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秀珍:雷鋒犧牲 我披著白紗照了相

2021-01-13 騰訊網

[摘要]雷鋒哭了,他對易秀珍說:「你應該能理解我對你的心意,有些話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我的理想先有國家、人民、立業,最後才能考慮我們……」

易秀珍在回憶時對雷鋒這樣評價——「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餓了,他就是一粒糧;你心裡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團火,一線陽光。他那永存的魅力,讓人永遠地思念……」

易秀珍,雷鋒生前同鄉、工友、好朋友。他們曾同乘一列火車、同編一個小組從湖南來鞍鋼化工總廠一起工作。易秀珍為了見雷鋒主動請纓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雷鋒省下的細糧都給易秀珍吃。可誰也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得知易秀珍結婚的消息,雷鋒失聲痛哭,4個月後,雷鋒犧牲……

弓長嶺紀念館授予易秀珍的收藏證書。

少女心事:在雷鋒日記裡發現了「黃麗」

一天晚飯後,易秀珍來到雷鋒住的土房裡,想幫他洗衣服。雷鋒正坐在通鋪上埋頭寫日記。扭頭看見她,趕忙合上了日記本。

這時,易秀珍說:「不要對我保密了,淨寫些什麼『青春』啊、『美好』的,我都看見了。」雷鋒衝她一笑,索性把日記塞到易秀珍手裡:「拿去看吧,管你看,我的日記對誰都不保密。」

易秀珍坐在板鋪炕邊上,翻了起來,並說:不管你保不保密,反正我要看看。這是一個墨綠色的綢面燙金日記本,翻開第一頁,就被「黃麗」那篇臨別贈言吸引住了。

這是在雷鋒告別望城縣團山湖農場時,一位叫「黃麗」的女青年送給他的。易秀珍只見扉頁上出現這樣一頁秀麗的文字:

親如同胞的弟弟——小雷:

你勇敢聰明,有智慧,有遠見,思想明朗,看問題全面,天真活潑,令人可(喜)愛。你有外在的美和內在的美,對任何同志都抱著極其信仰(賴)的態度……這一切結合起來,真算得我心愛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弟弟,你直(值)得人羨幕(慕)的還多著哩!是青年中少有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是(會做出)很大的貢獻的。

弟弟,你的幹勁和鑽勁使你永遠(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設共產主義(事業)中把你的光和熱發遍全世界,讓人們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們都熱愛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實現做姐姐的理想。

在臨(別)之前,要把我內心的千言萬語說完是辦不到的,我是不願意弟弟離開的。祖國需要你和等著你呢!弟弟,前進吧!你前途是偉大的,是光明的。姐因文化程度太底(低),不能把我內心所想的都苗(描)寫出來,只好就此亭(停)筆。

祝你愉快!

你姐黃麗亂草

1958年11月9日

易秀珍看著看著,心裡挺不是滋味。她咬住嘴唇問:「這個黃麗姐是誰呀?對你倒是蠻關心的嘛!」

雷鋒告訴她,黃麗大他3歲,是他在望城縣團山湖農場的好朋友(作者註:「黃麗」真實姓名後來被證實是雷鋒當年的工友王佩玲),這是她寫給自己的「臨別贈言」。

雷鋒當望城縣委機關公務員時,認識了當時在縣城一家供銷社當營業員的黃麗。有一次雷鋒到供銷社買長筒手電,以便夜間看書。因脫銷沒買到,黃麗就把自己的送給了他。後來,雷鋒被調到農場學開拖拉機,沒想到黃麗被下放到這裡勞動鍛鍊。他們偏巧又分在一個團小組,兩個人在生產勞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雷鋒一五一十地把這些情況向易秀珍作了介紹,並誇獎黃麗如何能幹、如何好學、好何懂事。

