣。雖然傳統的文化裡,跳舞並不是一個較為不錯的職業,但是日本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社會上對於職業的偏見已經少了很多。
  • 劉廣寧與慄原小卷兩次相聚合影,慄原小卷與上海
    ,慄原小卷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望鄉》也已經在中國公映。慄原小卷這樣說道。日本電影代表團還訪問了上海電影譯製廠,李梓、慄原小卷、劉廣寧、吉永小百合、丁建華、中野良子等一起合影留念。 2016年,慄原小卷作為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副會長再次來上海訪問。 「您,還記得我嗎?」在錦江飯店現場,當劉廣寧用當年《
  • 中國的老朋友慄原小卷:一生未嫁,36次到訪中國,《望鄉》女主角
    重事業不單是中國成功女性的專利,國外也有一些女士為了事業捨棄很多,比如中國人的老朋友慄原小卷。慄原小卷的角色看似沒有太多變化,但是作為故事中介人的她不可替代,她清純恬淡的銀幕形象也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活中的慄原小卷後來的綜藝節目《記憶》中有一段對慄原小卷的採訪,她回憶起《望鄉》依然充滿感情。在影片中她曾經哭得那麼動情,她認為電影是一種非常好的、可以跨越國界的藝術形式,生活中的慄原小卷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 《望鄉》背後的慄原小卷:80年代的女神,36次到訪中國,終身未嫁
    慄原小卷的父親是一名愛好和平的日本人,他給女兒起名的寓意就是希望她能成為一個象徵友誼的小卷。慄原小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她在中日友好方面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1979年,慄原小卷跟隨日本電影代表團第一次來到中國,開啟了她和中國的美麗故事。
  • 《望鄉》背後的慄原小卷:80年代的女神,36次到訪中國,終身未嫁
    作為一名演員,慄原小卷一生創作了很多經典,後來又投身於話劇事業,曾36次來華訪問,雖然擁有追求者無數,但是終身未嫁。銀幕女神的初登場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百姓的文化生活較為貧乏,因此在改革初期,我國引入了一大批日本的優秀電影的時候,電影院的生意一度極其火爆。這批電影中就有慄原小卷參演的《望鄉》。
  • 中國爸爸們的夢中情人,慄原小卷為啥不結婚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到了1978年,鄧小平第一次訪問日本,中日兩國籤署了和平友好條約。當時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中國比現在的朝鮮還封閉。鄧小平在日本參觀了日產汽車的工廠,乘坐了時速220公裡的新幹線列車,真正感悟到國家不發展經濟,不向先進的西方國家學習,中國將沒有未來。於是,他的心中開始醞釀改革開放的大計。
  • 這一幕|當70歲的慄原小卷攙扶著94歲的秦怡……
    慄原小卷(右)與秦怡在上海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周十周年慶70歲的慄原小卷攙扶著94歲高齡的秦怡,緩緩走過上海衡山電影院的側門通道,數十米的水泥路好像就是一條為兩人特地鋪設的「紅毯」……在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36次到訪中國的熒幕女神,卻終身未嫁
    不知從哪裡看到這句話,由此我想到慄原小卷,這個驚豔八十年代時光的日本女子。歷年來她到訪中國36次,作為中國的老朋友,慄原小卷投身於日中友好的文化交流之中,她還是日中友好文化交流協會的常任理事。 但是作為一位女性,她一生未嫁,在多次的採訪中被問到這個問題,她說人生就是有取有舍,既然選擇了表演這條路就要專注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