「你把她誇得這樣好,你們一定沒少通信吧?」

「不瞞你說,一封也沒有。」

「那為什麼?」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

「我不信。她也沒給你寫信?」

「你以為我會說假話?」雷鋒的聲調提高了,有些急了。

「有就有,不好意思什麼?我不過隨便問問。其實,你們通不通信與我有什麼相干!」易秀珍也有些急了。雷鋒笑嘻嘻地說:「哎喲,你湖南走出來的辣妹子!」

隨即,易秀珍翻過這篇「臨別贈言」。她感覺到雷鋒的日記每篇寫得都很簡短,很少敘事記人,多是抒懷言志的。

「像什麼: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人先進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等等。那篇寫著『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那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已經登在報上了。」易秀珍回憶說。

易秀珍把日記還給雷鋒時,雷鋒開玩笑地說:「看出什麼秘密啦?」易秀珍說:「你這個人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透,能有什麼秘密?!」

少女秘密:把自己的棉絮悄悄換給雷鋒

易秀珍在整理雷鋒當年的棉被。

1959年11月14日,專列拉進幾車皮建焦爐急需的高標號水泥到弓長嶺焦化廠。夜間10點多鐘,天氣突變,冬雨欲來,剛拉來的7200袋水泥,都堆在工地上。

雷鋒喊來20來個工人拿著雨布趕到工地,大伙兒撒雨布的撒雨布,抬水泥的抬水泥……雨布用完了,雷鋒脫下身上的棉大衣蓋上,又轉頭跑回宿舍抱出自己的被子……最終,7200袋水泥沒有受到任何損失,而雷鋒的大衣和被褥卻被雨水打得精透。

第二天一大早,易秀珍聽說了雷鋒夜裡救水泥的事,立刻跑到了現場。正看到大家七手八腳地把雷鋒那床大紅花被和衣服從水泥車上拽下來,焦化廠團總支李書記見她跑過來,指著她說:「小易,拆洗被褥的任務交給你和技術員小於了。」易秀珍大聲地回答:「好的!」上前抱起雷鋒的被褥趕往燒水房。連早飯都顧不上吃,趕緊拆了被褥準備挑水來洗。

這時雷鋒從食堂趕回來,一手遞給易秀珍兩個火燒,一手奪去她肩上的扁擔,說:「你先吃點東西,歇會兒吧,我去挑水,回來我自己洗,過後你幫我縫好就行啦。」易秀珍爭著說:「交給我吧,你昨晚沒睡好覺。」「沒事。」雷鋒說。

雷鋒挑水回來,易秀珍催他去上班。她洗乾淨被裡被面,再曬乾,整整忙了一個上午。最急人的是浸過雨水的棉絮又重又黏,左烘右烤也幹不透。經雨水浸泡後的舊棉絮,一烘硬邦邦的,一點也不柔軟了。去買一床新棉絮吧,還沒有賣的,去向公家要一床吧,雷鋒肯定不會同意,想來想去,易秀珍決定先把自己的棉絮悄悄地換給他,以後進城自己再買一床新的。

易秀珍終於巧妙地為雷鋒換了棉絮。而且她相信,沒有一個人能看出任何破綻。晚上,她抱著縫好的被子,走進雷鋒所住的土房,把被子交給他。

臨別之際:「你的心意我是知道的」

轉眼已經到1959年11月末了。雷鋒所在的青年突擊隊,搶修完最後一棟宿舍,大家就高高興興搬進了新修的房子。雷鋒幫易秀珍搬行李,安頓好鋪位,坐在暖烘烘的火牆跟前說笑。

易秀珍問:「焦化廠投產以後你是怎麼打算的?」雷鋒看著易秀珍,只是笑,不肯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他那含笑的眼睛裡分明流露著一種難以琢磨的神情。

易秀珍有些急了:「光傻笑什麼,你說呀!」雷鋒倒反問起易秀珍:「你呢?你是怎麼想的?」他收住笑容,還沒等易秀珍回答,他接著說:「小易,我告訴你吧,我想去當兵。」

在接受採訪時,易秀珍說:「如果徵兵招女兵多好,我也一定報名去當兵。其實,雷鋒當兵也不容易,焦化廠捨不得讓他走,身體檢查又不太合格,為了能當上兵,他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急得滿嘴是泡,直到最後才實現了他的願望。這個曲折過程,我們廠團總支書記最清楚。」

幫他整理行裝的時候,雷鋒把自己穿用過的舊衣物包了一包,託易秀珍代他送給姑嫂城生產隊的困難戶牧羊老人呂長太。又把易秀珍給他拆洗過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地交給她,當著大家面讓易秀珍為他保存起來,過後卻悄悄對易秀珍說:「小易,不要再蓋我那床硬邦邦的棉絮了……」

「怎麼你已經知道了?」易秀珍詰問。「你的心意我是知道的。」雷鋒深情地說:「你幫我拆洗棉被的第二天,趁你不在屋,我去翻看了你被子裡的棉絮,你別以為誰都不知道……」

雷鋒參軍前夕,團總支李書記問易秀珍和雷鋒:在愛情問題上還有什麼需要他幫助的?易秀珍臉紅了,沒有吱聲。這時,雷鋒回答說:「我和小易是同鄉,我們好得像兄妹一樣,我們都很年輕,從沒談過這些事情。我參軍以後,我們會繼續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

在雷鋒當兵臨走的那天,易秀珍清楚地記得:「歡送會上,團總支書記特意讓我給雷鋒戴上了光榮的大紅花。戴花時,我心裡特別激動,也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更不知道對他說點什麼。雷鋒當兵走了,回廠的路上我心裡熱乎乎的,眼睛也是溼乎乎的,一言不發,總覺得身邊空空的……」

團總支李書記知道易秀珍一直惦記著雷鋒,就問:「雷鋒留下的一些東西是不是由你保管?」易秀珍低聲說:「我們又沒訂婚,我怎能保管他的東西呢?」

晚年她曾深情回憶道:「這床棉被是雷鋒捨己為公、無私奉獻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和雷鋒真摯友情的見證。雷鋒入伍後,多次給我來信,又贈送照片,我都失去了,現在想起來就內疚,這床棉被是雷鋒留給我的最後一件紀念品,我再也不能失去了。多少年來我沒有向任何人透露,包括我的愛人和子女都不知道,丈夫去世後,我前幾年才告訴孩子,在女兒的支持下我才將這床珍藏了整整50年的棉被送給遼陽弓長嶺紀念館。」

雷鋒犧牲:我披著白紗照了相

雷鋒犧牲後,易秀珍在照相館偷偷拍的紀念雷鋒的照片。

第一次探望 誰也沒有談起戀愛的事

「雷鋒參軍以後,給我來過幾封信,我也回過信。我們一直保持著真摯的友情。每當得知他在部隊立功受獎的消息,我和周邊的人都特別高興。就像楊必華姐預言的,他果真成了文武雙全的好戰士,也證明了我沒有看錯人。」更讓易秀珍欣慰的是,1960年11月上旬,雷鋒外出執行任務,還順路到弓礦焦化工廠來看望她和其他工友。「他看到自己親手建設過的工廠已經投入生產,非常高興。那一天,陳日東股長給我一天假,要我陪雷鋒溜達溜達。我陪他參觀了焦化廠,陪他到了安平,陪他吃飯。那天我們倆都好高興的,多時不見了真的有說不完的話。到姑嫂城,我們一起看望那位牧羊老人,有說有笑玩了整整一天,但那天我們誰也沒有提起談戀愛的事。晚上,我送他去安平火車站,在車窗裡,他遞給我一張照片,那是他在部隊懷抱手風琴的黑白照片,上面寫著『青春之歌』。」

火車開走了,易秀珍還站在站臺上,天色已黑,晚風很涼。易秀珍雙目緊跟著火車遠去的方向,心裡期待一份表白的書信。

雷鋒入伍前和這次回廠探親後,焦化廠的領導和同志都十分關心地問易秀珍:「你和雷鋒在個人生活問題上,有沒有什麼想法?需要我們幫忙嗎?」那時候,思想不開放,易秀珍也不好意思說什麼,一直將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從來沒有公開表示過什麼。

「雷鋒比我大一歲,他從來就是以大哥的口氣跟我說話。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難得的好男孩,儘管個頭矮一點,可長得很英俊。」

易秀珍回憶當時的情況:「雷鋒那次來看我之後半年,他還給我來過信說部隊要求很嚴,他應該要求更大的進步。我們仍然沒有捅破那層薄薄的窗戶紙。」

雷鋒哭了 你怎麼不了解我的心意

1962年4月上旬的一天,雷鋒第二次回弓長嶺看望易秀珍。

出了車站,他一路吹著口哨奔向焦化廠。

在焦化廠,雷鋒只看到幾個護廠工人,問過才知道,焦化廠停產了。出了焦化廠,聽人說易秀珍可能在蘇家,雷鋒於是乘小火車到蘇家小火車站,正巧遇見了工友石素琴。她帶著雷鋒在蘇北趟房找到了易秀珍。

半個多世紀後,老人如此回憶:「我很吃驚,萬萬沒有想到雷鋒又回來了。雖然焦化廠已停產,工人被分散,他還是找到了我,我感到很意外。我倆緊緊地握著雙手,也不知道說什麼,我心裡有愧,很不自然地看著雷鋒,他也看著我,誰也不說話,我心想,一切都晚了。我的心碎了,趕緊進屋,傷心地哭了。淚水只能洗臉,卻無法衝走我內心積攢的情感。我對他講:1961年焦化廠停產,我沒有選擇回鞍山,想在弓長嶺等你退役。今年我在弓礦機修廠被精減下放,生活實在沒有著落。我又不能去部隊找你,怕給你增添麻煩,又怕影響你的前途、影響你的進步……」

弓礦焦化廠停工後,易秀珍被安排到弓長嶺機修廠做銑工。這期間,她經人介紹結識了技術員詹恆義,於1962年2月結婚。「雷鋒這次回弓長嶺的目的,我能猜透幾分,但是已經晚了,我已結婚兩個月了。」

雷鋒也哭了。最後,他對易秀珍說:「小易,我沒有想到你怎麼結婚了?你應該能理解我對你的心意,我們從長沙到鞍鋼,又到弓長嶺,這麼長時間,我們雖然沒有互相表白自己的心裡話,但我們是要好的朋友。你很善良,也很聰明,有些話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我的心意:我的理想先有國家、人家(編者註:人民)、立業,最後才能考慮我們……」

易秀珍低下了頭,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只是小聲地說:「你也應該理解我的心意,明白焦化廠領導對我倆的心意,你寫信一字不提,也不表明態度。我在單位遇到了困難、遇到難心的、煩惱的事,我對誰說,又能和誰商量。你當兵已經兩年多,在這段日子裡我為你傷了多少心,為你流了多少淚……」

據易秀珍講:雷鋒這次回弓長嶺,正值1962年生活困難時期。這天,她的丈夫詹恆義回寒嶺小溝子看望父母去了。「當時,雷鋒給我買了不少禮物,我什麼也沒有收,我再也沒有資格接受他的任何禮物。家裡也沒有什麼好吃的,我只給他做了一碗麵條,在麵條裡放了兩個荷包蛋。麵條他吃了,只吃了一個荷包蛋,還給我留了一個。我哪裡吃得下,我心裡一直在流淚……」

「我當年一直以為雷鋒退役後可能回到弓長嶺,因為他的戶口在這裡。而我沒有工作後心裡很矛盾,不知怎麼給自己定去向。如果我回鞍鋼就好了,就不會那麼早結婚。」易秀珍一直強調,「是我背叛了雷鋒,是我辜負了他的一片心意」。

雷鋒走後 50年來年年掃墓

誰知這次分手竟成了永別。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一個禮拜後,我從收音機裡聽到他犧牲的消息。起初不相信,在這和平的年代怎麼會犧牲呢?消息傳到弓礦焦化廠、傳到工廠、傳到學校、傳到全國各地,只要認識他的人都為他落淚。在他犧牲後的日子裡,我心裡難過極了,不知掉了多少淚。一想到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從相識到他犧牲的4年多時間裡,他的影子總是出現在我的眼前。」

一天傍晚,易秀珍覺得憋得難受,就像要爆炸似的,總想在沒有人的地方放聲大哭一場。她獨自走在姑嫂城河畔,無目的地走著、走著。發現有個人在燒紙,走到跟前一看,原來是牧羊老人呂大爺。老人抬頭發現是易秀珍,神情黯然地說:「傻姑娘,咱們的雷鋒沒有了……」

呂大爺一邊燒紙,一邊對易秀珍說起雷鋒對他家的種種關懷和幫助。易秀珍的眼淚再也憋不住了,哭出聲來。

易秀珍接過老人手中的木棍,學著老人的樣子撥散黃紙燃燒的火星。她一直在哭泣,也一直聽老人在說:「我永遠忘不了雷鋒對我家的好處。那年冬天,你替他送來的衣物,救了我們一家人,不然出不了門啊……今天我特意為他買了8毛錢的黃紙給他燒了。他在九泉之下會知道的……」

為了表達懷念之情,易秀珍偷偷地到照相館照了張身披白紗的照片。「當時哭腫了雙眼,加上是披著白紗,照片洗出來後,我一直不敢拿出來給家人看,畢竟自己是有家的人。」

「雷鋒剛犧牲時,我只在單位安排下接受過一次部隊採訪。從那以後,我就拒絕任何媒體。」低調處世的易秀珍為此曾一度改名叫易珍,為避開熟人多次搬家,過著隱居生活。

1965年2月,易秀珍的丈夫由弓長嶺調到鞍鋼設計院,易秀珍也隨之到了鞍山。不久,她在鞍山市政公司下屬的鑄鋼廠幹起老本行——銑工。直至1989年退休。

「雷鋒只活到了二十一歲零八個月,但他在短短的生命中,活得非常有價值。他永遠活在我心裡,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總覺得對雷鋒有虧欠,總是不願出頭露面。」

「雷鋒活著的時候沒有對我說一句愛我的話,死後他常常來到夢裡對我說……」易秀珍在鞍山待了半個多世紀,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每年清明節前後,她都會一個人去撫順給雷鋒掃墓,或到遼陽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雷鋒。「每當我走進雷鋒紀念館,就有一種像回到了雷鋒家的感覺。雷鋒在我心中總是笑眯眯的,是那麼陽光、英俊、帥氣,作為他的老鄉、工友、好朋友,我為他驕傲、為他自豪!」

相關焦點

  • 生前女友眼中的雷鋒是啥樣?
    雷鋒第一次送給易秀珍照片並贈言給易秀珍,晚年易秀珍在照片上作記錄。易秀珍(前右)與當年的工友在一起。雷鋒犧牲後,易秀珍從不在媒體面前出現。易秀珍,1941年農曆六月二十三出生於湖南長沙縣,小雷鋒一歲。「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貧民家庭,我是老大,下有四個弟妹。那一年八九月份,鞍鋼就在湖南招工,我剛考取長沙二中讀高一,還沒入學就去報名招工了。那時女孩讀書的人少,讀完高中就可以參加工作,父母捨不得我到外地工作,可家裡太困難了,作為老大,我一咬牙就出來了。」易秀珍講,當時鞍鋼在湖南招了六七百人。
  • 雷鋒犧牲後,他最親密的戰友喬安山去了哪裡?做了什麼?聚焦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了解喬安山背後的故事
    他是雷鋒最親密的戰友,他與雷鋒的犧牲,有著直接關係。1997年,以喬安山為原型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在北京首映,影片創下了3352場次,180萬人次和578萬元的票房佳績,一舉刷新國產影片、合拍影片在北京放映的歷史最高紀錄,喬安山也因此全國知名。
  • 雷鋒照片裡的小男孩說,是雷鋒精神伴隨著我成長,激勵我鞭策我
    在承德文化界,季增德高望重,平易近人,他是雷鋒的拍攝者,是雷鋒精神的傳播者,也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他影響和帶動了很多人向雷鋒一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微信公眾號老羊鏟史昨天發表文章第一個在部隊為雷鋒拍照的承德著名攝影家季增去世(點擊可看)後,很多人在留言區表示哀悼。
  • 雷鋒生前戰友趙明才捐出重要雷鋒紀念物件
    龍虎網訊 (記者 方原 通訊員 王貴保 練紅寧)12月18日是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雷鋒生前戰友、南京市溧水區軍休幹部趙明才遠赴遼寧省營口市,向雷鋒文化博物館捐出目前惟一發現的紀念雷鋒犧牲一周年大會珍貴入場證,並參加紀念大會和報告會。
  • 誰是雷鋒?
    「和千千萬萬受剝削受壓迫的勞動人民一樣,在舊社會裡,我家也受盡了舊制度的折磨和凌辱……解放了,我才脫出苦海見青天!」有人說他是「傻子」他在日記裡寫道「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祖國也需要這樣的『傻子』.
  • 雷鋒,不是別人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今天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災疫當前再讀雷鋒同志的信函回顧他的事跡更有體悟:「雷鋒」很近致敬!每一位新時代的「雷鋒」「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這是參建火神山醫院建築工長李旭陽的決心;「就算倒在一線,我也無怨無悔。」
  • 【學雷鋒活動月】新時代,雷鋒精神伴我行(四)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  三月份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月,55年來,雷鋒精神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斷進步,茁壯成長。為深入傳承雷鋒精神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市六中深入開展學習雷鋒活動。
  • 這些年,我們一起追劇——《雷鋒》
    小學生探頭一看,原來是雷鋒叔叔。由此引發了雷鋒關於學習時間要靠「擠」的心得來。 當時作為觀眾的雷鋒一定想不到,他犧牲之後的半個世紀以來,一部又一部影視作品把自己作為主角,放到了大熒幕上,更「活」在了老百姓心中。
  • 雷鋒精神需要傳承下去
    3月3日,在瀋陽雷鋒文化館舉辦了一場雷鋒紀念日活動,在現場有這樣一個群體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雷鋒當年輔導過的學生、當年為雷鋒系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給雷鋒獻過鮮花的學生、聽過雷鋒講座的學生……  相別數十年的再次聚首,他們要將雷鋒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 我是雷鋒入黨的見證人——寫在雷鋒入黨60周年紀念日之際
    雷鋒是1960年11月8日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距離他參軍入伍正好10個月。當時,戰友們都認為雷鋒入黨是非常快的,因為入伍的新兵當年就入黨的在部隊裡極少。但從我對雷鋒的接觸及其現實表現來看,他的入黨時間還應該提前。  我們瀋陽軍區工程兵工兵第十團駐地在營口,我和雷鋒同在技術營,我在營部當書記,雷鋒在營下屬運輸連二排四班當兵。
  • 雷鋒精神正青春
    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主辦的「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中國文聯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活動為當地群眾獻上歌舞、相聲、小品、器樂、朗誦等文藝節目。 傳統書畫藝術講究口傳心授。在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許煙社區,聞訊而來的基層書畫愛好者將交流活動現場圍得滿滿當當。來自北京的書法家張銅彥現場為大家創作書法作品。
  • 央視網評: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用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譜寫光輝人生的真實寫照。正因為如此,儘管雷鋒年僅22歲就不幸犧牲,但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他的精神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前進。
  • 因果報應:時間因果和空間因果,雷鋒的英年早逝是什麼因果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還記得這首經典的老歌嗎?雷鋒來到這個世界上,僅僅只活了18歲就因公殉職了,雷鋒一生做好事無數,也可以說是行善無數,但是為什麼就沒有善報,反而遭到的卻是惡報呢?
  • 十年,雷鋒二小校長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撒進孩子們的心田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讓孩子們真正理解雷鋒精神,主動踐行雷鋒精神?劉豐華:我們主要有四個方式,一個是培育引導,比如唱雷鋒歌曲、寫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二是藝術薰陶,綜合課上秀雷鋒、藝術節裡演雷鋒、校園布置展雷鋒;三是實踐體驗,包括尋訪雷鋒親友、開展實踐活動、爭當雷鋒傳人;第四是分析對比,日常生活尋雷鋒、聯繫實際學雷鋒、社會現象辯雷鋒。
  • 採寫有人頗有微詞,是誰發現了雷鋒?
    報社很快與雷鋒所在部隊領導機關瀋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取得聯繫,了解到雷鋒還被評過「節約標兵」、「憶苦思甜」的典型。報社認為,國家正處在內憂外困時期,形勢要求全國軍民振作精神,團結奮鬥,克服當前的困難,雷鋒這個典型可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於是報社派記者趕到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負責同志簡要介紹了雷鋒的模範事跡。
  • 沉浸式記憶|原聲再現雷鋒「憶苦思甜」,「苦孩子」怎麼成青少年偶像?
    主播君的話雷鋒這位「苦孩子」,是如何成長為好戰士、青少年榜樣的?聽雷鋒生前戰友、時任團撫順市委工作人員、雷鋒輔導過的少先隊員等,講述那些和雷鋒有關的故事。《憶苦思甜》片段雷鋒《憶苦思甜》1949年,我的家鄉解放,那時候有一個地下黨員叫彭德茂,他把我從深山裡找出來了,我想到從今天就幸福了,就不會再受苦了。
  • 什麼是雷鋒精神?來聽聽雷鋒生前好友怎麼說
    導 語三月是學雷鋒月,3月1日,嶽麓區博才鹹嘉小學邀請了雷鋒同志工作時的好夥伴張建文走進校園,為孩子們講述雷鋒的故事,傳遞雷鋒精神。張建文講述雷鋒故事。圖片由通訊員提供張建文和雷鋒在望城、團山湖農場、鞍鋼等地一起工作,雷鋒的故事在全中國傳開後,張建文也成為了義務宣講員,專門講述雷鋒故事。由於和雷鋒一起生活工作過,張建文在講述雷鋒故事的時候,總是表現得格外親切,他所分享的一些雷鋒的生平事跡,也更加有細節,得到孩子們的喜歡。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張建文的分享,接受雷鋒精神的影響。張建文。
  • 《雷鋒之歌》《鐵甲008》李世璽,俊美比肩唐國強,娶曲雲之女?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長輩教育要學習雷鋒,而對這首《學習雷鋒好榜樣》更是耳熟能詳,雷鋒一直是我們心中的榜樣。
  • 2021年學習雷鋒精神演講比賽稿優秀範文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在很小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唱這首歌了,哪時候還小,不理解到歌詞的含義。現在我忠於明白了,雷鋒為什麼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唱,他永遠活動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因為這段話是雷鋒叔叔常說起的一段話,雖然雷鋒叔叔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這段話卻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 時代的歌 永恆的歌--雷鋒精神的當代迴響(全文)
    50年前犧牲的雷鋒,為中國人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雷鋒精神。49年前,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位年輕軍人的名字和事跡從此家喻戶曉。50年來,雷鋒精神一次次被時代重新解讀,一次次被賦予新的生命因子。